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详细指南!通过压岁钱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观与金钱观吧

零零 榴莲EDU 2022-11-30



过年,一个永恒的话题,就是压岁钱。


你是把孩子的压岁钱收起来,说帮他存着?还是,我帮你拿着,你要用时,找我要就行了?或者是让孩子自主使用?


榴莲EDU(ID:liulianjiaoyu)零零估计大部分父母的想法应该是,这是大钱,孩子太小,还不会管理,我先帮ta管着。



那么孩子到底多大才可以自己管理钱了呢?我们需要教他们怎么管钱吗?


金钱是一个会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听到小学生拿了爸爸给的、本应该交给老师的300块托管费买了小飞机,或者孩子拿爸妈的手机玩游戏花完几万块,或是大学生为了买手机去裸贷,都感觉我们的财商(金钱)教育是多么缺乏!



那么孩子还小的时候,怎么跟他们谈钱呢?


常见的做法,一种是强调家里穷。我赚钱那么辛苦,你还要天天花钱?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在自己自立后,要么会加倍补偿,花光所有的工资,买回许多不需要或者最多用一次的东西,也就是月光族了。要么就是对花钱有一种负罪感,以克扣自己为荣,最恐怖的是克扣身边人,认为别人花钱就是犯罪。


而另外一种是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小时候那么苦,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过得好。孩子其实没有任何金钱概念,比如用托管费300块买了小飞机。


还有一种觉得孩子谈钱,会让孩子从小太重物质。于是基本不在孩子面前讲金钱的话题,或者孩子提到了就转移换题。


事实是,只要逛超市,都能看到有的孩子为了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怎么都不走,不管父母怎么劝(你已经有一个了)、怎么吓(再闹我就把你丢在超市不要你了)或者怎么息事宁人(今天买了,下次就不买了啊?)同样的一幕幕,却一直在上演着。



而大学生成年了,也到了独自生活的年龄,一个月几千块工资的父母却更加伤脑筋了,因为孩子跟家里要钱动辄开口就要几千几万,好像钱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那么到底该怎么跟孩子谈钱呢?基本的金钱观包含四个方面:工作、花钱、存钱和捐赠。


工作


首先,钱从哪里来的?钱是爸爸妈妈工作赚来的。工作赚钱是为了让家人都能过得舒服。所以你以后长大了也要工作,这样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玩。



一次有个朋友带着四岁的孩子逛街,孩子看中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很想买。


妈妈说:你已经有那样的鞋子了,不买了。


孩子说:妈妈,你每天都有不同的鞋子穿,怎么还在买?


妈妈说:我的鞋子是我自己工作赚钱买的,想买多少买多少。现在你还小,所以我给你买,够穿就行了。以后你工作了,也可以想买多少买多少。


孩子虽然无奈,却也点了头。


但是现实生活中也真的有成年人不工作,一直住在父母家里的。这就是父母教育的失职。


怎么跟孩子讲工作的意义呢?


第一、工作是为了谋生,工作才能赚钱,才能解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当然通过工作能过得舒服惬意肯定更好了。


第二、工作能够让我们的人体机能免于退化。人就跟动物一样,比如鸡本来有翅膀,被驯化后就不会飞了,这就是退化。人不工作,脑袋、手、脚也一样退化。


第三、工作是为我们精神世界的满足得到基本保障,进而产生愉悦感、价值感、成就感。


花钱


大部分孩子因为生日、过年或者节假日,也会有些零花钱。我们就需要教教孩子怎么使用了金钱了。


孩子的钱,一般都有个小存钱罐存着,出门如果要买自己用的东西,比如零食就可以用自己的钱。所以孩子们在小商店里买笔、本子、零食、贴画或者玩具都很普遍。


有一位朋友,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有一次就给家里买了排骨回来炖汤,让我目瞪口呆。



小学一年级,正是学习加减法,最喜欢买东西、算钱的时候。于是她们朋友一起三人,最大的姐姐小学二年级,然后是一年级姐姐,还带了个幼儿园中班的妹妹。大人在后面跟着保障安全。买菜花钱,孩子全权负责。


