其他
出身显赫,一生颠沛流离,这位真正的名媛却只有少数人知道
一个女人,拥有显赫家世和优雅气质,也许只能够被称为是“有钱人家的小姐”,但真正的名媛应如叶嘉莹这般。
她历经战乱、迫害、婚姻暴力……一生虽颠沛流离都但没有被拖垮,她持续创作,甘愿清贫,为国捐出了3568万家产。
叶嘉莹一生飘零,年老时也孑然一身,但她的故事,是一首壮阔的长诗。
文 | 松奈子
编辑 | Anita
3000元一晚的江景房,15个“名媛”一起拼,轮流拍照,一人只要200元就能在朋友圈营造精致人设。
金星(点击可查看)在微博上吐槽这些“上海名媛”:有闲钱不如多读点书。
“假名媛”刷新了许多人的三观,也让人不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名媛”?
而在众多“拼媛媛”的段子中,确实夹杂着可能已经被遗忘的“真名媛”的新闻。
10月16日,一部叫《掬水月在手》的纪录片低调上映。
如诗的片名,如诗的传奇人生。风荷、雪月、竹音,含蓄高雅的影像。
上映首日却只有不到1%的排片。
而片中的女主,是位出身显赫家世的真名媛,举止娴雅、满腹才华。
有人说,这样的才女,林徽因之后,只有她一人。上世纪80年代,她风靡全国高校的课堂,让无数人疯狂崇拜。
她历经战乱、迫害、婚姻暴力……一生虽颠沛流离都但没有被拖垮,她持续创作,甘愿清贫,为国捐出了3568万家产。
她叫叶嘉莹,今年96岁了,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叶嘉莹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带她去算过一次命。
那人从姓名中解构出她的性格和命运,对她说,“你柔韧如水,受到外界束缚时,可以暂囿于杯中,解脱无拘时,亦可如大江大河般波涛滚滚一往向前”。
家人觉得女儿势必前途不可限量,父亲是北大英文系毕业的高材生,亲自教她认字,姨母则教她读《论语》。
曾祖和祖父都是满清大臣,镶黄旗,属叶赫那拉氏。
叶赫家族一共出过两位大人物,一位是词人纳兰性德,而另一位就是慈禧太后。
祖父严苛,她被关在大四合院里长大。
弟弟们在院里和同学排演话剧,她就在有些昏暗的西厢房里写小楷、读诗词。
对叶嘉莹来说,童年记忆充斥的就是书香、午后的蝉鸣和院里深深的草木。
叶嘉莹从小就会背很多诗,家里来了客人,她就摇头晃脑地背李白的《长干行》。
背到“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时,客人们笑着说:“你几岁就坐愁红颜老了吗?”
叶嘉莹有些不好意思,没有作答。
后来有天,她又读到王国维写的一句话,“百凶成就一词人”。
她问伯父其中含义,伯父没有多言,只是对她说:“你自己得作诗,你不能净背古人的诗词。”
十几岁的叶嘉莹从那天起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她坐在窗前,写下一首《对窗前秋竹有感》。
记得年时花满庭,枝梢时见度流萤。而今花落萤飞尽,忍向西风独自青。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沦陷。
这一年,叶嘉莹17岁,正值花季。
城里到处都炮火纷飞,胡同巷里横着的全是尸体,父亲被迫跟随国民政府西迁,这一走,就没了音讯。
母亲身患肿瘤在天津刚做完手术,急着赶回北平见儿女。
但火车拉回来的只是母亲的遗体——她因术后感染而亡。
叶嘉莹抱着母亲的衣服去医院,一边走一边哭,那天下了雨,她回家就写下了一首哭母诗:
叶已随风别故枝,我与凋落更何辞。窗前雨滴梧桐碎,独对寒灯哭母时。
几天后,母亲下了葬,坟地已经是深夜空有一轮孤月挂在天上,悲凉不已。
她哀痛地写下:“辛苦最怜坟上月,惟照世人离别。”
她还记得每天上学出门前总是习惯性地喊上一句:“妈,我走了。”放学回家说一声:“妈,我回来了。”如今她再也没有人可以呼唤了。
这一时期,叶嘉莹为母亲写下了八首《哭母诗》。
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凄绝临棺无一语,漫将修短破天悭。
接连遭遇父母离去的打击后,叶嘉莹陷入了人生第一个低谷期。
还好,诗词让叶嘉莹的心灵得到抚慰。
她考取了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古典文学大家顾随。
6年里,叶嘉莹得到了恩师受益终生的指导,“这就决定了我今后要一直行走在诗词道路上的终生命运”。
她以国文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陆续在北平几所中学任教。
生活艰苦,冬天只有一件棉衣,破了后,棉絮飘出来,只能一次次补回去。
