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herry:客居夏威夷(之三)

Sherry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天门人在海外】


客居夏威夷(之三)

文/Sherry


学  冲  浪 


       冲浪运动,是夏威夷一张亮丽而显赫的名片,以夏威夷为背景的电影、旅游广告等等,冲浪题材的内容必不可少。夏威夷人两百多年前就开始冲浪运动,最初只有皇亲国戚才有资格玩儿,平头百姓还没份儿。后来总算不分贵贱都可以玩了,没过多久,“文明”社会来的传教士却并不看好这种岛上的土著运动。


       到了19世界末,夏威夷倒数第二位国王卡拉卡瓦 ( Kalakaua)开始鼓动夏威夷文化的传承,冲浪和草裙舞 (Hula dance) 一起才又得以流行。威基基的主街卡拉卡瓦就是以这位国王的名字命名。这条街旁的威基基海滩上,有一座杜克卡哈纳莫库(Duke Kahanamoku)的雕像,他的背后就立着一个冲浪板,这里是到夏威夷旅游一个必到的打卡点。杜克被尊为现代冲浪之父,得过好几块奥林匹克游泳金牌,是夏威夷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我们在离开芝加哥之前,我对老公说,这次在夏威夷的时间长,我想去学冲浪课程。到夏威夷后,海边从早到晚都能见到冲浪的人;晒得黑黑的小美女们扛着比自己大一倍的冲浪板走在沙滩上, 或是去沙滩的路上;在路边常见皮卡上顶着冲浪板正要去下海的,或者玩完了水要回家的人。每次看到,都令人挺羡慕的,并向往着有那么一天能在大海里冲浪驰骋。


       学习冲浪,好歹也得试一次吧。一天傍晚我们去海边遛了一圈后,在水族馆附近顺着卡拉卡瓦大街往家走。路边有一辆白色的皮卡,车顶架着冲浪板,车身上写着冲浪学校,我走了过去想打听一下具体细节。车里坐着很瘦小的一个女子看见了我,一边开车门出来,一边带上口罩。她用不是特别娴熟的英文问我们有几个人要上课,又告诉我们价钱。说话间,一个四五十岁的白人从司机座那一侧开门出来,自称吉米。他递给我们一个小册子,说可以网上预定。我们回家后上网一查,他们的评分都是好评五分。我说,那就跟他们上课吧,吃亏上当就一次(一般我们第一次做什么事的的惯用语)。



       我们定的是星期四下午两点半为学冲浪的上课时间,一点钟下班后还可以磨蹭磨蹭再去上课。每天日常都不知道忙些啥,一直拖到上课的前一天才去买装备。(如果我婆婆大人知道了,又一定会说: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我们先去ABC店各买一双水鞋,老公说他的置齐了。又逛了几家店,我买了一件长袖上衣,一条短裤,还有一件游泳衣。装备齐全了,自己觉得很满意的。

 

      上课当天,吉米提前了一个小时给老公发短信,提醒我们见面的时间、地点。因为很近,我们想着还早呢,衣服都没有换。现在接到短信后,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早点去吧。老公和我穿了新水鞋,我又换上所有的新衣服,一身行头,全副武装,信心满满地去了约定的上课地点。


       见了面,吉米说:你的上衣太薄,会冷的,从他车里的衣架上拿了一件黑呼呼的,有点感觉像橡胶的上衣。我说好吧就穿上了。看见我的短裤,吉米又说:不行,水里有礁石,腿会受伤。吉米太太给我拿了一条长裤,虽然是洗过的,但是上面还有沙子,我也二话不说就穿上了。看了我俩的鞋子,吉米两口子都说,鞋子必须包住脚腕啊,你们的鞋不行。他俩还小小的争论了一下我应该穿几号,最后我试穿的结果还是吉米说对了。



   课是半私教(Semi-private lesson),只教我和老公两人。衣服鞋子换好,我们三人扛了三块冲浪板往沙滩走,而吉米太太拿了相机三脚架在岸边负责照相。冲浪板巨大,我和老公一前一后,我左右两个胳膊夹住两块板的一头,老公夹住另外一头,走起来跌跌撞撞。一边走一边和吉米两口子聊天。吉米太太是泰国人,很瘦小,吉米去泰国游玩时他们俩认识的,后来结婚跟吉米来到夏威夷。

 

