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油画修复中惊现的珍宝,这个展览揭开黄永玉、吴冠中、祝大年、袁运甫尘封已久的那些事儿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4-08-30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时间博物馆“时间——百花迎春”展览现场





抽丝剥茧,在修复档案中细数半个世纪前的岁月痕迹。展览“时间——百花迎春”在春意渐浓的北京回味一段特殊岁月中的“神仙友情”。





2022年夏天,油画修复专家邰武旗老师接到一批共三件作品物质状况检测的委托工作。巧的是,这三件作品正是2019年由邰武旗老师完整修复过的。


四年前,当委托人把三幅绘画交给邰老师的时候,“作品整个积满了尘垢,画面几乎无法辨认,一看就是在非常糟糕的环境放置了很久。”


已有多年修复经验,迄今经手检测、修复过七十多件吴冠中先生作品的邰老师透过弥漫的灰尘,依稀间,还是能够感受到吴先生纯熟的笔法和特有的气质。


而三件作品的物质结构,包括制备材料、支撑框的工艺等都是相似或相同的,创作时间都是1973年


随着修复工作的进程,作品的历史抽丝剥茧般的显现出来,那段特殊时间的帷幕也被层层揭开......

缓慢的修复过程就像探索的路程,当作品跃然于眼前,充满了发现的感动。


完成修复后邰老师感叹:“重现半个世纪前的作品,让我们对时间会有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光阴对作品的渗透、洗礼,就跟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既会怀想他年少的岁月,也要尊重他现今的生命纹理。


一件五十年前的作品,修复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协助他精神焕发,而不是让他返老还童。我们没有、也不该有让一个五十岁的长者扮演弱龄孩童的幼稚想法,相反亦然。


况且,就一件艺术品而言,五十年还仅仅是他入世的初年而已,像我们这些所有参与到作品某段生命历程中的人,反倒都是过客。”


这三幅作品分别是吴冠中的《花卉》,黄永玉的《繁花似锦》以及祝大年的《花团锦簇》。





《花卉》吴冠中

 1973年作 木板油彩 88x88cm




《繁花似锦》黄永玉

 1973年作 布面油彩 90x70cm




《花团锦簇》祝大年 

1973年作 木板油彩 70x91cm




如今,这三件作品集结在一起,在春节前时间博物馆开幕的展览“时间——百花迎春”中首次展出

这个展览是2023年时间博物馆首个文献级别的大师展,展示了吴冠中、黄永玉、祝大年、袁运甫四位艺术家70年代初的重要创作,以“长江万里”和“百花迎春”两个主题来呈现。

穿越时光,50年前的温暖在这个展览中照进了现实。


左上到右下:祝大年、吴冠中、黄永玉、袁运甫


而这四位艺坛大师70年代的创作跟“长江万里”和“百花迎春”项目有什么关系呢?这得从拍卖上一件破纪录成交的绘画说起。




01
  一幅破纪录的油画巨制  


时间回到2011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拍卖中,一幅前所未见的吴冠中先生的《长江万里图》惊现拍场。

再次巧合,这件作品也是由邰武旗老师的维基修复工作室在2009年完成的保护修复工作。

此画长达5米,描绘的是长江两岸祖国的大好河山。经过激烈竞投,最后以1.49亿元成交,打破了之前吴冠中的拍卖纪录,成为当时艺术家价格最高的作品。



请左右滑动查看完整作品

吴冠中 《长江万里图》

约1973-1974年作,22.5×509cm

成交价:1.495亿元



此篇宏幅巨制其实是吴冠中1973年与吴冠中、祝大年和黄永玉为北京饭店创作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的时候,吴老所画的综合性成稿。



请左右滑动查看完整作品

吴冠中《一九七四年 ·长江》

纸本油彩 19.5x603 cm 1974年

(藏于故宫博物院)



而当时两件成稿中的另一件《一九七四年·长江》被吴老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时间博物馆这次展览的三件花卉作品,也就是邰老师修复的三件作品,与以上两件举世瞩目的巨制一样,都是1973年,吴冠中、黄永玉、祝大年三位艺术家为准备巨型壁画“长江万里”期间的创作。




