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忘忧草:格子里的春天

忘忧草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抗疫特辑】


编者按:

这是作者几天前的文章,文中记述了作者的宅居、感动,还有忧虑,行文大体上还算从容。然而,两三天后,作者“已没了文中的平静”(作者语),她的一位亲人去年不幸染上重疾,尚在治疗中,而亲人的配偶因感染“新冠”抢救无效刚刚离世,好好的一个家庭刹那间支离破碎!现在仍瞒着双方的父母,担心他(她)们接受不了再出意外。她说:“……特别是这个痛点在自己心口,无异于伤口舔血。看电视里出院人的消息,不再有亲人出院的身影。之前在格子里祈祷春天,现在是忧伤成河的春天,等着去墓园看亲人!”
今天,当我编辑这篇文章时,再看上面这段文字,无边的哀伤如潮水般袭来。近几天里,不断有熟悉的亲友染病或离世的消息传来,让我不断地回忆起他们的音容笑貌,不断地在心里追问:这些与世无争、安分守己的升斗小民像割草一样一个个倒下,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会遭受如此劫难?
面对劫难,沉默是有罪的。我们要记住、记录、让人们知道、思考,并做出改变。否则,对不起死去的人,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否则,我们还可能跌入同一条河流。
愿逝者安息!愿活者安好!


格子里的春天

文/忘忧草

记不得是封城的第十几天了,醒来第一件事依然是刷手机,看疫情统计数据,依然是蹭蹭地往上增加,依然叫人心里紧绷。回看昨天的新闻1+1,白岩松的问题一提出,明知道问题还很尖锐,明知道形势还很严峻,我却傻傻的期待连线的人给一个满意的回答,心里总期待着,拐点何时能出现,就像我不那么喜欢却很煽情的两句话: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可是无论今天怎样的阳光明媚都无法掩盖亟待拯救的现实。

 

“今天早餐吃面条吧”,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是老周的生日,锅里的水烧的沸腾,丢进细软的面条和一个鸡蛋,撇去鸡蛋的泡沫,起锅前加入几片蒸熟的香肠和白菜叶,清汤上面闪着点点油光,冒着热气满满的一碗长寿面就端上桌了。

“拍个照发个微信,配一句什么台词呢”

“过了今天就58”。

“今年的生日不同以往,阴历和阳历竟是同一天。”

“19年才一次,等到下次76了。”

“最特殊的是在这个疫情时期,终生难忘吧”

“宅在家里快半个月了,啥时候是个头啊”

“莫急,总会有出头的时候,你知道有个视频叫不急武汉,全国人民同武汉正在一起战斗,你能吃上长寿面应该很满足了”

“是啊,想想那些在外流浪的湖北人,想想那些被隔离的人,想想那些在一线劳累奔波的人,我们安全宅在家里,一天到晚看看资讯,该要多么地知足”。

 

生日年年都有,何况到这个年龄的人不见得多喜欢过生日。尝遍美味,也很少感受筷子缠绕的面条包含的酸辣苦甜滋味。只是今年,慢下来,眼前升腾的热气,给困在格子里人的一丝心安。

年前采购的蔬菜不多了,正在发愁能否出去买点菜,在群里求助小区物业,结果真有志愿者把菜送到家门口,不加价。打开门缝,戴着口罩的志愿者,看不清面孔,说声谢谢连忙关上门。放在门外的蔬菜一小时后才小心翼翼拿进来。补充一次蔬菜,又可安心宅一周。


电话那头好友秀娟向我吐槽,老朱自从疫情发生后,每天早出晚归看不到人影,深夜回到家门口把外套和鞋子脱在外面才能小心进门。老朱是她的老公,转业军人,武昌某社区负责人,防疫巨大压力下另外的一线战场,离居民最近,离疫情最近的人,每天组织负责排查人员、测量体温、卫生消毒、卫生宣传,充当快递员,又安抚居民情绪,一天忙碌下来嘴干舌枯回家不想讲一句话。我故作镇静调侃安慰秀娟,不怕,老朱是军人,是英雄,他给我们筑起抗击疫情最坚固的防线,他会保护好自己的,愿早日结束疫情,让他回家多陪陪你。放下电话,我脑海里飘过老朱的身影,经常被调侃被戏说,平日里不多言,说话慢条斯理的一个男人。曾经保家卫国,现在保护家园,我心目中的侠客!硬汉!老兵!

