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秋沁荷池:我和一件岳口文物的邂逅

秋沁荷池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岳口武圣庙



【鸿渐文献】


我和一件岳口文物的邂逅

文/秋沁荷池
 
一般地说,一个极普通的人很难与文物产生关联,但我这个普通得掉渣的人却偏偏与文物产生了关联——我至少发现了一件认定文物,邂逅了两件疑似文物。
先说已被政府收藏的一件。这件的发现地——岳口武圣庙特别与我有缘:1950年春,我由私塾转入开办在武圣庙的岳口小学就读,直至三年半后毕业。其间,读五年级时的教室就设在正殿右边的厢房里。1979年,我调入岳口高中。81年我被安置到由正殿左边的厢房间隔开的寝室居住,直至83年武圣庙被拆搬离。也就是说,我先后与武圣庙有六七年的亲密接触。可这七八年,我就在那文物的身边走来走去,甚至有一年它还守着我,“听”我读了一整年的书,我却没有看见它的身影!真不知它从何飞来挺立在那里?
1983年的某天,身为班主任的我在教室外查看课堂纪律。发现快要下课吃饭了,就马上离开教学楼,穿过操场,向住进去不久的新单元楼走去。路过因已到吃饭时间而暂停拆除的武圣庙前,我突然发现:曾是我小学学习一年的教室靠近路边的那面墙已被拆除,墙根处露出一块约一人高的石头,石头上顶着一片折弯的芦席,遮盖住大半块石头。但我看到这块石头的侧边薄而整齐,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块石碑(我外出旅游,尤其在人文景点,最爱仔细察看碑文),便立即过去掀开芦席,抹掉石上的灰尘-——哈,果然是一块石碑!快速浏览之后,断定它是清末官府的文告碑,比普通的界碑、墓碑、庙碑和功德碑等等有价值。我急不可耐地大声喊道:这里有文物!刚刚下课路过的师生便围了过来观看。我当时还对走过来察看的一位校领导说,这是文物,学校要上报。过了一会儿,我离开那里,在单元楼前遇到了学校一把手,很正式地向他报告了刚才的发现和建议学校上报的意见。

改作岳口小学校舍的武圣庙

自那以后,学校上报了没有,那块石碑去了哪里,我一概不知情。到了1990年,我在刚出版的《岳口镇志》上看到有关“白布案”的记载,而这正是那块文告碑所说之事!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虽已时隔七八年,终于得知文物保存下来了,说明学校领导上报了,是十分重视文物的保护的;而且,该文物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认可--它确实是文物;我因之得到极大的心理安慰,也因之异常欣喜!
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文物呢?请看《岳口镇志》的记述:
白布案
光绪二十五年(1890年)冬,张家月棉农张金三到下街“蒋恒生”布庄出卖土布,因店主蒋荣二压价并扣“厘”,还发“小钱”,张要求退布,双方争执不下动手,蒋家人多势众,张被打伤;同村卖布人张承德见状上前评理,也被打得鼻青脸肿。消息传到张家月,愤怒的村民聚众上街,夺布退钱。襄河南北两岸各村卖布者也群起上街,声援搜查,全镇各布行存货竟至一空。岳口二衙县丞盛肇桢(绰号“盛八串”)事后派差到张家月捉人。二张闻讯潜逃。同村举人张子南为民请命,向县衙申述,反对“扣厘”和交“公德”钱,状词被驳回;县衙责令棉农赔还。张子南再写状词到安陆府、省宪。省府批文“思近来军务浩繁,筹饷以牙贴厘金为要需”;“重申旧例,于每布一匹取用十文之外,纳厘金二文、功德一文,随时收缴,不准私减”;“如有刁棍劣监从中阻挠把持,许即指名拿办。”次年闰八月,又立碑于武圣庙“出示晓谕”。
四乡棉农为抵制官府和布庄的盘剥,议定自设布庄于岳口镇附近的怀家坡、陆家石桥、保安桥、杨树店、狮子脑、李家咀、懒子店、徐鸳口等处。岳口布庄以至冷落萧条。后因各布行老板妥协让步,增加布价,并少扣厘金,岳口镇布庄才得以复兴。

 《岳口镇志》中关于“白布案”的记载

恐怕有不少人没有看懂诱发激烈斗争的原因,我先就几个专用术语作点解释。厘金”:清末,为筹集军饷,清廷决定加收一种商业税,即哪怕是极小的每一次买卖都须按交易额的百分之一抽取“厘金”(厘,即一厘,也就是百分之一)。这样一来,受害最大的当然是那些农民、小手工业者和小商小贩、甚至城市贫民。小钱”:商家私铸钱币,每枚的重量都不足额,同等重量的金属就可多铸出不少钱币,以此中饱私囊。功德,即功德钱,用当今流行语说,就是公益捐款;这里,显然不是自愿捐,而是强令捐。弄清了这些词语的意思,你再回头重读“白布案”,你就会惊呼:这是多么残酷啊,官府横征暴敛,奸商巧取豪夺,官商勾结欺压百姓,民不聊生不得不反呀!”  不是吗,奸商一“压价”,二“扣厘”(转嫁己税于人),三以小钱付货款,三重盘剥啊!官府强令:老税照旧(每布一匹取用十文),新税翻番(每布一匹纳厘金二文),硬行勒索(每布一匹公德一文),也是三重盘剥啊!如此深重的苦难,能不反吗?先是个人反,接着全村反,再接着襄河南北两岸群起反,星星之火熊熊燎原了!尽管朝廷进行了镇压,但百姓并没有屈服,他们利用腐朽的清廷行将崩塌,无力扑灭燎原之火的形势,改用智斗的方式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显然,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碑,而是一件颇有价值的文物。它完整地记录了清朝覆灭前夕社会各个阶层的真实生活场景。你只要稍加想象,当时发生的一切都鲜活地展现在你的眼前:你看到了辛勤劳作的农夫农妇,你看到了一脸奸诈的商人,看到了穷凶极恶的几级贪官,看到了为虎作伥的衙役走卒,也看到了一身正气的“社会良心”,你更看到了成百上千从四路八乡冲来涌满街道挤满商铺无所畏惧的人们,看到了他们不畏强权有勇有谋坚持斗争。正是上述几种人,无论好坏,合力推翻了腐朽的王朝;他们是这块石碑上的人,他们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
 


