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斯大林创造的划时代工程—白波运河

老马杂谈 老马杂谈 2022-01-23


前苏联完基本由人工历尽千辛万苦开筑的“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应该还是非常陌生的,但它在前苏联却真实存在过,更因建设过程中的巨大人员伤亡以及运河建成后极低的经济价值而成了俄罗斯人心中的一个永远难以抚平的重大伤痕。


右上角是白海,左下角是波罗的海


1928年,在前苏联伟大领袖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去世后不久,一贯热衷实施巨大工程的革命接班人约瑟夫·斯大林,就开始高调实施推进他宏伟无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政治局及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原契卡)的强有力领导下,在城市工人阶级及学生的紧密支持配合下,首先轰轰烈烈且不惜一切代价地完成了对有苏联“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共产主义改造工程,彻底取消了土地私有制,消灭或强制迁徙了数以百万计的富农与落后消极分子,建成了一大二公的苏维埃集体农庄。


“白波运河”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头戏工程项目,按照斯大林大元帅斩钉截铁的指示,决定于1931年9月开工,1933年4月竣工,施工周期20个月(包括两个冬季),绝不允许有任何的工期拖延。白波运河工程是斯大林亲自策划的战略性工程,其主要目标是缩短白海附近地区与波罗的海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苏联舰艇能够快速南北游弋。运河全长226公里(包括37公里人工挖掘河段),从白海经多段河流及几处湖泊最终流入波罗的海。因运河北段地处极寒岩石地带,故施工作业的难度极大。

开工之前,斯大林大元帅接受了俄裔土耳其商人纳夫塔利·阿罗洛维奇“最大限度利用囚犯体力”建议,从附近的“索洛韦茨基集中营”调来了10万囚犯(包括工程勘察与设计人员),随后,一场划时代的巨大劳动开始了,一个人类历史上完全靠囚犯来实施的工程吹响了冲锋号。富有创新精神的纳夫塔利·阿罗洛维奇还被斯大林任命为专门为他设置的“施工主任”一职(约相当于工程总监理),运河施工任务完成后,倡导“榨干囚犯体力,确保工程进度”的他还获得了一枚“列宁勋章”,并被任命为贝阿拉格工程处长(贝加尔-阿穆尔干线)。前苏联著名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在其经典著作《古拉格群岛》中对施工中惨烈程度及巨大牺牲做出相当篇幅的细致叙述及描写。因涉及的内容过于浩瀚,笔者只能将此工程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摘要叙述如下:


·  “白波运河”工程不是按惯例由交通或水利部门主管负责,而是由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独家管理,项目总负责人为杀人不眨眼的“契卡”(原全俄肃反委员会)主席雅戈达将军;国家政治保卫局部队副司令拉扎尔·科甘担任运河工程局局长;“契卡”省副主席雅科夫·拉波波尔特担任运河工程局副局长。


·  因斯大林没有给运河工程拨发一分钱外汇,因此没办法购买一台进口工程机械设备,就只能靠手推车、丁字镐和苦役犯们的双手及肩膀,再加上囚犯们自己摸索出的各种土办法,整个施工过程中几乎未使用过任何的工程机械设备。


·  为节省工程材料费,工程局下令施工人员用木柴代替钢材做混凝土基础的配筋;许多刑事罪囚犯还悄悄用大冰块充当回填土,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及隐患(气温升高后基础下的冰块即融化了)。


·  运河工程局为了确保工程进度,还采取诸如“劳动竞赛”、“自愿加班”、“先进评比”、“减刑”、“增加或扣减伙食定量”及“重罚未完成劳动指标者”的办法引诱逼迫苦役犯如牛似马地干活,因此参与施工的苦役犯每天都得从事极为繁重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超长的劳动时间、恶劣的劳动条件、每天难以果腹的伙食及酷寒的气候,让大量的苦役犯络绎不绝纷纷累毙。据索尔仁尼琴统计,就在第一个冬季,即有10万余囚犯死去。但随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苦役犯们被运到工地,保证随时都有10万劳动力在施工。运河修成之时,共计有25到30万的苦役犯只能将自己的骸骨留在了运河边的漫漫荒野中,平均每天死去的囚犯达到了500人之巨。后来有人评论,在这条由苦役犯竭尽全部体力修建的白波运河中,几乎在每一米运河的下面,都躺着一个苏联苦役犯的冤魂。


