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简报】印度经济简报 · 第40期
印 度 经 济 简 报
2021年第 7 期 · 总第 40 期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 南亚问题研究小组
研究撰写团队
施兰茶 王凯文 彭 珅
范 衍 徐梅影 谢禹韬
责任编辑
杜文睿 陈安澜
本期提要
政策引力 | 印政府拟推出450亿卢比规模的光伏生产激励计划,部分中美新能源企业正积极研究赴印设厂事宜
卢比贬值 | 受疫情封锁、央行流动性注入,及热钱流出影响,卢比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贬值趋势或将持续至6月
疫情反弹 | 印度政府及监管机构在对待疫情上的傲慢态度和“疫苗民族主义”情绪加剧了印度疫情的第二波大爆发
用氧危机 | 为将更多氧气用于一线医疗救治,印政府限制工业用氧,并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各邦的氧气供需
中印经贸
【政策引力】印政府拟推出450亿卢比规模的光伏生产激励计划,部分中美新能源企业正积极研究赴印设厂事宜
印政府推出生产激励计划(PLI)旨在通过向制造商提供奖励来促进印本地制造和出口。近日,由莫迪主持的联邦内阁批准了450亿卢比的太阳能模组生产激励计划(PLI),旨在推动制造商在印设立零部件或组件工厂,促进印度本土形成完整的太阳能组件产业生态,帮助印加入全球新能源供应链。为获得生产补贴,相关企业必须达到“基准年累计增量投资”和“制成品增量销售”的额定阈值。目前,该计划已引起中美等多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的兴趣。例如,中国光伏制造商隆基股份和天合光能正在与印方伙伴谈判赴印设厂事宜。1366科技和第一太阳能等美国企业也表示有兴趣在该计划下赴印铺设产能。此外,印本土企业阿达尼太阳能、维克拉姆太阳能和阿克米太阳能也致信政府申请获得该计划的支持。
—— 摘编自4月9日《ETNOWNEWS》
【贸易逆差】印学者指出,印应通过中印贸易逆差加速发展本土制造业,抢占供应链各环节并创造大规模就业岗位
印度学者指出,近十年来中印贸易逆差引起印民众强烈担忧,但实际情况却与民众想象存在出入。从广义的贸易成分来看,印仅从中国进口很少量的最终消费品。2020年印自华进口商品中约80%用于生产过程,其中63%属于中间消费品,16%属于资本货物,而最终消费商品仅占7.48%。,零部件占印自华进口总量份额从1998的12%增长至2020年的22%。同样,中国在印零部件总进口中的占比从2001的5%飙升至2021年的35%。换句话说,中国在印度生产过程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比于贸易保护主义,印政府为解决中印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更好的策略是通过这类贸易逆差,顺势加强国内制造业,对内更好解决就业问题,对外扩大出口目的地。从历史上看,先进的出口国最初都是从组装商起家,随后逐渐产业升级占领供应链各个环节。此外,对制造业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也可成为解决持续性就业危机的良方。
——摘编自4月16日《印度斯坦时报》
【中小企业】全球供应链转型将为印中小企业创造机遇,印政府将从信贷、股权和数字化建设三方面提供支持
4月中旬,印中小微企业部部长尼廷·加德卡里称,随着全球供应链经历重大变革,跨国企业希望减小对华依赖,配置多样化供应链安排,而印中小微企业具有融入全球新供应链的重大机遇。2020年12月,FICCI和Dhruva Advisors一项涵盖印度150多家公司的调查显示,69%的受访者估计全球企业将把供应链从中国迁往印度。《日经新闻》2020年9月也曾报道,日本已将印度和孟加拉国加入其企业生产基地搬迁目的地名单。加德卡里指出,印政府正从三方面加强扶持中小微企业:一是疫情期间推出紧急信贷额度担保计划,截至今年3月该计划已提供24.6万亿卢比贷款。二是准备推出1000亿卢比的中小微企业支持母基金,对优质中小微企业给予股权融资支持。三是出台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鼓励中小微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扩张业务。
——摘编自4月15日《金融快报》
战略宏观
【复苏受挫】印第二波疫情重创经济复苏,本财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或将由正转负,复苏将被推迟至明年下半年
