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鸿渐风》:留言精选(12月9日--12月16日)

众网友 鸿渐风 2023-04-30

《鸿渐风》留言精选

(12月9日--12月16日)


众网友


对因荷藕然《设想我的一次祭奠》的留言


陆羽金鱼:

         因荷藕然又出高作《设想我的一次祭奠》,这篇叙述知青经历的文章,真实的反应了那个年代,我曾经历过的知青生活:同样的烟草,同样的分红,同样的手表。本文浓黑重彩的点缀了善良的书记,真心赞赏作者重情重义的思想境界。文中淡淡几笔勾画,寥寥片语评叙,尽显文笔如刀,那是在用心雕琢亮丽的玉珠。感谢兄弟,把这么完美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霜叶秋兰:

游泳红花心底事,

入党当兵当年珍。

书记老矣一笑在,

偶然鹅堡祭青春。

天上长飞比翼鸟,

地上永结连理枝。

同年青少今同老,

躍上鸽楼谁看痴?   

午读偶然记知青感言并怀人 


       每一家庭基本上都有亲人下乡经历,会深深印记到家谱家史,会远远影响到家庭成员的发展与未来。基本上,落户处恩重怨浅,但都留下痕迹。如书记有恩知青的,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陆羽故乡:

       藕然的这篇回忆知青生活的文章用较大的篇幅写了知青与当地农民的交往。我曾在评论陆羽金鱼写知青系列文章中认为:当时的社会把一群正在长身体,长知识刚进青年门坎的青少年推向了贫穷,落后的农村,边疆,荒山。如果说他们能与当地人和睦相处,那是同病相邻,抱团取暖。如果说难以相处,是在为各自的温饱求生存中的本能行为。当年的知青多数条件有所改善,不少人有如本群的同仁有交流,傾吐的渠道。当年的当地人,多数生活改善甚微,不少人仍在当地土里创食,哀叹自己投错了胎,生来的命。究竟是谁的错?或许谁也没错?这恐怕是永远说不清的话题。


舟帆:

        读因荷藕然《设想我的一次祭奠》有感:

        历史的长河容易淹没人们的记忆,岁月的消失容易掩埋曾经的故事。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文革”中1700万知青上山下乡,留下的传奇与经历,是一段悲壮的历史,也是一段难以忘却的过去。因荷偶然撷取当年当知青时与老书记一起生活的几则故事,用来祭奠失去的青春,作为曾经也是知青的我,读来倍感亲切。

        上山下乡的青春岁月,日子虽然很苦,但绝大多数知青都与当地的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难忘记忆。不少当过知青的朋友至今都会魂牵梦绕当年上山下乡的地方,思念在我们这一代人人生最困难时,为我们遮风挡雨的第二故乡,感恩善待庇护我们的父老乡亲。我想,这或许也是因荷藕然念念不忘老支书的原因之一。

        作者文字平实,细节生动,如声势浩大的下乡过程,农民对知青的态度;当年生活窘迫,对抽烟品牌的分斤掰两;以及难忘的油盐豌豆和新米粥等,这些故事有情有趣,栩栩如生。特别是对老支书的描述,让我们也感受到了老支书对知青的那份温暖、呵护与真诚。

        虽然时过境迁,作者返乡时没有见到想见的人,却看到曾经充满生机红砖瓦房的落寞。逝去的岁月已无法找回,然而我们却看到了作者的一份感恩情怀,这种情怀像花,美丽迷人;像歌,悠远动人;像酒,历久醇香。


小小:

       因荷藕然 ,写的知青文章中很真实地反映了农民们对待从城里下放来的知识青年的不同态度和表现,想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得到他们的认可,除了劳动积极一点,嘴巴甜一点,帮忙买(也可能送)东西是最好的办法。至于是否接受过再"教育“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

我记得队长带着一个民兵排长赶着牛车去拖市接我们的时候,队长说:”督拾几个男浆,怎麻煤得团子"。

好象很失望似的。


▓    ▓    ▓    ▓    ▓    ▓    ▓    ▓    ▓    


对陆羽金鱼《我的知青故事》的留言


遐龄:

       陆羽金鱼 :饮食男女,食色性也,你在枝城待的时间并不长,我工作二十年的地方就在附近,也没你印象深刻。妙笔生花之处一是要吃那小孩的屁股,遗憾的是没吃成。二是山间小路上飘飘欲仙的窝货哪,弄一个回天门就好了!