· 运河工程局长官称那些“刑事囚犯”为“社会亲近分子”(相当于可改造分子),要求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秘密监视犯政治罪的苦役犯,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举报。这些无恶不作的“社会亲近分子”还会抢夺或偷盗那些文质彬彬苦役犯的伙食或私人财物。


·  运河工程局长官在收到政府4亿卢布工程拨款后,为立功取悦上级领导,还会想方设法压制和克扣包括苦役犯伙食、服装及冬季取暖在内的施工费用,到工程竣工时,竟然只动用了9530万卢布。


·  因斯大林大元帅与雅戈达主席均直接干预工程前期的规划与设计,苦役犯设计师都不敢违抗领导的训令,因此河床深度仅设定为5米,竣工后通航时才发现吨位稍大一点的轮船根本就无法通行,更别说巡洋舰之类的大型军舰了。后来有人讥讽:潜水艇可以从白海进入运河,但需要放在大型木筏上运输。花了上亿的资金,死了二十余万人,结果造出的却是一条只能看不能用的废运河。前苏联政府很快就在可能加深河床或在运河附近再建造一条运河。

1933年8月17日,由前苏联革命大文豪高尔基率领的120名作家诗人与画家乘坐豪华的游轮,泛舟白波运河,在卡冈诺维奇书记与雅戈达主席的陪同下,兴高采烈地参观欣赏斯大林的伟大成就,游轮过船闸时,西装革履的大知识分子还站在甲板上,与一群恭立于岸边、身着整洁服装、满脸幸福感的苦役犯代表互相对话,各自交流自己的参与建设及参观体会,还对斯大林大元帅亲自设计的这一伟大成就表达了热情的歌颂。这一天参加运河通航典礼的知名大知识分子除高尔基外,还有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弗谢沃洛德·伊万洛夫、薇拉因贝尔、瓦连京·卡达耶夫、米哈伊尔·左琴科、拉宾和哈茨列文利库林、科尔涅利·泽林斯基、布鲁诺·亚先斯基、E·加布里洛维奇、A·吉洪诺夫、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及K·芬等。


首席文豪高尔基根据自己及同仁们热情的现场采访材料,回到王府后就精心执笔汇编成了一部高度歌颂领袖斯大林,热情歌颂巨大建设成就,热情歌颂运河建设者者的巨著《斯大林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修建史》。大文豪在书中热情洋溢地赞扬了雅戈达主席以及负责运河工程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工作人员,他虔诚无比地写道;“不论命运把我们抛到苏联国土的哪个角落,即使是最遥远的荒野与僻壤——在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任何一个组织身上都可以看到秩序……准确和自觉性的印记”。在书中他还代表全体参观者郑重其事地宣布:“运河施工中没有死一个人”;作家左琴科还对苏联当时实行的“劳动改造思想”制度表达了高度的赞赏;还有一位知名画家还以白波运河为题材,创作了巨幅油画《到处是生活》以抒发自己的兴奋激动之情。


很快就让大文豪高尔基生出失落感的是,不久之后,他精心汇编出的巨著就从全国各地的书店中做了统一下架处理,私人拥有的则必须烧毁,因为书中赞扬的许多人物已变成了苏联的敌人,最知名者如雅戈达。

推荐阅读:

阿富汗战争,前苏联害人害己的大败笔

前苏联疑云重重的“基洛夫谋杀案”

回首加勒比海危机中的“战神”前苏联

推前苏联帝国轰然坍塌的真正元凶

看看卢布搏击美元的激情旧事

看看前苏联的“寄生虫遣送法令”

大文豪高尔基的晚年故事

看看斯大林的儿女们

看看前苏联克格勃海外间谍的奇葩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