02
  命运的机缘  长江万里的“壮游”写生   


1970年5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体师生,整体到了河北的李村参加劳作,当中包括吴冠中、祝大年、张仃、黄永玉、袁运甫、黄国强、常沙娜、何镇强等如今如雷贯耳的名字。

吴冠中、祝大年、黄永玉和袁运甫四人分别住在李村老乡家,每天都要下地劳动。

1972年到1973年,在气氛宽松之际,画家们又可以拿起画笔画画了,三位先生在劳动之余都全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


1970年 吴冠中(左三)到农村劳动期间与同事、学生摄于李村


袁运甫回忆李村生活的时候曾说:

河北李村的这批水粉写生画,都是亲历的生活实录,因此也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和感情。当人们生活在沉沦中,内心多么渴望温馨的情感、明亮的阳光、鲜丽的色彩……




袁运甫李村时期作品《社员新居》

纸本水粉 39.5x54 cm 1972年

现由艺术家家属珍藏



吴冠中、祝大年、黄永玉和袁运甫四位艺术家在李村周边一片片灰蒙蒙的色调之外,去捕捉、追求美好与真挚,这正是当时的内心写照,那个时候,这些人之常情显得如此珍贵。




《李村秋实》祝大年 

20世纪70年代  纸本设色  82.5×125.5cm



直到1973年,袁运甫收到北京发来的调令,离开李村返京参加北京饭店的装饰建设。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构思,袁先生创作了“长江万里”的壁画设计初稿,这一主题获得了领导一致肯定。为了抓紧将其放大,进一步丰富画面内容,准备最后的成画,袁先生提出增加人手、深入生活写生的要求。



请左右滑动查看完整作品

袁运甫《长江万里图》

纸本彩墨 66x1000 cm 1973年

(藏于故宫博物院)



于是,同在李村参加劳动的吴冠中、祝大年以及正在新北京饭店完成其它创作任务的黄永玉三位先生在袁运甫的推荐下也先后加入这一创作小组。


1973年秋,四位艺坛泰斗从上海溯江而上,围绕长江沿线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写生活动。


他们从北京出发,从上海沿长江而上,花了一百多天的时间,经过十多个城市和村镇沿途一路画画。


这是一次全力投入,忘我工作的一百天。”袁运甫曾经回忆。




03
 因缘际会的友谊  成就艰苦岁月里的一束光  

这一路的写生对于特殊时期的艺术家来讲是极为幸福和充满激情的,四位艺术大师组成的“王者舰队”,曾经在一起共同描绘大自然的馈赠。


他们的风格是那么地不一样,并不因为几个月的同行而如出一辙。正如在巴黎混迹在一起的印象派画家,彼此既互相钦佩、欣赏,又观点各异,在艺术上各有所为。


1973年 袁运甫 吴冠中 黄永玉 祝大年 张梅溪 在黄山写生


在祝大年先生后来出版的画册中,吴冠中与袁运甫友情出场,都为他撰写了文章,当中就有记叙他们在写生时期在艺术上探讨的场景。


袁运甫回忆道,记得与冠中先生、永玉先生、祝先生一起沿长江写生,几位艺术强人都个性分明。吴先生和祝先生时有摩擦,几次一时性起,吴先生大怒,出言相争,而祝先生只以微笑敬之,来日却我行我素,引吴先生白叹无方,只能重归于好,并渐为挚友。祝先生行事低调,不引世人关注,吴先生打抱不平,特撰文为祝先生的艺术呐喊。老一代艺术家之间的情感和率真,成为永远的佳话。


黄永玉、吴冠中、祝大年、袁运甫在写生时到访袁运甫老家南通,此幅慈祥的老人就是黄永玉为袁运甫的母亲所作的肖像。




黄永玉为袁运甫的母亲所作的肖像,此画的题记为:“七三年国庆后,老袁、老祝、老黄、老吴,四人背画具,走江湖。凭长江有缘,居然来到南通,得访老袁老家,良机难得。在黄山玉屏楼,遇上海七十岁汤公,健步登山,老黄为之写像,铁划银钩,曲尽健态。今至老袁家,喜值袁太夫人七十生辰,老吴建议老黄为之写像。灯下帐前,当即研墨铺纸,落笔如春蚕吐丝,造型素朴洗练,兼备和尔培因意趣。画未及半,老袁三岁侄儿一见大呼:这画的是奶奶!满堂大乐。吴冠中谨记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八日”。



