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棉花格格:读《红楼》二章

棉花格格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一个是美玉无暇


一个是阆苑仙葩


五一节休刊启事:5月1-5日


读《红楼》二章

文 / 棉花格格


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论宝钗如何坐上宝二奶奶的宝座



送我上青云


好风凭借力



《红楼梦》一书,我还是二十年前借同学的匆匆过了一遍,并没有细读。这个暑假,同女儿一起读书,母女俩竟同时喜欢上了《红楼梦》,睡前一小时,我们讨论最多的便是红楼梦里的两位女主角了。今天我也凑凑热闹,用我的拙笔分析下宝钗是如何击败黛玉,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的。


一、取悦家长。贾府中最有权力的两个人是王夫人和贾母,宝钗一直费尽心思取悦这两位家长。一见金钏投井自尽,平时“事不关己莫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马上赶来劝解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儿,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句句帮王夫人推卸责任,把过错全部推给金钏,说得王夫人一下子没了内疚。不仅如此,宝钗还趁热打铁,送出两套新衣服帮王夫人解了燃眉之急。这样一来宝钗的大方、体贴与素日黛玉的“小心眼”、孤傲在王夫人心中便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此宝钗便成了王夫人心中儿媳妇的不二人选。

贾母在贾府中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攻破贾母防线的重要性亦不言而喻。第三十五回时,宝钗说:“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起来,凤姐姐凭他怎么巧,巧不过老太太去。”老太太怎不欢心呢?宝钗在贾府过第一个生日时,贾母问她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一遍。其它日常讨好,如陪贾母抹骨牌解闷之类更是举不胜举了。80回后写贾母弃黛选钗是作为一个封建大家长为现实利益的考虑,虽然很多人不认同,但我觉得不无道理。懂得察言观色、处事圆滑的宝钗的确更合适在这样的封建大家族中做儿媳妇。


二、拉拢男朋友的身边人。虽说宝钗同学知道宝玉只念“木石前盟”,对自己并不感冒,但她沉得住气,慢慢地把宝玉的身边人一个个笼络到了自己身边。对宝玉房里的袭人,宝钗心中暗忖道:“倒别看错了这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通过貌似漫不经心的闲言,宝钗套问到袭人年纪、家乡等信息,留神窥察。她知道了袭人在怡红院中举足轻重的位置后,又送袭人戒指、石榴裙,又帮忙做针线,终于将此人成功收编。宝钗在滴翠亭边扑蝴蝶时,听到亭中有人讲话,便知此人“大似宝玉房里的红儿的言语。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书的前两章中还提到,宝玉还不认得自己院里的红儿呢!宝钗如果没有平时的细心观察,凭什么不仅可以分辨其音,而且还摸清了其性格。宝钗的丫头莺儿认了焙茗的娘做干妈,贾府那么多的婆子,为什么就认了焙茗的娘呢?焙茗是宝玉的跟班,有了这么好的一个眼线,以后自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对怡红院的什么风吹草动就都了如指掌了。以上种种,无不说明宝钗平时对宝玉身边的人和事处处留心、时刻都在寻觅可以为自己鼓瑟吹笙的人。反观黛玉,连一个晴雯的声音都没听出来,怎不让我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挖情敌的朋友。湘云在宝钗没有来之前一直是和黛玉住在一起的,应该和黛玉是好朋友。在21回宝钗生日宴上的比戏子事件后,两个人闹得小小不愉快也没有生分,从黛玉拿了宝玉的诗“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可以看出两个人还是住在一起。37回宝钗邀请湘云到蘅芜苑安歇,晚上帮湘云设计了第二天的螃蟹宴。从此以后湘云就弃黛奔钗了,执意只要和宝钗一起住,成了宝钗的头号粉丝。宝钗花区区小钱,不仅成功将湘云拉入自己的阵营,而且获得了贾母等人的称赞,何乐而不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比两个人的时候,如果这两个人有共同的朋友,如湘云这样的第三方,褒谁贬谁,或者不经意的一句言语,都会微妙地影响周围人的评判。


