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德盛:天官周嘉谟传

胡德盛 鸿渐风 2023-04-30

孝子义士,社稷之臣

——天官周嘉谟传

胡德盛


引言


明少保周嘉谟在天门一带素与祭酒鲁铎齐名,而除《明史》、历代地方志外,有关周嘉谟的记载散佚略尽,至今没有一部完整可信的传记,殊为憾事。所幸斯文不坠,天佑忠良,近年来在吾乡诸贤的不懈努力下,周嘉谟的生平事迹逐渐显现。谨以此文告慰先哲,兼以致敬矢志于故乡文史整理的萧志才、刘彩富、李国仿等先生。

 

一、降生乾驿


自明嘉隆以来,士人雅好古风,官名称谓也多袭用旧名。明清时六部长官称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六部类似《周礼》六官,故又有用周官称呼六部正、副长官的,如吏部尚书亦称天官、大冢宰或冢宰,侍郎称少宰;户部尚书亦称地官、大司徒或司徒,侍郎称少司徒;礼部尚书称春官、大宗伯或宗伯,侍郎称少宗伯;兵部尚书称夏官、大司马或司马,侍郎称少司马;刑部尚书称秋官、大司寇或司寇,侍郎称少司寇;工部尚书称冬官、大司空或司空,侍郎称少司空。


周嘉谟(1547年—1630年)﹝1﹞,字明卿,号敬松,祖籍安成县枫塘(今属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高祖父周岳(号静庵)是明宣德丙午科(1426年)举人,任职湖广荆州府长阳县(今属湖北省宜昌市)教谕达十年之久,于是就定居在景陵县多祥河(今天门市多祥镇)。曾祖名叫周侃,祖父名周日春,父亲名叫周惇,号松歧,后来都因为嘉谟的功勋受到朝廷的封赠﹝2﹞。嘉谟年少时跟随一位在汉川县学担任儒学教官的长辈读书,在汉川取得学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以院试第一名成为县学生员(称“入泮”),后来一路考试、做官,“庠籍”即官方登记簿册上的籍贯就写成汉川了﹝3﹞


二、初试锋芒


周嘉谟于隆庆元年(1567年)丁卯科乡试第六十四名中举﹝4﹞,隆庆五年辛未科(1571年)会试中试,廷试列第二甲第二十八名成进士。他踏上仕途的时候,“万历新政”如火如荼,江陵同乡、内阁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在朝为官的楚地人(张居正的湖广同乡),大多身居要职。嘉谟本是张居正的门生,加上才识出众,本该是官场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可他偏偏选择了退避三舍,安分守己。当年八月,被选为户部山东司主事,万历四年(1576年)六月升任山西司员外郎,次年正月再次升任贵州司郎中。


万历五年(1577年)十月,三十一岁的周嘉谟来到僻远的广东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担任知府。在这个“俗醇易治”的地方,嘉谟开始崭露头角。他勤于政事,“遇各县解到人犯,即刻问理”,“解司钱粮,即填批具文”。在操行上,不仅自奉清俭,对下属也约束严明,“各县一蔬不入府,本府一人不下县”。此外,还把崇文重教的风气带到韶州,每有闲暇就到明经会馆为诸生们讲学,学子中的邓光祚、李延大等人后来都得中进士。


万历十年,周嘉谟被擢升为四川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泸州(分管泸州的按察分司)。有个名叫杨腾霄的大恶人,在泸州为害多年,嘉谟穷追不舍,将他缉拿归案,依律治罪,当地人都拍手称快。第二年,兼任建武守御千户所(故址在今宜宾市兴文县)总兵,严令各级军官不得克扣粮饷,士兵们十分感激。万历十二年冬天,建武所的新任总兵沈思学激起兵变,总兵官署被士兵们纵火烧毁,沈思学仓皇出逃。嘉谟得到飞报,只身赶往那里,有赖于此前的信任基础,通过谈判顺利平息了事件。万历十四年春,兼任安绵兵备道(行辕在今四川阆中市,兵备道通常由按察司的副使或佥事充任,负责分理军务,监督军队,管理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治安等。),抚定了白草等部落的骚乱,负责为松潘平叛之战运输士兵、调集粮饷,由于嘉谟部署周密、令行禁止,连一贯骄横的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及其部下也不敢妄动。此后,曾暂代按察使之职,建昌(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州西昌市)再次爆发少数民族叛乱,又先后改任建昌兵备道、上川南分守道(驻雅州,今雅安市),督办建昌、越巂(西今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邛(qióng琼)部(今越西县东北)三路兵马的粮饷。