前一天晚上,把要买的菜先列了清单,有菜有肉,营养均衡。第二天她们拿着一百块,就去了菜场。孩子们直接冲到了肉铺,跟老板说来两斤排骨。几个菜买下来后,发现钱越来越少了。最后剩了十块钱,买了点零食吃了。



回家后,大家一起总结今天的经验,分工是这样的:大姐姐负责看菜场里的分布图和汉字,去找相应的菜,小姐姐算减法,数老板找的零钱,妹妹跟着压阵。


“完成得非常棒。”不过父母也提了一下,下次记得要注意礼貌用语“请问,谢谢,再见”,问问价格,货比三家,慢慢学着看菜的品相。一年下来,小孩买菜越来越熟练了。


存钱


另一位朋友,她在孩子小Q还小的时候,就发现孩子比同龄人各项认知发展快了半年到一年。


在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小Q就有金钱概念了。


当时压岁钱太多,而孩子又不想交给爸妈,于是妈妈就说:你自己的钱,自己保管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花完就没有了,只有等明年过年。


但是孩子还太小,有时候还是会让妈妈把红包保管着,妈妈就说:我不会管钱,我会不小心花掉的。


于是孩子就开始自己管钱了。孩子有自己的银行卡,钱包、手机微信和现金,就跟大人一样。




银行卡里的钱只存不取,手机平时放在家里,如果现金不够用的时候,会给父母发红包换现金。平时身上的现金可以自由支配,买书、文具、玩具、零食都可以,甚至还交过学校的餐费。


而周末出门逛街的时候,小Q会带上几百块钱,遇上心情很好的时候,给妈妈买过鞋子,也给妹妹送过衣服。


当然也遇到过很喜欢的玩具,却因为很贵,舍不得花自己的钱,让爸妈给买。妈妈就会说,“你看这个内部构造原理非常简单,家里有了,我不买。你要买就自己买。”


最后小Q舍不得花钱,也就没买。


小时候,她会觉得只要东西的价格低于自己身上的钱,就很便宜。


随着慢慢长大,老师让他们到超市里做食品价格调查,她就有了性价比的概念,会知道这个玩具太贵了划不来,这支笔又漂亮又实用还便宜真是好。



当然她也经常跟爸妈去工作的地方,总体感觉:你们好轻松啊!还是学习比较辛苦。


于是妈妈给了她一台电脑,一个表,让她做个表格,结果她啥都不会。妈妈笑着说:你居然小瞧我的工作。


孩子最大的梦想,是住别墅。妈妈说:我买不起别墅,你光靠别人给的压岁钱买不起。你长大了工作,自己挣钱买。


学校组织的募捐活动,她也是拿出自己的衣服、书,自己去捐。跟爸妈去福利院看小朋友,小礼物也是自己买。


关于家务和理财


在许雅宁的《做个不完美的父母》中,她探讨了家务和金钱的关系以及孩子怎样理财的问题。


多年前,我家比较有金钱观念(或者说比较爱钱)的老二,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曾经质疑:妈妈,为什么我的同学做家务就有钱拿?我们怎么都没有?


我回答说:你做家务要钱,这没问题!不过反过来,妈妈做家务,你也要给我钱。这样算一下,你们都给不起吧?


我认为家务是大家一起做的事,做家务就有零用钱,这个观念我不认同。


我有一位美国朋友,每周给念小学的孩子三美元,而且规定,存一块,花一块,捐一块。


有了这个三美元的约定,他的孩子从六岁就开始理财了。



对于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金钱观念包括列预算、投资和管理日常开销。


老大上大学后,我就让他自己列预算,自己学习打理财务。


我说:多出来的钱自己留着,少的部分只能自己想办法补足。另外,你之前的积蓄必须要拿出来学习投资,你今年十八岁,从现在开始练习,不要怕赔钱,做足功课,勇敢放手去试试看!


