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三年后,我们要靠什么“复苏”

如是大牛哥 头牛大观 2023-01-04

时间是残酷的。不是让人不痛,也不是让人忘记痛,而是让人习惯痛。

三年很短,对于历史来说只是一瞬。但三年又很长,长到足以改变很多。

三年,可以让武大的樱花凋谢三次。

三年,可以让一个初生的婴儿产生对“我”的认知。

三年,可以让一个初中或者高中的学生完成本级学业。

三年,可以让一个优秀企业跨过上市的门槛。

三年,可以让一个应时应势而生的企业平地暴富。

三年,也可以让一个经营多年的企业彻底消失。

时间,让人欢喜;时间,令人畏惧。

时间,是上帝的祝福;时间,是魔鬼的亲吻。

今天的文章,从三个人的故事开始。

Z总的故事

下午5点,北京的天已经接近全黑。Z总给最后一位员工结清了工资和赔偿金。所有的老员工,最后都拿到了两个月工资的赔偿金。虽然不是n+1,但是像这种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三年了,是真的给不起了。Z总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熟悉又陌生的一切。或许要不了几天,这间办公室又会迎来新的主人。前几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朋友问,公司关了以后有什么想法,还打算接着干吗?Z总显得很平淡:“不干了,都50岁了,没有激情了。”好在车房贷已经还完。如果明年有机会,Z总打算把房子卖了,送孩子到加拿大读书去。至于以后怎么样,Z总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感觉,走一步看一步吧。”

小W的故事

小W以前是三线城市的小学老师。女儿出生以后,小W就专心在家照顾老公和女儿。小W的老公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胜在肯干。结婚以后,双方家里咬咬牙贷款买了一辆十轮大卡车,主要为工地运土方和建材。小两口虽然没读过什么高深的商学院课程,但也懂得负债经营和滚动发展。用干活赚到的钱做首付再购买新车。因为肯吃苦再加上做人敞亮。几年时间下来,就有了足足5辆车的小型车队。家里也买了新房子。夫妻俩加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也算过得其乐融融。但“养大车”最怕的就是“停运”。车轮可以不转,车贷、房贷却一个都不能少。没有收入就只能靠卖车渡难关。但车这东西,买的时候金贵卖的时候就不值钱了。尤其是大家都没活儿的时候,往往连地板价都卖不到。车卖完了,就开始把全家人的十几张卡来回刷。朋友劝小W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小W说:“不这样还能怎样,下个月的房贷眼看就还不上了。”

老L的故事

老L其实并不老。但在互联网大厂里面,像他这种年纪偏大又做不到高层,论精力熬不过年轻人,做人又不会来事儿的,往往下场只有一个。老L现在开网约车。最大的乐子就是刮两张彩票。因为家里唯一的京牌指标在离婚的时候归了前妻,老L的车是向公司租的。疫情期间公司给减了“车份儿”。但一个月还要六千多。因为活儿少,老L一天才能拉一百多块钱。在北京这点钱还不够油钱和每天的生活费。前两天老家的父母打电话让他年底前寄一点钱回家。说是今年种地的人都赔死了。往年来收菜的大客户不来了,茄子白菜什么的根本卖不出去。老人要吃药,春天借的贷款要还。老L只能嘴里应着。以前的同事群里在聊国家又开始刺激经济,互联网大厂的机会来了云云。但老L心里明白:自己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三年过去,人们的话题正在转向为疫情后如何“复苏”。海陆空媒体也纷纷在传递各种积极的信号。但复苏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汹涌而来。刚刚燃起的希望正在被更大的失望淹没。虽然大家都知道冬天以后就是春天,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扛过这个冬天。甚至连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路上的车辆都没有恢复到以前的1/3。已经关门很久的饭馆虽然重新亮起了灯。但透过玻璃,只能看到零零星星的食客。以货源充足,送货及时著称的“盒马”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位于超市入口处,原本用于展示和销售时令新鲜水果或其他促销商品的“堆头”,现在被整整齐齐码放的方便面占据。同样的一幕也出现在原本应该摆放水果蔬菜的冷藏保鲜柜。如果方便面有灵魂的话,这件事可以吹嘘一辈子:老子当年也曾经享受过“冷藏保鲜柜”的待遇。


