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我就想重看《请回答198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热心市民樊阿姨 Author 田梅梅、樊小书
今年冬天我有个重大发现:
一到冬天,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点开《请回答1988》(下简称《1988》)。
整整两年的初冬我都是这么过的:被窝一钻,泡杯热茶,点开《请回答1988》舒服一下。
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四刷这部电视剧了。
微博上无数网友都跟我有一样的呼声——要到冬天了吗?想看《1988》了。
而那些家在东北更冷一点的朋友,已经抢在供暖前刷完第一遍了。
为什么一到冬天就想看《1988》?
因为进入冬天后一切都在变慢。
从起床的节奏,到上班的步伐,人变得慵懒、喜欢发呆,还有点爱念旧。
比起那些宏大的目标和刺激的体验,我们更在乎眼皮子底下的幸福。
只想跟朋友挤在一起吃火锅,把手放在喜欢的人衣服口袋里,下班拎两颗热乎的大红薯回家。
冬天的我们偏爱生活里平淡又治愈的温暖,这些在《1988》里恰好全都有。
在这条没有秘密的凤凰堂胡同里,有你最好的朋友,推开门就能在他家待一整晚,大家并排躺在一起看碟聊天。
它有你不大却很温馨的家,妈妈会喊你回家吃饭,菜都很普通,但一家人围着小桌吃就很香。
它还承载了你再也回不去的懵懂时期,旷日持久的暗恋,没说出口的表白。
多奇妙啊,就这么一条窄窄的小巷,居然成了很多人的精神乌托邦,里面的每个人最后都成为了你的朋友。
我们总在冬天想起《请回答1988》,是因为我们终于明白,人生就像冬天。
它不顺利,不会一直晴空万里草长莺飞,总有冷冷的西北风拍在你脸上。
但是也总会出现那么一些人,会把多余的橘子留给你,绞尽脑汁给你做爱吃的菜,在公交车上站在你背后保护你,在你输了的时候告诉你一切都无所谓。
他们是你的朋友、爱人和亲人。
他们为你点起炉火,给你能够抵抗一整个冬天的温暖。
这是《请回答1988》教会我们的道理:生活充满遗憾,但总有人为你心软。
回头再看《请回答1988》,你可能会发现它是一部很“没劲”的电视剧。
每个人都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
女主角成德善,长相一般,家境一般,学习很差。
唯一的优点就是乐观,成绩不好也不愁,上课抠指甲照镜子,下课去自习室睡觉。
再看看她身边这圈男孩的配置,都是一些傻小子。
阿泽,人称天才围棋少年,但也只会下围棋。
万年扑克脸不擅交际,人称“恋爱石佛”。
常年睡不醒,鞋带不会系,酸奶不会拧,随身听不会用,就连用筷子都用不利索。
娃娃鱼,德善损友,双门洞舞王兼首席情感导师。
早慧的孩子一定有属于他的烦恼——爱看小黄书,每次看还都被教导主任抓现行。
最惨的是,他爸就是教导主任。
街上条件稍微好一点的正焕,低配版富二代。
家里很有钱,但钱是哥哥买彩票中的。
最让观众着急的是,他是个有话不直说的闷葫芦。
喜欢德善最大的表现就是爱怼她,爱欺负她。
我看剧时着急到拍大腿,你说你这孩子这么这么欠!你少欠一点不就娶到德善了吗?
唯一能让人心动的是善宇,他什么都好,温柔体贴,阳光爽朗,还是学生会长,典型的别人家的小孩。
但致命伤是什么呢?他不喜欢你。
而且无论你付出了什么努力,怎么试图接近他,他都不喜欢你。
比致命伤还致命伤的是,他喜欢和你是死对头的亲姐姐。
如果说少年组的配置能让人微微一笑,那么成年组的配置就只能让人笑中带泪了。
什么中年危机、失业焦虑、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请回答1988》都给你演了个遍。
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德善她爸,一看就长了张愁事很多的脸。
表面挺体面,是个银行小领导,但其实事业运特不好。
人到中年带个项目,结果同事卷款潜逃,损失的钱从他工资里扣,导致每个月工资都发不全。
工资最少却养了这条街最多的孩子,每天在外笑脸陪应酬,一回到家就咋咋呼呼。
怎么缓解压力呢?
