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5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微史记丨马雅: 朝觐天房——郑和狂想曲

马雅 新三界 2020-08-25

原题
 朝觐天房
——郑和狂想曲



 作者:马雅

     
“和儿,你快回来,天都要黑了! 
    
 “妈,我站多高才能看见海呀?”和儿呆在他家昆明官邸的后山上,踮着脚往西方眺望。 
     
“看海干嘛?”母亲问。 
   
  “坐大船呀! 
     
“你这傻孩子!”母亲把跑下山来的和儿搂在怀里,笑叹。 
       
和儿当年只有五六岁,细皮嫩肉,像根小豆芽儿,是色目人。所谓“色目”,就是眼睛带色儿。元朝时,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即从西域过到中原来的中亚、西亚人,可能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各类高加索人种的后裔,蒙古人御用他们来统治人口众多的南人和汉人。据说,和儿的祖先是穆罕默德,在中国则汉化姓马,他家世代笃信伊斯兰教。和儿的六世祖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云南的“一把手”,到后来,他祖父、父亲也袭封“滇阳侯”,算是云南穆斯林里的贵族。 
       
然而,和儿的家族在当地受尊崇,更是由于他祖父和父亲不畏艰险,越过千山万水,去圣地麦加朝觐天房,履行了作为穆斯林的义务,偿还了一生的夙愿,故被人们敬称为“哈只”。当年,和儿坐在爷爷的膝头,听爸爸和爷爷侃大海大船,异国风光,珍禽异兽。他听得眼睛发亮,揪住爷爷的胡子直嚷嚷:“我也要去,我也要去!”他一家人祖传的信教,也喜欢走南闯北,看新鲜世界。 

      
可惜,这好景不长,元朝被大明灭了。就在和儿十岁那年,明军攻破云南,和儿爹战死,他家人离散。作为亡国奴的元人,像地位较高的色目人,十岁以上的男子均处以死刑,女子则充为军妓。和儿因长得细高挑儿,看上去有十五六,便当作成年男子一样被发落。巧的是,明军副帅蓝玉经此地,见一少年虽面临生死,却与其他失魂落魄者不同,举止从容自重,遂心生诧异。经部下打听,得知这小子只有十来岁。于是,和儿被划为宮人,侥幸存活,收留作了蓝玉的侍从。 
        
这马和天生的与众不同。他个头儿窜得快,未及成年,已“高人一头”;且肤白似雪,眼珠绿蓝,头发棕红。说来,长得这么“个别”,在群体里很不容易混,更甭提是个宫人。而随着年龄增长,马和又生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或有秘传的西域武功,他能像隋唐时的李元霸一样,手持一对八百斤金锤,所向无敌。照常理,这应令人生畏。可也许是因为“去了势”,也许是因为穆斯林的戒律,马和为人聪慧勤勉,而稳重谦恭。总之,性情温和人缘又好的马和,使得主子和旁人宽容了他的“形异”,相处时都挺安心。 
       
由于来自穆斯林上层,马和的家教非凡,他不但通晓汉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还懂得天文地理和数学。更重要的是,马和对自己有期许。从小就听爷爷说:和儿长大一定会出息,爸爸也这样说,周围所有的人都这样说。即便作了宫人,马和从未自暴自弃。他认定自己一定会做出一番大事业,一定会活得“值”。如此这般,马和成为蓝玉的亲随,除了跟他南征北战,还得机会看些中外典籍。 

        
眨眼之间,七八年已过,马和随蓝玉去大都,觐见燕王朱棣。不想朱棣一眼就相中马和。蓝玉心说舍不得,但朱棣是四皇子,得罪不起;何况马和不过一宫人而已,不妨落个顺水人情。说来这马和早年命中有劫,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蓝玉的呵护不算,现竟得燕王的青眼。众人以为朱棣看上了马和身姿孔武,适合做近卫保镖。其实,朱棣是留意到马和的眼神,淡泊而专注,有如高天飞鸟。以帝王的慧眼,朱棣识出马和的与众不同:身为下贱,心比天高。 
         
不久,明太祖朱元璋过世,由太子即位。而新皇上不出一年又归西,遂由朱元璋的皇太孙即位。这刚上位的建文帝,唯恐地位不稳,大力削藩。燕王朱棣则因实力雄厚,倍感受压,而他一贯野心勃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朱棣遂发难,史称“靖难之役”(公元1399年)。

