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喻训天:县域金融史奇迹——天门的百年银行

喻训天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县域金融史奇迹——天门的百年银行
文/ 喻训天

 

十几年前,一个天门老乡的无意之举,填补了天门金融史上的一个空白。
 某日,这位老乡发现自己家中老木箱里的衬纸竟然是“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发行的“天门临时流通劵”。它是一个整版,这个老乡将它从箱底撕下来裁剪成10张。
 当地媒体报道了此事,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金融钱票文物,当时并未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然而,嗅觉灵敏的武汉收藏爱好者专程赴天门,将其悉数买走。
天门历史悠久,商贸发达,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有外商在天门开设会馆和洋行。关于钱庄和银号均相关文字记载。但关于天门人自己的银行,历史记载近乎空白。临时流通券的发现,填补了天门市金融史上只有“临时流通券”的文字记录,而没有票样图案实证的空白。
“天门临时流通券”的出现,用实物证明了百年前天门人就有了自己的银行——天门商民合作银行,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纪录!尤其作为县域经济领域内的银行,更是全国罕见,它应该写入中国近代银行发展史。这张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发行的“天门临时流通券”应该陈列在中国金融博物馆内,因为在中国,有百年历史的银行寥寥无几!


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发行的“天门临时流通券”正面与背面

虽然在今天,满大街都是银行,它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现代意义上的银行从海外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中国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由盛宣怀创办。盛宣怀是第一个向清廷建议用“西洋思维”改变传统金融业的人。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而中国也需要有自己的银行来调剂资金。1897年12月7日,清帝正式批准盛宣怀“招商集股,合力兴办”银行。于是,就有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银行。
 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是“四明商业银行”,由宁波人1908年在上海创办,其汉口分行在江路步行街。这栋建筑今还在。1912年,经孙中山批准,中国银行成立。中国银行也是现存银行中历史最悠久的银行。


四明银行汉口分行旧址(作者摄)


从以物易物到今天的刷卡支付,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1407年在意大利威尼斯成立的银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银行。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ca,意思是板凳,早期的银行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使用。英语转化为bank,意为存放钱的柜子,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个词翻译到了中国,就成了从事银子生意的企业。银子作为主要货币,也是钱的意思。
关于天门商民合作银行,查不到更多信息,一切都只能从这张“临时流通券”上寻找线索。而该券面并没有提供年月时间,那么它到底是哪一年的呢?背面文字说明,发行“临时流通券”是因为铜元缺乏,影响周转。所以,我们还是首先锁定铜元在中国使用的年限。
理论上铜元诞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式结束使用为1949年。在这60年的时间跨度里,前20年以银元为主,铜元只是作为辅币,1935年民国政府曾推行“法币政策”。这样,去头去尾后,还剩下中间的20多年,即1909年至1929年。
        将铜元作为法定货币有明确的规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重订币法。铜元紫铜占95%、白铅占5%。它就是我们小时候见到的红铜角子。后来铜元含铜量下降,重量减小,也就是小时候见到过的黄铜角子。接着又出现了“当十”和“当二十”的铜元,也就是“以一当十”。尽管如此,铜元的信誉仍然不错,因为它是直接和银元挂钩的货币,可以兑换银元。
    根据1989年版的《武汉金融市志》记载:1917年的汉口,1银元兑换1380文铜元;长江下游各省,1银元兑换1300文;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则只能换1200余文。由于有利可图,湖北地区每天都有大量的铜元流出。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湖北官钱局发行官票应对流通的需求,待铜元充足后,再拿这种官钱票去官钱局兑换铜元。

中华民国发行的铜元(红铜角子)


       依照以上描述分析可知:“临时流通券”的发行时间锁定在1917年至1918年之间。同样因为铜元急聚减少,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发行“临时流通券”加以应对。据此推断,天门商民合作银行成立的时间早于1917年。
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名称中的“商民合作”,并非商与民的合作,而是商商合作,因为商民本身就是一个词汇。 语出《商君书·农战》:“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也。”又见《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现如今,除了农民是一个常用词,其他三“民”已不见踪影。
      所谓“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无才不兴”只是现代的说法,其实商的作用在百年前远大于此。最雄辩的证明就是:百年前天门的商民协会居然可以自己开办银行!
      据史料,清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天门成立了县商务分会,会长为郑有漠。1916年改组为天门县商会。   民国4年(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所在地及工商业总汇之大商埠,须设立总商会,其余设立商会。湖北各县商会不少,但成立银行的惟有天门。

商会在那个年代作用非常巨大。民国11年(1922年)湖北省政务厅首次提出全省道路规划,计划从汉阳至沔阳、潜江、荆州修公路,由于受当局财力和物力的限制,计划没能实施。

       湖北省境内的第一条汽车公路是襄阳至沙市的公路,由商会集资修建,并于民国13年(1924年)修通。这个时候出现一个名词叫“商办公路”。它完全是公益性质的,并非我们现在流行的“集资修路,收费还贷。”1928年荆州境内有商办汽车公路531.344公里,约占全省汽车公路里程的一半。

近期在网上查到这样一则信息:

       2006年8月,笔者有幸在湖北天门市集得一张民国时期天门县商民协会合作银行发行的“天门临时流通券”,该票数量颇少,是湖北地区钱票中的珍稀品种,据转惠者言,该钱票为多张排列印制的整版票之一,粘贴在家中旧木箱内壁之上多年,揭下时损坏了部分票面,仅剪裁下十来张完整钱票。看来,这些钱票还未曾发行流通。(余4686字)
          ~试读结束~
       购买全文付费4元。