印近期遭遇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疫情传播速度远超去年同期。目前,印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30万,总确诊病例数已超越巴西。相关测算表明,如果印以目前每天400万剂的速度注射疫苗,则5月底能够为1亿人(占印度18岁以上人口的10.6%)接种疫苗。鉴于印政府已批准其他种类疫苗的紧急使用权限,接种速度有望进一步加快。尽管如此,由于每日新增病例在2021年6月才会达到峰值,势必严重冲击印本季度宏观经济及税收状况。经济学家预计,受疫情影响2020-21财年四季度GDP或将同比萎缩,且萎缩幅度将高于此前预测的负1.1%。尽管本财年一季度GDP相比去年同期预计仍有超过20%的增幅,但环比增速或将由正转负,逆转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增长态势。整体来看,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或将使印度的经济回升推迟至明年下半年。
——摘编自4月15日《印度斯坦时报》
【下调预期】尽管印政府在第二波疫情冲击下的封锁措施弱于去年同期,但全球金融机构仍普遍下调经济增速预期
受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印经济增速预期遭普遍下调。例如,野村证券曾一度预计印度2021年GDP增速达13.5%,但近期野村已将其增速预期下调至12.6%。摩根大通也将增速预期从此前的13.0%下调至11.0%。瑞银则指出,鉴于印度2020年的封锁情况,本轮封锁措施最多维持至5月底,经济活动将在6月底前基本恢复正常。但如果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印度本财年增速或将重挫3-5个百分点。瑞信同样表示印限制措施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及力度将远不及去年的全国封锁令,并估计限制措施对印度本财年GDP的影响在1个百分点左右。花旗银行称,印第二波产生的病例主要集中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和德里等经济重镇。在考虑限制措施和消费者信心等因素后,花旗将印度GDP增速从此前的12.5%下调至12%,并预计复苏将呈现一波三折的“W”型。
——摘编自4月18日《经济时报》
【卢比贬值】受疫情封锁、央行流动性注入,及热钱流出影响,卢比汇率出现大幅贬值,贬值趋势或将持续至6月
印受新一轮疫情“海啸”冲击,导致卢比汇率大幅度贬值,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近十个月低点75.35。专家分析称,除疫情外,此轮卢比贬值也受疫情封锁、印央行回购1万亿卢比国债,国际热钱流出等因素影响。4月,外国证券投资者(FPI)在仅仅两周内就从印股市净撤资226.3亿卢比。尽管卢比贬值可能提高印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但印高度依赖原油进口,未来或将面临更昂贵油价,使经济复苏雪上加霜。专家预计卢比将在6月末前保持贬值趋势,且可能在未来几周内跌破76大关。
——摘编自4月15日《ET Now》
政策治理
【疫情反弹】印度政府及监管机构在对待疫情上的傲慢态度和“疫苗民族主义”情绪加剧了印度疫情的第二波大爆发
近日,彭博专栏作家Mihir Swarup Sharma发表评论文章,称印经历疫情“海啸”与印政府近期系列政策失误关系密切。一是态度傲慢。即使2021年出现传播力更强的新毒株后,印政府官员依然坚信凭借现有措施可以拉平感染曲线,因此在疫苗接种上也不慌不忙。二是“疫苗民族主义”。印度官僚和监管者在疫苗批准上没有实事求是,而是展现出了极强的民族主义情绪。例如,监管机构甚至在获得三期实验数据前就批准印本土研发的疫苗Covaxin。在此之前,印监管机构故意推迟辉瑞和强生公司等海外疫苗上市计划。印政府在不向印度血清研究所(Serum Institute of India)加大投入提升产能的背景下,又禁止其向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出售疫苗生产原料。总而言之,印政府缺乏远见的政策安排正让整个国家蒙受巨大损失。
——摘编自4月13日《彭博社》
【二产萎缩】印制造业GDP占比长期停滞不前,低薪和第三方合同用工模式或是其生产力低下的一大原因
在过去十年中,印曾多次尝试推动制造业发展。2014年莫迪上台就推出“印度制造”倡议,试图将印打造成为全球制造业新中心。但2014年后,制造业GDP占比却长期停滞在17%左右。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仅仅依靠增加制造业工作岗位总量无法解决问题,还需要配合更高的生产力和薪水。但遗憾的是,印产业工人工资水平较低,实际工资水平自2000年以来停滞不前。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工人在2009到2014年间实际工资每年增长约11.4%。此外,印用工模式也对产业工人较不友好。印制造业正加速推行第三方合同化用工模式,即工人与第三方机构签订临时用工合同,再到工厂进行工作。这类合同通常没有退休金、假期及基本社会福利保险等。在该模式下,工厂和企业较高的盈利能力并没有转化为工人实际工资增长。未来,印度政府亟需在这方面出台切实改革。
——摘编自4月13日《Scroll》