在此战役中,“身长九尺,腰大十围”,赤发绿眼的马和,凶神恶煞,有如庙里的天兵天将真身再现,那一对金锤尚未派上用场,敌军便嚇得魂飞魄散,抱头鼠窜。马和由此为燕王立下奇功。当然,燕王朱棣创业艰难百战多,而马和鞍前马后,其保驾的功劳也是大大有滴。

最终,朱棣“篡位”成功 (公元1402年),号“永乐”,废建文帝的年号,直接承接朱元璋的“洪武”,而建文帝兵败出逃。论功行赏时,朱棣自不忘马和。因马和护主的战役发生在河北郑村坝,故被赐予“郑”姓, 还当上了内官监太监,官四品。从此,马和便成了郑和。 

        
也许老天在冥冥中早有安排,朱棣跟郑和很是投缘。朱棣人本神经质,与郑和相处时,却轻松自如。因此,郑和的环境也相应宽松。朱棣让他参与外事,安排礼宾;任他研习海图,观测天象。郑和正乐得个“不务正业”,十分地投入。不像朝野的那些腐儒们光说不练,郑和把这些机会都当作实战演习,小试牛刀。       
        
而那天,郑和照例履行他内官监的职责,打理着皇家的用品物资。有一群白鸽翻飞而过,鸽哨声渐行渐远,不绝如缕。郑和抬头仰望,脸上竟现一丝惆怅,恰被永乐瞥见。这表情绝对罕见,永乐不由得心头触动。这是头一回,永乐为郑和设身处地:按说,郑和也血统高贵,可能是国王或圣人之后。由于鬼使神差,落到今天这田地,奇耻大辱自不言而喻,还永无出头之日。换成自己,受得了吗? 朱棣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和郑和都属于underdog,却不肯认输……自己倒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拼搏上了位。可那郑和…… Life is not fair! 朱棣竟有些惺惺相惜。 
        
话说回朱棣“篡位”成功,在朝野并未获得一致的认可。譬如,当他下令大儒方孝孺草拟即位诏书时,方认定朱棣是“乱臣逆子”,誓死不从,遂被“诛灭十族”。虽然朝廷里不再有人敢公开作对,可那背地里嘀咕的到底有多少?坊间的民众,心中恐怕也有这道坎难过。所以,朱棣当皇上遂了愿,终去不了这一大心病。

       
说实话,朱棣除了不是皇嫡孙,哪点不如那建文帝?只因自古就讲究这名分、辈分、纲常……朱棣对此极愤恨不平:凭自己的能耐,不当皇上,那就是“舟大河小”!这满腔抱负、多年宏图、无限能量、一身热血,都往哪儿处撂?那家伙不就仗着是个嫡孙?何德何能?有什么好牌落他手里都得被玩烂!但……所以,朱棣破了规矩,可还得变着法儿哄那帮子假正经们买账。所以,疏河、征边、修永乐大典……多做事,做成事,好让这些实打实的建树,向世人来证明自己的英明,来承认自己登基的合法性。 
        
永乐另一块心病却是,当初他起兵“靖难”,攻克京城,而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后来虽屡屡派兵去东南、西南各地搜寻,仍下落不明,而估计他有可能通过海路出逃。每每想起建文帝会卷土重来,朝野上下还会有人去接应,永乐就不安生。于是,有臣子进言: 必到海上继续追杀!这主意倒马上被采纳。不过,还得讨个光明正大的说法。于是,又有臣下揣摩主子的心思 : 眼下已国泰民安,应去海外弘扬大明的国威,就像汉唐盛世时一样,教四方来朝拜。中!可派谁去呢?“智囊团”是出主意的,活儿还得有人干。不料那满朝文武登时鸦雀无声,敢情动动嘴皮子容易。眼瞅着这“海路”就没戏了,永乐颇为不爽。 
        
这时,只见郑和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朝中先是一阵骚动,继而归于沉寂。永乐又一次打量郑和,这次不再是打量一个内侍,而是在掂量一位大国使节的分量。色目人,穆斯林,前蒙元贵族;懂天文地理数学,平时注重海图天象,与外交使节有来往,通晓国际事务;体格彪悍,容貌威严;随自己和蓝玉多年,有指挥和作战的经验,卓有功勋;加上他近年还跟着信了佛,以明心迹。这人行,永乐已然心许。
 
