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原题
渣甸与马地臣 ——最早来香港淘金的洋人
如果你打开网页,查找渣甸和马地臣的名字,你看到的画面上,一位身姿英挺,另一位目光柔慈,俨然是上流社会的精英人士。不错,他们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宠儿。 而如果你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男性,生长于十九世纪初叶,又侥幸地是大英帝国的子民,你生当其时,得天独厚。 尽管苏格兰与英格兰有千年的爱恨情仇,苏格兰是凯尔特族裔且信奉天主教,英格兰是安格鲁撒克逊族裔而信奉英国国教,可在公元1707年,它们合为一体。即便如此,英格兰人仍以征服者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待苏格兰人。 老天保佑英王的是,到了十九世纪,大英帝国的领土,每年以1000万公顷的速度疯狂扩张,英格兰的人手都忙不过来了,于是苏格兰人迎来了他们的大好时光:到海外去!不但能摘掉“二等子民”的帽子,而且能建功立业,赏地封侯:“天高皇帝远”,在印度,在澳洲,在加拿大,在远东,有本事你就可以爬上去,称王称霸,作威作福。 可你也别忘了苏格兰人的脑子是第一流的,从前只因地方穷酸,才被英格兰人踩着,一旦松了绑,亚当.斯密、大卫.休谟、詹姆斯.瓦特......才如井喷,尤其天赋商业的脑筋。 话说回我们的主人翁。渣甸个子修长,神情冷峻。虽然当时仅为外科医生,而他总是衣冠楚楚,很有派头。他出身于苏格兰低地的一个农家,九岁丧父,被兄长供给念书。十六岁入爱丁堡医学院,十八岁毕业,马上进入当时英国最大的国企——东印度公司,在往返于印度和中国的船上,当了医生。
威廉·渣甸 英国是个最讲究出身和阶级的国度。渣甸的背景虽非富非贵,却心气高傲。当时发财致富是出人头地的捷径,恰巧渣甸为人实用,精于此道。由于东印度公司对雇员有优惠,允许他们随船携带两箱或价值一百镑的货物,到岸自行销售。家境清贫的渣甸对钱的饥渴远过常人,于是他惯用低价来购买别人的额度,由此多赚一点钱。 但是,像他这样才高八斗、自信满满的人物,在船上苦熬了十几年,也真够屈才的!渐渐地,这种小打小闹显然不对他的胃口,鱼大池小嘛!他毅然砸了东印度公司的铁饭碗,下海单挑。 无巧不成书,此时渣甸遇到了他终生的生意搭档马地臣,后者也在东印度公司做事,也正琢磨着下海,两人一拍即合,遂于1832年合伙成立了公司,中文名称'怡和',意为'快乐融洽'。他们买卖茶叶、鸦片和其他货物,往来于中国广东和印度孟买之间。 由于从小受加尔文家教的影响,渣甸勤俭克己,是个工作狂,不能容忍任何低能或游手好闲。他办公室里只有一张椅子,是留给自己坐的,来客站着,少废话,完事走人。可以想象,他不得人心。一次,在广州的商会俱乐部,他被人用石头击中脑袋,只是耸耸肩膀,傲慢地显示若无其事。加上他在生意里的计较和难缠,遂在当地获得了“铁头老鼠”的绰号。
马地臣同样来自苏格兰低地,不过出身富贵,父亲是个男爵,家里在远东还有业务。跟渣甸拘谨冷漠的性情相反,马地臣能说会道,为人随和,是公关的好手,同时又会随机应变,鬼点子多多。他们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冷一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这俩阴阳互补,在生意上都看得远,出手快,决战决胜,是一对天生的绝配。 一开始,他们所做的不过还是茶叶、丝绸的买卖,因为清廷明令贩卖鸦片非法,他们只能偷偷摸摸地做些小宗生意。但是,命里的贵人来了:杰其博是个波斯裔的印度人,在孟买成批量地经营毒品买卖。而早年渣甸刚出道,赶上英国正与拿破仑交战,曾与杰其博同时当了法国海军的人质,因而成为难友。杰其博的老辣,肆无忌惮,使这两位苏格兰人大开眼界,垂涎不已:这可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当初怎么不开窍?渣甸本是冷血动物,却顿时热血沸腾。作为大英帝国子民,他自己断不会纵容自己堕落,断不会放任自己吸毒,去做这种下贱的蠢事,可那年头,支那的“黄命不贵”,又白银满盆满钵,不敲他们的骨髓敲谁的?! 渣甸和马地臣紧步杰其博的后尘,不久便青出于蓝。虽明知是犯罪,可他俩走私鸦片,比吸毒者吸毒还上瘾,一发即不可收。1833年,英国国会结束了东印度公司对中英贸易的专营权,怡和洋行瞅准了这个机会,填补东印度公司留下的真空。 渣甸从东印度公司的主要代理商,变成了亚洲最大的英国洋行的老板。这时,渣甸被其他商人尊称为“大班”,这是广东土话,意思为大亨。 虽然苏格兰人做生意有提携亲戚的家族传统,有些入股的家人却嫌这买卖太肮脏而住手,可这并不伤害渣甸的加尔文或马地臣苏格兰长老会的宗教感情,让他们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有一位雇员或出于虚伪,或是畏惧刑法,拒绝在安息日装卸鸦片,当即被马地臣炒了鱿鱼。事后,马地臣还出此金句:“干我们这行业,如果为人太正派,应当不是优点!”