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轲:绘画一出手就应该去创造一个世界

阿尔法君本人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4-08-31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ArtAlpha

Artist






马轲从未臣服于现实,始终保持着一种“昂扬”的姿态。无论他的工作多么理性,迸发的才情、悲剧的感受、绘画性的质感以另一种面孔在画中游荡。亦或是那些风景画中历史的情感与深邃的精神,它们都有着传记式的色彩: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对峙。亦或,中国古典诗人独有的浪漫。


——崔灿灿




艺术家马轲



6月22日,青岛TAG·西海美术馆迎来了多日阴霾后的首个阳光普照,下午5点左右,光线透过美术馆的大窗照进展厅内,海上的雾气还没散去,只是给空间和作品罩上了一层橙色。


艺术家马轲中期最大规模的回顾展“前奏与沉思”开幕式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各地的观众沉浸于展览空间、自然环境和艺术品的合奏之美中,也走进了艺术家马轲将近30年的创作之路。



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在西海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打破了惯常的线性呈现方式,而是将艺术家转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的作品着重呈现,回溯了马轲从1997年以来至今的重要绘画时期和历程。展品包括绘画、纸本、手稿、档案、纪录片。由西海美术馆主办,惟典臻藏协办,崔灿灿策展


展览既是动态的,也是开放式的,“前奏”是对马轲艺术生涯的回望,对已有成果总结,而“沉思”指向未来,指向艺术家更深远的思考,也指向马轲新作中独有的形式“折叠的时空”,期冀艺术家下一个时刻的来临


展览通过9个单元,展示了马轲从最早的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再到浪漫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演变。这些艺术风格在不同阶段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最终又如何共同汇集成其今天的艺术风貌。



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展览策展人崔灿灿在开幕式上说:“作为中国70后最重要的绘画艺术家之一,马轲在90年代末就已成名,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20多年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被视为时代和现实对艺术家的考验。至今,马轲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不断推出不同系列的杰作。


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希望公众理解为什么马轲在近30年的创作中经历了多次风格转变。每一次的转变是由于什么样的认知变化,这种变化又带来了哪些风格和语法上的另一种表达。这个展览我们用三把尺子来衡量和认识马轲的作品,分别是历史与现实的互动,艺术史与创作的关系,以及个人成长与艺术发展。”



策展人崔灿灿在开幕导览中





01

 在极端的情况下 

 将生命意识唤醒 



马轲从小喜欢画画跟父亲和爷爷有同样的爱好不无关系。小时候爷爷从上海买来很多艺术相关的书籍,如《芥子园画谱》、《美术》杂志等,马轲经常看这些画册,也经常看受苏派绘画教育的爸爸画画。


成长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绘画能力的自我认同。来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留校任教。


1998年,马轲被委派到东非厄立特里亚援教。同年埃厄战争爆发,马轲是最后一批撤侨人员,他在亲耳听见震耳欲聋的炮火轰鸣后,感觉到路边的小草都变得鲜亮夺目,充满生命的光辉。在大规模轰炸开始前的一小时,他登上了撤退的船只。


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在讲述那段经历时马轲曾表示:平时一个人到底有多世俗、庸俗自己也不知道,但在一个很极端的情况下,会把你的生命意识唤醒。去非洲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财富,让我跳脱了简单的中西对立,很早就有了一个世界的意识。非洲的经历就像对我重新定义了一样,从很远的地方看我们自身的文化。我绘画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节奏感,这跟非洲有密切的关系。


回到中国后,马轲又进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在第四画室学习,五年间马轲走访了全国古迹,切身体验中国传统艺术。又在欧美参观博物馆和画廊,深入了解西方艺术的变革。他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多种变化,最终融合成自己独特的绘画哲学。



马轲在工作室




02

 “无限的绘画” 

 集中不同时期的作品切片 



此次展览的第一个展厅,就集中呈现了马轲绘画生涯至今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令观众可以一窥艺术家过往创作的全貌。


之所以如此开篇,是借用浓缩时空的手法,讲述马轲不同时期作品之间的差异与共性。展厅名为“无限的绘画”,象征着马轲对绘画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在这个展厅中,艺术家最新的创作与早期风格相互对照,大尺幅的巨作与小幅作品彼此对话。



盲人摸象——新世界, 2024, 布面油画, 378×413cm


云端, 2014, 布面油画, 378x416cm

盲人摸象——未来世界, 2024, 布面油画, 299×470cm



观众可以看到马轲在90年代末期的写生作品,如急匆匆地画下夜晚的望京大厦。同时,也能看到他2000年之后的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社会剧场系列”。一张风景中的画家,手持调色盘,大步走向未知的远方,是画家的自我隐喻。


