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了凡四训》有声书 12 | 积善之方-6


▲ 有声书由了凡弘法学会录制,点击播放,边听边读

 -12

第三篇 积善之方-6


积善之方-6


什么叫做劝人为善呢?一个人既然已经生在这世上做了人,那一个没有良心呢?但是因为汲汲地追逐名利,弄得这世间忙碌不堪,只要有名利可得,就昧着良心,不择手段地去追求,那就最容易堕落了。所以与别人往来相处,就要时常的留心观察这个人,若是看他要堕落了,就应该随时随地提醒他,警告他,使他的头脑清醒远离糊涂昏乱。

 

譬如,看见他在长夜里做了一个浑浑噩噩的梦,一定要叫唤他,使他赶快清醒;又譬如看他长久陷在烦恼里,一定要点醒他,使他头脑转为清凉。像这样以恩惠待人劝人为善,功德是最周遍,最广大的了。从前韩文公就曾说:以口来劝人,只在一时,事情过了,也就忘了;并且别处的人,无法听到,效果比较小。但是以书来劝人,则可以流传到百世,并且还能传遍世界;所以做善书,有立言的大功德。

 

这里说以口来劝,用书来劝,与前面所讲的与人为善比较起来,虽然较为注重形式,但是这种对症下药的事,时常会有特殊的效果;所以这种方法是不可以放弃的呀。



并且劝人也得要劝的得当,譬如这个人太倔强,不可以用话来劝,你若是用话去劝了,不但是白劝,你所劝的话,也成了废话,这叫做失言。如果这个人性情温顺,可以用话来劝,而你却是不劝,错过了劝人为善的机会,这叫做失人。失言和失人,都是自己智慧不够,分辨不出来,就应该自己仔细反省检讨;唯有这样才能不失言,也不失人。

 

什么叫做救人危急呢?患难颠沛的事情,在人的一生当中,都是常有的。假使偶而碰到患难危急的人,应该要将他的痛苦,当做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要赶快的设法解救,看他是否有什么冤屈压迫的事情,或是用言辞来帮助他申辩明白,或是用种种的方法来救济他的困苦。明朝的崔子曾经说:恩惠不在乎大小,只要能在别人危急的时候,即使的去帮助他就可以了。这句话真正是仁者所说的话呀!


什么叫做兴建大利呢?讲小的,在一个乡里,讲大的,在一个县内,凡是有益公众的事,都应该发起兴建。比如说开辟水道来灌溉农田;或是建筑堤岸来预防水灾;或者是修筑桥梁,使行旅交通方便,或是施送茶饭,救济饥饿口渴的人。

 

遇到机会,就要劝导大家,同心协力,出钱出力来兴建;纵然有别人在暗中毁谤你,中伤你;你也不要为了避嫌疑就不去做,也不要怕辛苦,担心别人嫉妒怨恨,就推托不做,前面说的这些都是不可以的。

 


什么叫做舍财作福呢?佛门里的万种善行,以布施为最重要。讲到布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舍字而已,什么都舍得,就合佛的意思了。

 

真正明白道理的人,什么都肯舍的;譬如自己身上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念头,没有一样不肯舍掉。当年,佛陀在尚未成佛之前的修行过程中,就曾经舍身饲虎。在身外的色、声、香、味、触、法,也都可以一概舍弃。一个人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可以舍掉,能够如此,那就身心清净,没有烦恼,就如同佛菩萨一样了。

 

若是不能什么都舍,那就先从钱财上著手布施。世间人都把穿衣吃饭,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因此,钱财上的布施也最为重要;如果我能够痛痛快快地施舍钱财;对内而言,可以破除我小器吝啬的毛病;对外而言,则可救济别人的急难。不过钱财非常不易看破,刚刚开始做,难免会有一些勉强,但是只要舍惯了,以后心中自然安逸,也就没有什么舍不得了。这种方法是最容易消除自己的贪念跟私心了,也可以除掉自己对钱财的执著与吝啬。

 

那么什么叫做护持正法呢?法是千万年来,一切有灵性的有情生命的眼目,也是真理的准绳;但是法有正有邪,如果没有正法,如何能够参加帮助天地造化之功呢?如何能使人人各就其位,万物各得其所,就像裁布成衣一样的成功呢?又如何能使人们脱出那种种的迷惑与束缚,建设整理世上一切的事物,和远离生死轮回的苦海,达到究竟的清净快乐呢?这些都需要靠正法的导引,才能使我们走向光明的大道啊。

 