这真的是太魔幻,太好笑了。笑得让我的眼眶都有些湿润。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句非常残忍的话:我不知道还在期待什么,明明什么都没有了。如果说到疫情对社会造成的后遗症,最大的一个应该就是对未来失去信心。这也是在“复苏”之路上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美国的大萧条期间,罗斯福说,信心比黄金还要宝贵。因为每一个人都会对预期有一个预判。如果对未来有较为乐观的估计,企业就会增加投资,个人才会扩大消费。反之,企业会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雇佣。投资决策转向保守。而个人也会把更多的钱用于储蓄,减少用于提高生活品质的开支。以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家庭财务危机。而长时间的居家,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进一步降低了社交消费的需求。整个社会正在发生生活态度的“重构”。更多人开始普遍具有一种“能健健康康的活着就好”的生活态度。即便是经济开始走向复苏,这种心态在短时间之内也很难改变。并因此会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所以,重建社会信心将会是“复苏”道路上最先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其次要解决的是不断激增的“债务负担”问题。早在疫情之前,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研究就已表明,中国的总债务和GDP的比值已经超过美国、澳大利亚及韩国,且远高于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并且,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债务水平均高于国际警戒线标准,甚至政府部门债务水平还要略高于企业部门。很多地方都在“寅吃卯粮”。而根据CEIC提供的中国家庭债务数据表明,中国的家庭债务在2022年10月1日达1019.8257亿美元。沉重的债务负担就像吸血鬼一样,源源不断的抽取经济“复苏”需要的活力。因为债务的积压会让政府、企业和个人首先将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和利息。进而降低投资和消费。那种“一睁眼就是还不完的债”不仅会延缓复苏过程,而且进一步加强悲观情绪。

第三点可能会影响到“复苏”的是就业。这是一个遍布“雷区”的话题领域。中国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今年6月份称,本届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困难程度甚至超过2020年”。 在企业就业机会无法满足毕业生需求的情况下,大学生们报考国家公务员(国考)的热情空前高涨。据报道,国考报名人数已经连续十四年超过百万,而今年更是超过了两百万人,创历史新高。《第一财经》的报道称,许多岗位的竞争非常激烈,可谓“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至于相关统计数据在此不引用。或者我们根本没必要管数据是否准确,只要看看身边。而在丢掉工作后不能尽快找到新的就业岗位,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不断拉长,个人技能资本会逐渐落后于同层次的人。继而形成收入和技能的双螺旋下降,进一步降低就业竞争力和消费水平。而剩余的在工作岗位上的人,也会力求“保住现有”。不会再追求冒险和创造,因而会降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这些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会让“复苏”变得更加困难。


我看到网上有句话:时间不是让人不痛,也不是让人忘记痛,而是让人习惯痛。人一旦对痛变得习惯,就成了麻木,就很难再走出来。所以,我们所说的“复苏”绝不是简单的经济复苏,而是要把人从一种近乎于麻木的状态中唤醒。从长久来讲,创造力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但前提是要让人恢复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这就需要政府降低财政开支,合理利用好财政资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用更公平的和开放的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并且要给予企业家以最起码的社会尊重,积极为社会个体提供救助和各种社会保障。而眼下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搬掉人员流动和物流环节中的“绊脚石”。取消“各种码”对社会经济造成的限制。同时彻底整治“特权商家”垄断供应渠道的行为。让钱和物都流动起来。让社会少一点“带货之王”,多一点真实声音!

我知道,这篇文章可能是“不合时宜”的。况且,像我这种人微言轻的自媒体讨论“复苏”问题,除了徒增公众号“暴毙”的风险,很难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但实话再不好听,也总要有人说。权当是给读我文章的朋友一个无声的拥抱。我知道你们已经坚强了太久。


PS:本文故事都来自读者的讲述。如果你有什么关于这三年的故事,可以讲给我听。 



~END~

最近三篇原创文章

时代封面:赞美为自由呐喊和愿意对国家负责的人!

连粮票都用上了,俄罗斯距离苏联还有多远?

各地都在逐步放开,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不愿接受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的公众号

求是大牛哥

wgct-001

提示:鉴于不言自明的原因,请还没有加好友的朋友添加好友。请勿重复添加。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好的内容可以分享给朋友哦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wgct-002


大牛哥精选原创文章

1

这不应是我们的“软肋”,而是我们的“逆鳞”!

2

我们可能正在面临一场难以承受的危机,但遗憾的是我们还一无所知

3

走出奴役,从出埃及到俄乌之战

4

所谓的愚蠢,就是看不到别人的灾难和自己的联系

5

俄乌之战的反思:一个人的改变,从愿意接受真相开始

6

让7亿农民重回公有制?你这是在玩火!

7

神秘的凯勒奇计划,阴谋论还是大预言?!

8

两千年前,我们和西方早已分道扬镳

9

中国历史转折,一场流氓战胜规则的悲剧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