       到了沙滩,放下冲浪板,吉米先教我们怎样趴在冲浪板上在海里划水行走,怎样左拐,右拐。还有基本常识:比如说冲浪板永远要和海岸线或者海浪垂直;趴在冲浪板上,如果有浪头过来要做俯卧撑一样双臂撑起来,头抬起来,才能避过浪头;从冲浪板上摔下来一定不要头朝下,以防碰到礁石, 等等。



     最后是学冲浪的动作,哇塞,好复杂!先趴在板上,等到浪过来,两条胳膊要跟浆一样使劲划,越快越好;再双膝并拢跪在板上,然后左手扶着板,双脚分开前后站在板上,最后站起来,调整姿势,胳膊前后伸开保持平衡,头要看着岸边,和冲浪板前进的方向一致。正学得手忙脚乱,吉米的太太冲过来连忙说道:和中国功夫差不多,一边说,一边蹲了个马步,胳膊前后伸出,两个手掌劈开,还真有点功夫的架势。似乎一句话就点醒了懵圈的人,是啊,我们是中国人呀,花拳绣腿总还能来几个招式,难道还不会点儿功夫?呵呵。

 

       没学两下子,我觉得动作还不熟练呢,吉米就说:可以了,下水吧。下了水后吉米先教我们把冲浪板上的一根扁长的带子缠在左脚腕上。我们趴在板上跟着吉米划到离岸一百多米远,这里浪头可不小。吉米说:等浪头过来,我会推着你的冲浪板给你加速,速度越快你就能站的越稳。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大浪滚滚而来,我趴在板上,吉米在后面使劲儿推,我的板嗖嗖嗖地在水上滑行。按刚才岸边学的,我双手撑板,双膝跪在板上,冲浪板继续嗖嗖嗖地往岸边滑行,至此感觉真的非常爽!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完全不归我管了:我严遵师嘱,左手撑在板上站起身,双脚前后站个马步,摆出中国功夫的招式,头看岸边,也就站了一两秒,就劈头盖脑地从板上摔进水里。在水里挣扎了一会儿,我倒也没有慌,顺着脚腕上的带子把冲浪板拉过来,先把双手从板中间伸过去,抓住板的另外一边,上身先趴在板上,再翻身爬到板上。



       吉米在老地方等着,我双手当浆一样地往他那边划,沿着他站的位置拐弯,把位置摆正,又开始下一次。虽然每次都摔进水里,但是既然来上课,也并没有想着停下不学了。后来渐渐站着的时间开始长一些了,并且可以试着从站着主动回到板上趴下。有一次动作猛了,脸碰到板上,想象脸可能会有点肿, 结果并没有。

 

      吉米自己说三岁就开始冲浪。课上到一半,我问他能不能冲浪一次给我做示范,他却说他自己冲浪的方法和他教我们的完全不一样,所以到最后我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冲浪本领有多高。你说他会不会自己根本不会冲浪?他的身材和别的冲浪者很有一点儿距离呢。

 

       两个小时一晃而过,虽然觉得还没有太学会,却也松了口气,今天不用再摔进水里了。



       上岸换了衣服,吉米太太说她照了照片要给我们。我和老公都没有带手机,吉米就说可以开车到我家楼下。回家取了手机下楼来,他们已经在等我们了。吉米太太把照片传给了我。哇,我自己感觉今天学得并不咋样,但吉米太太却抓拍了一级棒的照片和视频,我看起来还真的像在冲浪呢!吉米太太的勤勤恳恳的免费照片和视频,是我们事先并不知道的福利,很有点意外惊喜。

      后来我们在沙滩边溜达的时候,还看见过吉米太太坐在伞下,架着三脚架拍照。那一定是吉米又在上课吧。他们两口子倒真的是夫唱妇随呢。

 

       后来我和老公又几次拿着小浮板来到海滩,在水里随波逐流。感觉上了冲浪课,好像也算学了点怎样对付一个又一个大浪的小伎俩。偶尔我们不想对付浪头,就奖励自己去在堤坝后面的风平浪静的小孩儿池 (baby pool)。从冲浪,到在海里波浪间漂浮,再到小孩儿池里,这之间的反差让我们自己想起来也是忍俊不禁呢。

 



在彩虹之州打高尔夫

 

       以前来夏威夷都是匆匆忙忙的游客心态。这次因为时间较长,一心想找点非典型游客的事情做。上网在谷歌(Google)上搜寻了一下,发现了一个离我们只有十分钟路程的高尔夫球场:阿拉威球场(Ala Wai Golf Course)。现在需要查找什么资料,只要上网一搜,便一目了然。不由得感叹到:从前没有网络搜索时,人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呢?

