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过程性变式与数学课例研究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整体解读:课程标准修订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含PPT)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分析(含PPT)
新教材培训回放视频上线!2020人教版高中各科新教材培训讲座在线看!(附文档)
命题研究: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数学命题及设计(含PPT)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暨新时代高考命题趋势讲座(含PPT)
本平台已累计分享450余篇专题讲座类文章,可点下方公众号主页,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
一、我国数学教育的亮点:过程性变式
1. 中国人数学学习的悖论
西方研究者认为,中国学习者的数学学习环境存在许多缺陷,尤其在教学方式上,属于典型的“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
*单一讲授的上课方式,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
*班机规模大,一般超过40人,多至50人以上
*低认知水平的频繁考试和高度竞争,造成教师、学生沉重负担
*Ginsberg(1992)发表报告认为,中国的教学特点是“一个受尊敬的长者传输知识给处于服从地位的年少者”
从学生学业评价的角度来看,中国中小学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海外的中国学生一般取得比其实际智商预期更好的成就
*IEA(1992)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大陆获得第一
*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一贯名列前茅
*Stevenson(1992)在《学习的差距》中揭示,美国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中国甚至东亚学生,从1到11年级,这种差异明显存在
过程性变式的特征
与概念性变式的区别:概念性变式关注的是廓清数学学习对象静态的、整体的、相对稳定的内涵与外延特征;而过程性变式关注的是数学学习对象动态的、内在的、层次性递进的过程。因此,对于数学概念、命题推演和问题解决等每一类数学学习对象,均存在着概念性变式和过程性变式。
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既可以表现为一系列的台阶、也可以表现为某种活动策略或经验。过程性变式的主要教学含义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通过有层次的推进,使学生分步解决问题,积累多种活动经验。
二、过程性变式的数学课例研究
1.数学概念学习
案例:“除法就是分豆子!”
(4)新行为阶段
困难
做除法要“拿豆子来”,只会动手做、不会动脑想。课堂热热闹闹,却陷入了数学教学的浅薄与贫乏。
教师的创造
在实物与算式间设置一个中介——放掉豆子和盘子,学生在脑中分豆子,终于越过了形式化的难关。
关注获得的关键性事件:
学生不会形式化,采用“脑中分豆子”,
才能解决从实物到符号的过渡。
2、数学命题学习
案例: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选题背景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公式等。以往的数学学习常常是老师“告诉”定理、公式,给出证明,然后通过练习做机械训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激发学生提出和论证命题的兴趣、如何让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式练习成为学生解题能力的练兵场,是日常数学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数学)早已广泛被人们承认为科学、工艺、商业和晋升各种专业的基础工具。这种目标会导致成人热衷于数学;但对于初步接触数学的幼龄学生,却是遥不可及。”(斯根普1971)
(6)变式教学效果的试验研究
l 一位专家曾提出质疑,上述最后一题是“总复习”中的难题,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节课中作为练习,是否超越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事实上,运用变式作铺垫,可以明显提高练习的效率。后来专家们在普通学生的班中做了试验,同样取得很好效果。
l 我们曾对利用变式图形提高几何教学效果的经验,开展重复试验或轮换试验,结果差别具有显著或极其显著意义。
3、数学问题解决学习
案例:勾股定理能够被学生探究出来吗?
