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存宽: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六)

丁存宽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永漋纪事

丁存宽遗作


二十二,土匪杀死十七人


一九三二年河东闹粮荒,已经出现了村无炊烟,饿殍遍地的惨状。如果有挑米的人经过,就会有人用刀把米袋子划破了抢米,连地上带着米的泥巴也一起抢走。米,牵动着人们的神经;米,也牵动着土匪的神经。土匪到处抢米,到处杀人。杀人不眨眼,杀人如儿戏。

当时,大凡是赤色地区的人外出都有介绍条子。有了这个介绍条子,在赤色地区就可以自由来往。有一天,有十八个年轻力壮的人挑着米路过南河到永漋河去。他们是赤色地区的人,要把米挑到缺粮的赤色地区去。

当走到张家桥西面的大沟边时,不幸却碰上了土匪。土匪冒充红军问:“我们是红军,你们有介绍条没有?有介绍条的就走,没有的就连人带米一齐留下!”大家都答应说有。于是一个个拿出介绍条子给假红军看。连看了十七个人都有,只有一个人真是没有介绍条子。

土匪喊道:“有介绍条子的站到这边来!” 有介绍条子的十七个人如释重负,很听指挥地走到了一边。没有介绍条子的这个人吓得面如土色,心想:这次算是完了,可能会小命不保。不料,毛匪把有介绍条子的十七人全部杀害,没条子的这个人却幸免于难。这些人所挑之米,当然全部被土匪抢走了。

 

二十三,硬斗会的下场


过了几天,土匪又突袭丁家营。这次,他们抓住了硬斗会的头头、大台上的丁彩方,这可是土匪的一个伟大胜利呀!丁彩方被押解到了大台上之西的西湖,只一刀就被砍倒在地。土匪以为丁彩方死了,也没有验尸就撤走了。没曾想丁彩方真是命大,他居然还没有死,被其家人抬到沙洋,最后也给医治好了。

但是,蹊跷的事还在后面。丁彩方后来居然也去当了土匪,从一个指挥几百硬斗会成员抗击土匪的英雄,摇身一变,自己也变成了千人痛万人恨的打家劫舍抢掠者。后来的丁彩方,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了。扭曲的时代造就了扭曲的灵魂,丁彩方的人生轨迹印证了这点。

丁家营的族长丁良愷在丁家营很有威信。就是这个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足智多谋办事果敢的族长,指挥人抓住了丁彩方,把他押解到永漋河,用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灵魂扭曲的生命。

呜呼!曾经是口念咒语、标榜自己是刀枪不入英雄的丁彩方,居然还是死在了永漋河人民的刀枪之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迷信组织硬斗会的其他少数成员后来也当了土匪,当然,他们刀枪不入的神话破灭和最后的下场也是和丁彩方如出一辙,一样可恨可悲可叹!

 

二十四,朋友起坏心谋财害命


一九三二年,丁家营西湾丁瑞云(中心四队人)和丁公山(中心一队人)两人逃难至魏家集朋友家中。这个朋友本来就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好事不做坏事干绝之辈。丁瑞云带在身上的钱财太多,终于在其朋友面前露了馅。

这个朋友早就对丁瑞云的钱财觊觎良久,这次更是对他起了谋财害命之心。他们勾结了几个坏人,手拿大刀,趁着天黑时一涌而进。公山二人还沉浸在侥幸逃脱了土匪蹂躏后与朋友相见的喜悦之中时,没想到,祸从天降。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五花大绑,拉到野外。这伙人准备把二人活埋后,再去瓜分其钱财。

几个人把坑还没有挖好时,想休息一下后再挖。他们把锹放在坑边,把刀插在地上。有一个坐着吸烟,有几个拉屎去了。他们觉得,这二人的性命已是在自己掌控之中,已是死到临头。只要解决了这两个人的性命,一大笔钱财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何况这二人的性命已经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已是死到临头了。

