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文组特等奖得主岳子楠同学:将“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纯粹化

责任管理教育 ESD研究中心 2022-10-07

岳子楠

西交利物浦大学大四信息管理系统专业

2021亚洲教育论坛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教育论坛暨青少年责任管理与成长教育学术演讲风采展示

英文组特等奖获得者


获奖选手介绍

我性格开朗外向的同时,也会经常给自己独处的时间来沉淀思维。喜欢去尝试新的事物。喜欢去参加跑步之类的比赛。跑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过程。


Q1: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到本次比赛?


通过学校邮件内的倡议书。起初担心自己在时间和精力上面无法很好的平衡。但在一次与西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Ellen老师交流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想法时,谈到了自己之前看到的无障碍化的相关视频,并向她请教了如何做无障碍化这方面的研究。那次交流后,在她鼓励下我参加了本次赛事。


Q2:作为本次大赛的获奖选手,你对本次论坛的主旨责任管理,青少年成长教育是怎么理解的?


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目前正在处于一个变革的阶段。不管是从多年前的素质教育还是到现在的双减政策。我们先不谈政策本身的完善程度,只看国内趋势,我是明显能感觉到现在国家对于人才的标准是越来越倡导多元化,不再像以前只根据读书好坏,分数多少而判断;而是更多的考虑个人的思想品德,能否知识兑现,能否为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主旨就是希望通过教育将责任管理的概念,传播以及融入到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当中,去发挥教育的一个引导和催化的作用。最终使我们这一代学生就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有使命感的一代,人人都拥有一颗责任之心,而不是说只停留在简历上面的文字叙述,凭一张白纸黑字说自己有责任心。此次论坛正好是一个集聚了各个领域利益相关者的活动,不单有学术领域上面的教授及研究员,还有一些企业家,当然还有我们这些学生。各行各界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大家一起去凝聚共识,去分享自己的一些想法,进而迸发出一些新的想法,最后为责任管理教育去努力。


Q3:你觉得本次论坛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本次论坛的主旨是和我对自己、对未来的愿景,跟我的学习,我的就业其实是相契合的。这个活动是想把责任管理融入到教育当中,其实我就是一直想去做一些事情,说出来可能有点空——我想让人类过得更好一点。我认为哪怕就是一点小小的实践,也能产生一点影响。我希望我自己的意见举措或者说一些声音可以去带动以及引导一部分人的想法,或者说一些未来的实践。这次论坛符合我的想法,也提供给了我一个这样的机会。此外,这次活动有各个领域的专家参加,还有与我同台竞技来自不同学校的优秀同学。为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让我收获颇多。


Q4: 那你有具体哪些收获?


一方面是赛后我和一些来参会嘉宾的交流。我其实在现阶段会有很多想去做的事情,想去尝试的事情,但是总是在思想上处于一种比较混乱模糊的状态。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新的想法,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对于我们这些年轻学生的包容和鼓励。当时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位嘉宾在会后专门来找我,针对我当时做的演讲展示,指出了不足的地方,并给了提升建议。我非常感激他,因为我也意识到,作为一个学生,在学校的这个环境内,我的认知与感触还有些片面。我这次做的是无障碍化,但是我没有经过很多的实践,加上准备时间也很紧迫,我最后呈现的效果并不是完全的符合现实。

另一方面是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能跟大家很开心地聊天,也感受到大家那种为可持续发展这一块去做贡献的纯粹心理,而不是功利地在一起去讨论一些竞争比赛获奖之类的一些东西。其实整个过程下来,我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的决心更加坚定。不管是深造还是后续的就业,我认为,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这不是一件有太多功利心的事情。我也希望以后可以努力让这个事情,这个概念变得更加纯粹一些。


Q5: 你在此次比赛中,你以可持续城市和社区目标为主,阐述了你对无障碍化的观念,那么你如何理解可持续城市和社区?


