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渔人:一别渔薪三十年

渔人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一别渔薪三十年


渔 人


家乡门前是宽阔的渔薪河,河里有机动船行驶,我们叫“推鼓子船”。船从下游由东往西开过来,在进入我们家门前这段河面时,前面正好有一个名叫土地湾的湾子,老远就会传来汽笛的声音,我们小孩子就会成群结队跑到河边去看船。


船开过后,河面上的浪会一层一层推向两岸,船不是很大,但掀起的浪花很大。夏天,我们在河里打鼓泅,抓鱼摸虾。常有从上游划过来数十条小渔船,在河里撒网捕鱼。


离开农村,进城吃上商品粮,是早年农村的孩子梦寐以求的理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专对农村的孩子而言,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那时考上中专,意味着“鲤鱼跳龙门”,意味着吃皇粮、包分配,成为国家干部,而且比起读高中上大学,更节省了时间。


于是,考中专成了农村孩子的首选,但录取分数比重点高中还要高,比考上重点高中还要难。那时只有初中应届生才能考中专,复读生是不能考的。所以有从初三再降到初二升到初三再考的,有从高中回到初中再考的,当然这都需要有关系。


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我即将初中毕业,备战中考。四月某一天的下午,班主任把我叫到教室外面的走廊里,很随意的对我说:学校有一个保送天门中学的名额,打算保送你呢。你回去和父母商量一下吧,五一放假回来后再告诉我也可以。


其实,很早的时候,家里就确定了是要我报考中专的。因为这是整个社会的大势所趋。放假回家,爸妈正在田里插秧。


我对他们说:“老师叫回来再商量一下考高中还是中专。”父母毫不犹豫地说:“考中专吧,现在大家都兴考中专嘛。”而对我自己而言,倒觉得无所谓,考中专还是高中都没关系。既然父母还是希望我考中专,还是遂父母的意愿吧。


那一年事多。中考前,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因教训校外来校骚扰教学的小混混,遭报复被打,住院了,后来是校长蒋芳斌代我们数学课。英语老师李忠华腿不好,做手术去了。


那时考中专是要到天门去考的,那一年我记得我们龙华中学参加中专考试的大概有50~60人。当年与我一起考的有一个是从高二回到初中和我一起考的,依稀记得他的模样:戴眼睛,一副书生相,不修边幅牛哄哄的样子,后来得知他爹是赵场中学的老师,而他平时的学习成绩的确很牛。


考完之后,我在家里帮父母干农活,也没太去关心考试的结果如何、成绩多少。有一天,村里有个同学说成绩出来了,说我考了530多分。父母听了,感觉分数不是太高,他们关注过以前能考上中专的分数线,比这个分数要高得多。我本打算第二天再到学校去看,爸妈有点迫不及待地让我当天就去学校看成绩。


我骑自行车去到学校,进校门有一面漆成黑板的墙面,一个退休老教师常写一些时事新闻在上面。看着熟悉的墙面,姓名分数详细行列,发现自己的名字竟列于首位!这是我初中三年看到的最好新闻报道了!着实让我心生得意。想想这初中三年,有苦有甜,各种酸甜苦辣涌上心头,现在终有回报。


看完分数,骑着自行车回家报告去!回到家,我说真只考了530多分。看出妈妈不开心的样子,才得知父母对于考中专的事是很在意的。我就告诉了他们真实情况。第二天早上,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妈妈去学校看成绩,确证了情况后,才放心下来。


后来填报志愿,到天门去体检,才从教育主管部门知道,整个渔薪镇当年只有三个同学考上了中专。我考上的是荆州地区农业机械学校,机电专业。从高二下来的那个同学考上了天门师范,还有一个是灰市中学的同学,名字很特别,现在还记得他叫丁逸邈,考上了荆州卫校。


1989年9月,令我终生难忘,离开渔薪河,告别了故乡,一番舟车劳顿,去荆州读书。这是我第一次坐长途汽车出远门,一路上的颠簸,晕车晕得我七晕八素的,难受极了,心里想着干脆不上中专了,回去上高中得了。去荆州时走荷沙公路,过沙洋,再到荆州,一路辗转劳顿,实在辛苦。


到校后,才知道,那年我们这一级共招收了五个班,只有我们这个班是公费班,四年制。还有四个三年制自费班,要交3000元学费。而他们的成绩本来也是能上重点高中的。可见中专真是香饽饽呀。


进了中专,吃上了皇粮,每个月发30斤粮票,意味着进入了保险箱:包吃、包住、包分配。于是开始放松自己,各种玩,各种不学习。结果,第一次的期中考试,全班N多的不及格。而在年底的放学典礼上,我发现成绩好的,会有各种各样的奖励与荣誉。于是,我开始领悟到,成绩好,还是有好的回报的,于是开始好好学习起来。


当时中专用的教材大多是大学教材,如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教学的老师很多都是有志于继续考研的老师,老师教得很好,所以想学的学生能学得很扎实。实习时我们每人组装了一台收音机、一台电视机。是老师去南京熊猫电子买的元件,我们再一个个电阻、电容自己焊接组装起来的。


中专期间,还有一个促使我好好学习的动力是:我们当年刚上中专时,学校选派成绩好的同学考上了大学。所以在中专四年学习期间,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荆州农业机械学校同学,左三为作者。摄于1990年10月