当这伙人正做着即将发财的美梦时,不想,意外的事情却在悄悄地发生。丁公山个子大,还有一点儿武功。他早有了思想准备,趁坏家伙们挖坑时,暗暗地把绳子挣脱了。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远处村庄的灯火忽明忽暗。周围死一样的沉寂,从灯光飘忽不定的村庄里还时不时传来几声狗吠声。说时迟,那时快,公山操起铁锹,对准吸烟的那个家伙用尽了全身吃奶的力气猛劈下去。这个家伙连哼也没哼一声,就一头栽倒在旁。这时又来了一个坏家伙,也被公山砍得一命呜呼。

他赶快把瑞云手上的绳子解开,还来不及剁瑞云脚上的绳子时,又上来第三个坏家伙。这时,瑞云手起刀落,把他杀死在地。事不宜迟,不能犹豫,他们扭转身来就赶快逃走。但是瑞云脚上的绳子还来不及解开,不能走动,不幸一跤摔倒。公山见寡不敌众,顾不上瑞云,只好独自逃生。可怜的瑞云被坏家伙们乱刀杀死。

公山摸黑高一脚低一脚毫无目标地拼命逃跑,坏家伙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公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好不容易才逃出了虎口。

交朋结友,是世人寻常之事。可悲的是二人在没有了解对方底细的情况下,错误地结交了三流之辈,用血的代价换来了血的教训。

解放后,我到学生家里去家访,询问公山叔的这件事时,他如实对我讲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在讲述的过程中,他依然心有余悸,后悔不已。

 

二十五,冷水铺的生活困境


一九三二年(农历壬申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当时襄河西面比较太平,很多河东的人纷纷逃往河西避难。我的祖父也把妈妈和桂珍母女俩领到了冷水铺,和我们住到了一块。这时的冷水铺热闹异常,有牛马行、荒货行、棉布棉纱行、米行、猪行……等交易处。

冷水铺民风纯朴,人们穿着打扮略显原始。河东逃荒过去的人都比冷水铺的人穿着也略显时髦。冷水铺的人看见逃荒的人们寄售在荒货行的旧衣服便宜,便都争相购买。寄售的东西种类繁多,其它的东西更是购买者如云。因此,这儿的市场一片繁荣。

我们全家就住在钟祥县冷水铺高庙陈中德伯伯的家里。他老人家性格耿直,为人忠厚,对人和蔼可亲。他家是一个佃农,其房子、田地、耕牛都是他的老表马庆长的。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标标准准的无产者。全家每年辛苦劳动,没有穿一点好衣服,也没有吃上什么好东西,只是紧紧巴巴辛辛苦苦地过日子而已。

河东来逃荒的人都住在冷水铺周围,他们都把自己心爱的东西拿到荒货行变卖了以后再去买米吃。当时虽说有米卖,但是价钱却很贵。我们一家九口人没有一点油水,每天最少要吃十斤米,甚至十斤米也不够吃。但是,哪来的这多米吃呢?这样只好吃水草、蚕豆叶、树叶、野菜等。每天只吃两顿稀粥,二三月间日子长,一天到晚难得熬,总是饿着肚子。没有柴烧,就捡稻草蔸烧。

小叔一家也逃荒到了冷水铺,为了解决烧柴问题,我和小叔每天上山砍柴。冷水铺的荒丘山凹,到处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一担柴割完时,已经是饿得肚皮贴着后脊梁两眼冒金星了。饿着肚子把一担柴挑回来,只能吃两碗稀菜粥。心想:哪一天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就好了,但是这样的日子却是天天难过天天过。

我家把耕牛、衣服、几床新棉被、在丁家营纺的几十斤棉纱、一对银手镯等等能变卖的都变卖了,全部用来买米吃,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祖父已经快七十了,父亲对祖父很是孝敬,同祖父说话时总是和颜悦色,对祖父的生活总是尽其所能百般照顾。祖父喜欢喝点酒。虽说是在外逃荒,大家都经常吃不饱肚子,但是父亲总是想法弄点酒,要祖父每天喝一点。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要给祖父解解馋的。孝道之心难能可贵呀!从这点也可以反映出我父亲的人品。

由于米贵,买不起米了,于是我们全家都出去讨米。全家讨一天,还不够一斤米。讨了一个星期左右,就讨不下去了。讨米的人真是太多了。冷水铺的人都说:“你们讨米的人太多了,我们哪有这么多的米给你们?”更有甚者,对讨米的人冷嘲热讽恶语相加还大动拳脚。