四、舆论宣传。从不喜花儿粉儿的宝钗同学戴着红麝串招摇过市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开始刻意地推介自己,制造舆论了。我们再来谈谈金钏跳井的事,宝钗拿了自己的衣裳来给死了的金钏妆裹,她的“不忌讳”肯定会传得上上下下人尽皆知:好一个体贴懂事,超凡脱俗的姑娘呀!“时小惠全大体”那一章里我们的宝钗同学广施恩惠、周全稳妥,再次收获了贾府的一众民心。贾府最不讨人喜的赵姨娘,宝钗也要拉她一票,将薛蟠从江南捎来的东西送给了贾环。这一小小举动,使赵姨娘一下子受宠若惊,连声称赞。赵姨娘在王夫人处虽受了冷落,可是赵姨娘还有“互相连络,好作首尾”的一众管家婆子呀,心直口快的赵姨娘一定满府吆喝,将这件事传遍贾府的旮旮旯旯,使宝钗在最难对付的“鱼眼睛”堆里都能吸粉无数。


五、和情敌做朋友。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宝钗最高明的地方,便是和黛玉做了朋友。都说黛玉和宝钗是情敌,黛玉又是出了名的小性子,宝钗要想摆平黛玉,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各位看官,看宝姐姐是如何啃下这块最难啃的骨头的。前面的章节,我们的宝姐姐对黛玉一直是“隐忍,退让”。第四十五回宝钗终于捏住了黛玉的把柄,用“把柄”精心设计了一出人情戏,和黛玉“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后面宝钗又是与黛玉掏心掏肺地谈起家长里短,更是无偿赠送上等燕窝给林黛玉滋补虚弱的身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宝钗终于彻底消除了黛玉一直以来对她的“敌意”。其实她宝钗真心待黛玉了吗?从她的那句“妈明儿和老太太求了他作媳妇,岂不比外头寻的好?”她不知道自己哥哥是什么德行吗?此中意味,真让人不忍深思。


宝钗举止娴雅,藏愚守拙,她做这一切时不露声色,却是水到渠成。除了以上这些,宝钗的自身实力也是不容小觑,她体貌丰美、身体健康,且博学多才、家境富裕。黛玉成天在家情思、睡昏昏的时候,深思熟虑的宝钗,已经为自己达成目标的每一步都铺好了路。虽然宝钗没有得到宝玉的爱情,但终是得到了他的人,坐上了宝二奶奶的宝座。“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这也正是宝钗的成功之道。

无论宝钗,还是黛玉,书中的她们都没有能够逃脱悲剧宿命。“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两个人的悲惨命运都值得我们深深同情。文学作品取材于世间百态,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就算到了今天这个时代,无论是婚姻还是职场,那些像宝钗的人会走得更顺一些。

                                写于2019年8月



2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析黛玉之情场折戟


红消香断有谁怜


花谢花飞花满天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给我们刻画了林黛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美貌绝伦,又才华横溢,一生都在追逐至真至纯的情感,在花一般的年华里却香消玉殒,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喟叹。

林黛玉自幼冰雪聪明,但体弱多病,如弱柳扶风。她幼年失慈,父亲林如海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抚养和教育,把她送到贾母身边。不几年,林如海也一病如故。虽说有贾母的万般疼爱,可贾府终究不是自己家,寄人篱下的生活,再加上天生敏感多疑的性格,使黛玉变得多愁善感,自尊又自卑,随便一点生活中的风吹草动都可以使她顾影自怜,感怀身世垂泪一番。