但她已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将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弘扬下去。
“我这一生,并没有真正的爱情体验。”叶嘉莹在《鲁豫有约》的现场如是说。
家没了,爱情婚姻也不如意。
年轻时貌美多才的叶嘉莹,不仅没有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还在结婚后开启了长达多年的婚姻冷暴力。
丈夫叫赵东荪,经介绍后在南京完婚。
婚后日子拮据,物资短缺,叶嘉莹排很长的队伍去打油做饭,等排到后却被告知油没有了。
1948年冬天,国民政府节节败退,叶嘉莹只好跟随当时在国民政府工作的丈夫前往台湾。
搬到台北后,叶嘉莹身体不好,每天下课后,胸部都隐隐作痛,好像肺部的气血精力都已经耗尽。
丈夫是大男子主义者,一回家就对着叶嘉莹吼骂,抱怨她因为教书而耽误了家务事。
“那时,对于一切加在我身上的咆哮欺凌,我全部默默承受。”
叶嘉莹生了两个女儿,丈夫不满,生次女时甚至在产房外掉头离去,完全不顾刚刚生产后的妻子。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想过离婚,她想到自己在婚姻该尽到责任:“结了婚,那就是承担一切。”
日子没有好转起来,丈夫又被台湾当局怀疑是“匪谍”而入狱,刚生完孩子的叶嘉莹和正在吃奶的孩子也被带走,被关在彰化警察局。
警察看她没什么朋友,还带着一个孩子,瞧她可怜,就将她放了。
出来之后,叶嘉莹无家可归,还丢了工作,只好寄居在丈夫的姐姐家。
她和孩子没有卧室,只能在走廊铺毯子。
她在走廊里还放了一张书桌用于写作,椅子则一半在屋里一半在走廊。
叶嘉莹还常常抱着女儿,走很远的路打听丈夫什么时候被释放的消息,但都失望而归。
曾经在四合院里大小姐的生活好像成了一场虚假的梦境。
“我是真的把什么都放弃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一个人千辛万苦,历经了很多精神上、物质上的苦难。”
1950年,叶嘉莹写了一首《转蓬》,以表达当时凄苦的心境。
转蓬辞故土,离乱断乡根。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
叶嘉莹一人养家,在台北二女中教书,要给四个班上国文课,加上作业批改,疲惫不堪。
她说自己像杨花,“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还没有尽情绽放,就已经几近凋零。
但在同学和其他老师眼里,她不是这样的。
台湾作家陈映真曾回忆:
“她能在一整堂课中以珠玑般优美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讲解,使学生在高度审美的语言境界中,忘我地随着叶教授在中国旧诗词巍峨光辉的殿阙中,到处发现艺术和文学之美。”
一个弱女子,丈夫无收入,上有老下有小,她独自抚养三代人,这种状况从她二十多岁起,持续一生。
她自以为是红颜命苦,殊不知,她其实坚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一个女人,拥有显赫家世和优雅气质,也许只能够被称为是“有钱人家的小姐”。
但叶嘉莹在颠沛流离之际,能忍能抗,心有丘壑,诗词藏于心,真正的名媛,应如是。
1980年,叶嘉莹曾写下一首《踏莎行》,其中有两句“一世多艰,寸心如水”。
她说自己这辈子经历了太多苦难,“我的心像水一样,我可以经过打击然后仍然保持内心的方向,我并没有被苦难打倒”。
在此之前,她还经历过丧女之痛,大女儿和女婿遭遇车祸,双双罹难。
“我一辈子辛勤劳苦,到晚年,我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我以为我将来可以乐享余年。”
她将自己关在家里,写下了十首《哭女诗》:
万盼千期一旦空,殷勤抚养付飘风。回思襁褓怀中日,二十七年一梦中。
她说:"我的人生不幸,一生命运多舛,但从诗词里,我能得到慰藉和力量。"
她将自己埋头古典诗词的世界,沉浸在教学、研究中。
七八十年代还没有复印机,她就每天挤公共汽车去图书馆查资料,然后再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下来。
研究地越深入,她越意识到,“把一切建立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我终极的追求、理想”。
当时她在加拿大教书,在报纸上看到祖国的大专学校需要教师,她便动手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
