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博辉教授:责任管理教育应关注发展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责任管理教育 ESD研究中心 2022-10-07

张博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


01

/嘉宾介绍/

张博辉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执行副院长、校长讲座教授,兼任深圳数据经济学院副院长、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与社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数据科学理学硕士项目主任、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理事。张教授担任广东省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山东省淄博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张教授分别于2016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社会科学院授予的青年研究学者奖章和在2010年获得新南威尔士大学授予的青年研究学者奖章,目前担任亚洲金融学会的副主席。


02

/问答环节/

Q1.青少年成长作为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您是怎么看待国内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现状?您觉得哪些地方还有待改善呢?

对于现在青少年成长问题,我想跟现阶段我们国家政策是吻合的。国家前一段时间出台了一个政策,取消了课外辅导,那么这背后的主要问题,就是我们青少年教育需要重新得到审视,因为现在的的青少年除了要完成义务教育外,还要参加很多的线上或线下的课外辅导。这个过程。其实给几个方面的参与者都带来很大的压力。首先对于青少年来说,原本作为休息和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被占用,导致孩子发展趋向单一,学习压力增加;对于家长来说也增加了经济压力。各个家庭,孩子之间会形成一种内卷的形式。我想,整个世界的发展是应该是多元化的。

孩子们不仅会学习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孩子在一个开心快乐、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成长,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去了解课堂外的内容,包括孩子们在课外活动中体会到的团队精神和友爱的感情,这些都是很难在补课中获得的。另一方面,孩子们的不同经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会影响到他们在未来发展方向。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一个方向去引导他们,会造成原本更加丰富且多维度的社会逐渐趋向单一。这是不利于我们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我们国家出台这样一个政策,取缔补课,也是希望给我们青少年成长的提供更广阔、更宽松的发展空间,更多元的环境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向进行发展,茁壮成长。

Q2.您认为这个教育管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体现在哪里?您是怎么看待目前的责任管理的现状?

目前仍有许多人认为发展的重点在于收益。比如对于企业来说我们只需要满足员工的工资按时发放,按时给银行还贷或者还利息,给股东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这样的基本需求。但实际上你会发现,从一个小的团队到上市的大企业,不同的利益主体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在企业内部,从退休员工的待遇,产品的质量问题,原材料的购买,供应链的选择,包括企业的诚信,对待客户的服务工作,给政府进行纳税,以及处理废弃物,污染废水的环保问题。这些都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必须得以权衡的问题,而这些选择,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进程方向。在上课的时候,我们会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模型,叫增长模型。我们认为,投入了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促进的增长是有边界。这个边界,就是地球。而我们企业在无限的扩张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影响居民,导致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幅度增加提升,造成全球变暖。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单一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影响主体。所以责任管理的概念需要渗透在生活当中,这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任何小的团体,大到企业所需要负的责任。

Q3.您是如何将责任管理与理念跟您的这个专业的研究方案相结合的?

我作为金融学的教授,研究的是金融科技和可持续相关的课程。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金融被认为是助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力量,这是一种软力量,如何软?我们经常会举例说,金融是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脉,起着输送养料的作用。在过去,金融的主要一个关注方向,去推动大的企业,跨国公司或上市企业的发展,或者服务资产。但是我们逐渐意识到了,金融促进的这种社会长期发展是有问题的。金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毛细血管的作用,就是要发展金融的各个细胞,各个角落

在2017年我刚从澳大利亚回中国之后,主要关注的一点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展现这些内容。主要从两个方向讲。一个方向就是很多的小的企业在银行、证券交易市场没办法直接融资。为什么?银行主要的服务业务主要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大的机构。那么上市公司也同样主要对于大的企业进行上市。小的企业,它在融资的过程中,很难去接触到大的银行、大的上市平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金融使用这样的一个软的力量去帮助这些小的企业,这就叫普惠金融

在我们的科研和教学中,我们需要使用、了解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比如说像现阶段的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像微众银行,阿里的支付宝平台,很多的这种服务方式,能够触达到个体。一个个体在之前原本没办法直接从银行获得融资信贷方面的服务,通过这些数字技术,可以给他们进行一个更加精准的画像,从合作银行进行融资或授信,就可以拿到贷款。这就是大数据技术如何去改变个体。并让现阶段有资产的机构可以帮助到更多小的,资金匮乏的个体企业,带动整体经济发展。这样的一个方向,也是责任管理理念的体现。把责任管理带到金融的系统中,让所有的实践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