【局部封锁】印政府并未再次计划推行大规模全国封锁令,而将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小型控制区,并借此阻止疫情蔓延
印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近日对外表示,印度没有再次推行大规模全国封锁令的计划,将建立小型控制区来控制病毒传播。目前,印每日新增感染病例已突破30万,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此外,西塔拉曼还与印度微型与中小型企业联合会(FISME)主席取得了联系,表示莫迪和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一直与所有邦保持密切联系,并保证向各邦提供包括充足氧气、基本药物和医疗设施在内的一切援助。目前,疫情使印国家医疗系统几乎瘫痪,氧气供应首当其冲。德里每4分钟便有一人因为医疗资源不足死于新冠肺炎疫情。
——摘编自4月19日《经济时报》
重点行业
【汽车制造】印政府发布《2026年汽车使命计划》,计划建立产值2000亿美金、出口500亿美金的强大汽车制造行业
在过去27年里,印汽车行业出现蓬勃发展,期间印乘用车、城市越野和摩托车销量分别增长了15、24和12倍。印度汽车行业的全球排名也从第16位升至第5位,并有望在未来十年升至第3位。目前,印汽车行业在技术,安全,舒适,排放和能耗上均进步显著。印已初步建立零配件供应商生态系统,部分拥有了产品研发能力。汽车行业占印度GDP的6.4%,占制造业GDP的35%,且直接创造了800多万个就业岗位,孕育了2.5万至3万中小微企业。此外,印度汽车行业出口收入为270亿美元,占印商品出口总额的8%。未来10年,印度汽车行业预计仍将以每年10%至12%的速度高速增长。印度政府近期发布了《2026年汽车使命计划》,计划打造一个产值2000亿美元、出口500亿美元的汽车制造产业。专家建议,印政府应用产业政策引导行业向环保领域发展。例如,通过优化报废政策进一步促进高能耗、高污染、安全性低的汽车更新换代,推动电动汽车生产的本地化,并通过贸易协定鼓励汽车出口等。
——摘编自4月16日《印度快报》
【用氧危机】为将更多氧气用于一线医疗救治,印政府限制工业用氧,并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各邦的氧气供需
随着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印度多个邦医用氧气供应短缺。4月17日,印政府决定限制工业制氧气供应,只有氧气瓶、制药厂、钢铁厂、炼油厂、污水处理厂、食品厂和核电站9个行业可以获得氧气以保证基本生产,其他氧气供应需优先供给一线医疗救治。目前,医用氧气的需求已飙升至印度单日氧气产量的60%,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上升。目前,确诊人数较多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新德里和北方邦等多地氧气存量均已告急。工业和内部贸易促进部、中小微企业部和纺织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正在协调各邦政府密切合作,调节氧气供需。除供应不足外,氧气运输也存在问题。大型医院可通过管道获得低温运输的液氧,但印度大多数医院仍依靠钢瓶运氧,装瓶设施也出现供不应求。
——摘编自4月19日《印度时报》
【医药行业】印政府投资不足和疫苗民族主义导致其国内疫苗供应严重不足,或需到2023年才能完成全民接种
印作为疫苗第一生产大国,目前却面临无法生产足够疫苗以达到理想平均疫苗接种率的窘境。印度血清研究所(SII)每月可生产600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Covishield。印度巴拉特生物技术公司(Bharat)也独立开发了国产疫苗Covaxin,每月产量为500万剂。但目前印度疫苗月需求量为1.2亿剂。如此巨额缺口的产生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政府投资不足。印政府同意支付给SII的价格是每剂150卢比(2美元),低于SII要求的250卢比(3.30美元),这大大压低了SII的利润空间,无法扩充产能。二是“疫苗民族主义”。为保护两种国产疫苗,印度政府以缺乏在本国开展临床试验的证据为由,没有快速批准辉瑞(Pfizer)、摩德纳(Moderna)、强生(Johnson & Johnson)等公司生产的外国疫苗。到目前为止,印度14亿人口中只有1.15亿人接种了首针疫苗,第二针疫苗的接种安排还未可知。分析人士指出,照此速度印度要到2023年底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疫苗,世界上最大的疫苗制造国可能会成为最后一批为本国人民完成接种疫苗的国家之一。
——摘编自4月16日《南华早报》
往期推荐
印度经济简报 · 第39期印度经济简报 · 第38期
印度经济简报 · 第37期
印度经济简报 · 第36期印度经济简报 · 第35期
本期编辑:杜文睿 陈安澜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