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源水: 我的二姑

杨源水 文海墨韵 2022-06-25

枣乡纪事


在我最初的记忆里,远房的亲戚中,来住最最多和交往最亲密的,就是福爷爷家的二姑。

二姑是父亲和另外三个叔伯兄弟,四家子“伙里着(共同)”的亲戚。二姑家的福奶奶去世的早些,到福爷爷病危时,二姑强拧着她的姐姐,将包括我父亲在内的四个远房兄弟聚到一起,请求他们继承家产,操办丧事。其实,福爷爷的家产倒也简单。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灾荒年月,本来就“不会过日子”的福爷爷,临终时只有“四个墙旮旯(家徒四壁)”的三间破旧房子。分摊了丧葬费之后,我们家分到的是,七根不粗的条和一个不很周正的旧坛子。福爷爷在村里也算得上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听村中老人在闲谈中,有意无意说起他来时,有着这么一个评价:早年“忽楞(参与)”过村务。爱“吃口子(吃东西)”、“吃口子(喝酒)”,外加爱“脱懒(不愿干活、干事)”。对于“窜伙(组织)”着分别人家“浮财”、吃别人家“伙饭”之类的事情特别上心。土改中,到底在村里的农会担任过什么职务,从来没有听到过准确的表述。充其量有可能只是个小边靠沿的“积极分子”。为了将家中有限、相对好点的食品吃到他自己的嘴里,福爷爷甚至在,与特别爱笑(近乎病态)的福奶奶,两个人同桌吃饭时,他会以逗人的笑话,让老伴直笑得喘不上气来。这时,他就将好点的食品“吃罢”(独呑)干净了。二姑一说起这事,都是咬牙愤怒的。因此,在他患绝症“落炕(卧床)”、“倒气(临终)”时,二姑才以“应外世(应付外人)”的不情愿,与院中的亲近人守了他两天。之前,二姑只是将吃得用得,往福爷爷脸前一放,就到我们几家子聊天作客。父女二人既没有感情,更没有共同语言。我大些之后才知道,二姑是被福爷爷卖给比他大十多岁的男人的。

小时候,我对二姑的好印象,是从“图吃”和“图夸”开始的。二姑婆家的村子是产粮区,二姑夫是生产小队上的保管员。常年有饭吃的家境条件,相对于我们产棉区每年靠统销粮过日子的光景,就算是上等的“好户”了。每年的正月初二、清明节、七月十五和福奶奶、福爷爷的忌日,二姑来我们村上坟时,都要打点四等份的礼品,亲手送到四个兄弟的家里。馋嘴的我,每每听到二姑来了的消息,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好么(好东西的俗称)”吃了。不管她先去了谁家,总得追过去。嘴上说想二姑了,心里想得却是好吃的东西。二姑带给我们最丰盛的食品,就是麦秋之后由他家大表哥推小车送来的“筐子”。带提手的竹篮,用很干净的毛巾或“机裙子”(织土布的下角料)封着满满的一篮子食品。糖三角、白馍馍、好看好吃的肉包子。有时还有用模子打出的面巴狗、用红枣点缀了的花卷,还有用剪子尖剪出刺来的小刺猬什么的……当属于自己家的“筐子”一打开,在家中娇生惯长的我,往嘴里吃啊,往衣兜里装啊,往橱子里藏啊。嘴里、手里忙活着,脑子里也在想:有个二姑真好。二姑很会夸奖人。每逢我们几家的孩子偎依着她时,她总是以各自不同、又接近实际的夸奖,说得我们心里美滋滋的。比如说我的一个叔伯弟弟知道过日子,看到外边的柴草,树叶就知道往家里“划拉”;说我一个叔伯妹妹勤快懂事,踩着小凳子帮大人收拾桌案上的摆设;夸奖才上学的我是念书的材料,几口气能把一本书背下来,被老师比喻成“化学脑袋瓜”。二姑平时注意收集有关我们优点方面的事例,夸奖起来叫你感到亲切舒服。 

最初,四家子派代表去二姑家拜年,是我二姐和三姐轮流着去。十岁那年,我就以男子汉才能代表家庭为由“抢班夺权”了。我还缠着三家叔婶,对拜年人选进行了“换届”。那年,二姑为我们“新一届”拜年队伍,准备了特别丰盛的菜肴。大碗的黄面鸡、大块的白水肉、大丸子、小丸子……。我们几个扯开架子吃啊,吃啊。最终,将几样“大菜”扫荡一空。吃饱了才发现外间屋里的二姑父,正和我们的三四个表兄妹,蘸着我们吃剩的汤水吃饭。这时我才隐约地意识到,二姑家并不是真正的富足,她对我们的慷慨大方,全是一家人从牙缝里节省出来的。从此,我对二姑由天真的好感又转向了理智的敬重。后来,文革开始了。产粮区的地里也长不出多少粮食来了。加上二姑夫的病故,拉着三四个孩子过日子的二姑,家境条件也是每况愈下了。以致于连后来小表弟的亲事也延误了下来。二姑来我们村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母亲病故、又有了继母之后,善解人意的二姑很少到我家来了。说是这样的婆媳关系不好处,外人一掺合会给老的少的增添麻烦。后来,我和妻子专程看望二姑时,她总是抓着我的手说,你俩心田好,亲娘没了,你们张罗着给老爹找老伴的事,在小喇叭上都广播了。当我把妻子为这事,被写进县志的情况告诉她之后,她高兴地说,你们等着吧,好心保准会有好报的。