儿子既兴奋又紧张。


继续说:你别担心,我们会教你投资方面的知识,当然,你自己也要学习看看经济方面的书,另外还要上一些相关的选修课,或者参加经济金融相关的社团。无论你未来选择什么领域,走什么样的路,金融理财知识都一定要懂,毕竟这是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


让孩子学习自己支配金钱,我们大人也乐得轻松。


至于如何搞定没有金钱观念的高中生,我有一招。


一天,我把家里一个月的日常开销预算都拿给女儿,平常只有一点零用钱的她眼睛发光,她问:这是给我的?


我说,这是我们家一个月的开销,由你来当家,如果到月底有剩余的话,剩余的都归你。不够的话,从你的积蓄中补回来。


这样我就懒一个月,什么都不用管。


从那天开始,她走到哪里都随手关灯,饭吃的一干二净,买东西一定要货比五家,考虑再三才买有时候周末我们下馆子,她就很担心,絮叨着:在家里吃就行了,其实把剩菜吃一吃,或者吃泡面也可以。


一次顶着严寒出门,我在面包店买了个硬硬的面包,记得是一美金,我让店员帮我涂上奶油,再加热一下,吃着就很香甜可口了,我还没说完,女儿打断说:不用,不用奶油了,可以了。然后瞪我一眼,语带责备:加奶油要加五十美分呢!


那天只好在低温里啃着硬硬的面包,我抱怨:你也不用那么抠吧?


她说一分钱也是钱啊!



女儿终于理解钱不是那么好赚的了。就这样,女儿把家里的钱都细心记下来,我们花钱之前都必须要得到她的许可。


到了第三个星期,她就发现不对了,钱不够用了。当时讲好的一个月的预算已经要见底了。其实这个办法我在老大身上也用过,我是故意少给他们钱的。老大比较老实,发现钱要不够,就说:我要去找工作了。


女儿比较赖皮,要我注入资金,追加预算。


家里过得很简单,但是即便如此,基本的衣食住行开销加起来,也让一个十六岁的孩子大开眼界了。


事实上,我还手下留情了,保险、房贷、学费、医疗费、加油费、旅行费用……一些比较大的开支完全没有算在她的预算里。


但是,孩子已经完全明白了我的用意。


所以当女儿若有所悟的跟我说:妈妈,我学到了一件事。


我正沾沾自喜时,孩子说:我这辈子都要住在家里,这样子就不用花自己的钱了……


当然这是孩子的玩笑话,我们也一定会在她上大学的时候让她经济独立的。


结语:


1、家务是家人一起做的事,不要和金钱挂钩。

2、让孩子从小自主理财,培养金钱观,了解人生现实。
3、教孩子存钱,也要教他们用钱。
4、三分之一的钱存下来,三分之一让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三分之一的钱用来帮助别人。


榴莲EDU(ID:liulianjiaoyu)零零认为,孩子的财商培养是人生的必备技能,不是一个假期花父母几个月的工资去报班上财商课,就能解决问题的。


想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日常生活中就让他们动手做,亲身体验,才有最大的收获。



Reference:

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9501


看遍全球教育(点击即阅):

奇学校 最奇葩大学 | Alt School | 大山里的幼儿园

神人物 哈佛尹希 | 英国男孩议会发言 曹原少年班

趣节目 70岁对20岁说 | 婚姻指南 | 请回答1966 | 教育部 F4

大咖说 北京四中石国鹏 

热电影《冲破天际》|《风雨哈佛路》|《无名之辈》|《摘金奇缘》

大事件 同济大学研究生跳楼 | 北交大3死爆炸案 | 广州孕妇携儿自杀 | 留美学生投毒案 | 加拿大“人肉桥“ | 教育部长谈减负 | 瑞典丢婴儿 杜克禁中文 | 港大医疗纠纷 

深挖掘 大学导师制 | 十人四追法 | 自闭症 | 原生家庭 华裔虎爸虎妈

看全球 以色列 | 美国 | 韩国 | 香港 | 台湾 | 新加坡 | 日本 | 芬兰 | 英国


榴莲EDU(ID:liulianjiaoyu)成员有的是一线老师,有的是海归派,有的是前高校教师,有的是工程师宝爸宝妈……我们爱钻研各类教育问题,欢迎入榴莲圈教育交流社群!

🐖点好看的新年发大财哈哈哈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