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思丨送别彥东: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北大法律系77级 新三届 2019-08-29


送别郭彥东同学


我们的心

有一种窒息般的疼痛!


北大法律系77级


郭彥东




八月的雨

 

文 | 张恒山

 

 

八月的北京,天空一直阴沉、多雨,就像获知郭彥东离讯后77級同学们沉痛郁闷的心!

 

八月八日清晨,天空更是厚雾浓云,好像天公也在吊唁彥东西行。

 

一大早,朝阳医院告别厅被布置得素雅宁静肃穆。在“沉痛悼念亲人郭彦东”的电子唁标下,高贵的百合花、淡雅的白玫瑰紫玫瑰、素净的白菊和黄菊组成了正面的富有立体感的波浪状的花墙,彦东的遗像就在这花丛中。这里是彥东诀别人世的终点,也是她进入天国的起点,所以,这里就应当是花的殿堂!

 

左边墙上,是彦东的女儿、女婿携子女敬献的花环。右边的墙上,白玫瑰和绿叶编成的五个巨大花环,分别垂悬着77级女生们敬献的挽幛和同学们的四副挽联:


夏夜蝉鸣同窗远去

秋雨无声痛失故人

——武树臣拟


夏夜蝉鸣痛失彦士

秋雨无声流水东去

——严冶拟


四年同窗刻苦学习燕园处处留芳影

一生友情乐观开朗病榻日日显坚强

——陶景洲拟


镇邪恶护公平法官正义

斗病魔彰生命凤凰涅槃

——张恒山拟

 

除了彦东的家人们,来宾们有77级同学的代表顾雪挺、何山、杜春、刘凤鸣、张恒山,以及彦东在最高院刑事庭的部分同事。

 

彦东的遗体被轻轻移放在厅中的灵床上,灵床铺满了菊花,彦东身上还覆盖着她女儿敬献的花束。

 

亲人和来宾们分别向彦东的遗体行鞠躬礼,然后缓缓地绕着灵床瞻仰彦东遗容。

 

花丛中的彦东神态特别宁静安详,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沉静的微笑,像是龙门石窟那尊最美的佛像的笑样。我猜,在她走向天国时对人世已毫无挂碍。

 

彦东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女性。记得刚上大学,我们的粮食还是按照定量供应,彦东总是怕男同学吃不饱,常常在晚餐时假装吃不下,留出半个或一个馒头或窝窝头让男同学吃。我也是其中受惠者之一。

 

彦东是个正直的、优秀的法官。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时,当有人利用职务之便以司法权力寻租、贪赃枉法时,彦东始终坚守道德底线,洁身自好、忠于法律。在她于最高院任职期间,处理过许多案件,从来是秉公司法,从未为己谋取过任何私利。

 

彦东是个慈爱、坚强的母亲。2013年秋,彦东在中央党校学习,我有幸请她小坐聊天,觉得她有些憔悴。她说为出版社写了几部书稿,主要靠稿费支撑着女儿出国的费用。她说得很淡,但我隐隐地感到作为共和国的一个正直的法官生计之不易,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彦东作为母亲的慈爱和坚强。

 

为人善良、忠于职守、著书留世、抚女成才,上无愧于天地,下无悔于良知,此生足矣。所以,彦东可以毫无挂碍地仙去——给我们留下的还是当年在北大时来去飘逸的身影!

 

离开告别厅时,雨水淅淅而下,是天公为彦东送行致哀......