二姑在她们村和我们家族中的好人缘,还得益于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她能给人们看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灾小病。当时,有一种被称作“反涨”的肚子疼。二姑只要确认了“头拱地”的症状,用大针挑破肛门附近的血疱立马就好。还有小孩子因“吓着”导致的腹泻、高烧、夜里哭闹,她摸摸“头芯”、捏捏手心就能缓解,再配上个偏方熬后喝了,有时就全好了。儿子降生后时常闹病。吃药打针见效慢时,妻就带着他找二姑看看。就这样,父辈们的亲情也由此变得更加牢固的持续了下来。真正信服二姑能看好实病,是妻患偏头疼之后。对于妻子的偏头疼,市医院医生说是三叉神精的事。吃过好几种药仍没见效,妻提出找二姑去看看,我就陪她去了。问过发病经过,她断定是受了“坏风”,并说扎几针保准能好。她让正在她家的的三表妹取过针来,在蜡烛火上烧了烧针尖,用新布擦了擦,就捏着妻偏头痛那边的鬓角扎了三针,然后让表妹用力的挤。先是挤出了淡黄的水状液,接着是带血丝的血清,最后又从稀血浆到挤出鲜红的血液时,二姑说行了,并让妻在炕上闭目休息了一会儿。大约二三十分钟光景,妻睁开眼说是一点也不疼了。当时,我以为是妻有意说给二姑听,可从那以后,妻的偏头疼病就再也没犯。

二姑在七十多岁时,为一直没成家的二表弟,承揽了一个被继母虐待致病的流浪疯女。在她的精心照顾下,疯女的病情明显好转,办完成婚手续后,疯女为二姑生下了一个身心健全的孙子。怕被遗传,二姑一次也没让小孙子吃母亲的奶。是她,自己没黑没白的用一口水一口饭将婴儿喂养大了。每逢我们看望二姑时,把有意带给小家伙的蛋糕、糖果送到他手中时,他都是先取一些,送到光知道傻笑的病妈妈手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二姑总是说,这辈子好歹也算有个果了。如今,我们最初见到呀呀学话、蹒跚走路小家伙,已经长大成人外出打工了。曾记得,那是2008年的腊月二十六,我们全家人去看望八十二岁高龄的二姑,因腿伤已无力下炕的二姑精神尚好。看到我和妻子带着儿媳妇、女儿女婿和孙子都去看她,高兴地对我和妻说:“你爹你娘没福啊,他们要能看到眼下这光景该多好哇。”说罢,两行老泪缓缓地淌了下来。她拉着我那女婿的手说:“听说你是管着建大楼的,小小年纪就管这等大事。”二姑真行,女儿订婚后我只顺便说过一次,她就记住了女婿是在建筑部门管工程质量监理的。转到夸儿媳妇了,二姑说:“还有你,不光能教书,还把孩子料理的这么好舒坦,打扮的这么漂亮。”“姑奶奶,您不能光夸这些‘外巴户’的人们呀,还有我和妹妹呢。”儿子有意开玩笑地对二姑说。“夸你俩干吗,看你俩小时那么“弱巴(瘦小)”的样子,谁敢想你能参军、当军官,她能念书、上大学呀。”二姑这么大年岁了,还是这么会往人心眼里说。该告别了,我让一岁半才学会敬礼的小孙子,代表全家向老姑奶奶举手敬礼,挥手再见。又想落泪的二姑,在恋恋不舍中破涕为笑……


往期有更多精彩 点击可阅览

战友诗书画印(10)杨炳延 霍然 宋春华 于振江  郝军 鞠登德 徐洪生等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1)袁庆禄 侯少民 史献伟 董庆利 郝军 鞠登德 李进刚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2) 袁庆禄 苗培红 王绍祥 徐茂林同志之作品

战友诗书画印(13)  云门子 徐世敬 陈西山 王观岭 郝军 史献伟 董庆利等同志之作品

巩振生国画山水作品选

[艺术天地] 乡间自有高手  剪刀胜笔生花----浅淡并举荐杨德华剪纸作品 | 徐茂林

留白冰雪画创始人 | 王自修

老  猫:赞李自健先生---油画《乡村童趣》系列

卢长水 | 在巩乃斯的冬日里散步

诗配画 | 成彬 唐云华 陈西山 徐家兴等配诗  徐茂林绘画

李彦 | 国画作品选(一)

徐茂林 : 秋之韵(组诗)

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歌词)

刘毅诗选: 关公(组诗)志趣 金秋

陈巧平诗选: 走进秋天 伪装不得 人活着一句格言记心上

秋夜吟 望秋月追怀寄古 金秋 诗说 盘河夜色 赞中医传承人刘海生 鼠

歌词三首: 爱上你之后的每一天 | 恩光——送给老师 | 战之必胜

阑 珊: [莺啼序] 白露

吴琼(信阳商城)诗选四首

牵牛花开(微组)| 翠山湾菊花基地 | 问月 | 秋 | 无题

哲人:金秋九月致辞

于德庆:庭院里的石榴树(散文)

百忍成金:双节夜 (六首) 恒慈:中秋夜(外一首) 宋乃良:中秋国庆夜怀思

中秋月夜(外一首)

杨源水: 我的奶奶    杨源水: 我的继母娘

杨源水: 我的岳父    杨源水: 我的大姐     杨源水: 我的大姐夫 杨源水: 我的妻子

请关注《文海墨韵》,让精彩或温情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天地,你或许更会以笔墨诠释内心的独白,你或许更会以文字升华心境的灿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