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李卫英,1974年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张家口万全县孔家庄公社上营屯大队当插队知青,1977年考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后在北京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环境保护研究所担任工程师。1992年至2003年在日本冷冻食品研究所任研究员,2005年至今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任教。
原题
回望女儿成长的日子
(节选)
作者:李卫英
女儿的名字叫秋天。没错,是姓秋,祖籍绍兴。如果您觉得没有听说过这个稀有的姓,那么给您一个提示:有一位出自绍兴的中国名人、秋姓女侠,您一定不会觉得陌生。
“这个颜色不是我弄的”
女儿从小除了不愿意去幼儿园以外,非常听话,比较省心。几本书、一盒积木就可以一个人有滋有味、安安静静地玩一天。从一岁半开始就被送幼儿园。别的孩子即使不愿意去幼儿园,哭几天也就没事了,她却哭了足有半年多时间,为此,还成了幼儿园的“名人”。后来她知道每天必须去,也乖乖地去,只是快走到幼儿园门口时,自己安安静静地一边撇着嘴流眼泪,一边从兜里掏手绢,弄得我们心里非常难受。她奶奶、姑姑、爸爸和我谁都不愿意干这种“送”的差事,都愿意去“接”,因为接的时候是女儿最开心的时刻。每天我们都会答应她的请求:“第一个接我!”。
她脸上至今还留着浅浅的一小块疤痕,是被当时幼儿园小朋友抓的。事情发生后不久的一天,老师拉着一个脸上塗着紫药水的孩子来到我面前说:“这是你女儿干的。”此时,站在一旁的女儿很委屈地对我说:“他踢我,我抓了他。但是,我抓完以后是红色,不是这个颜色(紫药水),这个颜色不是我抓的。”
从三岁开始学习钢琴。毎次开始练琴之前,都会喃喃自语:“我不想练琴我也练琴”,让我觉得心里酸酸的。至今我有时都会纠结:让女儿练了这么多年的琴,是对?抑或错?她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但是我却没有积极支持她学习绘画,没有给她请过一位绘画教师。
因为女儿学琴时年龄太小,手指太软,在琴上立不直,为此没少挨老师的训斥。她经常是一边流眼泪一边弹。我当时和大多数人一样,认同严师出高徒,完全没有顾及女儿的感受和兴趣。
有一年春节前,钢琴班举行表演比赛。班上的学员最小的三岁,最大的是研究生。比赛前我问女儿紧张吗?她摇摇头说不紧张啊,想快点上台弹。因为每个弹完的选手可以得到一瓶饮料。她上台演奏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直出汗。
比赛结果出乎老师的预料,女儿得了一等奖。老师的点评是:“今天的演奏比赛,只有一个同学一个音都没有弹错,这个人就是秋天小朋友。其实她自身条件并不好。我想在这里提到一个人,秋天的妈妈。”
现在回过头来想,自己那时候那么下功夫陪女儿练琴,似乎是为了女儿,其实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会重蹈覆辙,至少不会去逼孩子做其不喜欢的事情;不会太把孩子当一个孩子,她是她自己,她有她的才能,她有她的爱好;我会用更多的精力观察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带着孩子走向她感兴趣的地方;不会强行带她去她讨厌的地方或者没感觉的地方。毋庸置疑,孩子如果喜欢做什么或是有某个爱好,在学习的路上肯定是辛苦的,但不应该是痛苦的。
爸爸的小情人
都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我想这句话不无道理。三代单传的老公一直期盼我们能有一个儿子,这样,稀有而珍贵的“秋”姓也能够得以延续。可是女儿的到来让他失望了。只是,这种失望转瞬即逝,他成了我家最宠爱、最娇惯女儿的那个人,几乎包揽了给女儿洗尿布的工作。去商场时,女儿在我这里要不到的东西,在她爸爸那里一张口,绝对可以得到满足。女儿后来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来的超强势,应该说也是爸爸耐心地实施“给思路”教育的结果。我曾经担心总是扮演“红脸”角色的爸爸会不会把女儿惯坏了。
记得女儿在日本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您女儿今天把一个同学打哭了。女儿回家后,尽管她向我说明了事情的经过:那个同学把作业本扔给她,掉到地上还笑,于是女儿冲过去推了她一把,对方哭了,我还是把她狠训了一顿。
爸爸下班一进家门,我马上把“事件”通报给他,实指望他和我一起再扮一回“白脸”呢,没想到他听完之后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兎子急了还咬人呢”。
和女儿一起游十渡
“请不要拍死它们”
女儿属兔,真的很像兎子,温和,与人为善。有一次我们见到了乞丐,女儿赶紧请爸爸掏钱。正当爸爸从掏出的钱中想找一些零钱时,女儿不由分说,一把把爸爸手里的钱全部抓到手,飞快跑去交给了乞讨者。有一次她自己遇上乞丐,身上没有钱,结果她把兜里的零食全部掏出给了乞丐。姥姥至今都记得,有一次她去姥姥家,一进门就向姥姥要棉衣,说姥姥家附近有一个乞丐,天气太冷。
家里的苍蝇拍是不能用来打蚊子、苍蝇的,如果被她看到,一定会跑过来制止。我问她:那蚊子咬我们怎么办?她回答:打开窗户把蚊子赶出去就行了,不要打死它们。
女儿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时的部分“作品”
女儿小时候,我们会在圣诞节晚上的房间角落里藏好“圣诞礼物”,告诉她只要一年里不说谎,圣诞老人就一定会送给你想要的礼物。她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悄悄给她买好了她一直想要的电动削铅笔刀,藏在钢琴椅子下面。她找了半天没找到,又急又难过,我就逗她:你是不是撒谎了?她想了想说:是。我说:那你把说过的谎话告诉我,圣诞老人会原谅你,依然会送你礼物。于是她一五一十招供了:曾经不想吃饭,然后就说自己肚子疼;曾经是馋了,想让大人给她买零食,就说自己饿了……我们忍住笑,帮她找出了那个电动转笔刀,她特别开心。
没想到,两天后她问我和爸爸: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和她一起长大的路路哥哥,只大她一岁的路路哥哥的回答是:“骗鬼去吧!”我和爸爸只好向她说了实话,从此结束了我们的谎言骗局。
在东京上野动物园
在日本读小学时的绘画“作品”,日文的意思是:“请每天认真刷牙吧!”