到了我要毕业的这一年的三月份,正想着去哪找工作呢,突然接到通知:我们可以报考大学!指定南京农业大学,指定食品科学专业。学校没得选,专业据说是未来有巨大发展前景的行业。但专业跨度太大,从学机械电子一下转入以化学为主的专业,但没得选,心里想上了大学再说吧。


笃定心思,于是开始积极准备起来,回到渔薪家里,自己复习。和高考一样,共考六门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好不容易有了这次考大学的机会,非常珍惜,也非常用功。刚开始学习时每晚差不多凌晨2点睡觉,而大脑仍处于亢奋状态而睡不着。


有一天学语文时,看到一篇描写甲状腺亢进症状的文章,对照自己的状态就符合这个症状:精神好、兴奋、睡不着、人消瘦。第二天早早起床赶紧跑到渔薪镇卫生院去看医生。


“医生,我得了甲状腺,您帮我看看怎么办。”医生看了看我说:“你怎么知道呢?”“我看我这情况和甲状腺症状描述一样呢!”“照你这样说我们医生什么病都有,自己所有的症状都符合所有的病。小伙子,没事,回家去吧。”回去学完两个月去参加考试,确实啥事没有。

                            

两个月以后,参加在武汉举行的中专师资班大学入学考试,到达武汉后,才得知,原来参加考试的人是全湖北省各个中专学校的代表,其中部分考生是从高中录取的中专生,录取率大概是20%左右吧。得知原来这么多人竞争,心想希望是不大的,但既然到了考场,那就好好考试吧。


作文是针对一段新闻报道写文章,说狼牙山五壮士其中一个活下来了,却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我之前正好也看到过这个新闻报道,所以写起来很轻松。


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忙着实习、找工作。而时间正是五月下旬农忙季节,我就回家帮父母干农活去了。当时心里想,既然给了你考大学的机会,没考上那就不要再怨天尤人了,接受一切该接受的吧。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拼命的劳动,以减轻父母的辛劳,累了就直接躺在边上的豌豆田里睡觉。一阵阵凉风吹来,感觉舒服极了。


到六月的时候,有一天,在县城的小姨说帮我找工作,去天门第一机械厂,还要交钱才能进去。我们进中专的时候,中专生还是很紧俏的,而毕业时正值改革大潮涌起,各行各业人员纷纷下海,铁饭碗已不太好找。中专毕业那时已慢慢不再吃香了,开始自主择业。


因为要转档,我需要向学校问我的档案号。那时通讯还不方便,得跑到镇上的邮局去打电话,打给学校学生科,接电话的是学生科负责人鲁锋,我说问一下我的档案号,他说,“你考上了大学啊!考了个全省第一呢!”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句话啊!我听到后,激动不已!


历史发生了转折。南京农业大学虽不及清华北大名头大,好歹也是首批211了。既然考上了,也算儿时“大学的胚子”的梦算是实现了,所以就抱着轻松的心态在家里劳动,等着通知,期待、憧憬着九月份的开学。


记得当年考上中专的时候,还请村里人、小学和中学的老师来家里喝喜酒。我们村的队长很风趣,他总说我是大学生。每年假期在家里和父母一起去田里劳动遇到他时,他总是远远地就大声说,“大学生回来劳动了啊!”我就说,我是中专生呢。


当我考上大学后,有一次在镇上的集贸市场遇到他,我告诉他说,“我真上了农业大学呢!是真正的大学生了呢!”他连连说:“那就好!那就好!”


六月份的时候,同学们又回到学校去办毕业手续、照毕业相,同学欢聚。四年中专生活,转眼就各奔东西。四年,人生最美好,最纯情的四年,就这样过去了。以后的大学四年,继续求学,再也没有这么美好的友谊,再也没有这么深刻的记忆。


在那四年里,形成和积累了我后来人生岁月中很多好品质。比如对各种运动的爱好,铸就了我对人生的激情;对长跑的热爱,锻炼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我的大学生活又将启程,开始正儿八经精彩而又丰富的四年大学生活……


今天,回想起这段往事,总是令我激动不已。自当年的少年离开家乡,如今已是人到中年。渔薪河是我的起点,现在回望来时的路,依旧清晰如昨。


转眼间,离开渔薪河,离家三十年。此时,我心仍是少年。虽然现在交通方便,回一趟家也容易,但是离开家乡这三十年来,回家乡的次数真是很有限。而渔薪河,永远在我的心里流淌……


2016.01初稿

2019.06修改


(责任编辑:风雪林、皇尝饼)


【作者简介】渔人,,天门渔薪人。从渔薪龙华中学考上荆州农机,毕业后再入南京农业大学,1997-2001在湖北荆州从教四年。后硕、博连读于中国海洋大学,现在广州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工作。系首次在《鸿渐风》刊发文章。



公众号近期文章链接:

小熬浆糊:在世界的尽头

丁存宽: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七)

解智伟:骨子里的秋风

天问:岳口名人金焕模略考

曾庆伟:美食的标准

木划子:四岁进京记

白守成:组诗——反刍的时光

飞鱼:市声浮华,哪得贴心牵挂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