三、辞官复用


万历十六年(1588年),叛乱逐一被平定,朝廷论功行赏,晋升周嘉谟为按察使。此前发生的一系列官场内斗和倾轧,使嘉谟萌生退意,于是坚决辞掉了官职,回家奉养老迈的双亲。不久,父亲病故,安葬在松石湖之北﹝5﹞。万历二十二年,因为牛蹄支河南岸各垸水患频仍,嘉谟召集各村长老,一起向湖广布政使请愿修建马骨泛水渠和杨赞、反湾剅口,当年十月开建,嘉谟与哥哥爱松亲自督工,次年春天工程告竣,缓解了这一地区村庄和耕地的洪涝灾害。大约1591年,他在沉湖之滨筑成“采真园”,作好了不再出仕的准备。


万历二十五年,嘉谟的母亲刘太夫人去世。二十八年春,守丧期刚满,就接到朝廷的严令,火速赴任四川按察使﹝6﹞,原来是播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的战事到了决胜阶段﹝6﹞,不久播州被平定。皇帝派到蜀地的矿监税使、宦官邱乘云狐假虎威,大肆敛财,动辄以冤狱和酷刑威吓官民,造成极大的混乱。嘉谟命令下属官吏不得配合邱乘云侵民扰民,并将几名助纣为虐的奸猾之徒绳之以法,宦官一伙这才收敛了气焰,灰溜溜地离开蜀地。


四、封疆大吏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擢升为四川左布政使;三十六年,又加右副都御史衔,出任云南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云南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此时刚刚经历了长时间战乱,人心未定,生计艰难,“斗米至三钱”,嘉谟决意“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他获悉很多人因为失去土地才沦为盗贼,就把一些世袭豪强霸占的田地收归官府,发放给百姓。陇川土官(今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宣抚使多安民率众反叛﹝7﹞,逃入缅甸,把据点设在蛮湾。嘉谟带兵进剿,生擒多安民,任命他的弟弟多安靖为新的宣抚使,平定了这场叛乱。万历皇帝加封他兵部右侍郎的官衔,仍旧担任巡抚。世袭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昌祚侵占了百姓的田地八千多顷﹝8﹞,其孙子沐启元贪横暴虐,嘉谟上奏朝廷弹劾他们,许多百姓得以重见天日。


嘉谟上任之初,云南布政使司库银仅有五千余两,抚滇五年,到离任时,库银有十五万之多,他说这是“节年地方安静、节省所致”。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朝廷升任嘉谟为两广总督,总管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军务与民政。广西有部落首领勾结安南(今越南)的军队进犯内地,周嘉谟领军击退了他们。四十四年,粤东一带的南海、番禺、三水、高要、四会、高明等地洪水暴发,嘉谟组织修建堤坝,加固河岸,使大片农田的收成有了保障。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周嘉谟传》


五、两朝顾命


两广总督任职期满,朝廷考核周嘉谟后加封他右都御史衔,调任为南京户部尚书,随即又改任工部尚书。四十八年四月,孝端皇后王氏逝世,丧葬事宜极其隆重,宫里不停地索要钱物。嘉谟上疏神宗,丧礼有既定的规制,不应该听信妄言,铺张浪费,不被采纳。嘉谟耐心劝说,并与太监汪良德等人设法节省了十余万银两。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初一,嘉谟就任吏部尚书。不久,明神宗朱翊钧去世,八月初一,光宗朱常洛继位﹝9﹞。皇贵妃郑氏以神宗有遗命封她为皇后为由,强行留在乾清宫,想要光宗封她为皇太后。嘉谟采纳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人的意见,找到郑贵妃哥哥郑国泰的儿子郑养性,晓以利害,让他规劝郑贵妃顾全大局、遵守祖制,放弃皇太后的尊号,颐养天年,否则大祸将至,郑氏这才移居慈宁宫,邀封的事情也就此作罢。当时有传言说,郑氏选了八位美貌的宫女供光宗享乐,致使光宗身体虚弱,八月二十八日,嘉谟趁着光宗召见的机会,劝谏他节制色欲,皇帝委婉地告诉他,不要听信传言。八月二十九日,光宗自知大限将至,将身后的国家大事托付给内阁首辅大臣方从哲、大学士刘一燝和韩爌以及周嘉谟。次日清晨,一生遭遇“梃击”、“红丸”、“移宫”三大宫廷奇案的“一月天子”明光宗驾崩,而年方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尚未即皇帝位,其养母李选侍(史称“西李”)借口朱由校需要照顾﹝10﹞,蛮横地赖在乾清宫。顾命大臣们忧心忡忡,设法入宫请出朱由校到文华殿接受众臣的朝拜,再送往慈庆宫暂住。嘉谟启奏道:“殿下的身上,寄托着国家的安危,千万不能随意走动。参加大行皇帝的丧葬仪式,或是接见臣下,都请务必由我们陪同。”朱由校点头同意。李选侍妄想挟持皇帝一同居住在乾清宫,自己作为太后垂帘听政。嘉谟连夜起草奏疏,率领大臣们不断催促李选侍离开乾清宫。九月五日,李选侍搬到仁寿殿。九月六日,明熹宗即位。当时宫廷内外祸事不断,大明江山已是岌岌可危。嘉谟在朝堂上神情庄重,持论公允,参与各项重大决策,朝廷上下无不倚重。