突然开口说流畅日语
1992年由于我和老公在日本就职,两年之后,工作和生活安定下来,就把女儿也接到日本,让她进入日本的小学校上学。想想那时候,真难为她了,一句日语不会,几乎全天呆在学校。刚开始,她没有朋友。爸爸为了帮助“小哑巴”找到朋友,也是动足了脑筋:买来日本流行的电子游戏卡和孩子们喜欢的零食,请女儿的同学们到我家来玩。这一着还着实奏效。孩子们口口相传,来我家和女儿玩的朋友多了起来。此外,女儿喜欢画漫画的这一爱好,也让她在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下有了新朋友。
孩子学外语和我们成人不一样。我们是先在脑子里反应出中文句式,再根据语法逻辑翻译成日语,孩子则省去了中间环节,直接用眼睛耳朵全方位接受。
有一天,两个日本小男孩正在看着楼下的新自行车,女儿走过去用日语对他们说:“这辆自行车是我爸爸的。”男孩高声惊呼道:“秋天君开口说话啦!”。班主任老师说,大约有半年时间,女儿基本上是“哑巴”状态,某一天突然张嘴了,好像一夜间换了个人,能成句、比较流畅地进行语言表达了。
有种母爱看似伟大
女儿到日本以后,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应该像日本绝大多数的妈妈一样辞掉工作,和爸爸商量的结果,我选择了继续上班。能来到日本拓展自己的专业,非常非常不容易,不想轻易放弃。
我们发现学校对面有一个新建的住宅楼,但房租很贵,几乎是我月工资的一半,租房子要付五个月的房租(两个月的礼金、两个月的押金,当月的租金)。虽然我们并不富裕但还是搬了进去。女儿每天自己去上学,我依然早出晚归坚持工作。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选择是对的。把孩子放在重要的位置无可厚非,但是,一味地以孩子为绝对中心,放弃自我,看似很伟大,对孩子未必是件好事。这种所谓的牺牲,成为一些父母放弃自我成长的借口。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其实是父母本身成为了怎样的人。父母喜欢阅读,营造一个书香环境,孩子则不会沉迷于游戏,混沌度日;父母很勤奋,孩子也不太可能消极懒惰、敷衍地对待学习;让孩子弹钢琴,自己却根本不听音乐,是不是很滑稽?
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逐步意识到身教的作用远远大于言传。父母身体力行,努力让自己变强,比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教更简单直接,更行之有效。
1994年在东京迪斯尼乐园
1994年8月在爸爸最好的日本朋友斉籐清二家过㿻兰盆节
女儿的运动细胞似乎先天就不是太发达。到了日本后,上体育课孩子们练习跳绳,很多孩子可以一口气连续跳上百次,她却一次也跳不好。爸爸下班后带着她在楼下一遍一遍地练习,但起色不大,依然连三次都跳不了。我有些灰心了,觉得女儿天生就是动作不协调。但是爸爸却不急,说一旦她能跳3次,就能跳30次、100次。果然,在爸爸的耐心调教下,女儿的跳绳终于过关了!
记得我们帶她去日本的八景岛游乐场,有一个项目是坐着室内的直梯上到二、三十米高的地方,然后突然垂直落到地面。有恐高症的我完全不敢。女儿也不敢,转身想跑,爸爸“开导”她,女儿终于同意试一次。没想到她试完一次后还想第二次、第三次。原来胆子也是练出来的,年龄越小,越容易练。
全家第一次去长野滑雪,请了一位滑雪教练同时教我们。然后各自上了滑雪道。只要雪道的坡度稍微大一点,我就把滑雪板从脚上取下来扛着走,女儿总是一口气滑到山脚下,然后马上一个人又坐着缆车上了山顶再滑下去,玩得非常开心。我真不明白,同一个教练,相同的学习时间,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1995年夏在奈良公园
女儿已经越来越懂事。一天下大雨,我在公司临时加班(爸爸天天加班),当我一身疲惫乘轻轨电车回到我家的车站南浦和,从车站楼梯往下走时,在楼梯的拐弯处,看到一个熟悉的小身影正拿着一把伞缩在角落里向人群张望:是8岁的女儿!她并不知道我回家的确切时间,只知道我出门时没带伞,于是拿着伞到车站接我,已经在寒冷中等了近两个小时。
1995年女儿在日本的小学生涯
这个陶瓷的烟灰缸是女儿在日本亲手为爸爸做的,爸爸巳经用了20多年
1996年5月日本的儿童节一一鲤鱼旗节
零花钱与独立精神
在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给他们零花钱,或许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但是我不希望孩子很小就对钱有意识、有欲望,所以女儿在小学期间从来没有给过她零花钱,别人给的“压岁钱”也如数“没收”。告诉她需要买什么告诉父母,如果该买,会买给她。
有一天女儿从学校回来说老师给他们留了一个作业:“说说你是怎么使用零花钱的?”女儿从来就没有过零花钱,于是犯了难。我想了一下对她说:那你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我有零花我会怎样使用,这样不影响你完成作业。其实我也想听听女儿的想法。
女儿很认真地想了一会说:我会存一半,花一半。花的钱里,一半买文具,一半买零食。我觉得她的想法不错,同时也开始考虑该给她零花钱了。
1997年在爸妈补办的婚礼上
女儿小学毕业前,我参加了日本学校组织的“雏鹰展翅”表演会,请每个孩子说出自己的理想。让我惊讶的是:厨师、理发师、运货司机、保育园的阿姨、护士等竟会是许多日本孩子的理想。女儿的好朋友ひぐち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中华料理店的厨师。而在中国几乎清一色的结果是,将来希望成为硕士、博士,想当明星、作家、音乐家、科学家乃至总理,反差颇大。不切实际、超出自己能力的冲天大志,将来带给孩子的是积极向上的动力还是落魄呢?