怀念彦东


文 | 叶小青



1982年1月,我和郭彦东、马迎新、刘德全等四位同学一起分配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经过一年基层法院的实习,我们分到了不同庭室。马迎新分到了办公厅,刘德权分到了“人民司法”,郭彦东分到了刑二庭,我分到了经济庭(后更名为民二庭)。直到她离世,我们共事了36年。人这一辈子能有多少个36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


在单位,我和彦东没有业务上的联系,又各自成立了家庭,所以,我们是各忙各的,平时少有联系。但我们的心却是相通的。我们均以北大法律系77级的一员为荣。我们均秉承着“司法为民”的理念,做到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认真办好每一件案件中,自觉维护着法律的尊严。同时,我们还彼此牵挂着对方的点滴进步和身体健康。


(一)入党


大学毕业时,我们俩还不是中共党员。进单位后,我们均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我加入了党组织,彦东却还在党外。2001年,突然传来彦东入党的消息,令我惊诧不已。因为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有的已经打消了入党念头,有的则加入了民主党派。唯有彦东凭借着对信仰的坚守和执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入党的愿望。我在为她高兴的同时,对她也有了新的认识。


(二)晋级


过去,法院的法官是按照行政序列编制管理的。无论你是助审员还是审判员,都要从科级,处级、局级,一步一步晋级。每一步晋升,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个人述职,群众投票,群众评议,组织考核,候选人(差额)公示,最后党组决定。尤其是晋升局级,虽然文件规定,满五年正处可晋升副局级,但实际解决时,大多都要经过十年八年的。由于局级晋升不是每年都有,且人数很少,所以,晋升局级并不容易。


记得大概是2004年前后,在副局级候选人员公示名单中,我见到了彦东的名字。我真替她高兴。可待正式任命名单出炉时,她却被差额下去了。我好替她惋惜。当时我们在一层楼里办公,时时能见到彦东。当我与她聊起这事时,她虽然有些委屈,但却能够正确对待。这使我原本想说的安慰话变得多余。若干年后,彦东终于晋升到副局级。晋级后的彦东,依然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人。


(三)编书


2007年的春天,我和彦东聊起了孩子的毕业去向,她告诉我,她准备送女儿出国读研。我知道彦东的女儿很优秀,上的是全国重点大学,学习好,出国读研,是很自然的事。但法官的工资并不高,彦东一个人拉扯孩子,本来就不容易,再送孩子出去读书,那得需要多大的一笔费用啊!可是,彦东自信满满,称她有办法解决。


原来,彦东为了解决孩子的出国费用问题,除了工作,把所有的剩余时间全部用在收集刑事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案例上,夜以继日,硬是编篡出一整套法律书籍,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实现了供女儿出国深造的愿望。


记得彦东曾得意地跟我说,她给女儿办签证时,是背着一旅行袋自己编篡的书籍去的,她将这袋书扔在签证官的面前,就是要证明她有实力送女儿出国读书。看着彦东开心的样子,我也乐了。可不知为什么我心里却是苦涩的。我深切地感受到彦东的不易,体会到她对女儿的爱。


(四)与病魔抗争


因为单位机构变动,增设了不少庭室,彦东所在的庭室迁到了办公二区。从此,我们很难见上一面。转眼到了2014年的夏天。我突然接到彦东的电话,称刘班长要来北京,请我们一起坐坐。但她表示不想参加,让我代表她去。这也太不符合彦东热情好客的性格了。当我问她为什么不参加时,她先是沉默,后来就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彦东的哭声,使我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想着前一段她时时在群里发微信,称背痛得睡不着觉。我就跟她要住址,说去看看她。她谢绝了,说她谁也不想见。


班长来北京了。当班长得知上述情况后,果断地决定我们直接去她家看他。


打了一圈儿电话,终于找到了彦东的住址。我们来到了彦东的家。当双手杵着拐杖、满头白发、一脸病容、佝偻着身躯的彦东站在我们面前时,我惊呆了,这是彦东吗?