 万历朝晚期,神宗皇帝荒于朝政,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各自为政,官员的选拔与考核,居然连负责官员任免的吏部都不能作主。周嘉谟执掌吏部后,力排众议,任人唯贤。光宗、熹宗相继登基之际,嘉谟大举起用以前被革职、削籍的官员,德高望重的人纷纷被委以重任,三党的魁首和结党营私的人逐渐被清退,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振。随后,嘉谟又历陈当时吏治的弊端,责成各级官员力行整顿,又为官员的考评制定了标准,分为守、才、心、政、年、貌六个方面,要求今后的考核评语务必实事求是,不得含糊其辞。这些措施上奏熹宗同意后立即得到推行。


六、铮铮铁骨


天启元年,监察御史贾继春获罪,他的同僚张慎言、高弘图上书为他辩解,熹宗打算将这两人一同惩处。嘉谟多方营救,使慎言、弘图后来只是被扣罚了俸禄。兵科给事中霍维华为了谄媚魏忠贤一伙,诬陷正直的司礼秉笔太监王安,将他迫害致死。嘉谟义愤填膺,利用每年例行的人事变动将霍维华调出京城。魏忠贤恼羞成怒,唆使刑科给事中孙杰弹劾周嘉谟与刘一燝串通一气,为了王安之死报复霍维华,并且把经略袁应泰、登莱监军道佟卜年在辽东的战事失利归咎于嘉谟。嘉谟眼看阉党气焰日盛,愤而请求引退,一连上书十五章请辞,才获准回籍侯召。大学士叶向高等人上书疾呼留任嘉谟,朝廷都没有采纳。当年十二月,嘉谟启程离开京城,在朝重臣们都到顺城门(今北京宣武门)外为他饯行。在旅途中,嘉谟写下七律二首。


其一:

曾披汉史羡疏公,祖帐都门事颇同。

十五封章天听转,三千驿路主恩隆。

梅花斗雪清香远,松干凌霜劲节崇。

归去故园春色好,时时回首帝城中。

其二:

连章得请赋来归,丹陛陈情泪湿衣。

自信心长缘发短,敢云昨是觉今非。

兼驱猛兽无良策,闲伴浮鸥有息机。

独使至尊劳旰食,难将寸草答春晖。


天启二年正月初十,周嘉谟抵达故乡乾滩驿。这一年,明朝在东北的最高军事机关驻地广宁卫(治所在今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沦陷于后金(满清的前身)之手,嘉谟忧愤至极,上疏参劾兵部尚书张鹤鸣打压熊廷弼、偏袒王化贞﹝11﹞,导致大片领土丢失。天启五年(1625年)秋,魏忠贤的党羽周维持再次弹劾嘉谟包庇王安﹝12﹞,嘉谟因此被剥夺官籍。明思宗朱由检登基后,于崇祯元年(1628年)起用嘉谟为南京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三师”之一)官衔﹝13﹞。上任后的第二年,死于任上,终年八十四岁,安葬在故乡的松石湖畔。皇帝下诏派员为他举行祭葬,追赠他为少保(“三孤”之一)。﹝14﹞


干驿镇小河村明故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周公墓志(周巍先生拍摄)


七、斯人不朽


到了清代,又一个无意做官、专爱诗酒的邑人胡泌(明太仆寺卿胡承诏之孙)出现了。他访遍天门的名胜古迹,所到之处都留下诗篇。在采真园故址,眼前已是一片残垣断壁,回想起明朝末年,内忧外患,党祸肆虐,铁骨铮铮的周嘉谟不顾射向自己的明枪暗箭,苦苦支撑大明江山,他伤感地写道:


两朝顾命秉铨衡,通籍宦途六十年。

直忤阉人开绿野,闲依水国种奇莲。

午桥明月宵吹笛,亥市腥风晓泊船。

曾驻河干寻胜迹,萋萋芳草乱啼鹃。


早在周嘉谟六十寿辰时,同乡、户部尚书陈所学在《奉贺藩伯明卿周公六十初度序》中称赞嘉谟“从口之所发,而皆俊言;衡身之所应,而皆矩行”,说他“在家为孝子,为哲父;在乡为端人,为义士;在天下为名执法,为社稷臣。”此后的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周嘉谟顾不得自身安危,企图挽狂澜于既倒,配得上“社稷之臣”的赞誉。