        
满朝文武中,文官们显然不能担当此任;而武将们多有陆战经验,偶然海战,也不过是在边沿海屿围剿海盗,缺乏深海远洋的识略。况且,当官儿的没几个对贸易和宗教感兴趣的,尤其对异教极为鄙视。而“弘扬国威”,师出有名。于是,朝廷对郑和的任命没有异议,也没有任何竞争的对手。 
         
而永乐为何要重用郑和?固然,郑和有郑村坝护驾的忠勇。固然,朱棣赏识他的能力和更大的潜能。然而,最要的却是,郑和的异族和异教徒的身份,以及在宫中的地位,能被自己拿捏在手心儿,却感恩涕零。同时,朱棣也观察到,此人心志高远,“不趟浑水”。史称朱棣心狠手辣,可他对郑和却仁慈而宽容。派郑和下西洋虽另有公干,似也有意让他能量发泄,英雄用武,建功立业,来补偿后天对他的不公。何况,朱棣是天子,独断专行,就算郑和是UFO, 皇上乐意跟他玩,谁又管得着吗?更甭提,那整天价“忠孝节义”的,烦不烦?山外青山天外天,朕出不去,还不许听听? 
       
话又说回朱棣的老爹朱元璋,那可是真格的贫雇农出身,换到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响当当的革命主力。正因为吃苦吃惯了,他懂得“省吃俭用”,所以才给子孙们留下一个殷实的家底儿。而这朱棣,虽说不是坐享其成的无能之辈,更不是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可那皇子出身的眼界和手脚,又怎能跟当初出家要饭的老爷子同日而语!总之,此时的大明,库府充盈,造船有术。固然开销大,但永乐有底气,且对郑和看好。就这么定了!要钱给钱,要兵给兵!

这次派大舰队大使团出海,是向邻近海国正式宣称:朱棣即位了,大明有新气象!且看,大明的“宝船”巡游四海,虽有枪炮作后盾,却不征伐不殖民,而施散金银财宝。这表明永乐的江山稳坐,国富民强,皇恩浩荡。当然,帖木儿的蒙古帝国仍气焰嚣张,若能从海上向西作背后包抄,可减轻北境的压力;同时,有深海舰队出航,也能给倭寇一个警示。 

   
而作为永乐的信臣,郑和早于1402年和1403年,分别对日本和爪哇进行过试航,扎扎实实做了“功课”。现有皇上的明确旨意,郑和则大张旗鼓地招收有胆识的员工,准备“粮草”,整装待发。终于,于公元1405年7月,62艘皇家制造的船只入水,郑和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正式出发。其中的“宝船”——“运宝之船”,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有4层楼高,船上九桅可挂12张帆;且锚重几千斤,得动用两三百人方能启航;而排水量为3100吨,载重量为2500吨(具体数据,学界尚存争议)。

那天,锦绣龙旗迎风招展,雄壮的鼓号响彻云天,大明王朝的皇家舰队,27000余名将士,在主帅郑和的统领下,意气扬扬,宛如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地向海洋进发。船队至福建,驻泊伺风,然后扬帆。他们先后停泊在占城(安南),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再驰入印度洋,进一步向远洋纵深,这样开启了空前绝后的“三宝太监下西洋”。 
  
从现代的眼光看,郑和的船队是混合舰队,由舟师、两栖部队、仪仗队三个序列编成。舟师即舰艇部队,两栖部队用于登陆行动,仪仗队则担任近卫和对外交往时的礼仪。船队人员又分成五部分:指挥、航海、外交贸易、后勤保障和军事护航。而其船队的兵器先进,如喷筒,可用于水战和攻占城池,甚至还出现了水雷的雏形“赛星飞”。郑和的职务是钦差正使、总兵太监。用今天的话就是:特命全权大使、海军总司令。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船队使用的是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来实现远航。白天,海员们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同时,船队昼则悬挂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则用灯笼反映航行的情况;遇到可见度差的雾天下雨,又以铜锣、喇叭和螺号,用来通讯。他们还依照《郑和航海图》,以确保航线。在这个郑氏“航海指南”中,有图20页, 共40幅, 最后附带“过洋牵星图”二幅。其中记载着530多个地名, 包括300个外域地名, 远至东非海岸的就有16个之多。海图中不但标出城市,还标明了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 因此, 即使“洪涛接天,巨浪如山”,郑和船队照样“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从1405年起,1408年,1409年,1413年,1417年,1421年,至1430年止,“三宝太监”一共7次远航。船队航行至东南亚、西亚、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和非洲东部。其航线最远到达非洲的东部海岸、南半球水域的肯尼亚、索马里,开辟了50多条航路,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政治、经济的交往,前后持续28年。 
       