但是,到达重庆以后还是走到了长江写生的终点。吴冠中先生曾在回忆中表示了心中的遗憾:我们一路陶醉山水间,与外界隔绝。但到重庆时,情况不妙,才知北京已展开讨论绘画风格的活动,催我们速返参加,壁画就此夭折。


这项大型壁画创作壮举虽然没能最终完成,但写生时候的朝夕相处,让四位艺术家的情谊根深蒂固,这一段的“神仙友谊”也深深嵌入了四位先生的艺术人生,成为他们各自艺术探索的珍贵见证。


而遗存下来的其他画作却无声地记录着这段写生“壮游”对于新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过程的重大意义,也记录着特殊历史中瞬间的荣光


吴冠中曾说:“我们辛辛苦苦画来的一批画稿竟是难得的,后来各人都创作出不少佳作。我为历史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画的油画三峡,为北京站画的迎客松和苏州园林,都来源于那批素材。”


分别出自吴冠中、祝大年以及黄永玉之手的《花卉》、《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的三幅花卉作品也无疑成为极其重要的历史样本。





04
 打破时代风格的创作  揭开三幅花卉作品的神秘面纱  


这三幅画从未公开面世,尘封50年后重新面对大众可以说是个奇迹,幸有修复老师的“精心呵护”才能在时间博物馆的展览中一露真容。


时间博物馆“时间——百花迎春”展览现场


有趣的是,展览还呈现了三幅作品的部分修复档案,记录了它们曾经的沧桑。


为了适应保存、满足观览,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只是在尽可能少干预的情况下维护作品物质安全和视觉的完整表达,并不意味着所谓的“复原”。


展览中呈现的修复过程


即使历经半个世纪,这三幅花卉作品的魅力在展览中依旧显露无遗。三位大师的表现力都是非凡的,又各具特色,其中沉淀的不仅是乡村生活的点滴记忆,长江写生的宏阔体验,更难能可贵的是打破当时既定主流艺术风格的有意探索。


这种温情、唯美的艺术探索在当时如华美的流星一闪而过,在三位艺术家的这段经历之后,历史的特定风格又占据了主流。


在写生中注入创作的因素也是三幅作品的共同点,袁运甫曾经说:


“生活中很多场景并非都是你乐意表现的,有时需要借题发挥,很需要借景并组织画面,对现实场景的移动与选择都是自由的。因为,眼睛看到到的不可能是合理的,扬弃与创造实属必然。所以强调到生活中去写生的实质,正是培养审美的艺术发现。在一定意义上说,写生就是绘画创作。”


可以说三幅作品都践行了这一论述。





吴冠中《花卉》


吴冠中《花卉》在展览现场1973年作 木板油彩 88x88cm


据《吴冠中向故宫博物院捐赠佳作纪实》一书中记载:


......四个人里面最辛苦的是吴先生,他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记忆和他的一些速写,成就了这张《一九七四年·长江》。他的情感太投入了,所以他的作品每一个部分,都有极妙的极完美的表现



从吴冠中所画的这件《花卉》中,就能一瞥“情感投入”的内涵。此作将朱槿花、小雏菊、令箭荷花放在了一起,以单纯的浅灰色调统一背景,浓郁而沉厚的红花绿叶极其夺人眼球。


笔意挥写刮抹果敢洒落,整个画面透出单纯而热烈、蓬勃而沉郁的生命张力。


下方的黄白星点雏菊小巧玲珑,像满天星,单独入画会缺些气势,花簇聚集之后却构成气势聚合的雏菊花海,在朱槿花的旁边陪伴,以淡雅单纯对照浓艳肆意。


后方再配上纤细高挑的令箭荷花,更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整个画面清晰、明豁。




黄永玉《繁花似锦》


黄永玉《繁花似锦》在展览现场 1973年作 布面油彩 90x70cm


黄永玉创作的油画不多,而就是从《繁花似锦》开始,他在后面创作的油画题材出现了不少的静物,如花瓶等。正是这幅花卉开启了黄永玉对油画的一个新的探索,在此作之后,他的油画就变多了,在这之前基本上都是纸上创作。