见到这个我心中一惊!别人不仅买走了你的宝贝,而且连信息也可以拿来卖钱。这个时候该我翻箱倒柜了,因为我曾经见到过这篇文章的原始出处。然而,特意留下来的东西反而增加了寻找的难度系数,我以前把它和旧报纸捆在一起了。


有人用来卖钱的“信息”截图


2009年第五期《收藏》杂志的第120页至122页,用三个版面,以图文形式介绍了天门商民合作银行的“临时流通券”。不过,文章将这张临时流通券发行的时间定格为1927年,其理由是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宁汉分裂、汪精卫叛变、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发布现金集中管理条例,以及南京政府对湖北的经济封锁。
我不认可因为政治原因而发临时流通券。政治上出问题,涉及到银行生存的问题。当生存出现危机的时候,银行的信用体系会立即坍塌,岂是能靠发临时流通券解决的?我认为1927年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可能已经倒闭。因为与它同时代的还有两个机构也是在1927年之前就倒闭了,它们是湖北官钱局和黄陂银行。

湖北官钱局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一手创办,相当于湖北的“官办银行”。辛亥革命后湖北官钱局逐步萎缩,并于1926年倒闭。不过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这张湖北官钱局拾两票被称为清代纸币中的稀世之珍。

光绪三十年湖北官钱局端方、张之洞像拾两银票样票俗称“双人头”,独特之处在于钱币收藏家吴筹中所说:“此票有三个第一,它是我国最早的人物肖像票;又是中国历代钞币中唯一的双像票;而且在数以万计的纸币中,满族、汉族官员合在一张钞票上的也仅此一张。


湖北官钱局发行的“双人头”拾两银票


1912年“辛亥首义”后,黄陂实业银行在汉口设立总行;因该行重要职员都是黄陂人,也称黄陂银行。1919年,呈准财政部、农商部注册,改为黄陂商业银行,同样简称黄陂银行。黄陂银行和湖北官钱局均与民国大总统、黄陂人黎元洪有关,其命运也随之沉浮。

       黄陂银行、湖北官钱局和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属于同一时代的产物,由于存世时间短,有文字记载的东西不多,所以发现的实物尤显珍贵。

2019年底汉口江汉路步行街改造,在江汉路37号楼房的底部,敲开外墙,露出一块石碑:黄陂银行地界。

      《长江日报》报道此事后,只是引起了文史研究专家和一些黄陂人的关注。这个“黄陂银行”的重要物证仍旧被砌封进了墙里。


汉口江汉路的黄陂银行地界碑


经过2009年《收藏》杂志报道后,外界知道了天门百年银行。这张天门商民合作银行发行的“天门临时流通券”引起了金融研究学者和纸币收藏家的关注。

      在2010年嘉德春拍冯乃川收藏纸币专场拍卖会上,一张编号为0031217的天门商民合作银行“拾串临时流通券”,以1904元成交。《收藏》杂志上图片显示的流通券编号为:0031210,因此断定2010年嘉德春拍上的这张临时流通券,就是武汉收藏者从天门买走的那10张之一,因为它与《收藏》杂志上的那张只相隔了7个自然编号。  可以看出,虽然是“临时流通券”,但印制精美,图案清晰,尤其是票面正中的陆羽亭古色古香,与花边融为一体。如此宝贵的东西本应出现在家乡的博物馆,却成了别人的藏品。


“天门临时流通券”票面正中的陆羽亭古色古香,与花边融为一体。


2009年《收藏》第五期是这样介绍天门百年银行的:

天门商民合作银行的设立,不仅填补了湖北地区商会史上的一项空白,又为湖北地区增添了一个新的民间金融机构类别。而“天门商民合作银行流通劵”的出现,也为湖北地区的民间钱票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因此,天门商民合作银行流通券,就成为湖北地区商会组建合作银行创举的唯一实物证据。


2009年《收藏》第五期介绍天门商民合作银行文


想起 2019年,浙江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早在1936年,时年24岁的施昕更在家乡采集到两片黑色有光的陶片……仅仅只是两块黑色的陶片,经过当地人几十年,数代人孜孜不倦地努力,而发掘出世界文化遗产。

还有1997年,《茶》特种邮票发行,杭州方面仅凭陆羽曾生活在当地的理由和不懈的争取,挤掉了陆羽故里天门选送的图案。真的佩服浙江人这种见缝插针,孜孜不倦的努力精神。


1997年发行的特种邮票《茶》,陆羽像为图中右后方之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中的陆羽铜像


走笔至此,感慨良多。我们为天门有百年银行而感到骄傲与自豪,我们还有石家河文化,有竟陵学派;我们是茶圣故里,是状元之乡……但先祖前贤的宝贝玩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珍惜与传承发扬,天门至今甚至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不应妄自尊大,不要瞧不起公安锅盔和沙县小吃,应该学习别人的开拓精神。只有自尊自强、奋起直追,才对得起故乡这方热土。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喻训天:“膏药爹爹”逸事补遗

喻训天:竟陵陈家大院的“膏药爹爹”(下)

喻训天:竟陵陈家大院的“膏药爹爹”(上)

喻训天:漫忆天门粮票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郭良原:开始——我的前六十年(连载十一)

陈艳萍:边写边笑,边写边哭

陈巧林:我的直河,我的童年(连载之四)

尔也:“死”而复生的故事

大鱼海棠:求职记

陈巧林:我的直河,我的童年(连载之三)

喻训天:“膏药爹爹”逸事补遗

郭良原:开始——我的前六十年(连载之十)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