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德盛:国士沈鸿烈传

胡德盛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海军上将沈鸿烈戎装照


【传记】


国士沈鸿烈传

文/胡德盛

 

引言

 

   二十多年前,我作客青岛友人家。得知我的里贯后,友人的老父亲蓦然拉住我的手说:“你是天门人?你们老家有位沈成章,在青岛当过市长,做了不少好事呢!”彼时我于乡史知之甚少,更不知“成章”为何许人也。只因平白受到一番礼遇,当时心中微起波澜:原来一个人的善行德政,可以留芳如此之久、发散如此之广!天门东乡走出的海军上将、中华民国首批“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沈鸿烈先生,曾被誉为一代国士,因为历史原因,蒙尘已久,今发此文,庶可告慰先生之英灵矣。
 
寒窗苦读
 
沈鸿烈(1882年-1969年),字成章,天门县白湖乡沈家角垴台(今净潭乡程家门村)人。鸿烈之父讳德攀,字际昌,在家乡自办私塾,馆名“养正”,鸿烈七岁起便随父读书,际昌先生督课甚勤。戊戌年(1898年),光绪皇帝从康有为之议,下令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兼试算术,本邑翰林周杰(字子皋)精于数学,在天门县城设馆授徒,鸿烈前往就学。算术学毕,又师从本邑名儒廖什一专习经史,随侍三载,学乃大进。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鸿烈参加院试,名列前茅入庠。癸卯(1903年)赴省城应乡试,因在策论答卷中推崇共和,未能中试。是年安陆府于京山县设立义学,聘请鸿烈担任数学教师。

今日净潭
 
投笔从戎
 
京山义学图书丰富,有报刊杂志十余种为前所未见,鸿烈日夕研读,思想遽变,感于我国武备废弛,强邻屡欺,立志弃文从武,求学救国。听说武昌新立各式学堂招考,于是坚决辞职,前往省城。适逢湖北武备学堂、湖北防营将弁学堂均不招考,鸿烈便考入炮兵营随营学校,在湖北新军第二协第二标第一营充当营学生,时任协统为黎元洪。
 
留学日本
 
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打响,次年元月,俄军签订投降文书。此战中,日本海军大破俄国舰队,声誉甚隆。清廷此时已废除科举,开办新学,决定选拔人才,赴日留学海军,鸿烈经过考选名列其中。三十二年春(一说为三十一年),至日本入校,接受枪炮、鱼雷两校训练,其间加入“同盟会”。

参加辛亥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远洋航海实习结束,鸿烈随舰回到神户,本应返校参加毕业典礼,领取文凭和路费后回国。听闻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或说航海实习停靠在朝鲜釜山港时,当地华侨商会代表上船拜会中国留学生,以手帖形式暗中通知沈鸿烈等人“武昌起义”的消息),鸿烈以国事紧迫,立即典当衣物,请假先行,回到武昌即往拜谒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黎十分高兴,留其参与军务。此时南京仍在清廷之手,清海军长江舰队拥舰十七艘,如不归附,沿江要隘被其扼制,革命军难以北渡。鸿烈请示黎元洪,愿意只身前往各舰,劝令反正,黎便令鸿烈以海军宣慰使名义,携带黎致海军提督萨镇冰及各舰舰长的信函,伺机策动。鸿烈不辱使命,策动起义成功,随后率领三艘炮艇东下,配合江浙联军摧毁清军幕府山炮台和狮子山炮台,攻克南京。
 

武昌首义

考察欧美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鸿烈任海军部军机处参谋。1913年3月,袁世凯(1859年-1916年)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鸿烈于4月调任北京政府参谋本部海军局(第六局)少校科长,主管海防。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黎元洪继任总统,兼参谋总长。沈鸿烈考察沿海、沿江军事要塞,写成我国海军建设的计划五件,为黎元洪所嘉许。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鸿烈被选派为赴欧观战团海军武官,参观了陆海空军的各个战线,重点观察了海军的战略战术和装备设施。“一战”结束后,鸿烈再随第一次巡礼国外的“海圻”舰访问英国,随后横渡大西洋访问美国,考察军港建设、西点军校、海军大学以及各种舰船,1918年10月回国,在参谋本部担任原职,将欧美考察报告呈递参谋本部,其中提出海陆空总体战、消灭派系把持、自主建造舰船、测量航线、出版海图等建议,但如石沉大海﹝1﹞
 