 

我的公号很少转发他人文章,但这次例外,转了鸿渐风的一篇《平民英雄 我们身边的志愿者》,另一篇是我的学校一篇《女教师旅游滞留泰国  花9万元买口罩寄回武汉》,主人公一个是胡德盛,家居武汉的天门老乡,一个醉心于探究家乡历史,撰写多篇故乡先贤传记的男人,年过五十,事业有成,却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奔波在救援物资和医护人员上下班的运送队伍里。另一个主人公丁雪雁,是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航空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在泰国旅游期间,了解到武汉急缺口罩和防护服,自掏腰包9万元购置一批口罩寄回武汉。一名普通教师,9万元是大半年的工资,无论家境是否优越,丁雪雁的举动是让我吃惊让我感动让我敬仰又有些惭愧的。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这是写给有故事的他们吧!

我身边不乏这些平凡的人,他们因是我熟悉的人而更加关注,更值得我铭记。

 

关注的还有我的家乡,问老屋的邻居慧慧:你还好吧,村里的人都还好吧,田里的花菜还好吧?

“都蛮好,就是花菜不能卖,封村封路,把家家户户都隔开了。”
“人平安就好,啥都没有想的呢”
看着慧慧的文字,我放下心来,又一丝隐忧,老家是中国花菜种植第一大镇,花菜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渠道,不知道疫情过后,他们会过得怎样。我已经多少年没有回过村庄,只是有点牵挂春种一粒粟的他们。


窗外的阳光和温度,让人感受春天对人间的眷顾。我从窗户拍下几张楼房的照片,从书房极力远望,看到了中南民大的那一波湖水,和旁边更远处的南湖,以前我常来这儿拍水杉,拍杨柳,拍落日,从这儿骑自行车到不远处的华农拍樱花、桃花。我特喜欢这一片有山有水有树有花的地方,四季有风景。民族大道不见一辆汽车,这可是往日最热闹喜欢堵车的地方。目光收回到近处对面的楼房,夜晚闪烁灯光的楼层看不见一个人影,33层的建筑被分为一个个整齐微小的格子,又像蜂巢,格子里的他们又都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和我一样无聊看外面的风景,还是和我一样刷手机?

昨日立春,我一个极度迷恋户外自然的人,今年只能在格子里遐想,校园体育馆前的那株梅花开了,我却没有来,梅花会不会等我很久。


在阳台上拍完一张拖着长长光影的背影照片,一直等到太阳完全落下,才肯关上窗帘。

“吃饭了”老周喊道。

“肚子饿了,吃什么不重要了,只要我们都还好好活着”,我不止对亲人、朋友说过多少回了。此时电话那边传来了亲人病情好转的消息。


 翻手机看到日本援驰捐赠湖北高校纸箱上的一句话: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我顿时喜欢又震撼之极,无以言表,不是因为物质。可怜我那一点薄薄底蕴,一番好好学习,才翻译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面该好好学习这八个字的来历吧。


窗外夜色安静下来,没有了白天狗的叫声,也忍不住叫人想起归在大雪纷飞的夜晚。


留下 一首好听的歌谣唱给武汉,这一天又结束了。



 2020-2-5 围城第14天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忘忧草:我的武汉,我的城
忘忧草:进门一碗焌米茶
忘忧草:我爱茼蒿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文友讲述:我的一天

飞鱼:江城蜗居日记(节选)

兰若:古城宅年

大鱼海棠:疫情之殇——妈妈!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榕树:一个返乡天门人的春节历程

李俊安:美国来信

竟陵古月:讲述2——穿行在疫情高危区

抗疫诗词特辑:一片诗心在梓桑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