我在日本看到的孩子都像孩子,很单纯,不太会说话,很简单的词,没有多余的话,更没有大话和空话。再看看我们的孩子:打开电视,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滔滔不绝地讲着大道理,一看就不是发自孩子的内心,而是大人训化出来的,从孩子做作的表情,已经完全找不与其年龄相符的童贞。日本学校对孩子的理想教育是让他们明白:在自然生活中,在认知内心中越淡定,越从容,越舍弃一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就会有了更多的依据;让他们懂得:设计未来,不是人云亦云地只考虑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秉赋来选择目标,认真思索自己更适合做什么。
望子成龙的精英教育,其实完全背离孩子根据自己的秉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路。
日本的班主任老师
照片中的老师叫关口,一直是女儿小学的班主任。有一天女儿把家门的钥匙丢了,急得哭了起来。无论老师问她什么,她都听不懂,完全无反应。于是关口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钥匙🔑,女儿一看立刻点头,关口老师马上往我老公的公司打电话:您女儿的钥匙丢了。
在千葉海滨
在埼玉刚参加完中学入学典礼
女儿中学时代的几幅作品,她担任日本真砂第一中学美术部的部长
女儿从小非常喜欢画画,到日本以后迷上了漫画。我们“奖励”女儿的奖品就是漫画的底衬纸。小学毕业时,女儿完成了一本漫画连环故事集,题目是《愛は勝つ》(中文意思是爱能战胜一切)。在这本漫画集中,她给故事里的小学校起的名字是我就职公司的名字。看了漫画里小学校醒目的牌子上写着“XXXX小学”,我忍俊不禁,于是把漫画册带到公司。大家看了之后都哈哈大笑,公司老板更是对女儿的“创意”赞不绝口。下班的时候,老板给了我一盒外包装是卡通图案的巧克力,说是给我女儿的“奖品”。
在千葉真砂第一中学和美国住家留学生海莉
内心比父母更open
女儿的学校计划接纳6名来自美国家庭的寄宿生,到日本学习、生活半个月,请大家报名申请接待这六个美国学生。女儿希望我家也成为接待美国学生的家庭。我当时极力反对,理由是:这些美国学生为了学习日语、了解日本文化才不远万里专门跑到日本,住在我们中国人的家庭算怎么回事?怎么想我都觉得不合适。
可是女儿却说:“他们来我家才好呢,因为又可以学日语又可以学中文、还可以体验两个国家的文化......”后来,学校的教务主任给我打电话动员我同意女儿的意见,他们也认为我家很合适。就这样,这个名叫海力的女孩走进了我家。
半个月相处下来,海力竟然让我们难舍难分。临别那天,海力依依不舍地抱着我们,大哭不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后来我把这段经历分别用日文和中文写出来,被先后刊登在日本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2000年6月6日《声》专栏)和《人民日报》(2000年6月27日)海外版。
不鼓励出人头地
日本学校举办运动会只分红、白组对抗,不计个人名次,不对个人进行表彰。因为体育精神除了体现永不气馁、顽强拼搏、按规则来玩、公平竞争、输得有风度之外,还包括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日本学校也不评选三好学生,不评选班干部,至于当班干部完全是自愿。这些做法就是不鼓励学生争名夺利、总想着出人头地,避免助长一些孩子的优越感同时造成另一些孩子的自卑感。学校给孩子创造的是一种平等放松的环境,使孩子们没有任何压力,注重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雅马哈钢琴是女儿到了日本后不久,我就职公司的铃木秀正科长送给我的。当他知道我打算给女儿买一架钢琴让她继续练琴时,说他为自己女儿买的这架钢琴,由于女儿不喜欢弹,所以一直在“睡觉”。说:“是应该有人把它唤醒的时候了,这是好事啊!”就这样,这架带着温度的钢琴走进了我家。
永远的小林博子
说起女儿在日本学琴,就不能不提到小林博子老师。
女儿小学二年级来到日本的一年半以后,日语交流没有障碍了,就开始跟小林老师继续学钢琴。她,50多岁,长着一张和心灵一样纯美的脸庞,浑身充满音乐修养很深的高雅气质。她毕业于音乐大学钢琴专业,结婚以后在家里开设了钢琴教室,教着几十个学生。女儿一直对钢琴不太感兴趣,自认为不具备“音乐细胞”,一唱歌就走调,自我评价是:“五个音就缺一个”,只是为了“听话”才学钢琴。针对女儿没有自信,她告诉女儿:“跟我学琴,我的唯一要求是;你输给别人不要紧,但是不能输给自己;你弹得不好没关系,但是不能不好好弹。
为了提高女儿学琴的兴趣,她刻意寓教于乐,在安排女儿弹练习曲的同时,专门找来女儿喜欢的曲子和女儿一起弹。日本当时有一部人气冲天的动画片《幽灵公主》上映后,她立即找来主题曲的乐谱教我女儿弹。女儿弹琴稍有进步,她就及时给予表扬。有一次她对女儿说:今天要谢谢你!女儿听得发愣,我也摸不着头脑,小林老师马上补充说你今天弹得很好,谢谢你让我高兴!这让女儿开始逐渐对自己树立起信心。她经常在课后会拿给女儿喜欢吃的糖果,外出旅游总忘不了给女儿买一些小玻璃熊之类的可爱的小礼物,“以资鼓励”。上课时,她是一位严格的老师,下课后,她和我女儿是无话不谈的朋友。一次,她笑着对我说:你丈夫看来很称职,因为我问你女儿将来想嫁一个什么样的丈夫时,她告诉我“要嫁一个像我爸爸一样幽默的人”。
不知不觉中女儿变了,很主动地练琴,翘盼着钢琴课,甚至感冒发烧也不休息。
学校放假,由于我和爸爸都在公司上班中午不在家,女儿只好一个人在外边买盒饭吃。此时小林老师把我女儿和她另外两个“得意”的学生叫到她家,做许多她“拿手”的西餐,招待这些小客人。她告诉我之所以非常偏爱我女儿,是因为欣赏我女儿的善良与勤奋。也许是爱屋及乌,她开始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衣食住行到音乐教育,经常向我们了解中国的事情。她说:一定要去中国的北京看一看,因为那里不仅是中国的首都,还因为那里是秋天君的故乡。
1998年的春天,她如愿以偿随旅游团去了北京、苏州,游览了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回来后她兴奋地告诉我尽管她是第一次去中国,但是她踏上中国的国土之后,不但不感到陌生,而且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她很留意中国的年轻人,说他们脸上洋溢着活力和朝气。她喜欢中国,这次没有呆够,以后还要去。
