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问:岳口名人金焕模略考

天问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俯瞰岳口(航拍)


【鸿渐文献】


岳口名人金焕模略考

 

天问

 

近些年,我常到广西桂林阳朔小住。不只为饱览山水甲天下的漓江美景,重游克林顿总统光顾过的兴坪渔村。只因阳朔山水园碧莲峰下的一块石碑总萦绕心中。这是西街的尽头,在阳朔我住在徐悲鸿故居附近,山水园近在咫尺。我要去探视的是未曾谋面的乡党先贤金焕模先生在异乡的功德碑。

 

过了周总理多次陪同外宾游览过的凉亭,后门处石壁上刻有“金公范山德政碑”。据碑文和其后人阐述,以及岳口坊间传闻与相关资料,略考如下:金公焕模,字范山,号斗园。1876年生于湖北天门岳口丁字街。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是满清政府最后一批公派留学生),留学于东京弘文学院师范、警察二科,次年进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于宣统元年(1909),考取拔贡,翌年参加拔萃科期考,为殿试二等第一名。这就是岳口人称其为“选拔老爷”的由来。

 1909年,金先生即以“知县”签分安徽候补,在旌德县署理知县。1916年11月,任广西省署秘书。1917年7月任知事。下车伊始,首除蠹役(计差役数十人,每人给银三元,令归里营生),任用警兵整理团务,裁陋规,兴学校,不事催科……。凡状纸价额,抄录费用,不准格外苛索,均照章勒名备案;诉讼案件,尤细心审理,唯恐民冤。在任八月,赔囚粮九百余园,不罚民间一钱,清廉卓著,政理刑平,四民乐业,叵寇远飏,皆之盛德所致。次年仲春以期满解组去,一主一仆,宦囊空,当地人曾上石风清匾额,唯剩书藉满箱,离任时,只采三块阳朔奇石下船(先生的亲友后人对我说,只是一船书,一船石)。与书童作伴还乡。


刻于阳朔山水园内石壁的“金公范山德政碑”


民国七年夏,阳朔阖邑伸商、学界在碧莲峰下刻德政碑载其政绩。1921年,金焕模任湖北省自治筹备处股长,1928年一度任省水利局文牒,1932年任省财政厅云梦、应城县催收督办员。虽置身官场,不善钻营,生活窘迫。时财政厅长沈肇年(也是天门人,为天门中学的创始人之一)派他去潜江县处理一贪污案,对方用两万元行贿,求其掩盖,他拍案大怒,拂袖而去。

 

由于不入世俗,先生于1934年转入学界,曾在钟祥、天门等中学执鞕任教,不久回归故里,开办私塾维生。抗战时期,隐居岳口东郊,曰“守拙园”。园堆假山,题曰“阴朔三峰”(一船石是可信的),自号“斗园居士”,书斋名“万卷读书堂”,闭门读书,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常以两餐粟米稀饭糊口。隆冬天寒,一盅煨豌豆当餐。室无饮烟,家室残破无壁,以高梁杆、芦席挡寒。再穷也不受笼络。同乡族人,常送米菜等食物,也惋言相拒,清贫自守。


日军占领岳口时期,听说镇上有留日归乡学者,有关人士上门拜访,金焕模闭门谢客。有一次,在粮仓巷搭台唱戏,邀请军政要员、乡宦士绅聚会取乐,有人亲恭金焕模赴会,他怒目而斥“国亡无耻”,将来者拽走。拒绝参加任何政权组织,泾渭分明,表现岀可贵的民族气节。

 

金焕模生平博览群书,手不释卷。性爱山水,壮年登泰山,品茗泉,览京华,游峨嵋,放舟洞庭,扶松匡庐,“北马南船半天下”。著有《纪游诗草》等书,对金石,考古、书法造诣很深。师法宋.苏东坡、元.赵孟頫、明.台阁体、清.张裕剑魏碑而自成一家。工整秀丽,笔力雄健,蜚声书坛,名噪四方。慕名求字者,不绝于庭。但他不趋炎附势,攀高结贵,对政客、帮闲、奸商等决不假以辞色,轻易示之。


金焕模书法


1945年后,金焕模任天门县文献委员会主任,1950年9月被聘为省文物整理保管委员会委员。据悉,曾在武昌茶巷主讲《资治通鉴》,为发展祖国文化事业以献天年。返乡后,故园题曰“十梅花庵”。园中杨柳掩映,恬静清幽,梅兰竹菊,四季芳香,奇石假山,瘦皱漏透,高洁雅致,全然是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中的庭院情景。常与省内诗友聚会唱和,怡情笔墨,过着“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的闲适生活。先生于1959年辞世,享年84岁。

 

金焕模先生的学术、人品、气节影响了不少岳口学子。可谓亦步亦趋,也是翰墨诗画会友,也是手不释卷,也是白粥一碗,油盐豌豆一碟……。可惜逝者如斯,人去楼空。我得到一幅其学子郭圣海先生的画,有“十年种树成林易,画树成林一辈难,直到宾王瞳欲瞎,赏心谁看乱石山”的题诗,正好印证了“时过境迁,人心不古”。金先生曾赠岳口一名老中医字屏“百事我求人,唯医人求我,医人真本领……人活杏亦活,种杏千万颗……”。应是先生遗墨,可惜我保存不善,数次搬家,不知去向。

 

每次到德政碑,我都驻足良久,引以为豪。仰慕之情,油然而生,缅怀先贤,拍照留存。

 

丁酉岁末  于广州

(责编:糊汤粉)

(注:本文首刊于《澳洲雪梨子》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天问,本名张哲明,天门岳口仁义巷人,与共和国同年同月生。副主任中医师,曾在天门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后调入广东省惠州人民医院,退休后受聘于北京同仁堂广州店坐诊,现定居广州。有多篇医学论文在多个医学期刊上发表,对继发性不孕症有较深的造诣。爱好文学。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山野:被淹没的1965年中考


公众号近期文章链接:

曾庆伟:美食的标准

木划子:四岁进京记

白守成:组诗——反刍的时光

飞鱼:市声浮华,哪得贴心牵挂

丁存宽: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六)

老竟陵:苦人儿

父亲有道解不开的题

棉花格格:父  亲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