她说,“我愿意回国教书,路费我出,教学费也不要,我要把古代诗人的心魂、理想传达给下一代”。
在申请信中,她还写道,自己一生中很多事情都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回国是唯一一次主动争取。
国家教委于是批准叶嘉莹回国教书。
叶嘉莹曾将自己一生所获得的名号排了个序,她说首先是教师,其他都排在这之后。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叶嘉莹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教学生涯已经长达74年之久。
她辗转多地,从台湾到加拿大、北美,再到大陆,桃李满天下。
80年代,叶嘉莹初回国教书,举手投足间都是高雅气质。
她讲唐诗,大唐盛世就在眼前;她讲宋词,宋代的婉约就如风穿堂而过。
她还讲汉魏六朝诗,她研究王国维,还重新整理了恩师顾随授课的八本课堂笔记。
大家尊称她为“先生”。
在那个尚匮乏的年代,叶嘉莹给无数学子带去了精神上的慰藉,她的人生没有多少甜头,似乎一路都在奉献自我,但苦难催生的,正是璀璨。
“我希望把内心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作为一点星火,希望能借此点燃其他人,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热爱古典诗词的火焰。”
有人曾问过她:“您讲的诗词很好听,我也很爱听,可这对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叶先生说:“你听了我的课,当然不能用来评职称,也不会加工资。可是,古典诗词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诵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你的心灵不死。”
诗词,让叶嘉莹在苦难中获得新生,而她又将这种力量带给了千千万万的人。
2016年,叶嘉莹获得了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荣誉,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穿裙子的士”。
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替未来传承古典诗词命脉,她为世界养护中华文明根系。
在诗词报国这条道路上,叶嘉莹毫无保留。
她在南开创立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捐资设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活动基金”。
先后共累计捐赠了3578万元给国家用于支持古典文学研究,那是她的全部家产。
可是生活中,这位伟大的女性却极度节俭,她常常煮一锅开水,放一点青菜,蒸几个馒头,就是一顿饭。
有学生替她收拾屋子时发现,她的冰箱里就只有一点蔬菜和半瓶腐乳。
内心充盈,生活简朴,但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叶嘉莹一生飘零,年老时也孑然一身,但她的故事,是一首壮阔的长诗。
有记者曾问她,如何看待自己一生的苦难。
她说:
“你要知道,人不经过巨大的痛苦,不会觉悟。
我就是因为经过这么多患难痛苦,把自我打破了,不再被自己的家庭子女所束缚了。
我一世的辛勤,忍气吞声,养家的责任我已经尽到了,我要把自己投向古典诗歌,我要为古典诗歌的传承献出我的余生。”
叶嘉莹现在还会满面笑容地说:“我30年前的那些学生们,现在还来听我讲课的,还有很多呢。”
她头发灰白,双目盈盈,但只要见过她的人都知道,所谓佳人,所谓名士,便是如此。
“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
资料来源:
[1]《叶嘉莹:故园春梦总依依》. 2007年11月4日 光明日报[2]《一世多艰叶嘉莹:“我的莲花总会凋落 可是我要把莲子留下来”》.界面文化.傅适野作者:松奈子,读者人物独家撰稿人。视野所及皆是句读,在世界中行走,以编辑这个世界。
梵高 | 张雨绮 | 周迅 | 孟晚舟何炅 | 杨澜 | 耿爽 | 陈数李宇春 | 宁静 | 陈坤 | 张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