小小:

        陆羽金鱼 恁郎的张鸡广的话雪的郎么怎好地,原来留在哪里改造了怎么长的时间,难熬啊,从16岁熬到21岁,黄金岁月留在了夏场。幸好你胆大,机灵,逃过了一窃。难道你不比那个土书记帅吗?为什么没有那些女将围着你?

原因是你没有输截(张港话书记)这顶帽子。


天门山:

        陆羽金鱼的知青篇今天么锣,似乎还是应该说点什么。

其实每一篇看后都有很多话想说,有时欲言又止,有时写好留言又删了,因为在开篇的留言里似乎已做了总结,记得长浩师兄评论时也引用了“知青上山下乡有百害而无一利”。金鱼的知青经历令人心痛心酸甚至心悸,文中的几位知青同学,同队的知青朋友,惨遭迫害的母亲,可怜的弟弟,枝柳的海带和对书记不恭带来的厄运,令人久久不忘。我也有知青情节。老伴高中毕业后在候接下乡三年多,其大弟下乡石河.二弟插队杨林,本人也是回乡知青,已曾写过《我的知青岁月》发在《天门文艺》上。.


舟帆:

       《我的知青故事》读后:

       坦率地说,作为曾经知青的一份子,我们这一代人所亲历的,所体验的,并为之献出年轻真诚,明净圣洁朝觐的年代已永劫不复了。于是,人们开始淡忘它,淡忘那些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即使是知青我们自己,不少人面对现实,也已经开始忘却自己的过去,或者将其深深地埋进了尘封的历史之中。现实生活已经取代了那貌似辉煌但又黯淡的一页。

         本文作者没有忘记知青往事!更没有让这些知青往事化作一缕轻烟飘散!他“鼓起勇气”,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知青生活。真实、动人的展示了那段痛苦、艰难、不堪的往事以及他个人在整个故事中的心态与情操。可以说,《我的知青故事》既是一部个人青春时期的奋斗史,也是一曲知青的悲壮之歌。

       文革十年,全国有1700多万城镇中学生上山下乡,在农村插队落户,这些知青,绝大多数人既未成年,也未毕业,更无法继续应有的读书深造,无端成为一场政治风暴的受害者。作者16岁,正是读书的“芳华”之年,却被迫离开学堂,离开父母,离开久居的城镇,来到穷乡僻壤“战天斗地”!更为痛苦的是,下乡之际,母亲却囚禁在学习班受迫害。年少的心灵,该要承受多大压力?!

       重压之下,作者没有退缩,精神也没有被击垮。下乡后他在“艰苦中寻找快乐”,正如“呼儿嗨”讲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接连出现了“骗菜”,“吃粉蒸肉",“弄谷养鸡”之类的故事,作者在苦中找出了“乐”。

       在逆境和曲折中,在不公平和磨难中,作者在“逆境中求生存”!参加水泥建设,每天吃不饱肚子,他和伙伴们想出了吃饱肚子的办法。在枝柳铁路,条件更是艰苦,入厕难,男女好尴尬。吃菜难,天天海带,吃的烧心,一碗萝卜丝成了美味佳肴。“望梅止渴(望孩看肉)″的故事也出现。逆境中,他们就这样渡过,没有叫苦,没有退缩。