创建东北海军
 
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英、美、法、日等国纷纷派遣军舰云集海参崴,企图进行武装干涉,北洋政府追随其后。1919年冬,中国的“江亨”“利捷”“利绥”“利川”等四艘内河浅水炮艇编成“吉黑江防舰队”,从上海开往松花江,行驶至黑龙江口庙街,因涉嫌将舰载小口径炮借给俄国人攻击日本人,被日军扣留,沈鸿烈自请赶赴东北交涉(一说吉黑江防舰队由沈鸿烈指挥,据杨元忠《“国士”沈鸿烈先生》一文)。中日商妥各派五名代表组成调查组,沈鸿烈与土肥原贤二均在此调查组内。日方软硬兼施,始终得不到证据,转而要求中方军舰南调,鸿烈认为这是日本人破坏中国恢复东北航权的阴谋,力主实施原定计划,并亲乘“利捷”号,率舰队抵达松花江的同江驻防。之后担任“吉黑江防舰队”参谋,升至参谋长。当时,苏联军舰时常对中国商船横加检查,鸿烈派舰随时巡航,阻止苏舰侵扰,直至双方议定互不侵犯为止。尔后,会同吉林、黑龙江陆军历时年余,剿灭沿江受苏联操纵的土匪,受到东三省巡阅使(北洋政府时期类似于总督的职位,通常授予拥有两省以上地盘的军阀)张作霖的重视。1921年,鸿烈晋升为海军上校。
1922年4月,因吉黑江防舰队经费问题,海军部命令将其划归张作霖指挥,从此“奉系”有了海军,“镇威上将”张作霖对鸿烈信任有加。6月,张作霖在上将公署添设“航警处”,沈鸿烈任处长,统辖东北海防、江防、航务、水警、渔业、港务、盐务、造船、商船学校、海军学校和海事编译局等机构。1923年1月,鸿烈创办东北航警学校(因校址设于葫芦岛,又称“葫芦岛航警学校”,1930年易名为“葫芦岛海军学校”);7月,张作霖建立“东北海防舰队”,任命鸿烈为中将海军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东北海防舰队用水雷封锁了津沽海面,炮击山海关附近直军,吴佩孚惨败。1925年,东北联合航务局成立,鸿烈任董事长,以航务局的盈余,相继兴办商船学校、水道局、造船所、江运处,均亲自管理,但不领取一文薪酬。
 

东北海军“镇海”舰(“大昌”系伪装商船之船号)

吞并渤海舰队
 
1925年,东北海防舰队随陆军进驻秦皇岛、大沽、塘沽、烟台等地,沈鸿烈勘定山东省属的长山八岛(今名长山群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筹建海军基地。原属直系军阀、时为奉系山东军阀张宗昌控制的渤海舰队拥有“海圻”“海琛”等十余艘舰艇,实力远超东北海防舰队,但是官兵腐败,斗志消沉。1926年秋,沈鸿烈趁“海圻”号在旅顺口日本船坞修理之际,与舰上官兵进行疏通,威逼利诱,使“海圻”号归顺东北舰队。此后率舰队多次炮击吴淞,进袭江阴,两次奇袭虎门,截获了南洋舰队的“江利”舰,声威大振。
1927年6月,张作霖在北京组建“安国军政府”,并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宣称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奉系海军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家海军”。7月19日,张作霖任命张宗昌为海军总司令,将东北海防舰队改为第一舰队,沈鸿烈任司令,将渤海舰队改为第二舰队,吴志馨任司令。1928年4月,沈鸿烈利用张宗昌检阅舰艇之机,设计吞并了渤海舰队,张作霖命令连同东北海防舰队一起,成立“海军总司令部”,东北海军总司令公署设于青岛,张自兼总司令,鸿烈任海军上将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1928年春,鸿烈在青岛召开奉、鲁、直三省渔民代表会议,决定保护旧式渔轮,发展新式渔轮,以抵制日本人侵入中国海域捕捞。
 