林黛玉的美貌人尽皆知,但书中对她的外貌没有直接描写。众人说她“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说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宝玉说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这些侧面描写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一个绝色美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林黛玉还是个爱哭的女孩子,书中无数次写了她的泪。和宝面初次见面时,因宝玉摔玉,她睡前“淌眼抹泪”;林黛玉访宝玉时,听了晴雯不开门的气话,她“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来”;宝玉挨打后黛玉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紫鹃试玉后宝玉发疯,黛玉听了薛姨妈的安抚,“口内虽如此说,心内未尝不伤感,待她睡了,便直泣了一夜”……黛玉为了宝玉,眼泪“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书中说她本是绛珠仙草,还泪的过程就是偿还神瑛侍者宝玉的灌溉之恩。泪尽时,她的生命也戛然而止。

在作者的笔下,黛玉并不只是单纯貌美爱哭,她还有谢道韫般的咏絮之才。元春省亲时大观园题诗,葬花时的《葬花吟》,魁夺菊花诗,以及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悲题五美吟、晶馆联诗等等。每一次写诗都是黛玉最耀眼夺目的时候,每一首诗都洋溢着黛玉的无限才情,让我们读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教香菱写诗更是体现了黛玉的才华,她不仅会写,而且会讲、会教,名师才能出高徒呀!

除了才情,黛玉还是个非常风趣幽默的人。宝玉去读书,黛玉说他:“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宝玉看宝钗的手臂呆了,林黛玉取笑宝玉是只“呆燕”。宝玉对袭人说:“你死了,我作和尚去。”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回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她这种微微含讥带讽的幽默,既委婉地表达了爱情面前的小小吃醋,又充满了生活情趣。书中佳丽无数,为什么宝玉独钟情于黛玉,我想可能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吧。

宝黛的爱情是书中的主线。他们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因为另一位女子薛宝钗的到来矛盾重重。宝钗才貌双全、身体健康,又稳重平和、举止圆润,得到了贾府从上到下的交口称赞。这使黛玉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她开始不停耍小性子,试探宝玉对自己的感情,和宝玉彼此猜忌,不断吵架,又不断合好。终于在诉肺腑中互明心迹,冰释前嫌。可是他们的爱情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封建社会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败落的贾府为了力挽狂澜,置宝黛的情投意合于不顾,选择了家境优渥、自认可以助宝玉走仕途之路的宝钗。消息传来,黛玉如五雷轰顶,本来就命若游丝的她不久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书中描写林黛玉最动人的情节莫过于葬花了。那一天黛玉去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一夜无眠,次日便躲了众人,含泪葬花。桃花树下,落红阵阵,黛玉一边葬花,一边吟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葬花诗婉转悲伤,每每读到此处,不知有多少读者泪湿双眼。这首诗分明是作者借花表达黛玉对现实遭遇的控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林黛玉这样的性格和才情,注定了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薄命司上的所有女子都有着自己不幸的命运。“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当时整个社会和时代的悲哀。如今的新时代,赋予了女性等同于男性的学习和工作机会,我们要明白,爱情和婚姻并不是人生的唯一,我们要做的是强大自己,把握命运,活出自己的人生风采。

                             写于2021年4月



文字编辑 | 飞   鱼

配图版式 | 鱼七秒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棉花格格:灯笼泡子

棉花格格:棉花上的梦

棉花格格:香蕉树

棉花格格:一个乡村教师的风雨人生

棉花格格:记忆里的秋天

棉花格格:难忘的小屋

棉花格格:打工小妹遭遇记

棉花格格:忧郁的小蓉

棉花格格:絮儿飘飘

棉花格格:三棵栀子花树

棉花格格:父  亲

棉花格格:妍妍的心事

棉花格格:工业区的流浪女孩

棉花格格:我的母亲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一个真实的告密者
因荷藕然:隔离记我的出书经历纽浪客:书写江汉平原的悲欣遒章太平天国:文化的荒漠全村改姓始末尔也:弃婴张中行与杨沫谢长雄:长城之谜临时夫妻:务工者的露水情缘,一场爱与欲的抉择周元川:诗人陈文寿天下第一禁书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鸿渐风·公众号

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