       多变的政治环境,残忍的不幸遭遇,严峻的社会形势,艰苦的生活条件,如此恶劣境遇,支撑作者顽强生活下去精神支柱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人世间的爱,纯洁的爱,无私的爱,伟大的母爱!爱能让世界转动,唯有真爱让人感到温暖!作者在“患难中见真情”一节中,讲述了知青朋友们:“夜食鸡汤",“有好菜时互相留菜”,“几次粬米茶",“与李杏林,田有良及武汉几位知青的推心置服交谈,互相勉励"等故事。与朋友们的交往,既是友谊更是爱!当然,还有更伟大的母爱。“生夜回家探母”一节,讲的如歌如泣,感人至深。

       人生的道路充满曲折和艰难。上山下乡的知青无法摆脱政治上的歧视,不少人实际上成为“接受再教育”和改造的对象,“接受再教育”成为到农村去的知青们的专利,因此,对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人的尊严和价值都大打折扣。作者“一封私信毁前程”一节,反映了知青当时的境遇:个人私信被强行折开,仅仅因为一个对当权者的直接称呼,被戴上天大的帽子,继而落下重重的棍子。接踵而来的是无缘求学深造,也无缘城镇招工。只好办病转返城。好不容易刚刚有了个饭碗,又逢企业转型改制过早下岗!命运偏偏就是这么捉弄人!

       上山下乡已过去四十多年,在知青岁月中,有的人走出苦难,铸造辉煌;有的人增长见识,厚积薄发;有的人获得磨练,知足常乐;也有人青春尽毁,人生惨淡!更有人历尽艰辛,付出辛劳!

       将真实的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告诉后人,应该是我们这些亲历者的一种责任。


周长浩:

       读金鱼的知青系列文章有感:

      历史教科书可能受制于权势曲学阿世误导民众; 而民间记史真材实料,让人清醒。

      在那个极端不正常的年代有两套价值体系:一套是官方的意识形态:宣传口号,假大空、走极端,饭都吃不饱还要说形势大好不是小好!口号喊的响调门高的可以在日渐贫困中多捞一点好处,捡一块敲门砖;也有的为了避险无可奈何地充门面装样子。

       另一套是民间的:家人亲情守望,极端苦难时是最后那一根求生的稻草;同学朋友抱团取暖,砥砺前行;对困苦弱小者同情怜悯,人之常情;爱读书有知识人的私下交流传授, 相信知识、常识、逻辑、亲眼见。


心然:

       陆羽金鱼 六篇登完了,越到后来越好。值得记下来,传给后人,也安慰自己的人生。人的命运,受大环境的牵制,没法说。说了没用,没人来弥补,只能自己修复,化解。


张明:

陆羽金鱼                              

知青史话添稀奇,                    

初衷未酬叹泥泞。                     

人生自古多磨难,                     

六篇写成慰汝情。


陆羽故乡:

       金魚知青系列文章读后感:

       真实,可信。幽黙,耐读,民间信史。相似的知青经历,不同的人生感受。有人称之曰蹉跎岁月,有人称之日峥嵘岁月。据说还产生了XⅩ文化,XX现象。世界气象万千,人间千奇百怪。


▓    ▓    ▓    ▓    ▓    ▓    ▓    ▓    ▓    


对古禅《同学聚会纪实》的留言


小熬浆糊:

小说风,古禅意;

陈年酒,碌世歌。


舟帆:

读古禅《同学聚会纪实》有感


襄河堤边忆前缘,

转瞬时光四十年。

重逢唠叨寻旧影,

深情凝视爱意绵。

红线消魂好梦去,

幽怨含泪有谁怜?