见到我们,彦东忍不住地又哭了,哭诉着她的病情,诉说着她的悲伤。原来,她骨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根本无法医治。她不愿意让同事看到现在的一切,所以,她向单位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不愿意告诉同学、朋友,她希望留给同学、朋友的依然是昔日的彦东形象。


她生病之后,拒绝医治,日复一日,默默地承受着病痛的煎熬,有多难,有多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彦东的哭声,宣泄着她的悲伤,她的无助,她的绝望。望着彦东,我们不能哭,但我们的心在流泪,在流血。


班长像老大哥一样宽慰着彦东。劝她积极治疗,抓紧找个保姆,照顾好自己,料理好家。如果有困难,我们大家可以想办法帮助她。不知是班长的宽慰起了作用,还是泪水冲走了积郁已久的忧伤,彦东的情绪慢慢开始好转。不知不觉到了饭点。尽管病魔折磨着她疼痛难忍,但她硬是靠着止痛药,坚持与我们一起到楼下吃了个饭。


离开彦东的家,我按照班长的吩咐,将彦东的病情报告给老干局(因为彦东的组织关系属于老干局)以及相关庭室领导。老干局领导很快看望了她。相关庭室的领导和同志们也相继看望她。黄尔梅副院长(北大法律系79级校友)亲自上门看望。我还把彦东生病的消息告诉了笑梅等同学。


在组织关怀和大家的关心下,彦东渐渐地乐观起来。当我与笑梅、严冶、国玲等同学再去看望彦东时,她的家变得整洁了,她憔悴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乐观、坚强、向上的彦东又回来了。


刑庭是彦东的老家,尽管后来她调到院咨询委员会,但刑庭的领导和同志们,包括其他庭室的同志们都特别尊敬她。据二区的同事讲,中午,每当彦东杵着拐杖走进饭厅时,喧闹的饭厅立刻安静下来。这时,总会有人上来搀扶她,有人帮她拿东西,所有的人都停止了说话,投向她的目光,充满了对她的敬重。


彦东,我的老同学、老同事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五年后走了。远离尘世,没有了病魔的缠绕,没有了病痛的折磨,以自由之身随风而去,这也许就是她选择的最好归宿?我们愿彦东的在天之灵安息。


彦东,你虽然走了,但你那坚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却永存我们心中。


2018年8月11日




怀念郭彦东同学

读“考上北大让我一生骄傲”


文 | 何勤华

 


彦东同学走了!让我的心有一种窒息般的疼痛!


思敏同学让大家谈一点读了彦东最后的绝笔“考上北大让我一生骄傲”的体会。谢谢思敏同学的带头,我也说一点内心的感受和对彦东的思念。


彦东成长的年代,和我们的也都一样:父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东奔西走。她自己在“文革”中读了小学、中学和高中,然后又去插队,经历了以挣工分为谋生手段的艰苦的农业劳动这种最低层社会生活。靠着1976年粉碎“四人帮”,国家恢复高考,才进入了大学读书。


彦东对四年北大学习的感受,也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她对各位老师的印象,对各位同学的印象,那一份情感,那一份思念,也同样是我们的情感和思念。她对任课老师和全班同学的爱,也代表了我们全班同学的内心和情感。


彦东同学毕业后,在法官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虽然不能说是轰轰烈烈,但也是默默无闻地尽心敬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寻求司法公平、公正,追求社会的正义而努力着。我们全班83位同学,虽然工作岗位不同,有和彦东同学一样的法官,也有检察官、律师、大学老师、公司老总、政府官员、军人等,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国家的法治事业,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在工作着、奋斗着。


彦东同学在她的文章中,谈了她的心愿,她的追求,就是希望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法治发达的国家,让中国的法律文明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法律文明之辉煌的一员。而这,也集中表达了我们全班的心声:我们作为北大法律系77级,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代法律人,我们绝对不能眼看着奋斗40年所取得的一点法治成果,被不愿意放弃人治习惯的一些人摧毁。虽然,今后法治的道路会十分曲折,非常漫长,也一定会遭受各种挫折,但我们决不会气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走法治道路不动摇。


由于我从读大学开始就一直生病,吃了40年的中药(现在吃得更多了),和北京、上海的各大医院都打过交道。因此,本人对自己的身体一直比较悲观。总是提心吊胆地在想,不知哪一天睡下,第二天自己就醒不过来了。看了彦东的文章,感觉自己在对待生与死方面与她的差距太大,虽然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们活得再长,最后都会走去,离开这个世界。但如何过好在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的每一天,则是需要有一个像彦东同学一样好的心态。