嘉谟著有《滇粤奏议》、《披沥疏稿》、《纶音屡锡全录》、《十五奏疏》、《蜀政纪略》、《余清阁年谱》、《省度质言》、《墨池清纪》、《采真园集》、《沧浪草》等,现在大多散佚无存,极少流传。2018年秋,同乡李国仿先生百计搜求并校注的《天门进士诗文》出版,书中载有周嘉谟诗十八首、文十篇,实为天门学林之幸事。

(责编:糊汤粉)


注释:

﹝1﹞周嘉谟的生年,之前有文献注明为1545年—1629年,经考证,生年应为1547年,周嘉谟自撰的《余清阁年谱》中记载为“嘉靖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丑时”。中华书局1956年版《明史》卷241列传第129文末记载的嘉谟公“年八十四”,故其卒年当为1630年。

﹝2﹞据《道光县志•卷二十四封荫》,嘉谟曾祖名侃,祖父名日春,父名惇,均受封。周嘉谟祖籍、生平等,参考李国仿校注、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天门进士诗文》之《车田谱序》、《余清阁年谱》等文编撰。

﹝3﹞康熙《景陵县志·卷之十人物志·进士》载:“周嘉谟,隆庆丁卯科举人,辛未科进士,由汉川学登仕版,后随改籍归焉。”《天门进士文辑》第89页引同治十二年版《汉川县志·卷二十二杂记》记载:“周少保嘉谟之祖岳任吾邑广文,因著籍焉。嘉靖甲子,少保入试,有中伤之者。林虹桥为廪保,力护持之。以县试第一人入泮。”其中“祖岳”的准确意义待考。

﹝4﹞隆庆:明穆宗年号。穆宗朱载垕(hòu后)(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在位时间公元1566年-1572年。

﹝5﹞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天门进士诗文》之《余清阁年谱·万历十六年》载:“是冬,中宪公葬于松石之阳。”周嘉谟此次辞掉的官职,李维祯(《参知周公寿序》)和陈所学(《采真园记》)中都记为“参知”,即“布政使司左、右参知政事”,今从周嘉谟自撰的《余清阁年谱》说,以“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为是。

﹝6﹞播州位于四川、贵州、重庆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唐朝末年,杨端割据播州,世袭官位,历经两宋、元朝。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首领杨铿降明,被任命为播州宣慰使。隆庆五年(1571),杨应龙世袭宣慰司一职,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

﹝7﹞宣抚:即宣抚使,官名,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管理军民,是土司世袭官职。多安民,人名,安靖是其弟。

﹝8﹞黔国公:明朝云南的世袭封爵,第一任是沐英,此后世镇云南,直至明末。沐昌祚,人名。

﹝9﹞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明光宗朱常洛(1582年—1620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年号泰昌,在位仅一个月。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年号天启,在位七年。

﹝10﹞李选侍:李康妃,史称“西李”,当时太子朱常洛宫中有两位李选侍,无亲缘关系,人称东李、西李。选侍,明代妃嫔称号,选入宫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明光宗即位,下令封她为皇贵妃,不料光宗很快死去,来不及受封。西李赖在乾清宫,大学士刘一燝、吏部尚书周嘉谟等上疏力争,这就是明朝著名的“移宫案”。

﹝11﹞张鹤鸣(1551年-1635年),字元平,号风皋,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人。万年丙戍科(1586年)进士,天启元年(1621年)任兵部尚书,督师辽东,调解辽东经略熊廷弼与广宁巡抚王化贞的不和,主张将熊廷弼撤职,重用盲目主战的王化贞,致使广宁卫失陷,鹤鸣被弹劾。魏忠贤起用他为南京工部尚书、兵部尚书,总督贵州、四川、云南、湖广、广西军务。崇祯皇帝嗣位,被弹劾,回乡。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陷颍州,被杀。

﹝12﹞周维持,明镇江府金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周应秋之弟,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天启中为御史,阿附阉党,奏请将东林党人登记造册、一网打尽,尽毁天下书院,并诬陷兵部尚书赵应等人至削籍为民。崇祯初巡按浙江,被弹劾罢官,兄弟俩一同列名魏党逆案。

﹝13﹞明代官制有“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三少”: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或赠官,以示尊崇,没有实际职权。

﹝14﹞本文中,天启元年之前的系年,以《余清阁年谱》为据,部分引自中华书局1956年版《明史·卷241·列传第129》。天启元年之后,以《明史》为据。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胡德盛:祭酒鲁铎传

胡德盛:国军128师火烧幹驿小考


公号往期文章链接:

舟  帆:皇帝与诗人

白守成:诗词一辑

小熬浆糊:你知道我在想你吗?

纽浪客:清明祭

感悟人生:无尽的思念

飞鱼:峥嵘岁月古稀殇

曾庆伟谈吃:珍馐美馔义河蚶

老 秘:六十年前天门河

尔 也:荣辱不惊地米菜


   欢迎大家在公号“发消息”处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互动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小编将加您入群。欢迎赐稿,本公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