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明:茂青和他的母亲

张明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鸿渐文献


茂青和他的母亲

张明


在东门老油脂化工厂对面,有一幢极其普通的民宅,与老字号“左福兴”为邻。民宅邻街墙面为全木质结构,支撑木结构的左右上方墙面经百年沧桑,早已斑驳陆离。故事的主人公茂青和他的母亲就居住在这里,那木门吱呀吱呀开启的声音一年又一年,诉说着茂青母子坎坷的人生。个中艰辛,令人慨叹……

 

茂母原本出身于辛亥革命时期天门一家殷实人家,后来家道没落成了靠做小本生意维生的市贫。每天清晨,茂母打开木门,洒水净门庭。然后搬出两条长板凳,抱出一个大箥箕,将夜晚清整的皮雀(茡荠)小心翼翼地摊开,一副黄铜盘的杆称放稳;同时取出的还有一个一米高的朱漆木凳子,上面摆着三个玻璃器皿,一个装甜酒曲子,一个盛棒棒糖,还有一个放“金刚起”(五角形炕饼,牙齿不好的人免谈享用)。令人惊奇的是茂家这个营生竟做了六十年无变化,可谓天门地摊生意的老字号了。

 

茂青母子摆摊旧址


茂青出生时,长不过天门黄瓜,重不过一个葫芦。更令人扼腕的,是小家伙口眼歪斜,双手掌外翻,活耿是个废品。看着眼前的儿子,茂母欲哭无泪,几近崩溃,偏偏“屋漏偏逢连阴雨”,天降不幸,茂爸又去世了。但茂青的母亲很快调整好心态。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终归是自己的骨血。她暗下决心,只要天不塌下来,自己也要独自将儿子养大,还要让他继承自己的衣鉢,将来能够自食其力!

 

母亲是伟大的,一旦她认准的事理,就会义无反顾走下去。时光流逝,光阴荏苒,母亲践行了她的承诺,当茂青持称斜立在皮雀箥箕旁边时,令满街过往行人刮目相看。

 

茂青屋里的皮雀品质上乘,个大皮红,特别新鲜。原来是母子俩先天夜晚就用两只木脚盆浸泡刷洗,然后一个个用抹布揩干装筐。茂青长到十二岁时便跟着母亲学习洗皮雀的活路。刚开始,连一个皮雀都拿不稳,茂青na脚chua手(天门话中这两个字说的倒写不出,让看官见笑了),几个简单动作,硬是跟着母亲学了两年才会。可怜天下父母心!茂青学会了刷洗皮雀,母亲脸上绽出了久违的笑容。茂青天生模样如此,母亲只能认命。但还有一个揪心的事——荗青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好在其听力尚可。儿子今后如何与外界交流,训练他的发声和语言表达亦是母亲的又一个心病。好个母亲,又担任起如今特教之职责。他屋里的皮雀两角五分钱一斤(十年难调一次价),当顾客问价时,茂青应声作答:“儿儿⋯脚脚⋯吾吾⋯”前低后高,前缓后急的发声简直是要茂青的命。母子俩经过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练习实践,终于让这“异常艰难”的声音问世。多年来,这个独特的声音穿过天门东门老街的时空,在耳旁久久回旋挥之不去!这分明是一对苦难中的母子与命运抗争的悲怆交响曲。



 时光总是永不停息的向前迅跑。转眼间,母亲衰老了,茂青也步入中年。母亲佝偻着腰身,当年的主角转换成配角,茂青经近三十年的磨砺亦能支撑门户了。只是身高不是一米五,体重不过八秤(天门人旧时称10斤为1秤)在老母的调教下,提筐皮雀跨过门坎,端个凳子置放门前阶台上亦不再困难,给人称个两三斤皮雀,秤杆给的旺旺的,买者好不喜欢,天天都是回头客。闲来无事时,茂青将皮雀上的灰白衣子剔除,他的皮雀更显生鲜灵醒,有时购者络绎不绝,下午三点钟就卖完了。平常总是晚七点卖玉条打烊。

 

茂青母子相濡以沫,相依为命,日复一日过着数十年不变的生活,不仅度过了难捱的“三年自然灾害”,度过了史无前例的W.G。还迎来了1979年改革开放的隆隆春雷!茂青母子贫脊的一生,坎坷的一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底层劳苦大众的缩影。尤其是茂青母亲艰难的一生,折射出万千贫苦百姓人生旅途的漫长曲折,彰显了一个天门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我老屋与茂青家相距不过五十步。青少年时代,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们。多少年来,母子的身影总在脑海挥之不去。在武汉成家立业后也很少回去,但每次回乡,路过茂青的家,总要停留瞻望,希望能见到母子的身影。八十年代见过几次。九十年代迄今却再也没有见到。但是茂青居住的老屋仍在,苍老的木门紧闭,门边长有青苔。街坊们介说,此处早已人去楼空。经多方打听,原来90年代初,老母活到九旬作古,茂青亦在数年后以七旬告终。

 

呜呼!两代苦命人自尊自强,自食其力,终于坚韧走完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历程。留在我心中的,除了苦涩,更多的,是不忍,和敬重!


(责编:糊汤粉)


(此文首发于《澳洲雪梨子》微信公号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高荣台村轶事

张明:我的县长老师

张明:两次走夜路的经历

张明:天门沈记香铺的女儿


公众号近期文章链接:

舟帆:印象喀什

郭良原等:唱和集

渔人:一别渔薪三十年

小熬浆糊:在世界的尽头

丁存宽:长篇乡史连载《永漋纪事》(之七)

解智伟:骨子里的秋风

天问:岳口名人金焕模略考

曾庆伟:美食的标准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