女儿上中学后,由于爸爸转职,我家搬到了很远的千叶市。然而,她依然关心着女儿的情况,经常给我们打电话或写信。每次都是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写好几页。牵挂、思念、教诲充满字里行间。想起来都惭愧,即使是做妈妈的我也未必有这样的耐心。女儿接到信总会聚精会神地静静地读半天。我发现在女儿心里,她的话远比我的话要有分量, 所以有时候我说服不了女儿时,就打电话请她帮忙。那时候日本许多年轻女孩把头发染成金黄色、化浓妆、穿异服,女儿有时候却羡慕她们。我不无忧虑地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她。她很快给女儿来信,写道: “……赶时髦的美、化妆出来的美就像包金的铁,由于总担心有露馅的可能,心是虚的,所以很难有美的气质,而且长久不了。而当你有了丰富的知识,有了充实的内心世界,就会像一块纯金一样,从里到外闪光。那种具有足够自信的美,是模仿不来也化妆不来的……”
当她得知女儿在中学期末考试中取得全年级总分第一的成绩时,在电话里高兴地说:为秋天君骄傲!
女儿在初中毕业典礼上演奏了自己将古典钢琴名曲《天鹅》《少女的祈祷》与几首当时日本走红歌星的流行曲巧妙地连接起来的“大连串”。结果,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坐在台下我听着伴随女儿手指的移动流淌出来的美妙旋律,不禁感慨万分:以前那个对音乐不感兴趣、没有自信的怯懦女孩儿跑到哪里去了? 我的视线模糊了,我想起了给予女儿很大影响的她。
新年日本人要去神社祈念。那年,她知道女儿将面临高中考试,新年伊始,她去神社特意为女儿祈祷,请神保佑女儿如愿以偿。
我想,今后女儿在人生旅途中不管走到哪里,总会有一双来自第二故乡日本的期待的目光关注着女儿,总会有一股来自远方的神奇的力量守护着女儿。“不输给自己”、“做一个优秀的人”, 女儿在努力加油 。在许多“为了”之外,还为了她——既教自己弹琴又教自己做人的亦师亦友的熟悉的微笑。小林博子老师,是我眼中数不清的日本人中的一个,回国以后,我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小林博子老师》,发表在2007年4月25日北京青年报上(D4版)。
女儿的决定
女儿在报考高中时和我的想法发生了冲突。
那天,女儿回家后交给我一份学校发的“升学出路说明会”的通知和资料。日本的义务教育是到初中毕业为止。高中分私立和公立,学费相差悬殊。公立高中要便宜得多。但报考时,每人只能选择一所学校,万一落榜,则只能去私立高中。
看过资料后我问女儿:“你对升学的事怎么想?”她说:“想报考船桥公立高中。”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其实,我早已为她做了选择:我们所在地区首屈一指的名门学校――千叶公立高中。它因为每年有25人以上能考入东京大学而闻名日本。女儿所在中学上届有5人考入该校,而她的成绩是在年级前5名以内(毕业考试,所有科目的总成绩为全校第一名),尤其是数学几乎一直是第一名。船桥高中虽然也是该地区很不错的高中,但是该校东京大学的入学率却不及千叶高中。
我问她为什么不选千叶高中而选船桥高中,她居然头头是道地给我罗列出一二三来,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船桥高中设有理科班,千叶高中却没有,而她对数理化最感兴趣,所以船桥高中对她来说独具吸引力。她还告诉我,她已经做过调查,还打算约同学一起去船桥高中理科班听一次课。
听完女儿的陈述,我知道要说服她改变主意并不简单,必须做一番耐心的工作。不知从何时起我已逐渐意识到我和女儿的思维方式的差距已经在拉大。她不像我小时候那么听父母的话,她经常会振振有词地对我居高临下的说教进行反驳。就说不久前的一次期末考试,女儿在全年级考第二,与第一名差9分,是差在社会科(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上。我告诉她要再加把劲,争取下次超过第一名。不料女儿却不以为然,说:“我这次考了440分,下次的目标是440分以上,而不是非要超过谁。”女儿没有竞争意识,多少让我感到了失望和担心,因为我觉得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但事后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她的想法不无道理:很现实地和自己比较,不盲目地和别人攀比,从容地面对竞争世界。难道不是吗?与身边的人大争一日之长短,论一时之高低的时候,其思维、眼界和胸怀实际上也许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女儿问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千叶高中?”我说“除了你有这个实力外,将来有可能进入东京大学。”女儿问我:“妈妈干吗总把东京大学挂在嘴边?”我说“因为它是日本第一著名的大学,也是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女儿说:“那又怎么样?"我说:“如果有著名大学的文凭,就能真正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敬,路就会越走越宽,就能生活得快乐,幸福。”在女儿不解的目光中,我感到有点儿底气不足。这时女儿反问我:“照妈妈的话说,如果不考或考不上东京大学之类的名牌大学就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敬了吗?”我无言以对。
从小在国内所受的教育告诉我: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是可悲的。久而久之,很自然地形成近乎本能的思维方式。而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似乎是通向理想殿堂的必由之路。日本学校对孩子的理想教育则是让他们知道:只要能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只要努力去做、认真去走,都会有好的结果。
在日本的中学生出游活动
想起我的童年时代,正逢文革,失去了许多学习机会。虽然还算幸运赶上了恢复高考的机会,但仍感到失去的机会太多。我把自己没圆的梦寄托在了女儿身上,为她筹划将来、设计人生。从她3岁多起就让她学钢琴,接下来是参加演奏会比赛......此外,体操、舞蹈、私塾等等恨不能让她无所不学。在我的操劳下,女儿的童年似乎过得很充实,然而,必须承认其代价是远离了童心、童趣,远离了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可以自由放飞的世界。而我的这番心血对女儿来说不知是幸抑或不幸?