彦东生前曾有意编写一部集子,名为“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讲述我们北大法律系77级的人和事。在向各位同学约稿后,我很快就写好发送给了她。但由于疾病的折磨,彦东最后没有能够实现这个愿望。这也让我想到,我们虽然天天很忙,但一定要先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这样才不至于留下遗憾。至于四年大学中和彦东同学的相处以及毕业后交往的点点滴滴,我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其他同学会比我说的更好。


向代表全班参加彦东同学遗体告别仪式的凤鸣、杜春、老何、恒山和雪挺等同学致敬!


愿彦东同学在天之灵安息!


2018年8月8日于上海



 

怀念彦东


文 | 宋健



彦东走了,她在病床上留下了这篇心血之作,她的坚强、勇敢和乐观令我们全班同学无比心痛!


这两天,微信朋友圈里开始流传她的遗作《考上北大是我一生的骄傲》。今年初,谢思敏同学在“七七缘”同学群里转发了彦东于病中在手机上写下的这篇长文,并号召大家向彦东学习,拿起笔来,写点北大七七往事,记得当时彦东也在群里热情鼓励大家的。然而,半是因工作忙,半是因手懒,虽一直惦着有空动笔,但未曾想到,今天提笔却是为着悼念彦东的离去,心撕裂似的痛!


彦东将她的回忆文章定题为《考上北大是我一生的骄傲》。初读时,真有些震撼,虽然我相信北大学子内心都或多或少有些骄傲,但不少人会含蓄、内敛。然而,这正是彦东啊,我记忆中的同窗彦东就是这样的率真,40年后的她,率真依然未变!


是啊,像我们这代经历过文革的人,考上北大是我们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尽管毕业后同学们人生轨迹不同,但都起步于北大,因而,还能有什么比这更让我们一生为之骄傲的呢!彦东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


彦东的内心不仅骄傲,而且满是感恩。看到她在文中细述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的点点滴滴,40年后一些细节仍信手拈来,特别是将全班同学一一点到,看到她如此善良,对人生没有怨言,只有感谢和感恩,不禁泪目!


记得北大读书时的彦东,瘦瘦高高的,说话细声细语,有时还有些娇嗔。正如她自己在文中回忆的,北大三年级开始,她“谈了一次令人羡慕的恋爱”。虽然在寝室里,彦东偶尔会与我们女生悄悄分享她的一些小苦恼,但总体上,恋爱中的彦东是个幸福单纯的小女人,对幸福恩爱从不掩饰,以至于若有人问起恋爱中女人的模样,我眼前总会飘过彦东年轻的面孔。


北大毕业后,虽然与彦东同在法院系统,但因从事不同领域的审判工作,难得相见。但我单位有法官同事很熟悉彦东,常能听到有关她的情况。彦东一直在最高法院从事刑事审判,业务功底扎实,嫉恶如仇,但她即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生活的确不易!


早些年,彦东住正义路时,有次出差去北京,正好登门拜访,当时已是晚上8点左右,她工作了一天,似乎没吃晚饭,心情一般,见她只随意吃了些点心,我劝她要注意身体。前好些年,彦东路过南京,在省院一起吃了工作午餐,当时她女儿出国留学,她特别开心骄傲,记得还提到孩子爸对女儿的优秀特别满意。午餐间,彦东一直在聊如何培养女儿,特别说到家里有一面墙的书橱,说她能给孩子的是精神食粮。


彦东爱书好学重教,她在回忆文章里,特别给北大的后辈晚生谈了如何做人做学问并成为国家栋梁之才,语重心长!令人感动的是,她说,如果北大学子走上街头振臂高呼,“一定是中国或者世界出了大事情,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了,我们作为学法执法的人,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正能量。”相信北大的年轻学子们,对这位77法学的大学姐一定心怀感激!


