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镇乡贤系列】蔡庆厚老师传

赵方涛 不觅封侯但觅诗 2022-05-29

蔡庆厚老师传 

前排坐者左起:蔡美英、蔡庆厚之妻魏玉荣、蔡庆厚(摄于1995年 蔡振海提供)

提起蔡庆厚老师,凡是上点年纪的孙镇人,大多都认识他,甚至还是他的学生。他交友广泛,不但朋友遍孙镇,就连当时邹平县的很多领导,也是他的朋友。

蔡庆厚,孙镇蔡家村人,生于1937年。魏桥高小毕业那年,他正好十八岁,先在本村当了一年大队会计,第二年就当起了小学老师。他先后在孙镇不少村庄——诸如前刘村、时家村、蔡家村、辉里村等——当过教师。他是个多面手,能书善画,而且语文、数学、美术、体育、音乐都能教。任教期间,他还曾到滨州师专进修过。至今,五十多岁的李乃春老师(孙镇小三村人)还清楚记得,当年学校举行“学雷锋活动”,庆厚老师画的雷锋像栩栩如生,摆放在学校大门口供师生和过往的村民观看。他擅长的是利用网格等比例放大的碳素画。1975年,他曾以母亲王桂英摄于1974年的一寸黑白照片为蓝本,画成一张碳素放大画像。王桂英是孙镇北王村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今孙镇范家村著名的女共产党员“范大娘”是她的亲妹妹。范大娘小时候没有大名,参加革命后,便与姐姐共用了一个名字。因为庆厚老师画得特别像,所以村里不少人就拿着家里老人的小照片,来请他画碳素放大画像。另外,他还曾利用同样的绘画技法,帮村里在墙壁上绘制大幅的毛主席像。

 

蔡庆厚为母亲王桂英所绘碳素画像(2022年赵方涛摄)

“文革”时期,据说孙镇的红卫兵有“保皇”和“反逆流”两派。反逆流派,又叫“造反派”,主张打倒老干部;保皇派,又叫“黑老保派”,主张保护老干部,庆厚老师参加的就是这一派。他理论水平高,又能说会道,是保皇派里的辩论主将。人家推举他当“孙镇革委会主任”,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辩论可以,官我是不当的。”他对官场敬而远之,不但对“孙镇的革委会主任”不感兴趣,就连县里的领导想调他到县城工作,他也一律婉言谢绝。在此期间,他曾带领年龄大些的学生去过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上接受过毛主席在城楼上的检阅。据说,那次跟随他去北京的,不止是孙镇的学生,还有县里其他地方的人。他的大儿子振江在县城工作。有好几个外镇的人都跟他说起过,当年曾跟随庆厚老师去北京的事。

庆厚老师是一个正直的人。1974年的一天,他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到县城去照相,路上捡到三十多块钱。他连家也没回,就直接到派出所把钱交了公。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十来块钱。

他又是一个古道热肠的人。生产队时期,每逢过年,只要听说穷朋友缺吃少穿过不去年,他就让家人蒸了小麦、玉米两面馒头,给他们送去。有时候,他还嫌掺得玉米面多。其实,家里人吃的,跟送给朋友的一样。可是,在家里,他却是一个甩手掌柜,除了把工资交家,其他什么事也不管。原来,小时候,他家颇为殷实。所以,他很少干农活,基本是玩着长大的。等到成家之后,秉性一如既往。于是,他家成了个玩场子,不但众多朋友隔三差五地来找他玩,本村在外面工作的人回家后,也喜欢找他玩。因为他们能谈得来,用孙镇的土话说,这叫“能拉到一搭里”。而他更喜欢到处找朋友去玩,经常不着家。所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主要落在了妻子个人肩上。

八十年代初的一天,有个阳信县人推着小推车来村里换黄瓮子。大大小小的黄瓮子,各式各样的都有。村里有个人跟他打了半天价,结果价没打成,一气之下就把人家的小推车给踹歪了。黄瓮子也打破了好几个。东西都是管着本钱来的,那个阳信人自然不肯罢休。可是,踹车的人家里穷得叮当响,自然赔偿不了。庆厚老师为了息事宁人,不但拿出麦子把黄瓮子收了市,而且还管了那人一顿饭。其实,大多数黄瓮子根本没有什么用,后来干脆扔掉了事。

八九十年代,孙镇一带的农村流行到云南去领媳妇。蔡家村有个人也从云南领回来一个媳妇。可是,没过几天,领回来的媳妇就不愿意了。她跑到打麦场上,躲在玉米秸秆垛里。庆厚老师知道此事后,就将她领回自己家,和女眷们住在一起。后来,他一方面与本村那户人家沟通协调,另一方面征得云南女子同意,作为她的娘家,将其嫁到了邻村,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庆厚老师做的热心事不胜枚举。比如十里八村男女青年的婚事眼看要黄,而媒人又无计可施,就常常请他去帮忙说合,俗称“帮媒人”。一般情况下,只要他出马基本都能重归于好。再比如每逢过年,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找他写春联。他不但白搭工夫,有时候甚至连墨汁和红纸也赔上。然而,在所有的热心事中,最为孙镇老百姓所熟知且称道的,就是他为苦主义务写状子、打官司。

蔡家村有老人回忆说,早年间,村里有八个各具才能的人,合称“八大王”。庆厚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人称“说王”,因为他特别能说会道。据说,有一次,他到外地办事,在某个饭店吃饭。不知什么事情,一番话说下来,老板高兴地免费请他吃饭。但是,他的口才大部分都用在了免费为孙镇父老乡亲打官司上。

他在孙镇法院写的状子、打的官司,可说车载斗量。有时,他甚至还把官司打到了省城济南。当年,蔡家村有户人家,丈夫在外面工作,妻子因为手术事故落下了残疾。按照相关规定,妻子应该享受一定的救助。可是政策却迟迟没有落实下来。为此,庆厚老师骑着自行车往济南的法院跑了好几趟,到底把事情办了下来。其中有一次,他是带着大儿子振江去的。返回的路上,爷俩走到青阳镇附近时,自行车爆了胎。于是,他就找到青阳镇某村的书记,并得到了慷慨的帮助。小振江当时还很纳闷:“青阳离孙镇这么远,他咋认识这村书记的呢?”