 

      球场在阿拉威蕴运河(Ala Wei Canal)旁边。这条人工运河1928年修建之前,威基基是一大片湿地,蚊蝇成灾。运河改变了这里的环境,疏浚运河的弃土被用来垫高地面修建酒店和公寓。如果说先有阿拉威运河,后有名闻遐迩的度假胜地威基基海滩,应该不是言过其实。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这里虽然温暖湿润,蚊虫却是极少。



      一天下班后,我们走到球场去踩点。从球场放眼望去,两面能看见山,近处棕榈树环绕,这里景色和檀香山所有的地方一样,美得像是世外桃源。顺便提醒一句,如果呆久了,我们可能都会经历从最初停不下来,少见多怪的惊叹,到移步是景,家常便饭的审美疲劳吧。

 

       球场美是美,练习场却简陋。练习用的一个个绿色的垫子,不少都破了,不知是否和新冠时期一切从简有关。后来来得多了,发现这里天天爆满,应该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吧。练习场的店里只有一个人值班,我们来之前没有准备,没有带球杆。问店员能不能借或者租。他说:新冠期间怕传染,比较麻烦,我值班我会借给你们;但是有个高个子的,如果他值班他是不会借的。他给我们出主意说,檀香山城里有一家店, 叫Roots & Relics。他们卖用过的球杆,十几二十块一根,最后还可以卖回给店里。檀香山城里以前开车去过,但是这次没有租车,我们想大概不会去这个店吧。

 

      可是两天后,我们居然还是走到檀香山城里买了球杆。因为喜欢走路,我给老公布置作业,研究不同的徒步路线。早上起床后,老公说:今天下班走路去檀香山城里吃饭,再买球杆吧,单程只有6公里。我说,好啊,反正我是磨坊里的磨盘。走哪里都是走,买球杆还让走路有个目标呢。



      徒步是我们在夏威夷最喜欢的事情,虽然太阳底下也会觉得热,但是由于季风(Trade Wind) 的效应,只要有树荫,就凉丝丝的很舒服,一般不会觉得闷热。季风把北方的凉风带到岛上,常常会有毛毛雨或者阵雨。我们碰到过多次出着太阳下着雨,也见证了随时会出其不意地现身的彩虹。彩虹之州可不是徒有虚名。


       我们下班后走到了檀香山市中心,这里有很多历史性的建筑,是个很美的城市。先去店里买了球杆和手套,又走到中国城,来到河边寻找我们从前吃过饭的餐厅。以前这里非常热闹,餐馆内宾客盈门,餐馆外总有不少人在扎推打扑克下象棋。现在这里昔日的繁华因为新冠已了无影踪,餐馆几乎全部关门,只有几家小小的外卖店还在营业。河边能看见无家可归的流浪人。

 


       买有了球杆后,每天,我们一点钟下班后就拎着球杆去球场打一筐球。大概是一碗日本拉面或者乌冬面的价钱。所以我们后来就戏称去打一碗面的球。没遮没挡的大太阳下暴晒是常事,偶尔有云彩飘过,或者一丝丝小风,带来的是夏威夷独有的甜美的清凉。

 

       有一天我们走进球场,远处两山之间出现了最神奇的彩虹:大团大团多彩绚丽的云雾填满了山谷,妥妥一个彩虹之城。大概三四十秒之后彩色的云雾褪去,出现了一个跨越两山的最明艳的彩虹。



      这里的彩虹会在人毫无防备时慷慨地,突然袭击似地出现。有时还是双彩虹,就那样毫无悬念地挂在远方的天空。无论我们在做什么,都会按下暂停键,献上注目礼。

 

       夏威夷,被誉为彩虹之岛,名至实归,这是不是传说中的诗和远方?身临其境,恍如仙境。如果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或更长的时间,我们会不会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对彩虹也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屡见不鲜而心不在焉?


(图片均为作者的先生曹刚所摄)

(待续)

 

                                 (编辑:鳝鱼臊子)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Sherry:客居夏威夷(之一)

      Sherry : 客居夏威夷 (之二 )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张有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一个拯救者的倒下

喻训天:婆媳护箱百年风云

Sherry:客居夏威夷(之一)

农村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农民收入太低

因荷藕然:上平十五韵:春风吟

棉花格格:读《红楼》二章

一个真实的告密者

因荷藕然:隔离记我的出书经历

纽浪客:书写江汉平原的悲欣遒章

太平天国:文化的荒漠

全村改姓始末


敬请赐稿,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