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1-10-30


一组诗文,种下一份真诚的热爱
祖国为什么值得热爱?因为有文化的世代传承,有山河的无限壮美,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基因里就流淌着对这片土地的一往情深。这片土地到底有怎样的可爱,山川是如何之壮美,一组诗文就能展现给孩子们一幅幅神奇的画卷,带给孩子们一份沉甸甸的自豪。第六单元选编诗文所围绕的主题——壮美的山河,就是要通过这些诗文的阅读,在孩子们的心底种下一份真诚的热爱:
祖国,我爱你。
我爱你每一寸土地,
我爱你壮美的山河。
那么,这是怎样一组诗文呢?《古诗三首》中,有李白的《望天门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禹锡的《望洞庭》,“日积月累”中还有一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三篇现代文,分别是《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先不说这几篇诗文在语文本体性学习上的价值,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几篇诗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地方,景物有什么样的特点。
描写的景观分别在哪儿呢?《望天门山》中的天门山雄踞在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畔,《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湖指的是浙江省的杭州市的西湖,《望洞庭》中的洞庭湖在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湖南省北部,《早发白帝城》中的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奉节东白帝山上,今天是三峡的著名游览胜地。《富饶的西沙群岛》所写的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海滨小城》结合原文考证,写的应该是广西的北海市(1951年前属广东省),《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小兴安岭在黑龙江省的中北部。如果这样说明还不够清晰的话——三年级的孩子们大多是无法在脑海中弄明白这些地理方位的——我们还是借助地图来看一看吧。 

 
如果再在地图上添加上二年级学习过的《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日月潭》《葡萄沟》,孩子们就更直观地了解到了这些景观遍布祖国的东西南北,整个祖国辽阔的疆域内,到处都有让人骄傲的胜景,山河果然如此壮美。学习过这样一个单元,在阅读欣赏文字之美和山河之美的同时,借助地图“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说不定有的孩子就在心中悄然种下了“走遍中国”的心愿。这样的学习,就是深入心灵的历程,母语学习要“发展儿童的心灵”也就成为了现实。
 
一组诗文,聚焦适切的读写目标
这组诗文选编在一个单元,除了在思想主题和文本内容上具有一致性(都描绘了或者内容中包含有祖国壮美的山河胜景),在读写目标的承载上,也具有一致性——这足见编者在文本选择上,目标意识是很突出的。
这个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和表达训练要素如下——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第一条指向“读”,第一条指向“写”。显然,“读”和“写”的目标联系很紧密:习作时围绕着写的“一个意思”,在片段或文章中用一句话写出来了,这句话就是“关键语句”。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即关键语句;同时,这段话也是围绕这“一个意思”写的。
先来看看几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早发白帝城》,题目就是“向导”,提示读者诗的内容写了什么景观或者与什么景观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认为,这几首的题目,就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借助诗题,就能思路比较清晰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的确,《望天门山》描绘的正是诗人乘舟出川,经过天门山江段时所“望”见的壮丽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就是苏轼当时所欣赏到的西湖美景;《望洞庭》是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之所见;《早发白帝城》虽不是以写眼前景物,尤其不仅仅是白帝城的景象为落脚点,却在叙事抒情的同时,让读者欣赏到了从白帝城到江陵的壮美风光。古人写诗,大多就是触景生情,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虽是古诗,在读法和写法上,同样也可以提炼出学生能够理解的一般性规律来。这就是古诗阅读与单元重点学习目标之间所隐含的联系。
三篇现代文,无论在整体结构上,还是一些具体段落的写法上,都具有相似之处,在读写目标的落实上,能够形成合力。《富饶的西沙群岛》总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全文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来写的。这句话,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语句。文章中,很多段落也有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整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意思,如“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和“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海滨小城》以小城为立足点,从远处的大海,写到近处的海滩,再集中笔墨描写了小城中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最后总结为一句话:“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关键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分别是四、五、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各段的意思。《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也是总分总的结构,具体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向读者展现了小兴安岭诱人的景色。文章开头,“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等词语,非常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树多。这一句话也奠定了行文的线索,每个季节都是围绕树来写的,抓住每个自然段开头写树的句子,也就很自然地随着文字走进了小兴安岭的那个季节。三篇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题,基本都是围绕单元重点学习目标来设计的。从文本内容的理解到“小练笔”,再到单元“习作”,充满体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编排设计思路。
  
一种生活,打造开放式的教室课程
一个“写景”单元,看似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实际上,却是一个教师和学生都大有作为的主题单元。母语教室课程,必定要构建一段有联系的读写生活,才是“为儿童全生活着想”的,才能有助于“发展儿童的心灵”。
通过阅读诗文,借助诗文中或朴实或生动的文字描绘,学生可以运用想象体会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而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参与,才能让这种体会变得真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游历经验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激活这有限的经验,对于学习生活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教师要善于在适时的时候,让学生的这种经验参与到课堂学习历程中来。例如,在利用地图来建构这些景观的地理概念,“特设一种境遇”的时候,可以将学生的经验同时在地图上标识出来,标明他们游览过的地方,从而将学生的直接经验与阅读建立起了亲切的联系。这样。诗文中的词句,就会因为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和参与,重新获得了生命的活力,很自然地沉淀为学生的言语经验。如果能够将与学生游览过的美景有关的诗文补充进来,在教室里读一读,欣赏欣赏,教室课程生活就会多一份情趣。
山河的壮美,不单体现于单元诗文中展现的这几处,而是用这几篇诗文告诉学生,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处处是美景,山川秀丽,如诗如画。这样的理解可以提醒我们教师从两个角度进行教室课程生活的创造,一是开展“跟着古诗游神州”的晨诵课程,二是如前面所述丰富主题阅读,进而鼓励学生为自己家乡的山水风景“立传”——写一写自己身边的美景,并将自己的文章放进“诗文地图”中。
当然,认识地图,借助地图来促进文本阅读,学习地图本身也可以成为开放课程的一个部分——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关键是,基于这一单元重点学习目标的落实和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需要所创造的教室课程生活,要避免碎片化,注重内容、活动间的逻辑关联性,让学生在“我”的学习中能清晰地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
 
相关链接:
这里汇编了80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备课资料,篇篇是干货哦
试答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几个疑问
教师为什么要用心梳理统编版教材各单元“语文要素”
别把单元“语文要素”用成了“双刃剑”
到底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关于四上习作单元的思考和建议
赏美景  品语言  学表达——二上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关于小说单元(六上第四单元)的个人思考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教什么,怎么教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构想
统编版语文教材文言文编排简析(修改再发)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构想
四上第三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建议
统编教材1-9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142篇都找齐了(有音频)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好教和难教
四上第二单元习作《小小“动物园”》教学构想
统编版教材语文园地栏目变化解析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检索
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在公众号底部对话框输入
下面的关键词
查找你可能需要的信息
                                                      
I统编版I新教师I 听读课I听读课案例I听读课实录I作文指导I 作文指导1I班主任I情绪管理I读书I电影I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