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影《芳华》:好人有好报?

2017-12-19 途小样 途小样创投圈

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芳华》上映仅3天,票房突破3亿。


韩寒评价:“是一部值得你全程黑着下巴,亮着心扉去看的好电影”


马云评价:“真有小时候吃过的西红柿那样的余味无穷”



电影在锣鼓齐鸣歌舞升平中开始,在平静的站台长椅上结束。

男主人公刘峰是文工团公认的“大好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46fuyro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有人比他更需要,他便拱手相让;


战友让他去带去北京修的手表,太过名贵又有年头没人敢修,他便自己研究把表修好;


战友结婚,为了帮战友省钱,他亲自去买材料做了一对沙发;


他用尽力气地帮助所有人,大家也热情地喊他活“雷锋”。


被邓丽君挠心挠肺的情歌撩拨得情难自抑,刘峰向林丁丁表白时,不由自己地抱住了林丁丁。



那是一个拥抱就可以毁灭一生的时代。


在那个时代,“打小报告”是一种勇于说真话的勇气,是美德,


于是曾经受过刘峰恩惠的人一一检举,



林丁丁的诬告、保卫处的调查、组织的处理,所有这一切最终让刘峰这个好人变成了“狗不理”包子。


在接受调查时遭到人格侮辱当场精神崩溃。


离开时,来送他的只有何小萍。



何小萍,练功最刻苦可得不到一个舞台角色,只能在后勤打杂。



文工团里有鄙视链。有贾府的权,有薛府的钱,有林黛玉家道中落,父母双亡,还有妙玉的冷眼旁观,跳出三界外。


何小萍是鄙视链最底端。



“集体”和“个体”的关系是全片矛盾的集中点,在集体面前,个体的价值变得不值一提,集体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哪怕他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不受集体或者集体价值观的欢迎罢了。




刘峰绝望后,他想的是成全自己,最好能壮烈牺牲,这样他的事迹就会被写成歌曲,自己爱的人就不得不歌唱,歌唱时就能想起自己的爱。


活雷锋那只做过无数好事的右手,他那只摸过奶罩扣,沾染了资产阶级臭味,不规矩的右手,


永远丢在了越南战场上…


白色的蝴蝶像是死亡的引路灵,活生生的少年被炸的四零八散,



刘锋铁了心要死却没有死掉,成了战斗英雄。



多年后,战斗英雄没钱娶媳妇,在红灯区娶了一个妓女,但这个妓女后来还是跟一个大货车师傅跑掉了。


在别人问他过的好不好的时候,他说:要看跟谁比,跟躺在坟墓里的战友比,自己已经是好的不得了了。


高干子弟陈灿到处“拿地”做房地产生意的时候,退伍军人刘峰在做苦力。


刘峰选择自食其力,这本该是光荣的,但是他偏又被联防队员扣了车要讹钱。



冯小刚不踩红线但是让我们去了解了关于战斗英雄的安置问题。


何小萍在前线因为重大心理创伤,成了精神病。刘峰来看望她,他们坐在精神病医院的长椅上,刘峰转过头泪流满面,何小萍望着她,满眼的陌生。



那个满嘴正义充满慈爱的政委,把何小萍推到了前线,他不知道其中的残酷吗?


刘峰、何小萍,还有萧穗子,文工团上战场的人,哪一个是高干子女?大家都心知肚明,政委更是不糊涂。


那个流着泪高唱送战友的分队长,可曾为刘峰说过只字片语?


每一个人,面如天使,心似修罗。


林丁丁就是那个时代的多数人,自私、恶毒、残忍。她并不想陷害刘峰,但只要一丝一毫沾染了她的利益,她马上就化身修罗。


岁月慢慢,芳华刹那,特殊的年代,善良只剩下卑微个体的苟延残喘。



相依为命的刘峰和何小萍没有结婚,只剩了一种超过亲人般的亲情,对比做房地产生意的高官子弟夫妇,对比远嫁澳洲的现实女,刘峰和何小萍的生活和心情竟然找不到一个词可以形容,最终影片用了“挺好”这个词。


《芳华》结束时,画面定格在刘峰将何小萍拥入怀中。


画外音交代,这两个出身寒微的苦命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画外音还说他们在所有人里边是最知足的。“活雷锋”刘峰总算是“好人有好报”了一回。

 

怀疑,是否真有人愿意像刘峰那样“好人好报”。



小时候我们看电影,还没看到一半,就急不可待地问父母,“谁是好人?谁是好人?”


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的都是:好人有好报,电影电视里也这么演。


事实上,原著小说中刘峰的晚景要凄凉的多(穷困潦倒,无钱治病而亡),只能希望我身后的女孩不要去看原著,因为电影落幕时她早已哭的泣不成声。


黄钟弃毁、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有一种惨,叫欲言又止。


《芳华》这幢红楼里,不分男性女性,统统都是悲剧的主角。


何小萍因为家庭问题,洗不起一毛五一次的澡,长期被排挤,于是选择自我放逐到战场,却受了精神刺激,这是悲剧;


像郝淑雯这样生性要强的人,为了门当户对机关算尽,横刀夺了别人的爱,婚后夫妻感情却十分淡漠,打落牙齿和血吞,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这何尝不是悲剧?