还有小尺幅的女人体,标识艺术家多年之后的再次起航,重返对立体主义未完成使命的回应。之后,一张最新的《盲人摸象》又呈现了画家如今的状态,如何通过认知的转变,重建绘画的含义。


策展人崔灿灿表示,“每一次的变革,都意味着在摆脱过往的束缚之后,所建立的一个新的起点,一次无限的开始,成为马轲绘画的见证。'无限的绘画'成为整场展览的精神隐喻,它超越时代、现实的差异,为我们呈现了隐含在马轲各个时期的共同工作,那条始终作为创作核心动力的的支点:如何达成绘画在未来的无限空间。”




03

 艺术生涯的重大变革- 

“盲人摸象”系列 



第二个展厅名为“画家的沉思”,以局部特写的方式集中展示了马轲最新的“盲人摸象”系列,聚焦这些作品在马轲的绘画语言和认知上的重大变革。


2019年,年近50岁的马轲,开始了自己全新的艺术探索。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主要是对故事和情感的描绘。而此时,他的绘画进入到一个简化、专注、反复推敲的世界。


《盲人摸象》系列的出现,标志着马轲不再以绘画叙事的传统形式来讲述故事,而是让绘画自身的故事成为自己的代言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马轲有意地重复着同一个寓言故事,每一张新的《盲人摸象》都是这个寓言的一个新变体,都是对上一张认知的解放与语言的创造,成就了一个个全新的“绘画的故事”。




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马轲曾表示,“一直到很晚我才知道,绘画一出手就应该去创造一个世界,而不是模拟。无论画的多像,绘画和眼前的世界都是平行的。即使最写实的绘画也不依赖眼前的物像,而是依赖画家的观念。”


为了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故事本身抽离,马轲首先将写实的形象转变为半具象、半抽象的画面形象,其次,将色彩尽量概括成黑、白、灰,将专注点转移到图画的结构、体积和点线面的组成上。背景也被简化了,让顶天立地的大象的体块感成为画面视觉的重心。


这个系列中混合了多个时代的流派与风格,如具象、立体派、表现主义,混合着不同的认知结构。



盲人摸象(五)2023, 布面油画, 235x299cm


盲人摸象(三),2023, 布面油画, 299x235cm




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化和文化多元的社会中, “盲人摸象”的故事提醒人们,每个人的认知和理解都是基于自身的经历、知识和立场的,因而是有限的。这种认知的局限性在面对社会、政治、文化乃至科技等领域的复杂议题时尤为明显。“盲人摸象”系列的作品鼓励人们意识到这种局限性,并寻求更加开放和多元的视角来理解世界。


崔灿灿解释这个系列时说:“'盲人摸象'不再是贬义,而是吻合了这个时代一一在海量而矛盾的信息中,没有人可以掌握全部。我们不过是掌握着残缺的知识,理解着局部的问题,'片面'成为这个时代的普遍存在。”





04

 “西游”系列 

 历史与个人的写照 



再往里走的第4展厅以“后现代小说”或“章回体”方式,展示了马轲“西游系列”的演变及其在马轲创作历程中的承上启下作用。这个展厅的入口和出口处展示了与“盲人摸象”系列相似的作品, 对空间产生呼应。


作品《刻舟求剑》和《描绘》与对面的展墙对应,体现了西游系列在色彩、形体等方面的反复构建。


中间三面墙展示独立篇章,通过蒙太奇手法引导观众在虚构与实感间建立新的观看方式。两张“月色”作品将西游引向马轲之前的风景系列,浪漫主义与神话小说在此汇合。


2007年的《指鹿为马》将西游故事与中国成语、哲学、诗歌相连,展现马轲创作中的持续议题。《凝视》和《柏拉图的洞穴》寓意马轲对绘画哲学的思考,结合东西方形而上学和历史现实的隐喻。




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西游》系列包含马轲对历史和个人的沉思,回应了大历史中东西方之间漫长的交往,从唐代的西游,寻求真理的进阶,到近代西学东进,从“师夷之长以制夷”至“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转变”。


这段往复的历史也成为马轲成长的写照。受父亲影响颇深的马轲年轻时最向往的地方就是苏联,绘画也自然理解成为苏联的写实风格。


而从大学毕业后,这样的观念悄然转变。非洲的援教经历让他从木雕、音乐中被节奏打动,回国后去各个文物古迹,寺庙、石窟的参观让他真正深入到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之中,定居北京后他多次往返欧洲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又捋清楚了西方艺术史的脉络。




