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成孝:​家乡的汤面和炒米

吴成孝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鸿渐文献】


家乡的汤面和炒米

文/吴成孝

  

 

儿时吃过的美食总是让人念念不忘。

上小学时,母亲每天给5分钱我过早时总是叮嘱:吃半碗汤面能饱肚子又暖和”那时候餐馆对学生照顾,用5分钱能买半碗面。光阴似箭,日月如棱,转眼60年过去,慈母的叮嘱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在武汉居往数十载,虽时过境迁,家乡汤面的美味仍留给我无穷念想。
做汤面有讲究。汤面好吃是因为有一碗好汤。把籽酱用温火炒香,加水煮熟,去渣留汁备用;将八角、桂皮入油锅炒香,和拍裂的大块生姜与香叶用纱布包扎,放入猪杂骨水中熬煮至汤香四溢时为好。現在也有厨师把整只老母鸡放入汤锅中熬制,味道更鲜美。面好吃的诀窍是把碱水面放入滾开的宽水中现煮,面煮时要把握火候,入锅的面不宜超过四碗,捞出时稍带硬性,面放入冷水中把碱性清洗掉,用窩子(竹篾做的装面工具)把面在开水锅里摆几下提出一甩,两支筷子将面理顺一夾,摆放在有籽酱汁和肉骨汤的碗里,放上香油、胡椒粉、葱花和哨子。哨子有鳝鱼的,鹵肉的,鸡丝的和三鲜的,各取所好,一碗香喷喷的汤面就呈现在眼前了。吃面时食客们大多聚精会神,吃得额头冒汗,最后连汤也喝个精光
我只要有机会回天门,过早首选汤面。面4元钱一碗,多付1元钱,一碗面管吃饱。吃其它东西过早,心里总象差了点什么,一碗面下肚,就浑身舒坦踏实了。
 


说完汤面再说炒米。家乡炒米的特点是颗粒大小适中,珍珠般的白,又泡(pāo)又香,食之方便,老少皆宜。
炒米有四种吃法。首先是春节期间,吃荤太多可能厌食,此时用白开水泡碗炒米,放几块腊肉腊鱼,喝口炒米,品品腊货香味如饮上好新茶。第二种吃法是肉骨汤泡炒米,味道远胜过西安的羊肉泡馍。第三,糊汤米粉中拌炒米,可与锅盔包油条相媲美。最后一种吃法是闲时无聊,抓几把炒米慢咽细嚼,特别香甜。尤其是身居他乡时,吃一把炒米,不知是缓解乡愁呢还是加重愁绪?反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故乡炒米制作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把糯米洗干净入盆,用温水泡24小时,水沥干入甑蒸熟,倒在簸箕中摊冷,盖上布罩,等米阴干。时间要适度,以易散籽为宜。散的籽不能有夾颗子(两粒米连在一起)和断腰(一粒米断成了两半)的米。散籽后晒干成了半成品,俗称阴米。
炒米炒泡(pāo)要火旺。现在商家炒米煤炉灶口直径约有1.5尺,架上一口放沙的铁锅,人操作时左手拿沙撮,右手握“组子”(用半米长的麻杆捆扎成的炒米工具)在锅中把阴米来回翻动,几秒钟后锅中一片雪白的炒米成熟了。这时眼要尖,手要快,用沙撮把炒米拦入锅心,迅速把炒米撮出倒入簸箕中。撮三次为限,超过就是手艺没过关。
炒米时,装阴米的脸盆,撮阴米的茶瓶盖,搁簸箕摊炒米的架子,沙撮和组子都的事先备齐,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否则就会手忙脚乱,把炒米炒“糊”。炒米的最后一道工序是筛炒米。把砂粒和碎米清除,处理好的炒米放入瓷坛和铁盒中储存,不易变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跟炒米结缘是十岁那年。我家住大姑妈隔壁,经常见姑妈为姑伯弄过早。那时没现在烧燃气方便,烧火用煤油炉子,配一专用小烧水壶。水开后朝放鸡蛋和猪油的碗中冲开水,称“冲蛋花子”,再放糖和炒米。这种生活,在60年代,一般人是享受不到的。姑妈家有这样优越的条件,可能跟姑伯家是中医世家有关。
看见人家吃炒米心里欠得慌,怎么办?自己做。当时少有糯米,用晚稻米替代,做法和糯米相似。晚稻米的米粒类似现在的东北大米,口感比糯米差些,优点是好散籽。家中小锅小灶炒米时总感火力不足,炒的米不泡,解决的方法是在有沙的锅中放点煤油。此方法是向大人学的,现在看来不科学,似乎有违《食品卫生安全法》。
有两件与炒米有关的事让我铭记终生。读中学时,同学刘士吉把他姐姐给的炒米与同学们分食,我虽只吃了一把,炒米的美味和同窗情谊至今难忘。其姐是农村的,乡下富裕人家才有炒米。1968年我下放农村。冬季的一天下了一夜大雪,我们知青还没起床,队长雷传艮拿着在贫下中农家挨户收的炒米和麻片,来慰问我们。其中还有粟米炒米,粟米也称小米。那是第一次见到,感觉很新奇。这么多年过去了,老队长和蔼可亲的面容时常浮现在我眼前。2000年我顺道到队里去看他,遗憾地是老人已去世。愿雷队长在另一个世界百事顺遂,丰衣足食。
 


去年我在天门南湖市场买炒米时和店主拉家常,言及我十岁就会炒炒米。老板娘很惊奇,要我试试。我左手握沙撮,右手操组子炒了两锅。她见我做的有模有样,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笑容。据说现在天门的炒米已形成产业,销往全国各地,天门人四季都能吃上炒米。但炒米和腊肉腊鱼一样,在春节前后三个月吃最合时宜。
 
往事历历,岁月悠悠。童年记憶中的美食始终萦绕心头,梳理出来进行回味,也是一种享受。
  

2017.09.19


(责编:糊汤粉)


注:本文首刊于《澳洲雪梨子》微信公号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天门小吃:皇尝饼、豆饼、锅盔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罗碧峰:铁板凳与火钵炉子

飞鱼:打捞一罾零落的憎爱

小小:公交车的那些事儿

秋沁荷池:远去的童谣

四巷子:林彪在“三下四保战役”中(下)

四巷子:林彪在“三下四保战役”中(上

老牛:追念刘彦老师

详煦:“武疯子”为祸何时休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