庆厚老师是孙镇的传奇人物。至今,他的轶事还不时被人提起。据说,他在生活上比较懒散。当年,在外村教书时,需要自己在学校做午饭。有时候,他懒得生火,就将馒头往塑料兜里一放,然后再往院子里的晾衣绳上一系,等太阳把馒头晒热,一顿午饭就凑合过去了。

1996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庆厚老师因病去世,享年六十虚岁。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一脉单传,所以其父就特别想多生几个儿子延续香火。据说,庆厚老师的母亲每次生育都是双胞胎,一辈子生了十五胎。可是,最后存活下来的却只有三个孩子,而且都是双胞胎中的一个。庆厚老师是唯一的男孩。大姐姐嫁到孙镇大三村,不幸早逝。小妹妹美英也是教师。其子张百海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后又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深造,并留校任教。

十八岁那年,他娶孙镇张家村魏玉荣为妻。二人育有两子三女:长子振江,次子振海。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除大女儿已经结婚外,另外的四个孩子都农转非,在外招了工。

参加招工之前,大儿子振江一直在家务农。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他就开起了馒头房。有一次,他到大陈村去换馒头。那时候,小麦就是农村的“万能货币”,啥也能换。结果,有个年轻小伙子把馒头拿回家后,却拿来质量很差的小麦以次充好。振江当即表示强烈反对。眼看两个人就要动起手来,旁边有个老大爷见事不妙,快步走上去拉了小伙子一把,训斥道:“你这是干啥?他是蔡庆厚老师的大公子。你还捣鼓这一套!”小伙子一听,二话不说,不但按照麦子的成色折算斤两,还主动向振江道了歉。

振江头脑灵活,开馒头房虽然赚钱,却不过是小打小闹。所以,他就想开面粉加工厂。不料却遭到了父亲的激烈反对。庆厚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大儿子说:“钱这种东西,没有不行。多了也是一害!日子能过得去就行,别整天想着挣大钱。”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哪里听得进这种话。他当即跟父亲拍了桌子。不过,由于父亲的反对,面粉加工厂到底没有开成。时至今日,提起这件事,蔡振江仍不无遗憾。然而,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来,也因为父亲的缘故,他成为县建筑公司的一名正式职工。

庆厚老师去世后,家属到教委办理医疗报销。教委答复说:“先把票据放在这里,一会儿就转交到镇上去。不过,镇上经济紧张,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报销呢?”于是,家属又找到镇财政所领导,当面说明情况。高所长深情地说:“蔡老师也是我的老师,当年对我们都很好。镇上长期经济紧张,不过,也该清理一次教师的医疗报销了,还有十多年前的没报销呢!”因此,以庆厚老师的医疗报销为契机,积累多年的教师医疗报销问题得到了一次大清理。

父亲去世多年后,子女们还会在不经意之间,听到别人提起他老人家。有一次,蔡振江要跟孙镇某人做一笔买卖。那人听说他是庆厚老师的公子,便爽快地说:“我非但不怕赊账,就冲蔡庆厚这个名字,你从我这里拿启动资金就行。”后来,虽然因故买卖没有做成,但是蔡振江却一直牢牢地记着这件事。

又有一次,蔡振海路过孙镇霍坡村时到超市买鸡蛋。听说他是蔡家村的,老板就问他说:“你认不认识蔡庆厚老师?”蔡振海回答说:“那是家父。”老板高兴地说:“他是我老师。”于是,老板执意每斤鸡蛋便宜五毛钱。此事虽小,但可见先人遗泽不坠于地。

蔡家村的《蔡氏家谱》老谱,不幸在“文革”期间损毁遗失。庆厚老师早就想重修家谱,可惜一直未能完成夙愿,直到病重还念念不忘。蔡振江对父亲说:“您放心吧,我一定会重修家谱,完成您的心愿。”大儿子只有小学文凭,初中仅念了半年。庆厚老师没有作声,大概以为儿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吧。父亲去世后的第二年,蔡振江凭一己之力,完成了《蔡氏家谱》的草稿。后来,蔡氏家族参考草稿重修了家谱,并在序言中叙及庆厚老师临终还牵挂着重修家谱的事。多年之后,五十多岁的蔡振江提起这件往事,还禁不住老泪纵横。

 

2021年4月23日初稿

2022年4月29日修订

 

致谢:

此文主要根据对蔡振江先生、李乃春先生、蔡秀芹女士等人的采访撰写而成。


相关文章链接:

【孙镇乡贤系列】刘逢源外传
【孙镇乡贤系列】许青云先生传
【孙镇乡贤系列】许宗道先生传
【孙镇乡贤系列】形意拳名家韩伯言在孙镇老家的岁月
【孙镇乡贤系列】巾帼英雄信连华
【孙镇乡贤系列】信贵武传奇
【孙镇乡贤系列】时玉强老师
【孙镇乡贤系列】孙镇张李氏传
【孙镇乡贤系列】全国民兵英模代表——信长林
【孙镇乡贤系列】李汝民医生传
【孙镇往事系列】“杀人魔王”栾思富覆灭记
【孙镇往事系列】台胞赵会业回乡探亲记
【孙镇风土系列】货郎霍永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