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教育大考、互联网给儿童带来的性威胁、毕业班学生的压力……这期《教育家》有你关心的话题|新刊推荐

新刊推荐


《教育家》5月刊第1期出炉!
本期特别报道关注未成年人线上性剥削。互联网时代,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性侵害在网络深处滋生蔓延。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怎样避免社交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面对线上引诱和性侵,未成年人自身、父母、学校、网络平台等,分别应该做些什么?本期给你答案。
本期“先行者”报道了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教育学会事业的郭永福先生的事迹。
本期“封面报道”求解疫情之下的教育大考。
本期“声音”为学生安全、健康上网支招。
本期“关注”,聚焦疫情之下的毕业班学生,探讨他们如何负“压”前行。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本期目录

互联网时代,学会对性剥削说不
封面报道


刻着“奴隶”字样的女孩、“明码标价”的受害者、26万围观者窥视的目光......近日,通过社交平台Telegram散播未成年性剥削视频的韩国“N号房”事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针对未成年人的“线上性侵”露出冰山一角。
互联网时代,不法分子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有了更多接触、诱骗未成年人的机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性侵害在网络深处滋生蔓延。继韩国“N号房”事件之后,中国版“N号房”也浮出水面,非法色情网站之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色情制品之繁,令人触目惊心。这不仅会给未成年人的身体造成直接伤害,更令人担忧的是,被伤害的阴影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
愤怒之余,我们理应静下心去反思: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怎样避免社交网络引发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件?面对线上引诱和性侵,未成年人自身、父母、学校、网络平台等,分别应该做些什么?
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要学会对“性剥削”说“不”。本期“特别报道”聚焦互联网带给青少年的性威胁,从青少年如何应对线上性威胁、家庭和学校如何避免孩子掉入网络性陷阱、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等角度切入,全面展现应对线上性侵、保护少年儿童之策。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祖国的花朵”能够美丽绽放。

亲历教育学会的蓬勃发展
先行者

1986年夏天,郭永福结束了中央国家机关赴河北省讲师团党委书记、团长的工作,回到国家教委。当时,委党组决定让他回到机关党委担任副书记。之前,郭永福曾任教育部党组书记、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的秘书两年,1984年被增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在到机关党委上班前的那个星期天,郭永福去看望老领导张承先,汇报自己次日将到机关党委上班。当时,张会长说,教育学会秘书长已过了退休年龄,没有合适人选接替他,你还是到学会吧!郭永福答应了。张会长当即给主管人事工作的委党组副书记杨海波打电话,要求把郭永福留在学会。就这样,一次见面,一个电话,改变了郭永福后半生的工作:在中国教育学会当了14年秘书长、12年常务副会长,如果把1983年开始接触学会工作、1984年担任学会副秘书长算上,他在教育学会工作将近30年,可以说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教育学会的事业。
赖高娃:让草原孩子奔向更广阔的世界
寻找为共和国添彩的教育人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赋予许多人诗与远方的想象。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边陲的乌兰毛都苏木,一座蓝白相间、屋顶呈蒙古包造型的四层教学楼格外醒目——这就是位于杭盖草原纯牧区的乌兰毛都小学。采访中,校长赖高娃质朴爽朗的声音里,洋溢着对这所以“骏马文化”为底色的草原学校的骄傲与自信,寄托着让“金马驹”们奔向草原之外的远方的希望与梦想。
疫情之下的“教育大考”如何求解
封面报道
2020年年初,为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并提出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学,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当上亿的学生涌到在线课堂,无论是教育部门、培训机构,还是老师、家长、学生们,都迎来了一场“教育大考”。
疫情视域下,学校教育教学形态如何重构?教育信息化给教学设计、学习模式、育人理念等带来哪些新思考?家庭教育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场“教育大考”该如何破题?本期《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了几位中小学、中职学校校长,基于各自的观察与思考,共同求解疫情之下的教育发展之路。

疫情期间,如何提高孩子的网络素养
声音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延期开学,孩子们在家使用网络的时间大大增加。在上网课的同时,不少孩子开始玩网游、刷视频、看直播......由此而导致的影响视力、耽误学习、乱花钱、上当受骗等问题令家长担忧不已。面对这些挑战,该如何提高孩子的网络素养,让孩子安全、健康地上网用网呢?

信任与放手,利他行为养成的关键
   家教


2020年3月12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一名男子不慎坠落河中,同行朋友施救时也落入水中。五名路过的大学生手拉手组成人梯施救,其中两人不幸落水身亡,用生命保护了他人。反观目前,很多人在特殊时期为逃避隔离,谎报自己的行程。一个人表现出利他或利己行为,与其接受的教育及自小的生活环境关系密切。
每当中华民族面临重大危机或灾难时,无数医护人员、军人、基层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会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推动着这些人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笔者认为,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其中的重要推动力,归根结底,是他们的利他意识。
疫情之下,毕业班学生负“压”前行
关注

随着我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国范围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线上教育实践已进入尾声,初三、高三的毕业班学生是第一批开学复课的先行者。2020年春天,对毕业班学生来说尤为特殊,特大疫情、超长假期、在线学习、高考延期......这届考生在进行中考、高考等人生大考之际,还经历了不平凡的2020年,见证了历史。
在“疫情压力”“中高考压力”和“中高考延期压力”三重“大山”下,毕业班学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重担。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如何,是公众普遍关注的,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相关推荐:

疫情对于教育而言需要思考什么?|新刊推荐

和情绪做朋友,帮孩子找到幸福人生开启键|新刊推荐

谁才是值得青少年追的“星”?新刊推荐

“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育|新刊推荐

教育治理:关注每一位学习者的发展|新刊推荐

疫情之下,亟须补上科学教育这一课|新刊推荐

孩子,这个世界,与你有关 | 新刊推荐

战“疫”背后,危机教育刻不容缓|新刊推荐

疫情之下的武汉教育人|新刊推荐

隔离疫情,不隔离教育|新刊推荐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第三届“寻找中国好校长”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