《繁花似锦》在油彩之上呈现出中国画的白描墨线的意味,不过分夸张和装饰,结构秩序井然,赋色染绘结合。


月季盛放、百合缭绕、野菊点缀,都纳入锈迹斑驳的古器中,花、叶所用的流动线条配合以诗意的色彩,显现了黄永玉对于表现对象的细心观察和精微表现。


整个画面多姿多彩却不媚俗,精谨中不失修洁,尽显兼融中西的描绘手法和收放自如的姿态气质。




祝大年《花团锦簇》

祝大年《花团锦簇》在展览现场,1973年作 木板油彩 70x91cm


祝大年是我国现代工笔重彩画、现代壁画、现代陶瓷艺术的开拓者。黄永玉曾写文盛赞祝大年是“中国第一号陶瓷大师”


吴冠中在日后这样评价祝大年的花卉作品:


看祝大年彩画展,令我吃惊。他绘写——不如说塑造造了一簇簇向日葵、百合花、芍药、大理菊……花靠媚态求生,正如许多人间女子,而祝大年的花全无媚态。作者一笔一画勾鞋动出每一个瓣,瓣上的转折倾斜,树叶的伸展卷缩,似乎都有关民族民情,他丝毫不肯放松,怕丧失了职守。



祝大年在李村时期的绘画 《大理菊》 钢笔稿 1972年10月作



相比另外两张展览作品,祝大年的《花团锦簇》则更注重艺术的形式美,画中鸟雀所立的竹竿骨架多为直线,红艳花团则呈圆形,于郁郁葱葱的绿叶中方圆相济,互相对比,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画面基本采用“铁线描”勾勒造型,以工笔重彩的平面装饰化合油彩的色域调性,好一派中国气象。


在注重画面平面效果的同时,祝大年对于花、叶光影的捕捉使得画面深沉浑厚、体积感强,达到其所追求“既要有深度又要是平面的”的美学原则,在形式的精巧设计中蕴含着民族审美的含蓄,露而有真情,藏而不隐晦。





05
 绽放在黎明破晓前  的希望之光  

在1970年代早期中国美术相当固定的艺术题材和相对局限的风格下,三位艺术家的花卉作品是从他们内心的希望之光中迸发出的艺术创作力。


他们期待生活是彩色的,生命如花般盛放,画中,他们同时在淡灰色的背景中凸显了璀璨的植物,正如三位先生内心的光芒,为美术创作的僵局破冰,这种强大的力量恰恰就绽放在黎明破晓前。




▲  THE END ▼





 研讨会现场▼ 



左至右:在艺科技及云杪文化创始人谢晓冬;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负责人邰武旗;展览策展人邓锋;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唐丽丽


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负责人邰武旗;展览策展人邓锋;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唐丽丽


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负责人邰武旗


展览策展人邓锋;北京保利拍卖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唐丽丽





 展览现场▼ 














 关于展览▼ 


展期 | Duration

2023年1月7日 至 2023年2月15日

11:00 – 16:00


主办单位 | Organizer

保利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 | Co-organizer

时间博物馆


北京维基国际艺术品修复中心

云杪文化


展览顾问 | Exhibition Consultant

邰武旗


学术主持 | Academic Director

邓锋


地点 | Location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298号时间博物馆时间展厅







“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自保利拍卖,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往期推荐



· 90后登场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重大转折?来看看策展人,画廊,拍卖行,收藏家们怎么说

· 亚洲最大型博览会火爆开幕,新加坡SG是否能超越香港巴塞尔?

· 章剑:让美成为胜利者

· ArtAlpha观察 | 与海外拍卖行合作,是否是内地拍卖打开西方市场的机会?

· 总成交15亿美元!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慈善拍卖专场缔造有史以来最贵私人收藏

· 2022环球艺术收藏调查报告出炉,高净值收藏家继续购买更多、更贵的艺术品

· 销售和人流量强力反弹,豪门艺宴巴塞尔2022现场直击和销售报告

· 90后艺术家与77岁高古轩约会,作品价格从400美元涨到160万美元引争议

· 专访豪瑟·沃斯合伙人马克·佩约特:沃斯夫妇待我如家人,在这里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

· 危机中出击,佩斯画廊总裁马克·格里姆彻的全球新布局

···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发现更多精彩好物!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