同江之战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暗杀,其子张学良继承父职。是年12月,张学良通电宣布东三省及热河省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史称“东北易帜”,沈鸿烈随之加入国民革命军。张宗昌反对归顺国民政府,率其残部窜据长山八岛,鸿烈奉命将其全部缴械。
1929年7月,张学良宣布收回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部分管理权,驱逐苏联员工,战争一触即发,鸿烈从长山赶赴同江布防。鉴于东北海军江防舰队与苏联阿穆尔河舰队的实力悬殊,沈鸿烈命令将“东乙”号拖船改装为活动炮台。10月10日,中苏“同江之战”爆发,苏联陆、海、空军协同,猛攻驻守在三江口的东北海军江防舰队,江防舰队奋勇还击,战至下午,我军终以损伤过重撤出战斗,退守同江。10月11日,我江防舰队协同地面部队与苏军激战竟日,事先隐蔽在芦苇深处的“东乙”炮台发挥奇效,击沉苏舰四艘,包括旗舰一艘,击伤炮艇四只,击毙苏军极东舰队司令以下70余人,我“利捷”号和三艘运输舰被击沉。苏军占领同江,未敢久留,旋即为我收复。10月30日,苏舰九艘再次来犯,同江守军匆忙撤退,沈鸿烈与依兰镇守使李杜在富锦布设防线。苏舰沿松花江西进至富锦,遭到猛烈反击,被击毁军舰两艘、击落飞机两架,我“江亨”号官兵浴血奋战,军舰遍体鳞伤,为避免落入敌手,自行炸沉在松花江中。此后,富锦、绥滨、满洲里相继陷落,幸而松花江已到封江季节,苏联舰队不敢恋战,松花江上随即战事沉寂。
“同江之战”结束后,沈鸿烈与张学良等六人以战功获得中华民国首批青天白日勋章。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军政机关转移到平津、山东一带,沈鸿烈率领东北海军开驻青岛,一再勉励部属,加强战备与训练,枕戈待旦。葫芦岛海军学校先迁至威海卫刘公岛,再迁至青岛,改名为“青岛海军学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校先迁南京,继迁宜昌,再迁万县,最后与“电雷学校”合并。鸿烈经营该校前后达十八年之久,培养出大批海军人才﹝2﹞

同江之战中的苏联军舰 

主政青岛
 
青岛自开埠以来,华洋杂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被德国以武力侵占,沦为殖民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据青岛。1919年,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1922年12月,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但日本凭借其军事优势,始终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把持局势。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立青岛特别市。“九一八”之后,在青岛的日侨有两万余人,日本海军常驻青岛,陆军特务不时兴风作浪,日本浪人尤为猖狂。
1931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沈鸿烈兼任青岛特别市市长。鸿烈此前久驻青岛,上任之初,已有成竹在胸。在日本处处威逼的艰危之境,他宣布了十条施政纲领,认为首先必须修明内政,发展经济,巩固治安,慎重邦交,一方面使日本人没有挑衅由头,另一方面采取“大事不让,小事不争”的态度,宽猛互用,不卑不亢,使日本人不敢轻举妄动,以图洗涤日人浸润之毒素,逐步收回主权。
沈鸿烈主政青岛期间,举凡民政、社会、教育、工务、港务、农林、气象,无不力求进步。他注重实效,设立咨询机构,使官民之间,意见沟通;组建文化团体,集思广益;成立勤俭进修会和教育协会,树立良好风气,提高知识水平;筹建地方自治委员会,推进地方自治。在民生方面,设立救济院、习艺所、育婴院、感化院,整肃市容,安定社会,不遗余力。他采取公家拨款、人民自建、慈善团体捐建相结合的方式,兴建“平民住所”,规划整齐,清洁设备、水电设施、小学、市场等配套齐全,使大量平民得以安顿,此举早于英美各国约30年,实属先进之创举。
1932年,日军扩大侵略,鸿烈奉令派出部分海军协防天津大沽口。1933年6月,东北海军舰队的“海圻”“海琛”“肇和”三艘主力舰官兵哗变,南下广州投奔陈济棠,东北海军被改编为海军第三舰队,直属南京海军部统辖,沈鸿烈辞去海军职务,专任青岛市长。
1937年8月,卢沟桥战事已起,上海战局正在扩大。9月4日,日本驻青军民全部回国,战争迫在眉睫。鸿烈日夜操劳于军事部署,同时对日本经营多年的九大纱厂作好破坏准备。12月,日本海军封锁青岛海面,鸿烈于12月18日下令将日人的纱厂、啤酒厂、铃木丝厂、丰田油坊、太阳橡胶厂等20余家工厂彻底摧毁,尔后将老旧军舰沉入港口航道,破坏了电力、电缆等重要设施。12月27日,沈鸿烈带领机关、公教、军警等6000余人撤离青岛﹝3﹞

沈鸿烈撤退前下令烧毁的日商纱厂
 
辗转浮沉
 
1938年元月,违抗军令、弃守济南的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在开封被逮捕,当月23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沈鸿烈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沈转战于鲁南、鲁西、鲁北,领导军民艰苦抗日,同时积极防共、抑共,多次与八路军东进纵队发生摩擦,但均以失败告终,几次死里逃生,渐至山穷水尽。1941年9月,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鸿烈奉召赴重庆述职,调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部长,1943年兼任国家总动员会议秘书长。1944年6月,任国民党中央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秘书长,兼管中央设计局东北委员会。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6月,南京政府以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长王世杰为首组成代表团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鸿烈为代表团专门委员。1946年3月,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多次策划部署对浙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1948年7月,调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铨叙部部长。1949年11月,鸿烈辞职赴台湾,受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并无实职。
 