作为彦东的同学,同窗四载,对彦东的一生,既了解又不太了解。读了彦东的遗作,深深感受到她的赤子之心和溶入骨髓的北大情怀和家国情怀。有位朋友留言:“她写下的最后的告别,内心宁静,知足感恩,并无遗憾。”彦东的最后告别,是她生命的礼赞!彦东面对疾病生死坚强勇敢乐观的人生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彦东安息!




 

回眸



图1、2:郭彦东的青春倩影


 

回归母校

 

 

与老师蒲坚教授在一起


 

与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北大教授罗豪才在一起



左起:胡笑梅、郭彦东、陈鲁涛、严冶、赵国玲



前排左起:陈鲁涛、郭彦东;后排左起、郝生华、刘和海、张志强、曲三强、冯殿美、顾耕耘、李华云



左起、刘和海、郭彦东、张志强



赵玲玲(周振想夫人)、宋健、王月园、胡笑梅、严冶、赵国玲、翟建萍、陈鲁涛、郭彦东



左起:谢维宪、胡笑梅、郭彦东、陈鲁涛、严冶、赵国玲

 


左起:郭彦东、胡笑梅、陈鲁涛



北大法77级入学30周年庆典在天安门广场的合影,二排右一为郭彦东

 



共同的追忆



谢思敏:

我们把新三届8.15的复刊号,作为我们北大法77级的追思专刊。现在已经是8.8凌晨,再有7个多小时,我们就要送彦东上路了,她也要与我们这些老同学告别了。我希望大家可以好好送别彦东同学,以她喜欢的方式—她在那边也期待着看到大家的读后感吧?

 


刘和海(老班长、山东政法学院教授):

郭彦东的离去,令人痛心不已。但有所欣慰的是,她生病初期有幸见了一面,叙谈了一个来小时,并共进了午餐。她生病的消息,是叶小青告诉我的,并告诉了我当时郭彦东拒绝治疗并拒绝见人的情况,希望我来京时去劝解一下。


几天后到京,叶小青陪我去了她家,她是站在小儿学步车里迎接我们的。她说,诊断出了癌症,大夫说至多活五年。我与她说了句半开玩笑的话:五年是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因为世事无常,谁也不敢说大话自己五年以內不岀问题。另外,医学发展很快,现在治不了的病,五年以后说不定就能治。所以一定好好活着,好好治疗。你是法官,办案时,当事人听你的,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生病了,要听大夫的,把希望寄托在大夫身上。


此后,她谈了好多往事与现事,也谈了如何面对未来。在谈到自己的婚姻家庭情况时,没有听到任何埋怨。我深切地感受到,除了她对疾病听之任之不可取之外,应是一个真正的女強人。


说完话之后,情绪很好,推开了学步车,自己用拐杖同我们一起下楼,一起吃的午饭。饭量也不错,比叶小青和我的胃口都好。自那以后,虽未见面,但是经常从同学口传、从七七缘中听到她的消息。她的坚强,她的乐观,伴着我们的生活,也激励着我们的心灵。


她走了,这是我们班提前离队的第四位同学。苏岩、李洪海、周振想离队时,没有七七缘,也就没有这么多信息沟通。郭彦东生病期间,随时从七七缘中感受到同学的关爱与鼓励,相比前三位,她是幸福的。我们也从七七缘感触到郭彦东与疾病抗争的脉博,我们也是倍感欣慰的。人总是要长大,人总是变老,人总是要离去,只是盼望生者好好活,离者一路走好。郭彦东一路走好!

 

李华云:

一个勤奋好学的同学,一位忠于职守的法官,一位笔耕不缀的作者,一个对女儿关怀备至的母亲,一个坚强乐观的女性!彦东,走好!