(3)在不满中寻找出路
优秀教师不满足于以往的教学行为。查阅第3次国际数学与科学重复录像研究项目提供的12个勾股定理教学录像,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
尝试新的教学设计,要点是:
①目标在于体现“猜想—证明”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本原性意义。
②探究需要“铺垫”(有层次推进的策略)。就像学游泳,不能让所有学生都直接跳到海里,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带关键性的技能、策略作铺垫。铺垫也称“脚手架”,为学生提供一种教学协助,帮助学生完成在现有能力下向高认知学习任务的难度攀升。
三、课例为载体的教师专业发展
3、来自八国“课例研究年会”的启示
(1)会议概况
2005年12月1-3日,香港教育学院组织了第一届课堂学习研究年会(1stAnnu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Study)。来自日本、美国、英国、瑞典、新加坡、伊朗和中国香港和上海等七国八地的学者参加了会议。
2006年11月30-12月2日,香港教育学院组织了第二届课堂学习研究年会(2ndAnnu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Study)。除了第一届年会的参与各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北京的学者首次参加了会议。
上海的行动教育
●“主体悟性”:行动研究侧重于改善行为,但理性思考或对理论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为此“行动教育”引入了科学认识(假说检验)的模式与行为反馈机制同时进入工作流程,注重通过“摆进自我”把行动与理性联结起来。
●“专业引领”:表现为来自实践层面的有经验教师、理论层面的专业研究人员和“中介”层面的教研员的多边合作的引领,不是单边的专家引领。
●“行为跟进”:注重把教师在实践和讨论后产生的新经验、新理念连续地跟进在后续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
(3)几点启示
①课例研究应当是教师学习的重要载体
第二届大会的亮点之一,是来自六个国家和七个地区的一线教师团队,他们分两个半天分享了各自国家的课例。作为研究学生学习、教师学习的重要载体,课例已经成为开展课堂研究的主要方式和成果表现,“载体学习”观正在形成。
上海老师所展示的“基于关键教学事件的视频案例研修”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课例研究中如何抓住关键事件、甚至用技术整合相关资源,是课例研究深入开展的一个新方向。
②课例研究要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
●瑞典的Marton教授反复强调教学研究中的“形式与内涵”问题,他指出:当谈到“学习什么”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学科内容;当谈到“什么最重要”时,我们就关注到了学习内容的实质……这就是学习研究的秘密。
●Pong & Morris(2002)归纳了上百项有关教学改革的研究后发现:学习内容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近侧因素。授业研究、课堂学习研究和行动教育都采用了课例研究的方法,它们都非常关注教学研究的内容载体。
●Shulman(1986)提出:当心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的“缺失范式”。
③课例中要注意课堂观察技术和人种志方法的运用
从大会介绍的案例来看,各国在进行课例研究中,非常注重研究方法,在应用课堂观察和分析技术时,尤其是结合使用人种志参与式观察方法。我国的课例分析中往往是经验判断多、演绎思辨多,实证数据和归纳式结论相对较少。加强多种课堂观察方法的综合使用,是课例研究中的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
【冬天冻雨后,结冰的挡风玻璃乍一看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冰川,前面的摆件看起来就像是一艘小船…】
文章选自:思维的草根。更多优质资源可关注公众号后查看历史消息,妙解之慧由陕西西安孙冰钰老师创建专注分享初,高中数学优质资源,旨在:让全国各地的师生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平台所选文章贵在分享,公益传播,尊重原创,所选文章会注明作者姓名,来源,如不当,请文末添加微信联系处理,如转载,请注明来源。本平台:妙解之慧(ID:WanZhuanShuXue1)诚请高中数学教师、教研员和热爱数学的朋友不吝赐稿,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来稿请注明姓名或者网名、工作单位,一般只接受word文档格式的电子稿件,文稿请认真审查,防止错漏,确保无误,文责自负。文稿可发在QQ邮箱3305796992@qq.com或添加文末微信直接发给我,感谢各位朋友的鼓励与支持。
往期文章推荐:
家里父亲种植的猕猴桃,每年八月中旬成熟,24号开始采摘,全国包邮,可以先尝猕猴桃桃味后付款,父亲种植猕猴桃30多年了,用心做事,全在猕猴桃桃味上了。详情点下方链接。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识别,添加作者“微信”添加时请备注:地区身份,欢迎各位朋友,相识即是缘,感恩遇见
往期内容
初高中群仅限加一个,进群后及时修改群备注:省市名,不能做到,就不要申请加入了。
初中数学解题研究群:1164126943
高中数学解题研究群:414652933
如何进行有效的听评课(含PPT)听讲题课要抓住的六个方面
高考最后阶段要“回归课本”!何谓“回归课本”?怎么归?
教师讲过多遍原题,还有学生考试出错,原因在哪?“我数学怎么都学不好”想放弃的孩子!你还能再抢救一下
备考讲座:新高考语文最后一课2021高考数学全国卷真题全集+试题评价
人民日报:55张图权威解读各类专业,2021届的报考生快来看!
学习方法:高中数学靠“悟”不靠“练”,在于“走心”但不能“心走”!
把2021高考数学题改成中考题及改题启示命题评价丨初中数学命题之道与术李文革——“数学试题”命制技术(附两本命题书供参考)
让命题研究成为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
李尚志教授:上下求索专题合集(含PDF)
请点下方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全文。
专题讲座:理性认识课堂教学目标,情景创设,课堂小结(含PPT)
新教材培训回放视频上线!2020人教版高中各科新教材培训讲座在线看!(附文档)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李勇衡水演讲: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新考试改革((强基计划)含PPT)
史宁中: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造我们的师范教育(含PPT)
新教材 新高考 新挑战 新机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复习备考建议(含PPT)
几种高效的听课方法一一一听、视、思并用,真正做到质疑、存疑、解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