幽谷月色, 2022, 布面油画, 300x254cm


西游记——出走(二), 2022, 布面油画, 50x60cm

东方, 2013-2022, 布面油画, 207x378cm



马轲的成长史,艺术上的变化轨迹呼应了“西游”的探寻真理之路,从写实到抽象,从客观到观念,最后游刃有余地在各种风格间转换、漫游,都是几十年积累、变化、思考的具体呈现。





05

 一切至今的创作都是之后的前奏 



从4号厅来到楼上的6号厅后,展览采用了一种新的叙事方法,在这里的五个篇章中策展人崔灿灿订立了不同的主题,分别是“对比系列”:通过比对来呈现马轲同一题材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如作品中兔子和老虎的互换身份;蜘蛛作为立体主义的隐喻;多年创作的女性头像中在情感、场景、色彩上的变化等。


“立体主义之后的剧目”主题解答了马轲艺术上变化的核心缘由。从90年代末对于毕加索女性肖像的致敬作品,到随后结合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酒神, 2016, 布面油画, 249x228cm


橙色背景的肖像, 2023, 布面油画, 100x80cm


山河, 2020, 布面油画, 180x290cm



“表现、姿态与剧场”精选了马轲2008-2019年的重要创作,这个时期是艺术家奠定当代绘画领域一席之地的重要时期。此时中国的消费主义和全球化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马轲在这一背景下创作了强烈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捕捉时代的张力和情绪。


“崇高的风景:立轴与碑林”:展示了艺术家的风景画,和当中隐藏的历史的情感。“早期肖像与纸本手稿”勾勒出了艺术家最初对艺术的理解和那些创作背后的故事。



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展览现场



策展人崔灿灿在聊到这个展览时说,“在确定展览主题时,马轲提供了'前奏'一词,我提供了'沉思'一词,这便是这段艺术旅程的一体两面。


在马轲看来,他的一切至今的创作都是为了之后做的前奏。每一次变化,都为马轲提供了一个支点,作为走向未来的前奏。然而,这些不同时期的风格与语言之间,并非是简单的更替关系,而是彼此的锤炼。它们叠加、杂糅,互为视点,携带着各自的营养与杂质,创造出马轲新作中独有的形式'折叠的时空'


然而,它并不能被视为一种'风格',而是作为一种认知,造就作品,成为作品中最重要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马轲有着画家中少有的雄心与终极的理想,艺术和科学、哲学在认知上有着同等重要的价值。”




▲  THE END ▼





更多展览开幕现场 ▼





关于艺术家 ▼


马轲,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并留校任教,后借调文化部赴东北非厄立特里亚援教。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画室。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马轲作品收藏于世界各地,包括:Kunstmuseum Bern,伯尔尼,瑞士;The Hammer Museum,芝加哥,美国;M+ Museum,香港,中国;White Rabbit Gallery,悉尼,澳大利亚。




关于展览 ▼



马轲:前奏与沉思

艺术家:马轲

策展人:崔灿灿

展览时间:2024.6.22-2024.9.8

展览地点:西海美术馆

展览地址: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银沙滩路1111号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源于西海美术馆,欢迎转发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往期推荐



· 访佳士得古典大师部门国际副主席:从达芬奇到提香,他们如何缔造历史瞬间

· 他们在2024北京当代艺博会选中了什么作品?

· 安迪·沃霍尔、赵无极领衔,佳士得香港在会展中心最后一场现当代晚拍成交战报

· 张子康:如何打造一座可以和国际对话的学术性当代美术馆?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主题、参展艺术家及作品公布

· 奈良美智9595万领衔,香港苏富比春拍两场高成交率带来6.734亿港币成交总额

· 2024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最终销售详情

· 艺术界的继承者们!从毕加索的画商后代到卓纳帝国,世世代代搞艺术,他们是认真的

· 年轻馆长+年轻藏家+年轻拍卖行, 如何呈现属于他们的时代面貌

· 2024环球艺术市场报告详解来了,中国成第二大市场,并跃升为第一大拍卖市场

· ArtAlpha2024展望| 专访曹军,信心比黄金重要

· 40年以来首次重大调整,苏富比降低买家佣金,公开卖家佣金,简化收费标准

· 缩小规模的东南亚最重要博览会,第二届ART SG并没有低迷,现场直击与VIP日销售战报

· ArtAlpha年度回顾|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

· 永樂携手ArtAlpha推出现当代线上直播拍卖专场

···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点击下方▼ 发现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