尽管渣甸生性刻薄,但为赚大钱也懂得做思想工作,他竟能说服一位传教士皈依了好几个船员:贩毒走私并不违背上帝的旨意,让他们安心地做好本职工作。他喜不自禁:“世上再没有比干这行,更安全而更有绅士派头了!” 从前,英国一贯从中国进口大量的茶叶和丝绸,尤其是茶叶在英国的极受欢迎。而中国不需要英国盛产的羊毛,况且清廷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所以,两国之间贸易的逆差很大,英国是赔钱的主儿。所以,英国一直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可自打毒品大王们倾销鸦片,危局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局势就倒转过来了。 清道光皇帝日益感受到白银外流、社会疲敝的压力—据统计每年中国从英国鸦片贩子进口鸦片超过两万箱,而白银外流近五百万银元。皇上不得不用禁烟来强化统治,于是林则徐在此时出场。
林则徐是第一个“保驾护航”的地方大员,他洞悉道光的禁烟想法,明确地在湖北缴烟,因而得到赞许和赏识。当时朝中政治斗争激烈,有林则徐这样能读懂自己心思并身体力行的封疆大吏,真是求之不得。1838年,道光派林则徐赴两广禁烟。抵达后,林向行商表明态度,明确禁烟,并限三日内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否则法办。外商自不肯从,林遂开始排查利益链条,准备一锅端。
因此,英国商人开始抱团,宝顺洋行经理颠地、怡和行的渣甸与马地臣等人,合谋应付。当林下令传讯颠地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协助颠地出逃,林遂自行宣布断绝通商,封锁商馆,多数烟商被震慑而屈服。然而,此前其实反烟的义律,则认为这有损于英国国格,他向英商们保证损失会由政府来承担。 而渣甸本人,素来有在中国扩展鸦片走私的强烈欲望。1835年,他安排搭档马地臣回英国,企图游说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迫使清廷开放门户。可马地臣在英国吃了一鼻子灰,因为当时的外相"铁公爵"威灵顿公爵是托利党,他代表着拥有土地的旧贵族利益,与渣甸、马地臣拥护的辉格党对立。而辉格党当时则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惠灵顿眼里,渣甸和马地臣都是粗俗的暴发户,何况又都是苏格兰佬。马地臣的游说不成功,但在多少议会里造了舆论。到了1838年,渣甸自己迫不及待,决定亲自出马。 渣甸回英后,大肆渲染以造势,谋求英国的军事干预。天助渣甸,此时英国政府换届,辉格党重新执政。 雪上加霜的是,1839年在今香港尖沙咀村,又发生了林维喜事件。英国水手醉酒后,将村民林维喜打死。根据大清律例,需一人偿命。但义律擅自审结案件,仅以监禁和罚金了事。尽管林则徐以万国公法指出义律并无领事裁判权,但义律不为所动。林大怒,遂封锁澳门,并禁止国人向英人提供水和食物补给,火上浇油。局势急转直下。 1840年,渣甸不失时机,在国会上交了由数百名在亚洲和本土的英国商人联名签署的请愿书,成功地说服国会对中国开战。他本人详细制定了战争计划、战略地图、战争策略及保障和政治需要,甚至包括军队和军舰的补给,以确保稳操胜券。这个计划,史称渣甸文件(Jardine Paper)。
虎门销烟 在此计划中,渣甸强调了几点: 中方完全要补偿林则徐没收的20,000箱鸦片的损失,通商条约要进一步阻止对英的敌意,并开放更多的港口贸易,诸如在福州、宁波和上海。 渣甸还建议,有必要占领广州附近的一个岛屿或港口,由于香港拥有安全广阔的港口,最为理想。渣甸清楚表明,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有足够的海军和陆军的军力撑腰。因此,他提供了该地区的地图和海图。 渣甸这封精心计算的给国会的建议书,开创了声名狼藉的'炮舰外交'的先例,渣甸说: “先不买;先不谈;先发布强制命令给海军司令官,让他把该占领的地儿都占了,而骑兵中队在他的指挥下完全能够担当此任,但他们得撑到有足够的海陆军的增援部队从英国抵华。直到所有这些都实施以后,方才着手谈判,而条款如下 : 你拿了我的鸦片,我拿了你的岛屿,我们之间就扯平了。那么,就让我们友好相处。而你不能保卫你的海疆抵御海盗,但我能。所以,就让我们互相理解,摸出如何促进我们的相互利益的办法。” 这封信体现了渣甸的精明和冷血,也解释了为什么此人能在华南沿海坐大。且看他当时如何被英国媒介吹捧的:渣甸当个军人,跟他做“大班”一样地出类拔萃! 于是,接替惠灵顿担任外交大臣的帕尔姆斯顿接受了渣甸的"建议",英国议会投票表决,通过了对清宣战。渣甸梦寐以求的局面成真:英国军队终于对中国动手了。 1840年中,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中国海岸,英国开始了鸦片战争。英国军舰摧毁许多海滨炮台,用密集的炮火轰击一个又一个城市,甚至向北直接威胁北京紫禁城。清政府被迫屈服,接受英国的要求。