女儿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有妈妈的人生,我有我自己的人生,请妈妈让我自己来选择我要报考的高中。”
女儿的话给我很大的触动,那个时候,我突然觉得她长大了。事实上,我考虑的与其说是完全为了女儿,不如说是缘于我幼时生活求学的经历,想圆自己心底对这个世界曾经有过的却未能实现的梦想。仔细想想,用女儿稚嫩的肩膀扛起我完不成的追求和渴望,用女儿的人生帮我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是什么逻辑?这样难道是不是有些太过自私?这中间,难道没有虚荣心在作祟?
再回头看一看几十年自己走过的道路,始终在追求完美无缺,经常是一味地跟着潮流走,缺乏自己的选择,往往把大家的追求当成自己的目标,把快乐当成时髦的衣装,不去考虑对自己合适与否,有时也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是,是不是真的活得充实、有意义?
我恍然若悟,女儿说得对,她有她的人生,她有自己选择追求的权利。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天赋,他们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思想。作为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没有任何义务去实现父母的梦想。我若把自己的意志或需要强加于她会限制甚至会伤害她;也许我的好意会破坏她对自己成长和成熟的充分实现;也许我早就应该还给她本属于她的一片自由蓝天,让她从事有兴趣的活动,让她有能力充分发展成为她所能够成为的人。因为作为妈妈,我不仅希望女儿出色,更愿意看到她的生活快乐和幸福。异国教子,我尝到了另一番滋味。
以前我一直在一味地考虑对女儿如何施教,后来发现摸索教育子女之路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不断接受教育、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一条父母自我完善和成长的修行之路。
那次女儿报考高中的选择,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还面临着对孩子教育方式的选择,面临着对自己一直推崇的人生价值观是否应该改变的选择。
女儿又面临大转弯
因为奶奶年事已高,一个人在北京生活无人照顾(我们曾把她接到日本,但是由于语言不通,她住不惯,于是又回国居住),于是爸爸希望回国。我最担心的是女儿。她中文除了听和说还行(我们要求她在家时必须说中文)完全不会读,不会写,回国后面临着中考以及三年后的高考,怎么办?而她留在日本,进入一流的高中和大学是很轻松的事。爸爸说如果让她留在日本上高中,将来恐怕只有留在日本一条路,而这时候选择回国,丢失的中文可以找回来不说,将来还可以多一条供她选择的路。于是,我们在拿到了日本永久居住权之后决定全家回国。
忘不了回国那天女儿那么多的同学赶来为她送行的情景。最为揪心的是当开往机场的车开动后,这些送行的孩子们一边挥手喊叫着,一边奔跑着追赶不可能追上的汽车的画面,让我在任何时候想起来都会觉得鼻子发酸。望着这些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女儿在车里哭得稀里哗啦,我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女儿的脸上没有了笑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那片土地,留下了女儿成长的脚印,也留下了她太多美好的回忆。
由于日本是春季入学,而中国是秋季入学,有半年的“时间差”,于是我们利用这个时间帮她补习中文。但是在参加中考时还是因为语文而被所有的公立高中拒之门外。无奈之下,我们选择了一所私立高中——北京中山实验中学。
女儿入学时,我和爸爸与学校的化学老师聊起天来,当知道彼此都是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一下子距离拉近了。她答应我们一定多多关照女儿。
不久,我接到她的电话让我到学校去一趟。一见面,她把女儿的化学书打开放在我面前,里面的余白竟然被女儿画满了乱七八糟的漫画。老师说女儿上课时不专心听讲,眼睛经常望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作业也很脏,字写错了连橡皮都懒得用,直接涂个黑疙瘩,简直不像是女孩子写的作业。更为严重的是这次小测验不及格......当时,我只觉得血直往脑顶上涌,又气又急又羞愧,第一尝到被老师叫到学校的滋味。
轮到我找女儿谈话,不料,她却非常“淡定”,告诉我不专心听课是因为已经听懂了,不及格是因为要把化学试验的所有方程式背下来,她只是没去背而己。不过,她最后向我保证今后此类让妈妈添堵、蒙羞的事不会再发生。
几天后昌平区所有的中学进行统一化学模拟考试。当天,化学老师又打来电话,激动地告诉我,今天的模拟考试,她翻看了一下卷子,虽然看不到女儿的名字(模拟考试学生只写编号,不写姓名),但是女儿脏兮兮的字她认识,只有她一个人把那道难题做对了,考得非常好,太争气了,她真棒!这位老师最后还不忘调侃:“今天我怎么觉得你女儿蜘蛛爬似的字迹这么可爱呢?”
回到家后,我把化学老师的话告诉女儿,没想到女儿依然“淡定”,只是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话:“其实,我没老师说的那么好。但是,也没老师说得那么糟(几天前的事)。”
三年的高中生活女儿经历了太多的不易。刚回国时,我很多朋友都不能理解,说别的家长为了孩子免遭高考之折磨,都把孩子往国外送,你们可倒好,居然让孩子半路回来,还得重新学中文,加大了高考的难度,剥孩子一层皮的准备你们做好了吗?但是,女儿终于挺过来了!也非常感谢中山实验中学极其敬业的老师们!