一天,妈妈领着桂珍讨米到了一个大户人家。这家正在灯红酒绿推杯换盞,看到穷鬼站在门外,顿觉扫兴,于是,对着桂珍脏话连篇出言不逊。妈妈沉不气了,只好据理力争。这伙人急红了眼,仗着酒劲,欲对这对弱母女俩动粗。

世上当然还是好心的人多,就是一些好心的人才劝阻了这场马上就要升级的纷争。妈妈和桂珍气得也是被吓得直哭,米没讨到,却还受了一肚子的气。

冷水铺的春天,漫山遍野的野花香伴着阵阵微风吹来花草的气息,还有蓝天白云,应该是会给人一个好心情的。但是,母女俩的心情却坏到了极点。回来中德伯的家时,桂珍沮丧着脸对着妈妈说:“妈妈,就是被饿死,我再也不想去讨米了。”

我们在冷水铺过了四十多天。丁家营来人说:“红军和赤卫队把土匪赶到西面的汉江边去了,丁家营的人已经到永漋河赤色地区去接了头,成立了农会组织。有了赤卫队,现在不怕土匪了,很多人都回到丁家营去了。”大家一听到这个好消息,都纷纷奔走相告。这样,逃荒到冷水铺的人们就决定要回到丁家营去。

 

二十六,回 家


一九三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这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要回家了,大家早早地就起了床。几个喜欢睡懒觉的小孩子也一改往日的习惯,早早地起来,高兴得像小燕子一样叽叽喳喳屋里屋外地飞来跑去。

回家的兴奋由大人感染着小孩,也由小孩影响着大人。永漋河、丁家营的一草一木和那里的父老乡亲们现在都怎么样了呢?往事历历,无不一一萦绕在大家的心头。那,毕竟是自己的家乡啊!我们马上就要踏上了回家的路程了,丁家营,您经过了那么多的磨难,现在应该安宁了吧?

冷水铺有这样一个风俗,就是出了嫁的新姑娘第一个月从婆家回到娘家时,要由娘家人用耕牛去接,用耕牛接送人是当地极为有礼的一种做法。冷水铺的朋友听说河东的朋友要回家了,都启用了当地的最高礼节,对朋友用自己的耕牛相送。

启程时,陈中德伯伯也是用他家的大水牛驮着我们家的几个小孩子桂珍、幼麟等,依依不舍地送别我们。他把我们一直送到了塘港,等我们上了渡船才回去。公山、瑞云结交的朋友要抢劫他们的钱财、置他们于死地,我们结交的朋友陈中德老伯伯对我们一片真诚,恨不得把他的心也掏出来给我们。唉!这世上之人的反差怎么这样大呀?

当时我的父亲没有和我们同行,他在帮马超群打短工。他舍不得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挣几个小钱的机会,一直到小麦快黄时才回到丁家营。

我们一行人走到魏家集,休息了一会儿。在休息时,我家的白狗可能和人一样走得很累,就睡着了。我们动身走时又忘了叫醒它。它醒来后找不到我们,就又泅水过汉江,回到了冷水铺我父亲的身旁。狗也是吃尽了苦头。狗,也是通人性哪!

这天,我们走到了沙港子,向人家讨了一间厨房做了点饭吃了。我们和保周叔两家一共十多人,就一起挤在厨房里住了一晚上。水缸和灶台就紧靠着我们的身边,可能是过于疲劳,也可能是过于年幼,这天夜里,保周叔的儿子丁存桂(元孝和光荣的父亲)晚上起来方便,不小心把尿尿到别人的水缸里了,着实闹了一个小小的笑话。

第二天,东家还没起床,保周叔就急急忙忙地重新帮别人挑了满满的一缸水。东家听见倒水的声音,忙说:“有一满缸水,不要你们挑,你们今天还要赶路呢!” 保周叔不好回答,只是支支吾吾了一下,露出了一脸的尴尬。

下午走到陆家寨,就有人拦住我们检查。幸亏有人认识,这些人才把我们放行。

看,那就是丁家营的大柳树,那就是丁家营的大祠堂。终于又看到了丁家营的一草一木,看到了自己所熟悉人的一切,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我们终于回到了多灾多难的丁家营,回到了离别四十多天的家。