从理念的角度讲,我们在整个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我们管它叫可持续金融。可持续金融也是一种新的形式来体现责任管理。可持续金融有三个主要的方向:ESG投资,影响力投资,和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指的一般是绿色信贷,或者是绿色债券。如果是融资方,他投资的项目会满足节能减排减碳等环保类要求。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投资理念,在此之前,我们投资更多的是关注于投资回报的高低。而影响力投资指的是投资,达成影响社会,改变社会或者改善环境的结果。对于所有者来说,既可以得到收益,会能达成社会影响力目标。第三个是ESG投资。它跟传统投资最主要的一个差异,就是它被称为三维投资。这个投资的回报投射在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去寻找回报和这三个维度的交集。

之前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或者是养老基金,社会社保基金或银行,之前投资主要关心风险和回报。经典的资产定价的模型告诉我们,如果这项投资风险很大,那回报率应该更高;如果风险很低,收益率也应该低。但实际上,我们在零八年以后,我们开始发问: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贡献?把这种思考,凝聚在社会和环境上,构建了刚才提到ESG投资策略。我们国家的ESG投资,在过去五年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欧洲和美国,整个ESG的资产管理规模很大,增长的速度很快,这也是我们在这个科研和教学中,需要加强的一个地方。这些例子,也是帮大家了解责任管理如何与实践相结合。金融学的教学与研究和责任管理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发展。

Q4.您认为责任管理对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学生都非常关注GPA。因为这是学生们之后求职、深造的硬性要求。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大学的学习平台中,除了专业知识外,还能得到更多进入社会前的什么样的锻炼?不仅是对自己内部的锻炼,很多同学会因为大学的教学方式和高中的不同造成学习效率和成绩的问题,这也需要有对外的锻炼,有些同学会有环境和周围同学的不同,而有了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的问题在求职的过程中,我们会考虑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环,除此之外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就是心智的成熟程度。首先就是有没有一个团队的合作意识。公司(corporation)本身的含义就是合作。第二个因素,就是现在比较缺失的环节:面对挫折的态度。我们更希望学生们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找一些外在因素的借口。在商学院里,我们培养的是以后企业管理方面的精英人才,当我们的同学将来参与到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他们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和义务。除了企业对应的责任义务外,还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责任义务。现在读大学的年轻人,年轻人中佼佼者,有更大的责任。除了自己的职业发展外,需要帮助其他人,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我也经常建议我们同学,在大学的过程中,尽量去参加社会实习和实践,比如说进行支教,去体验更广阔的社会。我们的年轻人,有更大的使命、更广阔的天空,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Q5:您觉得本次论坛产生了什么影响?您对下次论坛有哪些期许?

首先我为咱们论坛的圆满完成(点击这里查看论坛回顾:“让教育者和领导人学会育人,让青少年学会成长” ——亚洲教育论坛责任管理教育分论坛成果斐然并圆满闭幕表示祝贺。与此同时,我能感觉到论坛的组织方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举办这次论坛。这次论坛举办的非常成功。有几点让我很受感触:第一点是论坛的国际化。不光是参赛选手,评赛专家,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听众,有一个国际化的元素。第二点,就是我们的多元化。所有的这些参赛选手或者是专家和嘉宾他们所在的机构所在的岗位,不完全一样。经济学,金融学,环境学的学者,政府机构人员以及企业实践者,涉及各个领域。第三点就是我们有一个很深厚的年龄梯队,我记着有位老先生已经80多岁了,在论坛的发言非常感人;年轻人有刚上大学的同学,乃至参加表演十多岁的小朋友。我们跨了大概六七十岁的年龄阶层。最后一点感受,就是我能感受到大赛的参赛选手提供的这种研究素材质量是比较高的,他们所提供的这些研究课题和研究发现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尤其这些年轻人,你能感觉到他虽然还没有走出社会,但实际上他对社会的理解,对责任管理,对可持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想法。这些年轻人愿意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这方面的课题研究中,让我们感受到未来有很多期许。下一次论坛希望如果疫情完全控制住的话,我们可以邀请更多的参赛团队,不同方向的不同研究背景来参加论坛。也希望在整个论坛的发展过程中,有更多的年轻学者,那么这些年轻学者,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和教授都能参与进来,更增加我们的这个论坛的学术深度。最后希望可以搭建一个让更多人能够关注、产生火花与灵感的平台。(撰稿人:怡贞)


-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