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目前垃圾分类的七个困惑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先从日本垃圾分类的一个问题说起
近日,日本开始疯狂流行珍珠奶茶。
与此诞生的
是喝剩下的奶茶无处可扔的问题。
原来
一直作为垃圾分类榜样的日本,
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分类困境”。
日本人的垃圾分类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甚至出现了部分群众
对垃圾分类提出“NO”
(戳链接↓)
垃圾分类实行已久的日本也有困惑
更何况刚起步的上海?
上海垃圾分类试行将近两周以来,
各种问题、各种困惑也开始爆发出来。
站在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
是不是也会有人对垃圾分类说“NO”呢?
小编归纳了一下周围人的观点
有七个方面
No.1 定时定点不方便,浪费时间与人力
“我很忙,不想垃圾分类,也不习惯定时定点”
效率高了,物业保洁方便了。但居民真心不方便,个别人不愿意配合垃圾分类,也不难想象。原来就扔一个袋子的事,现在还要多几个步骤,谁不嫌麻烦?
居民反映最多的还是定时定点投放的不方便,很多小区早上7:00到9:00,晚上18:00到20:00,时间与上班时间重合,很多996们丢垃圾确实成了问题。一个小区几百上千个天天加班的996们,要照顾几个或十几个保洁人员不加班,配合做好定时定点,这个时间和人力浪费不合算。
工作一天劳累到家,刚想吃包泡面慰藉一下,一想到这垃圾要囤很久,顿时没有食欲。实在令人心疼啊!
小编提议:
垃圾分类是我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分类并不难,但要求定时定点,这个要求有点高。在上海,24小时的便利店比比皆是,为什么垃圾箱一天却只开放4个小时。
关于定时定点投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副局长唐家富回应说,《上海市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工作导则》仅明确了几个原则,并没有要求“一刀切”,而是希望各个小区根据各自情况,可以自行调整扔垃圾时间。
这是小编所在小区的垃圾厢房关闭时间,可见晚上投放垃圾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所以,解决扔垃圾难的问题,还需要小区业主与物业、居委会协调协商才行。
No.2 湿垃圾破袋让人难以接受
“湿垃圾破袋不干净,这个过程不开心”
湿垃圾本身已经足够脏,还有臭味,汤汤水水,现在还要手动破袋,再把袋子和垃圾分来投放,这个每天的体验实在令人难受反胃。
垃圾本身不干净,夏天味道也难闻,破袋这个过程着实让人开心不起来。扔过垃圾的手甚至不想掏钥匙开房门。
小编提议:
垃圾破袋的确存在一定的不方便。而市面上已经开始出现方便破袋的装置。只需将垃圾袋轻划刀片便能破袋,很卫生,有望推广使用。
还有,为什么不能有更高科技的降解塑料袋或纸袋呢?是不能迅速降解?还是不能一起发酵变肥料?还是因为不破袋,就没有办法监督?需要有更多的说明。
是该居民破袋,还是该保洁人员破袋?这个是否可以探讨。
有些贴心的小区还在厢房边设置洗手点,尽力为居民带来方便。所以大家提的一系列问题,有望在未来用另一种方式得以解决。
No.3 钻空子的人还有不少,监督管理必须跟上
“反正有保洁阿姨在,今天不分类没关系的”
在小区垃圾分类厢房附近观察一会儿,就能看出不配合垃圾分类者仍然不占少数。这些不配合者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如何垃圾分类,抱着“反正有保洁人员帮我分,反正罚款不会落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
对于定时定点不方便扔的,或者纯粹是因为懒,就随手将垃圾扔在了绿化带、道路旁的人,也不占少数,极大影响市容和美观。
甚至有人反映,大量河道旁边的人,很不负责的把湿垃圾直接扔进了河道里,让负责河道保洁的工人和河长们大为头痛。
如此钻空子的人不算少数。例如这位已经火了的“无人机扔隔壁小区”的仁兄。
还有这位说的头头是道,着实令人气愤。
钻空子得逞的人越多,想钻空子的人也会越多。对于这部分人如何去监管、去罚款,也是当下需要考虑的。
好在,现在垃圾分类刚起步,保洁人员在帮助分类的同时也会教育指导居民。希望不依赖保洁人员,市民就能够垃圾分类的日子能够到来。
给辛苦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保洁员点赞!
小编提议:
垃圾分类的监管与罚款对于单位与企业较为容易,但是对个人的监督较难。如何执法、谁来执法成为重要的问题。
社会上也出现了不配合保洁员、甚至伤害保洁员的案例(某居民不配合垃圾分类,反映将劝阻的保洁员掐晕,因涉嫌故意伤害已被移交警方处置)。在监管的道路上,仍有不少的空缺与失衡,需要更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No.4 有些小区/单位还没开始分类!
“别的小区都分类了,凭什么我们小区不分类,还这么脏乱差”
虽然现在大部分小区、单位、组织都已经严格实行垃圾分类了,但是仍有部分没有跟上步伐。看着别人轰轰烈烈的分类,自已小区却什么动静都没有,心理很不是滋味。
形势之下,一些小区甚至突击建设了垃圾房,然而,小区的物业、居委、志愿者的服务,却还都没有跟上。短时间内,垃圾问题十分突出。
迅速修建垃圾箱房
而小区里面垃圾成堆,没人管,一团糟。
小区市民也很郁闷:“其他小区都开始垃圾分类了,为什么我们小区还不实行?物业、居委、志愿者都不做!”说好的7月1日开始实施么!