虽然,建文帝没见到踪影,但郑和的七次远航都很成功,甚至包括其中三次惊险的军事行动。其一是在第一次出航时,有印尼旧港的侨领告状:海盗陈祖义为非作歹;郑和招谕陈,陈诈降而谋袭船队,被郑和识破;郑和遂兴师,歼敌五千,烧船十艘,俘船七艘,将其捉拿归案,为民除害。其二是在第三次航行时,锡兰国王发兵五万,断船队归路;郑和料其倾巢出动,必国内空虚,遂率兵两千,夜袭京城,破城而生擒该王。其三是在第四次航行时,苏门答腊的“伪王”杀截船队人员;郑和则杀伐决断,领兵将其击溃。但对于当年的“吃瓜群众”来讲,“三宝太监下西洋”前前后后,最勾人眼球的节目倒是:长颈鹿被东非的使者引入京城,朝野惊为“麒麟”。麒麟乃祥瑞之兆,永乐自然龙颜大悦。 

        
到头来,弘扬国威变成了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而朝贡贸易则是由此衍生的最大收益。明朝的龙头经济,在强大的海军的护航下,用“宝船”作为海上巡游的展览馆,炫耀天下,而出展的“宝物”,又赏赐四方。这样,大明国力的光芒,辐射到整个东南亚、南亚以至东非。很明显,但凡与永乐交好的,均在大明龙伞的保护之下,安全有保障,经济上有甜头,均可享受“最惠国待遇”。如此恩威并重,于是四海宾服,万邦来朝,与明朝结成了宗主国关系。共计,各国使节来华318次, 平均每年15次, 最多一次竟有18个朝贡使团同时来华。这样,南洋长期的和平稳定,保障了本地区官方、民间的贸易,促进了经济繁荣。同时,郑和下西洋也有助于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永乐晚年,皇宫失火。他把这当作“天谴”异兆,受刺激很深。不久,明成祖朱棣去世,结束了“永乐盛世”。朝中百官,因缺乏海权意识,纷纷向继位的仁宗上书,要求废船队,绝海洋,否定这撒钱的“面子工程”。其实,此类进谏不无道理,因为永乐治下的郑和下西洋,纯属偶然的机缘巧合,是名副其实的奇葩,而并非长远的国策。

二百年过后,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到海外探险开发(公元1602年),打前站、建基地,不但得到王室或政府的特许和优惠,还享受极大的自主权(几乎是独立王国,包括拥有自己的军队)。最要害的却是,这些海外商业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则由国家、公司乃至国民来分享。只有这样实惠的“里子工程”,才有可能获得举国上下的支持,才有可能长久维系。

         
而当时,郑和这位超前的航海家、战略家,这位阴差阳错的爱国者,欲挽狂澜于既倒,曾对仁宗如此进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伏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也。但郑和的诤言,无异于对牛弹琴。仁宗下诏,停罢了这“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海图和航海记录也被销毁,而郑和被外放驻守南京。偏偏这皇上命短,不久病逝,由宣宗继位。 1430年,为维持国威计,宣宗又特准了一次远航。
  
船队的副帅王景弘,即为此来拜会郑和。当他面对主帅时,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双眼:才几年不见,主帅已顿显老态,当年“行如虎步,声音洪亮”的风采不再。记得前次出海,两人还彻夜长谈,探讨怎样纵深海域,怎样去开发未知的新陆新海……记得告辞后,主帅的舱内仍烛光闪烁,郑和还在仔细地查看海图,对证其中的城市、港口、岛屿,甚至礁石,不断地进行修改。 可现在,海图和航海记录竟被当作惑众的妖言,而建制里的主流派又怎能容得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老外)的太监?况且,自古中原只识黄土地,不识蓝海洋。 
   
