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樊星:天门之谜

樊星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作者在天门石家河遗址考察

特稿

天门之谜

文/樊星

 

天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当地不产茶,却出了举世文明的“茶圣”陆羽(据传他是弃婴,后得一高僧之救才得以存活下来。成人后于乱世中去江浙一带,遍品名泉、识茶艺,著成《茶经》,影响深远),此为一奇。
当地地处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却有“天门”之名,因为有“两山相望如门”的佛子山(又名龙尾山)而得此名,虽该山海拔只192米,却叫出了“天门”之名,可谓奇思,也让人很自然想到了张家界奇崛雄伟的天门山,还有李白的名诗《望天门山》(那座天门山在安徽当途,亦因“两山相望如门”而得名)。此为二奇。


天门佛子山


还有,天门位于内陆腹地,却是著名侨乡,而且是内地最大的侨乡。据说因为遭遇洪灾,天门人凭着敲三棒鼓的技艺,到处闯荡,北至俄罗斯,南到东南亚,都留下了他们的迁徙足迹,堪称民风之奇了。一般遇到天灾人祸,人们都遵循着“小乱避城,大乱避乡”的习俗,就近苟全性命。可天门人与众不同、浪迹异国他乡?一直到今天,天门人仍然保持了闯世界的传统,彰显着别具一格的野性、四海为家的豁达。这不能不说是民风之奇了。是为三奇。


著名侨乡天门干驿镇风光


此外,文学史上与“公安派”齐名的“竟陵派”也产生于此。在天门街头,就留存有古迹“文学泉”(亦名陆子井),虽是纪念陆羽的三眼古井,却因一块厚重的古碑上刻有“文学”二字而有名。那一刻,自然会想到天门的悠悠文脉——从陆羽的《茶经》到皮日休抨击时弊的诗文,再到钟惺、谭元春追求“幽深孤峭”的文风,一直到现代诗人邹荻帆投身大时代洪流的呐喊、当代作家陈立德在电影剧本《吉鸿昌》和长篇小说《前驱》、《城下》中对现代史风云的几度深情回眸,还有这些年好几位本土作家写长、短篇小说的可喜收获。


天门籍作家陈立德编剧的电影《吉鸿昌》海报

在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天门成千成万的学子通过苦读改变命运,其中产生了数百位佼佼者,一时间声名远播,以至赢得了“状元之乡”的美誉,也是天门文脉深厚的又一证明吧。
天门人,思路奇特的天门人,行事泼辣的天门人,无论是闯世界还是考大学,都拼命下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天门人,是楚狂之风至今犹存的证明。


天门竟陵文学泉(三眼井)

最近去天门,是应朋友之邀,去踏访鼎鼎大名的石家河考古遗址。这里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新石器时代先民聚落。在2017年作为唯一入选的中国项目,荣获 “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并在2021年10月18日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被列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石家河遗址那静卧了五千多年的厚厚城垣、面积达1175平方米的祭祀场所都昭示了当年的先民活动的可观规模,令人震撼、感慨。尤其是那一大片布满了上万只红色沃陶杯的遗址,也许用于祭祀活动?也可见当年祭祀的不凡气势了。而在石家河出土的玉人头像,以眼目凸出、口含獠牙、鼻子呈鹰钩状的特征,与三星堆文化中的神秘人像呈现出幽深的联系,使考古专家们认为,石家河文化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


作者(右三)等武汉作家一行和天门作协主席李国胜(右二)在石家河沃陶杯作坊遗址现场(画家陈谢拍摄)


而这样一来,就催生了新的问题:是不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过“湖广填四川”的壮举?如果是,那么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是怎样踏出了那一条连接两地的神奇道路的?在静静的苍天下、辽阔的原野中,我们只能猜想,然后无言。历史如滚滚云雾,遮去了多少神秘往事,惹人遐想,却终于没有答案。
石家河博物馆门外的墙上,有一大幅宣传画,题为“上古迷城石家河”,一个“”字,画龙点睛,传达出许多历史之谜也许注定难以破译的玄机,例如那些至今难以破译的甲骨文、那些聚讼纷纭的历史谜案,还有那些口口相传,也因此难免失真的传奇。

石家河遗址发掘现场


我曾经去过西安的半坡遗址、宁波的河姆渡遗址、杭州的良渚遗址、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还有武汉的盘龙城遗址,在那些先民生存、劳作过的厚土上,看那些原始的工具、古朴的残垣、精美的玉器、神秘的符号,不禁思接千载、凝思良久。没有什么语言能够表达那样的思古幽情。没有。
历史充满神秘。文化充满神奇。这些遗址也因此散发出永久的魅力。
天门因此让人充满期待——还应该有新的发现,还应该有新的奇闻……


(责编:糊汤粉)

 

【作者简介】

樊星,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1957年生于武汉,祖籍河北邢台。文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文化思潮的研究。曾为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系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著有《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世纪末文化思潮》等学术专著,于1998年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获中国文联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获武汉大学“十佳教师”称号。系首次在《鸿渐风》刊发文章。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周元川:地主万福寿

彭振:次韵鲁迅《自嘲》杂感集(2)

《乌合之众》中的50金句

箫以敏:我的秀才祖父

穷人的性生活

尔也:草台戏

羽言:凋零之美

韦思:遥记“周老黑”

彭振:次韵鲁迅《自嘲》杂感集(1)

新华社公布禁用词

张明:六度静斋飘乡音

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

郑福平:阮师傅

20个文革风云人物今安在?

喻训天:一张90年前的天门籍中学生成绩单


敬请赐稿,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