 

张志强:

七九级的覃幸(广西人,跟彦东关系很好,彦东得病期间,曾两次赴京看望),前天打电话说,她们班的郭红走了,问彦东情况如何。我说,班群中同学说,有几个同学去看望,还比较健谈。今天上午,她打电话给我,哽咽着说,彦东姐姐走了,她女儿发到朋友圈了。她还说,她们都姓郭,而且小孩都姓顾。


还有一段往事:将要毕业那个学期,我们班有十几位同学到食堂参加卖饭菜(晚餐),彦东是其中之一。一天开始卖饭菜前,几个在我旁边的食堂师傅在议论彦东,只听一年长的男师傅说:你看人家,说话细声细语,彬彬有礼,一看就知道是有家教有素养的女孩。瞧你们,说话粗言烂语,你们学着点吧。快过去40年了,此事仍记忆犹新。

 

严冶:

惊闻噩耗,心痛无比!以为她还能继续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康复如初,美丽如常......所以,彦东,我有好多话还没来得及对你说呢!夏夜蝉鸣痛失彦士,秋雨无声流水东去。我在老武写的挽联基础上作了些小改动,加入了彦东的名字:彦士是才德出众之人,东去指彦东遗嘱骨灰撒海、回归自然。遥送彦东远去天堂愿来生再做同学。

 

李俊玲:

真没想道,打开微信,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 难以置信啊!彦东,怎么这么突然地走了呢?坚强的彦东,一路走好!你的音容笑貌永在我心中~洒脱的离去,彦东做出了榜样!彦东,你就要走了!无缘面送,就此别过吧。你的坚强和笑脸将永存我心!一路走好啊,我的同学……

 

杜春:

幸亏我和凤鸣、国玲、笑梅日前代表同学专程看望彦东同学,应是她生前最后一次亲历同学们的问候与关爱,对她是极大安慰和鼓励!彦东是我们中间优秀的一员,虽遭不幸,但她很坚强,她的走应是解脱与升华!愿她在天之灵安息!更愿生者继续走好我们的路。

 

王爱平:

彦东: 你应该记得,我们有个约定,你还没有完成怎么能走呢?!

 

武树臣:

挽联:

夏夜蝉鸣惜别同窗远去,

秋雨无言痛失燕园故人。


陶景洲:

挽联:

四年同窗刻苦学习燕园处处留芳影;

一生友情乐观开朗病榻日日显坚强。

 

李怀瑛:

小陶这个挽联写得好,既表达了我们对彦东的哀思,又体现了彦东一生的品格和我们对她的敬重。

 

丘征元:

赞同小陶拟的挽联,即表达了同学情义又概括了彦东人品。文字对仗平仄也工整规范。

 

张恒山:

挽联:

镇邪恶护公平法官正义,

斗病魔彰生命凤凰涅槃。

 

汤唯:

学习彦东的坚强、乐观丶豁达,这是她留给我们的财富!彦东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郭彦东生前致曲三强:

我能这么理解吗?未名湖里住着的才是鸿鹄,即天鹅,而我们不过是燕园里住着的一群欢乐的燕雀?我都郁闷好几天了,有解?无解?查百度结果,凤凰有五种颜色,红色,黄色,青色,白色,紫色。白色的凤凰又叫鸿鹄。此前查百度,只有白天鹅才叫鸿鹄,让我心情难过了好几天。

 

曲三强:

@胡笑梅,@刘凤鸣,@河山,烦劳几位替我们送颜东!生前我几次到彦东家探望,真实感受到彦东的坚强和达观,每每想起,不禁唏嘘!彦东:你虽然故去,却从未离开,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源:北大法律系77级班群“七七缘””

本号获许可推送



北大法律系新三届

郭彦东:考上北大让我一生骄傲

谢思敏:回忆四十年前高考往事

谢思敏:中国走向世界的途径

何山:“老照片”的回忆

何山:上课不记笔记,考试只得个"良"

陶景洲: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盛宴

何勤华:北大法律系77级,永远的精神家园

何勤华:给北大法律系77级上课的老师们

何勤华:当时不知道法律为何物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实习生李克强曾是电影原型人物

袁钢:他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道汤

高远东:在忌日纪念海子

    海子诗九首

郭建梅:我是最典型的弱势群体,

但我们在做强势的事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请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