冯小刚在赚足人热泪的两个多小时后,结尾却高举轻放,收得余韵深长。



《芳华》没有为调动观众情绪的刻意煽情,有的只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创作的执着,也看到了冯小刚作为第五代导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对青春的润色和抹杀、对理想的褒奖和践踏、对人性的歌颂和批判,以及对集体主义、社会不公的无能为力和控诉,直至最后也没给观众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也许这正是冯小刚想要的。


还要赞一下摄影,刻意规避了数字摄影的锐利,但又没有掩盖青春的热情和亮色,战争戏的那个长镜头拍的好厉害。



洋瓷杯、绿色的墙壁、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激扬的音乐……


和剧中青年们处于不同时代的我们,被感动、被激荡、被撕裂。





全片的摄影风格,有种浓郁的复古风,干净、克制,完美还原出青春年岁的清新质地。


关于邓丽君那一幕,有网友戏称:“电影里他们一群人围在sony旁聆听邓丽君的样子,多像是偷偷挂vpn上网的我们啊。”可能很多年轻人都已很难想象到,在过去的某段时期,邓丽君的音乐,被批为“靡靡之音”,是禁止在任何场合播放的。


《芳华》原作的英文书名为《You Touched Me》(译:你触碰了我)。


有造成刘峰一生悲剧的“触碰”,有挽救了何小嫚孤独灵魂的“触碰”;更有千帆过尽后,对于那些不敢揭开的伤痛回忆的“触碰”,以及对所有在人性深处留下永远的遗憾的“触碰”。


作者想要表达时代,同时又不准备将一切归咎于时代。她所做的,或许就是对时代的一次触碰。


几年前,冯小刚找到严歌苓,对她说: 你写个文工团的故事吧。于是,就有了如今的《芳华》。



莫言曾说过,作家不必写自传,因为TA所写的每本小说,都是自传的一部分。


严歌苓的童年时期正值中国60年代,狂热的运动、嗜血的饥饿,谁都难以逃脱时代的漩涡。



那个年月里,她听到的最多的事情,都是关于自杀的。


作协大院里,时常有人跳楼,记得有一次,一对老夫妇牵着手从楼上跳了下来,尸体被拖走后,地上还留下两个大坑,一阵风吹过,地面上的糖纸便飞了起来。严歌苓听人说,两位老人赴死之前,将家里攒下的糖果都吃了。


严歌苓站在楼下,看着那些被风吹起的糖纸,常常想象两人赴死之前的情形。破碎的五彩糖纸,让严歌苓记住了那个年代里人的绝望。


还有一位女作家,因不堪凌辱,服安眠药自杀。拉到医院抢救时,赤裸着身体被人放在楼道里,有好心人走上去,为她盖了一床被褥。可偏偏有一个电工走过,故意将烟头掉在被褥上,然后若无其事地把被褥拎起来抖,为的是偷窥女作家的裸体。那个画面深深烙在严歌苓的脑中。


“一个女人要自杀就自杀到底,千万别一半又被救活了,你都不知道在你的生命在死和活之间发生了什么。”——严歌苓对女作家说

 


15岁,她爱上了一名30岁的军官,为他写了数百封炙热的情书。


那个极有思想觉悟的军官,把她写的情书上交给了组织。


 严歌苓就被上级叫去,一遍又一遍地写检查。


写完一遍,上级说:“写得不够细,重写!”领导要求把细节写清楚,严歌苓只好写细节。


明明是恋爱的隐私,也只能一笔一笔坦白。一个少女甜美的心事,却要跟无关的人讲述。


可想而知,严歌苓的内心是何等的屈辱。领导看了,又说:“真的就只有这些吗?”严歌苓点头,对方怒道:“再写细一点!”


每一次重写,都像是拿刀子剖开伤口。领导看了,又打回去:“再挖思想源头!”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当时前线很缺人,20岁的她主动请缨,背着一支五四式手枪,拿着一张特别通行证的票,冲到了前线,当起了战地记者。


她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和创作作品,让作家父亲也始料不及。


每每有人问作家萧马:您一生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他都会欣慰的说:是我的女儿。



在严歌苓的作品中,你几乎看不到恶人,看到的都是困境中的人。


“我希望通过写作,让所有的委屈都得到安抚。”


严歌苓坦言,《芳华》是最接近她本人真实经历的一部小说。


《芳华》中包裹着严歌苓和冯小刚的双重芳华,也包裹着一代人理想的幻灭。


不是每个青春都有资格叫芳华,有的人青春散场了,留下的是一地鸡毛。这其中有冯小刚,也有严歌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615fgz1x&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钢炮用电影,严歌苓用文字,芳华不在了,但还有残阳如血。



文:途小样

来源:途小样创投圈(ID:tuxiaoyang99)





关注创业关键词

科技领域 & 细分行业

互联网+丨B2B企业级服务丨AI人工智能丨物联网丨云计算丨数字医疗丨新电商丨新零售丨新金融丨电子丨智能家居丨车联网丨大数据丨SAAS丨工业4.0丨VR丨智慧城市




 

程序员跳楼:可怕的是圈养后的放逐


这封领导痛批95后下属邮件句句扎心


人工智能小黄片横空出世


和珅在给灾民米汤里撒了一把沙子


吴晓波:养老将成为第一大消费产业


清华教授涉贪羁押,学生联名请愿


三只松鼠资本闹剧如何收场? 


第一批 90 后已出家、离婚、秃头了


恒大那个年薪1500万高人做的PPT

雷军:实业立不住互联网思维无用


2017年创业公司"死亡名单"


张丽俊:开除过百人管理才叫有境界


史上最牛销售宣布退休,每天挣10亿


范冰冰公司3年无1人离职的背后真相


全球首条可移动充电的公路年底通车


真实还原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


张颖致创业者:3个月内须求变


嗅到“钱荒”,进入难赚钱时代?


互联网色情:日流水400万


杀人蜂机器人成为现实,福兮祸兮


李开复:下个超级公司从OMO中产生


意见不合,高情商的人会怎么做?


北上深杭容不下肉身,三线放不下灵魂


许小年:房价的未来






十五个行业会员社群招募中


勾搭途小样公众号申请入群

推荐途小样创投圈的好朋友:途小样生活美学(ID:Tooyonglif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