《大众日报》欢迎沈鸿烈就任山东省主席社论

好学重义

沈鸿烈大半生身逢乱世,戎马倥偬,偶有闲暇,喜好经史,熟读《曾文正公全集》,推崇晚清“中兴四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胡林翼。
在北京参谋本部任职期间,鸿烈结识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张得知沈胸怀建设海军、报效祖国之志,且深具远见卓识,十分敬重。鸿烈对张的道德学问、艰苦兴学精神,也推崇备至。两人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并在患难之中相互扶持。
鸿烈终生感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知遇之恩。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沈鸿烈致电张学良,有“鸿烈受张氏知遇,已历两世……在此内忧外患、千钧一发之时,委座一身,国家安危所系,必须保证委座安全”等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带回南京,又至奉化溪口,张心情激动,蒋曾电召沈前去劝慰,张见到沈,一把拉到宿舍,自己关上门窗,抱住沈痛哭多时。1941年,鸿烈抵达重庆,向蒋汇报工作完毕,委婉提出探望张学良的请求,引起蒋的极大怨恨。1963年春夏间,鸿烈因病从台中寓所至台北医治,张学良从蒋经国处得知后,与赵四小姐在特务监督下前去看望,张沈二人叙谈良久,欢若平生。

沈鸿烈手迹

沈鸿烈生活简朴,常以馒头、稀饭、腌菜、咸蛋为食,衣着马虎。他多年大权在握,却不事聚财,在重庆期间,曾因难以维持家计卖掉了最心爱的一部《四库全书》(按:该书卷帙浩繁,所引原文如此)。晚年在台湾,鸿烈闭门谢客,专务著述,撰有《读史札记》《欧战与海权》《东北边防与航权》《收回东北航权始末》《青岛市政》《抗战时期之山东党政军》《抗战时期之农业建设》《抗战时期之国家总动员》《浙政两年》《消夏漫笔》《政海微澜集》《五十年间大梦记》《竟陵沈白湖先生七十自寿诗》等。1969年春,沈鸿烈以88岁高龄逝世于台中﹝4﹞。
注: 
﹝1﹞以上主要依据沈肇熙《沈鸿烈往事片段》一文,载于《沈鸿烈生平轶事》一书,新华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沈肇熙先生为沈鸿烈之侄,曾任人民邮电出版社编审。釜山港华侨传递“武昌起义”消息、“海圻”号访问英美等事,据同书所载张万里《沈鸿烈及东北海军纪略》一文,张曾任东北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部英文秘书。
﹝2﹞沈鸿烈东北事迹,主要依据张万里《沈鸿烈及东北海军纪略》和惠德安《中苏海军同江之战》编撰,惠德安时任防俄第一军参谋,被派到江防舰队司令部任联络员;个别细节参考张衍学、袁方乔合撰《沈鸿烈是怎样起家的》,杨元忠《“国士”沈鸿烈先生》,均录于《沈鸿烈生平轶事》一书。
﹝3﹞沈鸿烈主政青岛事,引自李先良《沈鸿烈长青岛庶政述略》、芮麟《沈鸿烈长青岛六载琐记》和马锡年《爆破日本工厂经过》等文,均载于《沈鸿烈生平轶事》。李先良,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青岛市市长。芮麟,曾任国民党青岛市教育局编审主任、青岛市政府人事处长等职。马锡年,时任通讯爆破大队长。
﹝4﹞沈鸿烈离开青岛之后的事迹系年,据《沈鸿烈生平轶事》一书中沈思明(沈鸿烈长女)、谢云祥(1938年任山东省政府电务室主任,后任沈私人秘书)、张希周(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秘书)和宫守义(沈鸿烈之婿)等人的回忆录编撰,个别时点、职务参考《湖北省志人物志稿·第一卷》第125页-第127页、《天门县志》第930页,以及《湖北人物传记(试写本第二辑)》第28页。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胡德盛:天门中学创始人胡、沈二公传
胡德盛:天门人移居南洋史考
胡德盛:天官周嘉谟传
胡德盛:祭酒鲁铎传
胡德盛:国军128师火烧幹驿小考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大鱼海棠: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外一章)

陆羽金鱼:新堰口的群娥

小熬浆糊:窗外掠过的枫叶,尽消了艳红的颜色

郭良原:窑事(下)

郭良原:窑事(上)

张有为:与故乡有关(组诗)

纽浪客:汉江,从我心底流过

黄启富:望乡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