1842年,中英双方代表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允许开放5个重要的中国港口,给予在华外侨治外法权,赔偿毒販所损失的走私鸦片,并正式割让已于1841年1月26日被英国占领的贸易和军事基地香港岛。 遥想当年,这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海军,为捍卫本国毒品大王的利益向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战,这是公开动用国家机器捍卫非法的毒品贸易。当然,其后是东印度公司和大英帝国的红利。 由于经营对华贸易,特别是仍然违法的鸦片,怡和洋行,又称为太子行,成为在东亚最大的英国贸易公司。1841年,渣甸当上英国国会议员。他在伦敦王宫附近的高尚地段置屋,又在苏格兰老家置产,成为了英国有数的权势富豪。可惜好景不长,不出一年,他就得了直肠癌,疼得要死,也许是报应。不过,你也别高兴得太早,他的怡和行在远东称霸多年,至今仍影响深远。马地臣也没闲着,买了个岛,在上面建立城堡。杰其波则洗手不干了,办起了慈善事业;看在对大英帝国有功的份上,他家世代封爵。 1858年,当维多利亚加冕为印度女皇时,东印度公司总共有15,317.337英镑的收入,其中48%来自印度的土地,而其中的鸦片贸易赚了6,864,209英镑,超过了总收入的21%。所以,渣甸、马地臣等,真为大英帝国立下汗马功劳。 鸦片战争,清国这个农耕经济、中央集权的“上邦大国”,被这个经过工业革命、君主立宪的“弹丸小国“,打得一败涂地,而国门洞开。总结经验教训,清廷则认为这是由于“蛮夷”的“船坚炮利”,于是兴起了“洋务运动”,此乃后话。 随着清廷的败退,林则徐被顶头上司骂了个狗血淋头,道光道:“外而断绝通商,并未断绝;内而查拿犯法,亦不能净,无非空言搪塞,不但终无实济,反生出许多波澜,思之曷胜愤懑!看汝以何词对朕也!” 意思很清楚,你搞不定还给我捅娄子,真是我看错人了。林则徐遂发配新疆。 这里姑且插一句,国人素来视主战为爱国,议和为投降,甚至是卖国。这种“政治正确”的观念,禁锢人们头脑多年。试想,如果当年林则徐不但是“钦差大臣”,有皇上的耳朵,而且能像渣甸一样熟谙军务、财政、世界大势,知己知彼,他又会如何作为?或曰:国运如此,没人能怎么着! 而今你翻阅西方的史书,鸦片战争被三言两语,一笔带过。而再往深里挖,你会发现:“当年中英贸易逆差,而清廷闭关自守,英国为捍卫贸易自由,遂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
后记 当年清廷的官僚,动辄对皇上说:“喳!”后来怡和行里的买办们,仍对其老板点头称是。如果现在某某人愿把渣甸家族当贵族,至少是香港的“皇族”,想来也不足为奇。 鸦片战争后百年间,国人在世界上尽遭白眼。风水流转地,近年来,一些国人又自以为被一些“破落户”红眼。红眼不红眼,那是人家的事。而由红眼变白眼,有时就在一瞬之间。只如今,别再夜郎自大,坐井观天,把有可能好的一手牌给玩烂。
马雅阅览室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图片选自网络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茅海建:清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 把清朝这个饥饿、恐怖的时代
歌颂为“盛世”是可耻的! 陈湘安:历史研究中的文明尺度 王毅:为什么对付敌族要"辱其妻女" 王毅:民族自大神话膨胀与幻灭的历史教训
王毅: 义和团运动蒙昧性的文化根源 及其对"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顾土:中国穿和服的名人都是谁? 顾土: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鲁迅怒怼的“三一八”,究竟谁是主使? 余英时:大清为何斗不过民国? 左春和:知识分子应与屈原有个了断 孝庄皇后与多尔衮真的有一腿? 胡尉新:明朝是被跳蚤灭掉的 吴思:德国人如何对待历史 萧功秦:华夏国家起源新论 我的祖先是如何从非洲蹭到中国来的 葛剑雄:怎样理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葛剑雄:中国在边疆问题上吃了哪些暗亏? 李零:什么是中国?你的常识可能不靠谱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其他
微史记丨马雅:第一批到香港淘金的英国人,怡和洋行大班
作者:马雅
詹姆斯·马地臣
林则徐
鸦片战争
香港开埠
渣甸以一无名之辈,极其冷血地大发鸦片财,把资本的原始积累发挥到极致。他满手沾血,却华丽转身,由穷变超巨富;又华丽转身,操纵晴雨,一手促成了鸦片战争,由富变贵。
马雅:回过头再看袁世凯
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