近三十年,王景弘跟随郑和,惊涛骇浪,披星戴月,生死与共,默契相知。在人前,郑和“博辩机敏”、举重若轻,独处时常神情凝重,而王景弘深知其苦衷,因王景弘本人也是太监,也是穆斯林。所以,不该问的就不问,不该说的就不说。所以,这次出航,王景弘不轻易去搅扰郑和,事无巨细反正自己也能处理,给他老人家留一个清净。 
  
然而,那天早晨,当他照例去向主帅请安、请示,却见郑和的舱内空无一人。只有卧床上放置一叠衣物:一顶嵌金三山帽,一领蟒袍,一条玉带,一双皂靴,还有一方手帕。王急步趋前,轻轻掀开白绢手帕,原来里面包裹牙齿一颗。王心下明白,潸然泪下。主帅对大明、对永乐、甚至对华夏,已然尽了忠;因人成事,人亡政息,而大势已去。几天前,他俩同登舰桥,主帅极目远望,目光如鸟。当时王已预感到,主帅这次是来向大海告别的。而无论是十岁还是六十岁,无论在海一样的夜,还是夜一样的海,主帅的心里有一道光。而现在,他终于解脱,可以随心所欲。 

     
王景弘是过来人,处乱不惊。他召集几个亲随的高级将领,都是穆斯林,商议之后,简单发丧:主帅不幸年迈病逝;他生前嘱咐丧事从简;现已依照回教礼仪,清洗身体,诵经,海葬。半月前,郑和曾指派一个分队前往麦加朝圣。现在,王景弘等待此分队归来后,遂集结船队返航。 
   
回朝后,王景弘禀报郑和已在印度古里去世。当朝对“下西洋”的政策虽有非议,念及郑和多年来对大明有功劳,并念及他作为内官监,在海外也为皇室聚敛了不少珍宝,故厚待郑和曾失散的家人。至今,南京仍有他的衣冠冢,昆明仍有他家的故居。 
  
话说回在当年的古里,出现了一位高大长者,仪表堂堂,气度非凡。他身披大白袍,飞袖宽腰,长垂及地,头缠白巾。熙熙攘攘的街巷里,或商贾或旅客,有这副行头的人挺多。五十多年过去,他可以无挂无牵了。记忆像泉水,曾被山石阻隔,曾被堤坝拦截,现涓涓流出:妈妈的眼睛是绿的,爸爸的眼睛是蓝的,爷爷的胡子是红的,小表姐花儿的脖颈像天鹅 …… 这中间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现在自由了,一辈子的梦想就要成真——跨越万顷波涛,哈,得乘别人的船!跋涉千里荒漠, 呵呵,还得骑骆驼。可这回,不是梦,不是梦!而是直奔那宝蓝高天上的新月……
 
后记:中国古代是陆国,海洋意识淡薄。可昙花一现,在明朝永乐治下,一个信回教的太监,几乎把中国带进了海权海国。以至于六百多年后的今天,说起郑和,仍好像在听天方夜谭。 

写于2020年大疫之际



马雅阅览室

马雅:淝水之战:好运的谢安

司马迁被“去势”的真正原因
龚自珍传奇:落红不是无情物
马雅:东瀛物语
马雅:新大陆的移民梦
马雅:一个南韩孤儿在美国的命运逆袭
马雅:他是一只对月嗥叫的孤狼
马雅:“英雄”不问出处
马雅: 一个肥胖家庭在美国的典型生活
日本能做到的,难道我们中国做不到?


文章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图片选自网络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微史记
孝庄皇后与多尔衮真的有一腿?
胡尉新:明朝是被跳蚤灭掉的
茅海建:清朝究竟是怎么灭亡的?
把清朝这个饥饿、恐怖的时代
歌颂为“盛世”是可耻的!
陈湘安:历史研究中的文明尺度
吴思:德国人如何对待历史
萧功秦:华夏国家起源新论
我的祖先是如何从非洲蹭到中国来的
葛剑雄:中国在边疆问题上吃了哪些暗亏?
王毅:为什么对付敌族要"辱其妻女"
王毅:民族自大神话膨胀与幻灭的历史教训
王毅: 义和团运动蒙昧性的文化根源
及其对"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许小年:为什么只有商鞅和邓小平改革成功了
顾土:中国穿和服的名人都是谁?
顾土:五百年卧虎藏龙
从铁狮子胡同到张自忠路
 鲁迅投笔怒怼的“三一八”究竟谁是主使?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本号只接受微信公众号首发投稿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