小编提议:
除了一些小区,部分商场、单位内部也没有实行垃圾分类。除此之外,沿街小摊贩倒垃圾难等问题也不占少数。因此,上海垃圾分类从源头、到清运、再到末端处理这一条流程还未完善,需要各部门加紧把关。
至于部分小区物业、居委会无动于衷的问题,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与之协商来解决。实在不行,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如:新闻坊)进行曝光与调解。
No.5 垃圾分类是否会导致更多浪费
“现在的我要购买双倍的垃圾袋和垃圾桶”
原先一个垃圾袋就够,现在需要两个,拓展到所有人,垃圾袋的消耗量不是小数字。同时,需要购买新的垃圾桶,有些小区还花费巨资建造智能分类柜,这些会造成更多浪费吗?
“新浪上海”网6月21日的新闻中表示,垃圾分类相关的产品甚至出现脱销情况。分类垃圾桶、垃圾袋、厨余垃圾处理机收到市民追捧。
原文:http://sh.sina.com.cn/news/m/2019-06-21/detail-ihytcerk8291477.s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ocus&loc=30&r=9&rfunc=76&tj=none&tr=9
如此一来,这个过程是否增加了浪费?增加居民垃圾处置的成本?
此外,有些小区、单位出现了豪华的智能垃圾厢房。
复旦大学戴星翼教授在上海市第一届学生生态环保节上的演讲中提出,“昂贵的绿色不是绿色”。有些部门在垃圾分类中大手大脚,豪华的垃圾箱无谓提高了垃圾处置的成本,这样真的是正确的吗?
小编提议:
如今两倍的垃圾袋产生量,的确会成为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相信会有可降解的、对环境无害的垃圾袋被研发,并且这块的确存在市场。
友情提示:即便是这样的可降解垃圾袋,仍然需要破袋哦!
但是话又说回来,作为一名环境保护者,小编还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公开相关数据,研究一下如今的垃圾分类市场是否反而带来更多浪费,而这部分增长,又能否用垃圾分类所带来的的效益所抵消?
至于豪华垃圾厢房、智能垃圾分类柜,真的能起到垃圾分类效率提升的作用吗?还是说仅仅是噱头,或者表面形式主义?值得思考。
No.6 垃圾分类会否影响旅游业
“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太麻烦,不去了”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任何人只要进入上海的行政区域,都要遵守《条例》规定。拒不改正的,同样要被处罚,也就包括了外地游客、外国游客。
之前本公号转载的另一篇文章中,便有人评论道:
此外,7月1日起,上海各酒店不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游客们需自行携带,由此又可能产生一波“劝退”。
如此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啊,毕竟旅游业能够推动上海经济发展。那么,垃圾分类真的会拖累旅游业吗?
小编提议: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多元文化,包容性强,是上海的精神,但上海也要求全球各地游客在上海,就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垃圾分类,大趋所势,上海领跑,全国跟进。因此,小编认为,垃圾分类对旅游业的影响仅为暂时现象。
No.7 如何衡量垃圾分类的最终效益?
“我们这么辛苦地分类,到底有没有用?”
垃圾分类带来的生活习惯改变是巨大的,市民真心参与和付出,认真实行垃圾分类之后,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么分类到底有没有意义?分类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分类能减少臭味、脏乱差,能减少垃圾围城么?垃圾分类究竟有什么最终效益效果?”
这些都政府需要尽快回答的。
现在垃圾分类实行一周多了,再适应一段时间,市民们肯定会疑惑:“我现在关心我分类的垃圾都去哪里了?湿垃圾怎么处理了?干垃圾用来焚烧得到多少度电了?我们的有害垃圾又怎么处置了?”是和以前一样,还是真的不一样了?有数据说明么?
位于上海老港的垃圾焚烧厂一期和二期
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究竟有什么意义并不清楚。那么政府该如何告诉百姓他们的垃圾分类起到了何种效果,达到了怎么样的成效?给未来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
小编提议:
的确,如果没有实打实的效益数据,百姓不会买账,也就难以配合。尤其是从长远来看,垃圾分类如何保护了我们的环境,使得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更好,需要被衡量与解释。最好能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介,公布如垃圾量由原先减少了多少;回收了多少垃圾;对上海的环境保护做出怎样的贡献等等,让居民百姓看见他们在垃圾分类上付出的努力的确使得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更干净。同时也有助于市民诞生垃圾分类责任感与成就感。
此外,若全民垃圾分类,则公众的整体环保素质也就提高了,这种提高程度又该如何衡量?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屏幕前的您,是否有类似的困惑呢?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薄荷喵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END
欢迎阅读
薄荷喵的其他原创
吵翻天!“996们的自由”与定时定点扔垃圾的争议,您支持哪一边?
每天限量50升!缺水危机导致全球第一个面临全面停水的城市,这一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明年我国的这个会议至关重要!三分钟带你了解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曲折经历
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新方法,竟然是在学校种菜?| 生态文明教育
建筑与自然4 | 海豚的未解之谜,或许能在这座“水族馆”解开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