 

二十七,回家的日子

   

回到丁家营,发现到处都长满了草。由于没有人住,草把门都封住了,房子里也满是蜘蛛网和灰尘。到处是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让人陡生一种凄凉之感。

家里已是空陡四壁,一无所有,很多东西都被永漋河红色地区的人和赤卫队拿走了。全家人还要吃饭哪。怎么办?于是我们就又到自己的田里去弄麦穗回来吃青,也就是把未黄熟的麦穗弄回来,用莲篙打,再用锅炒焦,整干净,用石磨磨成麦米或者面煮着吃。

这天,我们到夜里很晚了才吃上一顿稀稀的麦茬粥。这样,我们弄一天,吃一天,直到大麦全黄了,才恢复正常生活。

这时,姑父已在大洪庙遇害。

小麦快黄时,要准备夏收了。父亲在冷水铺也听说红军现在很好了,他们不象原来那样随便杀人了,老百姓也安居乐业了,于是也回到了丁家营的家。我家的白狗子也跟着父亲回到了丁家营。它跟着主人逃荒,往返泅过两次汉水。回来过了几天又不见了,听说是被别人杀掉卖了。唉!难世岁月,连狗子也跟着遭罪呀!

在永漋河红色地区的人和红军的指导下,丁家营有了农会组织,成立了赤卫队,大家觉得太平了。但是,有时农会和赤卫队还根据上面的指示,要求人们到西面的白色地区去进行斗争,去为拓展红色区域贡献力量。只有积极地参加这样的“斗争”,你才是革命的,才能得到农会和赤卫队乃至上面的信任和保护。

一天早晨,他们喊:“每家每户都要拿武器,到白色地区去斗争。”这种“斗争”,实际就是用抢夺的方式,迫使对方屈服。所谓的武器,就是大刀长矛。当时只要是壮年的或者是有一点力气的老年妇女也要去斗争,就更别说成年男人了。

如不去的,就是反对(动)派。大家怕被扣上反对(动)派的帽子,于是就都参加,都到西面的白色地区去“斗争”。何况这样的“斗争”,自己还可以得到一些利益呢。

一到西面那些村子里,却发现一个人也没有了,原来他们听到红军和赤卫队要来,人早都跑光了。前去参加斗争的人们进到别人的家里,不管是粮食、用具、衣服,只要是自己看得上的,只要是拿得动的,都要被拿光。

永漋河地区的人当时把这种“拿”叫做是“hā”,把参加去hā的人群叫做是“hā扒队”。这些“hā扒队”天天都去斗争,一连好几天都去,有的把人家的锅碗都ha走了。每次去斗争、去hā,都有红军和赤卫队参与和保卫。

我家在老家时一直保存并使用着的一个二号木盆,就是当年33岁的妈妈在红军和赤卫队的掩护下到西边的村子去“斗争”、去hā 时,在别人家里hā得的战利品。当然,其它的战利品早就已经消耗掉了。

有一天,中心六队的一个人与红军和赤卫队到西面白色地区去斗争(实际也是去抢东西)。斗争完后,其它人都已经撤离了,可是只有他太贪心,独自一人还在人家的房子里hā东西,还在那儿斗争。当然,他被别人抓住了,被白色地区的人们用锯子活活地给锯死了。

(未完待续)

【注: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风雪林)


【作者简介】丁存宽,1915年农历9月初8生, 2000年3月25日在广华逝世,享年85岁。上过5年私塾,通过自学,精通古文和历史。土改时为工作队写材料、登账目,参与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小学----新集小学(现苗沣小学),1963年离职务农。

作者生前照片及本文手稿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一)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二)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三)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四)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五)


公众号近期文章链接:

老竟陵:苦人儿

父亲有道解不开的题

棉花格格:父  亲

尔 也:泡蒸清蒸,蒸的什么味?

曾繁祁:天门藉台湾老兵的回忆(下)

曾繁祁:天门藉台湾老兵的回忆(中)

曾繁祁:天门籍台湾老兵的回忆(上)

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五)

纽浪客:泽畔沉吟

月如钩:涂尕楼子

一天一曲:端午杂记

忘忧草:我爱茼蒿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