白发同窗情谊在,

清风明月共流连。


因荷藕然:

步韵舟帆群友——


一条汉水万千缘,

人不风流枉少年。

可惜当时皆造反,

难将雪月共缠绵。

愚忠只结亲朋恨,

革命空余独自怜。

但愿曾经为噩梦,

未来岁月待流连。


兰竹:

        古禅,同学会都是心潮澎湃,纪念失去的青春,不变的是友情如酒俞久弥香。全国各地怀旧风盛行,不同的同学会打下了各自的历史印记。


▓    ▓    ▓    ▓    ▓    ▓    ▓    ▓    ▓    


对小熬浆糊《激浊扬清话楹联》的留言


石上清泉:

       小熬浆糊 鲁迅先生说过:“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与作者有益。”对楹联的文学批评和阁下的研究密不可分,该文讲己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且旁征博引,资料图片,文字俱详,令人信服。


张明:

读小熬浆糊《楹联说》有感           

燕子楼空伊人怨,                      

千古绝唱有遗卷。                         

熬君命题虽为联,                       

实乃上乘论诗篇。


陆羽金鱼:

        还是那句老话,虽看过启蒙《笠翁对韵》,但楹联还是未懂七八。小熬半天细品《激浊扬清说楹联》,也弄得个一头浆糊。燕子楼寻词,资料中搜诗,遍查史证,有理有据。为白居易正名,替关盼盼平冤。作者何等气魄。今观世态,复古市俗有势,灌输污浊,历史岂容倒行。举国志士,应齐力斥责。


因荷藕然:

读群主《楹联》文,凑兴四句——

情怀高雅话楹联, 

诗酒逍遥别有天。 

妙趣尽藏文字里, 

华章一阅耀千年。


小熬浆糊:

步因荷藕然 韵:

文心剑胆意相联,

拨雾扫霾觅洞天。

长哀孤燕风尘里,

何处芳丘渡永年。


Thu  zeng:

步因荷藕然韵和浆糊先生:

神州美帝事牵联,

我往你来不共天。

娇女平白落陷里,

任家从此不安年。


因荷藕然:

Thu Zeng 小熬浆糊 

再步韵——

千里话题一网联,

纵观人世变幻天。

齐来对子平平仄,

鸿渐风来胜过年。


Thu  zeng:

小熬浆糊 因荷藕然 

再再步韵——

天涯海角号相联,

老少闲聊一整天。

每日嘻哈微信里,

乡音飘过醉如年。


小熬浆糊:

再和藕然韵兼寄张明兄及Thu zeng并秋峦兄:

辨诗厘史说楹联,

千载蒙污白乐天。

自古红颜多薄命,

燕楼萧索叹徂年。


霜叶秋兰:

步张兄读小熬浆糊《楹联说》有感韵

彭城燕楼红粉怨,           

人误香山辩疑卷。          

肃代中兴续诗联,          

幸留美眉恨俗篇。


读群主《楹联》(三),和藕然兄一一

怀古评今诗配联,

燕子楼台水连天。

舍人绝唱凭君辨,

如山怨案已经年。


舟帆:

读小熬浆糊《说楹联之三》有感并步上韵


浆糊三章说楹联,

燕楼实情未见天。

沉冤千古明就里,

佳作有鉴昭流年。


▓    ▓    ▓    ▓    ▓    ▓    ▓    ▓    ▓    


对舟帆《朱世慧的艺术人生》的留言


陆羽金鱼:

       清晨吹来鸿渐风。在冷冬,送来阵阵的暖意。舟帆的《徐九经朱世慧的艺术人生》让我陷入回忆。我还记得那个鼻子白白,脑袋圆圆,眼睛黑黑的七品芝麻官。让人捧腹,让人敬佩。舟帆笔下:一代京剧大师朱世慧,居多成就,用精湛的演艺,居高的成就,创造了人生的辉煌。


※  ※  ※  ※  ※  ※  ※  ※  ※  ※ ※  ※  ※  ※  ※  ※  ※  ※  ※


往期文章回放:

雪梨子:天门方言与官话(上)

舟帆:“徐九经”朱世慧的艺术人生

小熬浆糊:激浊扬清说楹联(趣话之三)

古禅:同学聚会纪实

陆羽金鱼:我的知青故事(6/6)

陆羽金鱼:我的知青故事(5/6)

因荷藕然:设想我的一次祭奠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您的留言,可能出现在每周的留言精选中。应大家的建议,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本号作者与读者的沟通,畅叙乡情,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

赐稿者请将大作投递至:tsangsj@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