这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的第十一条。我理解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去迁移,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参与度与包容性变得需要不断的去推动,使城市和社区变得更加强大,能赋能于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我认为只有在城市在最佳状态运行的时候,我们人类社会以及社会经济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提升。比如说我这次做了一个无障碍化在公共基础这一块,我觉得我们需要去做到一个公平性以及可持续性。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弱势群体,比如说残疾人、老年人、小孩以及孕妇,让所有人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到这个社会当中。我们需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即让大家能够负担得起,以及安全与可利用。此外,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很重要。就比如说这次疫情,我在我的研究中也有提及关于盲文防疫信息的普及。起初很多地方并没有做到及时的去普及。还有比如说防疫物资的调配,信息的发布,其实这些都是需要去考虑的,需要让城市有足够强大的能力去抵御这些不可预测的一些风险。


Q6: 你觉得我国还能在无障碍化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在做研究时,我发现其实我国的无障碍化覆盖面并不全,维护也不是很到位。有些无障碍化设施被损毁的现象非常严重,包括一些人为故意的损毁。比如说盲道,它其实为了能让失明人士明确感受到,有严格的设计规范,比如说它的纹路,高度等。但在我观察的过程中,很多地方的盲道磨损已经非常严重了,而且也已经持续很长时间。我国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导和鼓励对公共设施的维护和对残障人士的关爱,但我认为我国可能需要先从立法层面让这些规定更加明确一些,比如针对人为故意毁坏应该增加一些惩罚机制。目前我知道北京是有起草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我们需要奖惩并存。


另外一点是很多地方无障碍设计并不合理,包括它的宽度,它的高度,并没有做到用户导向。一些残疾人、老年人、小孩儿,包括有位老师跟我讲到他之前受伤后行动不便,发现一些无障碍设施并不便利的经历。我觉得在这些设施的设计之初,就应该让有需求的人去参与当中,把他们真实的需求去落实到位。此外,我们国家地区之间发展情况,其实并不平衡,差异很大。我觉得分区管理很重要,并且应该让相关责任方明确各自的责任。据我了解,他们这些群体的发生意愿是没有我们这些常人那么强烈的。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直接的去意识到这个问题,包括那些决策执行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残障人士,但是我们很难在路上见到他们。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点。就是意识层面,我们要认真保护这些弱势群体,但保护不是要我们去可怜他们。我们应该秉持平等的观念,只有有了这种想法才会切实在实际当中去观察这些设施,去发现它们到底是不是存在问题的,以及真正地去帮他们改善这些方面的一些问题。而不是说我去保护他们,我去为他们发声,我去参与这些公益活动,是去给自己提升一些存在感或者是刷荣誉感的,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国的媒体和教育也应该做好正确的导向。而不是一味的去说他们需要我们帮助,我们要去关心他们,完全地把他们弱势化。他们客观上是弱势的,但是我们不应去强调这种东西。因为我接触过的他们并不是很想让外人看到他们比较脆弱的那一面。


Q7: 你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在无障碍化领域应该向美国和日本学习,那么能请你具体阐述一下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的优势吗?


美国那边人 权 意识比较明显,这体现在很多方面。从残疾人法案颁布实施以来,美国有很多的运动以及群体发声。在这些运动中,不只是这些残障人士,也有健全的人。他们会坐在一起去为这个事情去争取他们的权利。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去关注这个问题,从我们开始做起,首先有意识的去了解他们的一些需求,然后我们也需要去知道这方面的常识。就比如说不同的无障碍化设施之间的一些作用等。我觉得这样能够给他们去传递一种自信。我有次参加了一个陪跑活动。活动中,我们牵引着残疾人士进行跑步。在整个过程中,相互之间做到了相对比较平衡的一个状态。因为我们是尊重他们的,他们会在我们面前提出他们的需求。我觉得这一点的话可能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美国在这方面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的覆盖面比我们要广很多。其实他的无障碍化法案并没有比我们早很多年。在医院看病方面两国程序上相差不多,但美国有一个无障碍医疗的保健计划。会在各种各样的康复中心或者一些医疗服务机构,给他们提供平等就医的机会。就比如说问询台,他们是有不同高度的。此外在生活当中,超市里的很多货架也是为下肢残疾的人士设计的。这些小细节会比国内人性化很多。

日本的话,我觉得在这方面可能比美国做的还要好。日本这个国家一直是小而精。我个人觉得他们国家是有点强迫症的。日本是真的把这个无障碍化做到细节之处的,就比如说一些最简单的指示牌,还有医院里专门设立这种无障碍的诊室等等。不过国外也肯定存在不足之处,也不是说一味的去向他们学习,应从我国现实出发,一点点得去实践改善我们这方面的不足。

撰稿人丨王星焱

审稿人丨弓云鹏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