每天下班回来,用尽全身力气踢碎胡同的煤饼,然后就能凑活凑活继续过了。
除了人设都是普通人之外,《请回答1988》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很残酷的真相。
那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必定是有遗憾的,而且是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遗憾。
虽然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你很可能就不是被偏爱的那个。
德善一家吃鸡的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妈妈先把鸡腿给姐姐,再给弟弟,德善只吃到一个鸡翅,还是从爸爸手里抢过来的。
德善和姐姐的生日只差三天,于是爸妈为了图省事就把两个人的生日凑在一起过了——凑到的还是姐姐的那天。
她不光没有单独的生日,连单独的蛋糕都没有。等姐姐过完生日了,从蛋糕拔下几根蜡烛,就算给她再过一次。
东西不够时没她的份,她不说大家就觉得理所当然,像随时可以被放弃的那个。
爸妈早早就和她说:“你以后总是要和别人过日子的,妈妈给你出嫁妆,剩下的就都留给弟弟了。”
“炸整鸡也是,也只给姐姐和余晖鸡腿,为什么不给我煎荷包蛋。”
“为什么,为什么只有我是德善。”
明明是部主打温暖的电视剧,但仔细回想的话却总能想到很多扎心的瞬间。
1.有必然的分离
德善的大伯一直远居国外,几十年也没回过家。
他和妈妈的最后一面是在葬礼上,紧赶慢赶飞过来,却已经太迟了。
2.也会遭受没钱的窘迫
善宇妈妈是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18岁的儿子,和5岁的女儿,靠着丈夫的抚恤金艰难的生活。
烧不起取暖的煤炉,就连家里吃香蕉都要小心地切成三段。
3.即便你真心对别人,还是会被骗
德善爸爸可怜卖杂货的奶奶,什么都买,结果拿回来发现不是烂菜就是传教磁带。
最让人意难平也最让人唏嘘的是:
这是全剧最让人揪心的一天,正焕决心对德善坦白自己的心意。
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勇敢,但路上一个接一个的红灯就好像老天跟他开的玩笑。
最后,还是来晚了一步。
正焕这段话提到了两个词,缘分和时机。
在普通人的生活里,缘分和时机,有时候或许比努力还更加重要。
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运,人只是在命运的浪潮里起起伏伏,被迫去迎接每一个偶然。
《1988》是一部善于表现遗憾的电视剧,这让它足够真实,足够让人动容。
但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从不止于遗憾。
它先把生活最不如意的一面撕开给你看,然后再告诉你,没关系。
因为还有爱你的人在,心里的皱褶是可以被抹平的,所以这一切都没关系。
生活充满遗憾,但总有人为你心软。
德善过生日那集,德善抱怨“为什么我是德善”的第二天,爸爸独自在商店门口等她回来,还准备了新的蛋糕。
他认真地跟女儿道歉: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对老大要好好教导,对老小要好好关心。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所以宝贝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那是个和父母和解的瞬间。
或许家会给你带来很多烦心事,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你。
面对困难时,也会有人为你挺身而出。
男孩三人组在上学的时候总是被高年级混混欺负,有时候被打了也得忍气吞声。
但那天对方威胁善宇,要抢他走父亲的遗物,正焕看到后毫不犹豫一拳挥过去。
那是他第一次反抗。想当初学长抢他钱和鞋子时,他都没有还手。
打完后他也吓得发怵,但还是坚定地站在朋友的身边。
你还会知道,就算你失败了,有些人还是会照样爱你。
阿泽比赛输了之后,棋院的人安慰得都很酸。
“阿泽,你输了啊”,“人怎么能一直赢呢”,他一边应和,眼泪在眼里打转。
可谁知回到胡同里,大家不但不安慰他,还在伤口上撒盐。
那一刻他终于爆发了:难道我就得一直赢吗?
是,作为在神坛上的人物,你必须得滴水不漏。
但在这就算了吧,把所有的不顺心都骂出来吧。
你还有我们一起。
偏爱就是偏爱,它无关输赢成败。
我总觉得,面对挫折和人生种种不如意时,人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坚强,而是心软。
因为心软,所以才能感知到别人的悲伤,然后回应这种悲伤。
德善要去游学,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德善妈妈去和邻居借钱,却总开不了口。
正焕妈妈发现了这点,为了保护德善妈妈的自尊心,把钱藏在送来的玉米里。
信封里夹了张纸条:拿去补贴点零花钱吧。
这是人和人之间细微的关照:想对你好,又怕伤到你的自尊心。
因为得到过这种心软,所以人也能对生活也心软了。
可以坦然地原谅那些遗憾,说一声没关系。
就算爱情没有了,还有真挚的友情,它坚强屹立,而且牢不可破。
那是即便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孩,也不能互相讨厌的关系。
阿泽和正焕都知道彼此喜欢着同一个女孩,却都因为兄弟的感情,而没能往前走出一步。
直到最后的最后,也没能打破这份真挚。
你终于会原谅这琐碎的、絮絮叨叨的,无法得偿所愿的人生。
因为你知道在失去的同时,你又得到了一些什么。
那是人生里更加宝贵的东西。
所以为什么要在冬天开始的时候看《1988》呢?
因为冬天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四季如春,多得是的困难要面对。
美好的事情终将消散,遗憾才是人生的常态。
就像豆瓣网友@不良生给《请回答1988》写的影评那样:
青春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会流逝、会消失;亲人之所以牵挂,是因为会垂老、会别离;情感之所以铭心刻骨,是因为再也回不去了。
很多你想在回忆里得到填补的东西,还是会有遗憾。
重刷《1988》后,你会发现这正是它让人着迷的地方:遗憾就是青春的主题,人生的一部分就是用来失去的。
美好的动人之处不在于永恒,而在于热烈。
就算德善没有和正焕在一起,但在公交车上正焕站在她身后那一刻,至少是真真切切地心动过。
就算连夜制作的雪人第二天会化。
但在那一晚,托大家一起连夜凿冰做雪人的福,珍珠的生活中至少出现过圣诞老人。
哪怕美好只有那么一瞬,生活也值得珍惜。
这是1988最终教会我们的事:或许时间给我们最大的礼物,就是爱过的记忆。
s
聊聊你的《1988》观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