从小就喜欢画画的女儿回国后参加了全国星星河杯青少年绘画比赛,她当时是画了一张日本歌星安室奈美惠的头像素描。结果得了二等奖。得奖后她告诉我明年还要参加,想争取一等奖。第二年她又参加了,画了一张山水画:刚刚半解冻的冰河旁有一棵大树。我当时看了之后觉得很一般,女儿对我说:妈妈真的不懂画,安室奈美惠的素描我只花了三个小时,而这张画我却用了三天时间。
结果,真的获得了一等奖!
我有些想不明白,她并没有专门从师学画,但是......
我想起一个《爷爷和孙女》的故事。爷爷是画家,但是他对孙女的画极不满意。孙女画了一棵树,他批评道:树枝怎么能比树干粗?孙女画了一匹马,他又批评道:马怎么能长翅膀?孙女画了一只兎子,他又批评道:兎子怎么可能是红色?殊不知,他的孙女总有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后来孙女参加了国际绘画比赛,画了一只母鸡和一个鸡蛋,鸡蛋画的比母鸡还大,最后得了一等奖。
我是一个“不懂画”(女儿的话)的人,我想,画画这个东西,是人们在用他们独特的思维去研究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甚至是记录这个世界,在画里面包含了他们许多的情感因素。可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画的一幅画之判断似乎只有一个标准:像不像。画的像的就是好画,不像就是画的不好。现在想想,也许从小就让孩子接受专业训练也未见得是件好事,因为上述成人的观念有可能会限制甚至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北京国家大剧院
打工女孩
2005年女儿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她当时报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她觉得这个专业既可以用上她的绘画特长,又包含了她感兴趣的数理化。然而因为语文的成绩还是不够好,没有实现第一志愿。当时她的情绪极度低落,几近崩溃,每天闭门不出,一个人时不时流泪。我开导她:冤的不止你自己,凡是能考进交大的外地学生,以他们的考分,若是在北京考,哪个都有上清华的实力。你如果真有实力,那么五年之后可以考清华的研究生......但是她似乎听不进去。我和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天,我们一定要拉她一起外出逛商场。在商场里的一个私人柜台(卖女性用的发卡、耳钉、指甲油等小商品)贴着招导购的启事。我随便问了一下女儿,离大学入学还有40天,你要不要到这里试试?没想到女儿很痛快地点头同意了。当场面试,结果马上被录用,谈妥的条件是:工作一个月,无休息日,每天工作10小时,一天20元工资,因为是临时工,所以无提成。我当时的初衷只有两个,一是让她尽快走出坏情绪,二是让她锻练锻炼。从表面上看,一天20元的工资实在微不足道,还不够我每天开车接送她的汽油钱。可是这世间有很多东西的价值却不是都能用钱来衡量的。首先,她密切接触的人是几个每天和她一起当导购、从偏远贫困农村跑出来的打工女孩。女儿每天和她们一起工作,一起吃午饭,她们吃什么,女儿也买什么吃。
女儿告诉我说,有一个从甘肃来的女孩讲述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对她来说最好的美味,竟然是一勺白糖......这让女儿很震惊。一个月下来,女儿和她们成了难舍难分的好朋友。临别时,这几个女孩让我女儿选店里自己最喜欢的东西,由她们买给女儿......我也很感动,打算好好做顿家宴招待她们,但是被女儿拒绝了,说:“她们曾问过我,你家的住房条件怎么样?我告诉她们:我家住房很窄小。她们真来了我家以后会难过的。我打算为她们准备小礼物。”
女儿能够在细微之处顾及他人的感受,能够尊重他人,这一点让我很欣慰,我觉得这是做人有教养的一种体现。女儿在这方面比我做得更好,有时会让我自愧不如。即使是现在,比如女儿如果有不再穿的衣服,很少当面送人,而是洗干净、叠平整之后用纸口袋放在小区垃圾桶旁。
在当导购期间,女儿一点儿也没有因为所卖出的商品她没有提成而把自己作为局外人,她经常为卖不出去商品着急。实在卖得不好时,她就一个劲儿地劝我买些她们店里的东西。有时我会无意地流露出她们店里老板给的工资低,她马上认真地反驳说:不低!我算过,每天我们卖不出去多少东西,还有商品的进价、我们的工资、店铺租赁费、电费......
以前我们一家三口有时会在小区附近的一家餐馆就餐。在女儿打工期间的一天,只有我们两口子去吃饭,老板见状便问:怎么不见女儿?我说她打工去了。餐厅老板睁大眼睛:“怎么可能?”我把情况简单地告诉了他。
晚上女儿回家后问我:“猜猜我今天在店里遇到谁了?”接下来女儿兴奋地告诉我:“遇上胖叔叔(餐馆老板)了,他买了店里很多东西呢!”我这才意识到餐厅老板是听了我的话后专门找去的。于是马上找到他致谢,他却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我是被你女儿感动了,正好中秋节公司要开联欢会需要买些奖品,于是......最后他还特别嘱咐我不要让我女儿知道他是专门找上门去的,希望我女儿开心!
在女儿成长的路上,遇到的像这样善良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女儿拿到人生第一个月的工资690元(本来说好没有提成,是600元,但是老板觉得女儿表现很好,所以给她算了提成费)后,特别高兴。我说马上要开学了,你去买一些需要的学习用品。没有想到,她竟然花了几百元为我买了一只广告上经常出现的进口的口红,据说不易掉色。给太姥姥和姥姥买了一盒月饼,给奶奶买了一箱牛奶,把钱全花光了之后她遗憾地说:“可惜,没钱给爸爸买礼物了。”然而,在我看来最可惜的是她没有给自己买任何东西。我拿到那支口红,心里五味杂陈,既感动,又难过,真舍不得用。我想起了在这一个月中,她每天工作10小时,一天都没休息过,有一天感冒发烧,我让她请假,她却坚决不肯,说店里不能缺人,执意带病坚持上班。最后还是店里老板见她病得厉害,硬把她送了回来.....