所以凡是看到圣贤的寺庙,图像,经典,遗训,都要加以敬重;至于有破损不完全的,都应该要加以修补,整理。而讲到佛门正法,尤其应该敬重心来加以传播宣扬,使得大家都能够重视他,这样才可以上报佛的恩德啊,这些都是更应该全力去实践的。



什么叫做敬重尊长呢?家里的父亲,兄长,国家的君王,长官;以及凡是年岁,道德,职位,见识高的人,我们都应该格外的敬重他们啊。在家里侍奉父母,要有深爱父母的心,与委婉和顺的容貌;同说话的声音要温和,语气也要平顺;这样不断地薰染成习惯,就变成自然的好性情,这就是和气可以感动天心的根本办法啊。

 

出门在外侍候君王,不论什么事,都应该依照国法去做;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自己就随意的乱做!对于一个犯了罪的人,不论他的罪是轻或重,都要仔细审问,公平地执法;不可以为君王不知道,就可以作威作福冤枉人!服侍君王,像面对上天一样的恭敬,这是古人所订的规范,因为这种地方关系阴德最大了。你们试看,凡是忠孝人家,他们的子孙,没有不发达久远而且前途兴旺的,所以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去做呀。

 

什么叫做爱惜物命呢?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算他是人,就是在他有这一片恻隐的心罢了。所以孟子说:没有恻隐之心,哪就不能算是人了。求仁的,就是求这一片恻隐之心;积德的,也就是积这一片恻隐的心。有恻隐心就是仁;有恻隐心,就是德。没有恻隐心,就是无仁心,没道德。周礼上曾说:每年正月的时候,正是畜牲最容易怀孕的期间,这时候祭品勿用母的。因为要预防畜牲肚里有胎儿的缘故。

 

孟子说:君子不肯住在厨房附近。这么做也就是要保全自己的恻隐之心。所以,前辈有四种肉不吃的禁忌。譬如说,听到动物被杀的声音,不吃,或者在它被杀的时候看见,不吃;或者是自己养大的,不吃,或专门为我杀的,不吃。后辈的人,若要学习前辈的仁慈心,短时间内若做不到断食荤腥,也应该依照前辈的办法,禁戒少吃啊。

 

照佛法来讲,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因为前生造了孽而投胎做了畜牲的;等到它们的罪孽还完了后,仍然可以投胎做人的呀。做了人以后如果肯精进修行,还是可以修成佛的。照这个说法,那么我们今生所吃的肉,难保不就是吃了未来佛的肉,并且现在的畜牲,在无量过去的前世中,也一定曾经做过人;那么它们可能曾经做过我们前生中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啊。所以我今天吃的肉,可能就是吃我前生的父母,妻子,亲族,朋友的肉了。


而今天我做人,它做畜牲,我吃它,我就造了杀孽,与它结下冤仇。如果被我吃的畜牲,它的孽债还清了,来世投生做了人,而我却因为杀生造孽,投胎做了畜牲,恐怕他也要报复我杀他之仇,而来杀我,吃我了。这样说来,还能杀生么?肉还能吃得下吗?况且吃肉就算味道好,也不过是经过嘴里到喉咙那段时候,还觉得有味道,等到咽下肚子里去,还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呢?与素菜有什么分别呢,为什么一定要杀生造孽呢?



 [千百年来碗里羹,怨声似海恨难填,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屠们夜半声]


虽然一时做不到不吃肉,也应该渐渐地减少吃肉,直到完全不吃。这样子慈悲心就会慢慢的增长起来了。不但杀生应该戒,就是那些极小的昆虫蚂蚁,不论他们是愚蠢的或是有灵性的,凡是有生命的,都应该禁止伤害它们的性命。像要用丝来做衣服,就把蚕茧放在水里烧煮,抽出丝来才能做成衣布,那要伤害多少蚕的性命啊?掘地种田,那要杀害地下多少虫的性命啊;想想我们穿的衣、吃的饭,是从那里来的呢?都是杀它们的命,来养活我们自己呀;所以糟蹋粮食,浪费东西的罪孽,实在也应该与杀生的罪孽相等啊。至于随手误伤的生命,脚下误踏而死的生命,又不晓得有多少,这些都应该要设法防止。宋朝的苏东坡有首诗说: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担心老鼠会饿死,所以为老鼠留下剩菜剩饭;哀怜夜里的飞蛾为了找寻光会扑到灯上烫死,所以晚上连灯都不点。这话是多么的仁厚慈悲呀!

 

善事无穷无尽,一时之间那能说得完呢;我们只要把上边说的十件事,加以推广发扬,那么无数的功德,就都完备了。

连载中,敬请关注收听


感谢转发,随喜分享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回复关键词“脑场

可获取最新资料下载地址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了凡四训》有声书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