这件文物的价值已是不言而喻的,但它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我孤陋寡闻,只知《岳口镇志》留下了它的印记,其他方面或部门是否收录过碑文或作过什么研究宣传?如果作了,“善哉善哉”;如果没有,希望有关当局不要辜负了这件确有价值的文物!
此文动笔之前,我曾就有关问题咨询过昔日几位同事,才得知  这件文物得以保存,是在发现它之后的半年左右,即1984年春,历史专业出身的李仁慷校长接任一把手时立时上报,才由镇政府派人从学校运走。这半年,该碑未被挪作它用,也未损毁,真是万幸!
还有,与该碑有关的三个疑团一直存于我的脑海,现已解开二个半:
一 、我曾与其相伴七八年,为何从未见真容呢?其发现地是我读小五的教室,虽已时隔六七十年,若黑板方向的墙边竖着一块约一人高的石碑,一年的时间每天看着它甚至摸着它,那应是不会忘记它的存在的,可脑海里就是没有这一映像;是不是在墙外呢?墙外却是一条每天必走的路,也无它立在墙边的印象。思来想去,突然意识到会不会是“夹墙”呢?我们在室外看到的是一面砖墙,如果室内是一面板壁(这是古建筑的常态),那就会是夹墙了。为此,我立即致电在此居住到拆除前的蒋老师夫妇。果然,他们证实室内没有石碑,墙是板壁,顶棚是芦席(这就是我拆除当天看到碑顶有芦席的来由)。夹墙的猜想落实了,难怪我七八年与其相处却始终未见其真容。
二、既然是政府的文告碑,为什么不是立在衙门前,而是立在庙前呢?查阅《岳口镇志》得知,武圣庙虽称“庙”,但它不属“禅林寺庙”类,而属“会馆书院”类。清朝时期,岳口商业鼎盛,全国各地商人云集岳口,形成十大商帮,普建会馆,如山陕帮的春秋阁、咸武帮的九宫庙、福建邦的天后宫和安徽帮的新安书院等等。岳口本帮商人则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集资兴建武圣庙为会馆,经营花行、线庄、布行、生丝行、绢铺、粮油行、杂货铺、旅馆和茶馆等行业。本帮各业商贾常年聚此议事,那些小商小贩、手工业者和出售土特产的农民也因销售问题经常登门咨询,或寻求处理购销纠纷。白布案发后,为支持商会、震慑百姓,官府理所当然地把刻有镇压文告的石碑竖在了武圣庙这个本帮商会会馆前。民国时期,武圣庙不再是商会会馆,曾设为区公所、围剿洪湖红军的国民党军司令部等等要地,有可能在许多地方加封了砖墙,于是,就出现了将石碑封进去的夹墙。
 

道光版《天门县志》中的岳口镇繁华景象(胡德盛先生提供)
 
三、该文物现在何处?此文动笔前,我询问过李仁慷校长是否知道石碑的下落。他经过认真回忆,给出的回复有两点极有价值:1、石碑“应该在天门,不在岳口。记得当时天门文化馆有个姓刘的人对文物很有研究,他曾对我说过岳口送去过一块碑。”  2、“这块碑现在在哪里?我只记得前几年参观一文物馆时还看到过这块碑。但不记得是什么地方。”这就是说,作为文物的石碑不但去了该去的地方,而且眼见为实,确实是呆在该呆的地方。窃以为,这地方应该就是天门市博物馆,也只能是天门市博物馆,因为那位姓刘的人极有可能就是在天门声名卓著的前天门博物馆副馆长刘安国老先生。
我现在惟一希望的,是能读到这一宝贵文物石碑的原文(《岳口镇志》上的只是概述)。如能如愿,既能满足我对它的思念,又说不定会有些新的感悟。有能助我一臂之力的过路君子吗?
 2017.10.03

注:本文首发于《澳洲雪梨子》微信公号。

(责编:糊汤粉)

 【编后记】此文对“白布案石碑”发现、上报、运走的过程摹景绘形,叙述甚详,颇有史料价值。感谢秋沁荷池老先生对地方文物的敏感、珍爱,和历史担当。编辑此文时,编者曾辗转委托省美术学院黄邦雄教授、天门文友萧兴国先生代为查询文中所述“石碑”下落(诚谢!),遗憾的是,天门博物馆的新老馆长均不知晓其现存何处。白布案石碑存亡遂成悬案,惜乎!如有读者能提供线索,善莫大焉!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
秋沁荷池:远去的童谣
秋沁荷池:童年碎片
秋沁荷池:天门童谣里珍藏的历史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胡德盛:国士沈鸿烈传

大鱼海棠: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外一章)

陆羽金鱼:新堰口的群娥

小熬浆糊:窗外掠过的枫叶,尽消了艳红的颜色

郭良原:窑事(下)

郭良原:窑事(上)

张有为:与故乡有关(组诗)

纽浪客:汉江,从我心底流过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