之后不久,有一次女儿和同学去三里屯雅秀商场,从地铁站十条出来后,硬是走了好几站。回来告诉我之后,我问她为什么不打车,她说:我卖小商品的时候站一个小时才挣2元钱......
我没有想到这一个月的打工体验,让女儿得到了太多,见识了太多、体验了太多,改变了太多。可以说:她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心里不由地感叹:女儿,真的长大了!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穷养儿子,富养女儿”。有人问我怎么看。我倒觉得,与其在富养、穷养上纠结,不如认真思考如何给孩子教养,让孩子具备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包括羞耻感和正义感、诚恳、尊重他人等,将来能够心清魂净地做人做事,应该与穷养、富养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大学毕业了!女儿的毕业设计内容是在中俄之间相连的水域上建一座小区,其构思非常新颖、独特。最终以全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为五年大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
这是没有终点的起跑......
2010年,女儿刚毕业,在申请去美国留学期间,参加了日本第45届国际建筑大奖赛。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单枪匹马参赛的毛头小姑娘成了黑马,获得第一名,因此得到200万日元的奖金。于是,她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一个人背着包游走世界各地看建筑。其中只有阿联酋之旅是我和她同行。我知道,以后和女儿一起旅行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格外珍惜。我们选择了自由行。
正是因为这次比赛,日本的建筑巨匠隈研吾先生给了我女儿一个机会——入职该建筑事务所。
记得在女儿得获奖的当天,在回到酒店的房间后,我看到她流泪了。对于这个结果,我们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在此之前,竞赛组委会宣布了入选前六的人的基本资料和作品名称、并给了20万日元的差旅费,请他们都去东京,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作品,再由日本的九位建筑大师从中评出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两人,三等奖三人。看完资料,我觉的像日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四人组、香港大学的......在各方面都比独自一人参赛、刚刚毕业、乳嗅未干的女儿有优势。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们到达东京入住酒店后已是下午三点多,打开行李箱,我和女儿顿时傻眼了:外表一样的箱子竟然不是我们的,我们拿错了!我们的箱子里面有女儿明天在大会上介绍自己作品时要穿的衣服、资料等。我们好容易联系到机场行李站之后,得到的回答是箱子的主人发现后巳经回家了,把我们的箱子留在了机场,机场要求我们必须先把拿错的箱子送到那位乘客家,让他确认里面的东西完好,亲自给机场打电话之后我们才能去机场取回自己的箱子,而且时间限制在6点下班之前。时间相当紧。
我让女儿在房间准备第二天的英文说明,我负责找回箱子,整个过程简直像打仗一样揪心。一路上我一直在想着万一时间赶不上拿不到箱子时的各种方案,当我拿到箱子后,觉得全身都软了下来。在去往酒店的车上,我脑子里突然冒出“好事多磨”这个词,我第一次想到:莫非,莫非明天会得第一?只是,这样的念头马上又被自己否定,连我自己都觉得好笑。但是不曾想,好事真的来了!
傻一点纯粹一点
那晚,我们整夜无眠,我和女儿聊了很多。我问她:你觉得这次获奖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呢......女儿认为是学习目标的定位帮助了她。她谈到了自己在大学5年学习过程中对目标的坚持,谈到了自己淡泊眼前和功利。说她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向其努力,不会为了分数学习,为分数左右。她很不喜欢的一种“聪明”做法是考试前让老师点所谓的“重点”,和考试内容有关的就不遗余力地拼命准备,无关的则完全扔至一边。这让我不太理解。因为在我看来,这很正常啊,回想一下,自己上大学时就是这么过来的,这些难道是功利行为?也许是我早已经习惯了,所以见怪不怪。我还记得我的一个后来成为名牌大学博士后的朋友,在大一时,曾因为在考试前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书,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在教室听老师讲“重点”,最后高等数学没有及格,开学后还参加了补考。
我想起她在大学期间曾经做过的一件“傻事”。每年都会得到奖学金的女儿居然连鼓励奖也没有得到。当时我很诧异。她说因为学校有规定,不光要看总成绩,还设了一个必要条件:所有课程必须及格。我更诧异了,问她:这么说你有课程不及格?她回答:“是。是‘建筑历史’”。原来,老师在厚厚的书上画出范围,让学生背下来。女儿却觉得这些内容需要的时候查资料即可,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背。可是,这是学校一直保留下来的考题,老师表示不能改。
于是女儿想,那么我改,我不会去花大把时间背这些,只要及格即可。没想到就差几分竟然没有及格!而就是这几分,把她原本该得到的、对学生来说不算一个小数目的奖学金彻底葬送了。为此,很多人都说她太傻,说这是一个和结构力学等课程相比,最容易拿分的课,仅仅需要花些时间背而已,没有任何难度。我问女儿:你后悔吗?她说:“不啊,我用这些时间干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呢。”
其实,有些时候过于计较,得失心太重,反而会舍本逐末。而“傻傻”的人,往往不会因为世俗的复杂而破坏他们简单的清纯,前人的总结足够经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吃亏是福”、“傻人有傻福”......
总之,现在回过头来看,女儿当初如果是另一种学习状态,虽然会得到全部奖学金,但是一定走不到今天。所以,谁能说她今天得到的大奖,不是得益于她的“傻”呢?
“背包客”行至希腊
女儿和她的“明星猫”
这是女儿在建筑事务所收养的两只流浪猫,对它们照顾有加。不久前我得了尿结石,女儿知道后告诉我,她的猫咪也得过同样的病,但是经过治疗全愈了。这两只猫咪也回报给女儿很多乐趣。它们总是喜欢把女儿的工作台当床,把建筑模型当玩具。女儿只要讲起它们的故事就会津津乐道,眉飞色舞。
其中一只猫还有故事:上了日本的电视!因为日本电视台在建筑事务所釆访2020年东京奥运会场馆的总设计师隈研吾先生时,他是一直抱着这只乖巧可爱的猫咪接受釆访,我女儿打趣说:“那天记者给猫咪的镜头比给我的镜头还多”。这只小猫着实过了一把“明星”瘾呢。
她最喜爱的国度
女儿在周游了世界很多国家之后,我原以为她最喜欢的一定是欧洲的法国或意大利,没想到她告诉我她最喜欢的地方竟是——印度,我觉得很难理解。于是,她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她在印度的经历,住在青年旅社,早上一睁眼,一只猴子正趴在窗户上向屋内张望;在咖啡馆正喝着咖啡,突然闯进一位“不速之客”(就是这张牛的照片)。女儿告诉我:在印度,人与自然的和谐、浓郁的民族特色,让印度成为她眼中魅力无限的国度,她一定会再去。果不其然,去年她辞职之后马上去了南印度40天,给自己的心灵放假。
女儿喜欢印度、喜欢印度的孩子,眼神和笑容不分国界!
百年船厂当舞台
这家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商尼柯逊和包义德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开设的祥生船厂,其前身是英商和记洋行,150多年前,播种在这片土地上的就是金融和工业的种子。如今,百年船厂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外型,却变身为集时尚、展览、演艺为一体的艺术中心,成为世界顶级时尚发布首选地和顶级文化演出场所。
这个工程历时数年,终于在2017年建成。这期间女儿走过了一条浸满汗水的艰辛之路。上海警察的一句调侃话十分形象:半夜三更在马路上游荡的,除了小偷就是建筑设计师。
以前我很关心女儿飞的高不高,现在我更关心女儿飞的累不累。
小女孩破茧成蝶
本来,女儿作为一个中国人,在不到30岁的年龄,就已经在日本的一流建筑事务所成为项目经理,这在他人眼中也许实属不易,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就在2018年7月,她放弃了公司给予的优厚待遇,提交了辞呈,决定“单飞”。
一个女孩子要在竞争激烈又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创业,作为过来人的妈妈如果说不担心那是假话。但是我想明白了一点:女儿有女儿的人生。妈妈的职责应该是让她成为她自己。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趁着年轻趁着还有梦想,任何方向都可以尝试,那个方向即使有悖于父母的初衷,也要有勇气接受。未来之路坎坷也好,崎岖也罢,只要女儿自己内心坚定,大不了跌倒再爬起来,年轻就是资本。为人父母,不过是一场关于爱和放手的修行,应该学会松开女儿的手,相信她,只做她的坚强后盾。
不夸张地说,女儿做事非常执著。就拿练习瑜伽来说,几年前我和女儿在我家附近办了一张健身卡,一起第一次走进瑜伽教室。上课时我观察了一下围的人,发现只有我和女儿身体最为僵硬,动作质量最差。一节课下来,我们俩的反应又是惊人的相似:头疼、恶心、直冒虚汗,脸色苍白,觉得好像要虚脱了一样。于是我决定不再受此罪。而女儿却咬牙坚持了下来。只有我知道早上的懒觉对于习惯夜猫子生活的女儿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女儿竟然为了练习瑜伽,不管睡得有多晚,只要有瑜伽课都会6点起床,而且坚持了不是几天,而是几年!去年,她又专程前往印度的瑜伽圣地mysore,在那里呆了40天。我们去俄罗斯旅行,她也背着瑜伽垫,在当地寻找瑜伽教室,旅行、瑜伽两不误。如今,我和她瑜伽水平的差距已经是数量级之差了,她已经具备了可以当教练的资质。她调侃道:“等我到了八十岁之后,就去当瑜伽教练”。我知道,我们不是差在年龄上,而且差在执著的劲头上。
女儿和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引导她成长和进步的恩师隈研吾先生、寺崎君等人在上海陆家嘴“船厂1862”的建筑工地上
如今,当年的那个小女孩终于破茧成蝶,成为了一个拥有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小有成就的建筑设计师。
读书与傻
周围的很多人希望我把教育孩子的经验写出来,把女儿的经验写出来。关于前者,我真的写不出更多,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我在教育她,而是她在教育我。关于后者,如果让我总结女儿身上最突出的优点,我想说的不是她的善良和勤奋,也不是她的才华和聪明,我想说这样两点:一个是她长期养成的读书习惯,另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傻”。
说到读书,这绝对是让女儿最为受益的习惯。不管她的学习、工作有多忙,至少在睡前的阅读时间一定是要保证的。在她的背包里,永远不会少了书,各种各样的书。读书习惯带给了她丰厚的文化底蕴,她的专业是建筑,一旦建筑赋予了文化的底蕴,就有了贵在内在的价值,也就具备了独特的修养和气质。读书习惯影响了她的方方面面,包括性格。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记得有一句话非常棒: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就滚去读书吧!
说到女儿的“傻”,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此外,还包括一种她始终坚守的无欲。她对买车、住大房子完全没有兴趣,她看到我为打点大房子付出的辛苦,总说当房奴很不值得,今后绝对不会买大房子。她至今也不去考驾照,她说坐在出租车里打个小盹儿,对她来说是个宝贵的休息机会。
还想说这样一件事:我的一个好朋友的女儿在国内一所顶级大学下属的出版社担任责任编辑工作,两年前找到我说可以免费为女儿出书,出作品集。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仅我知道的,在女儿手头至少有三个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一个是她在大学时全年级第一名的毕业设计;另一个是她曾经参赛并入围的一个题目为“屋中的小路”的设计;再有一个就是她参加日本第四十五届国际建筑大奖赛获第一名的作品。
但是,没想到女儿却一口拒绝了,没有商量的余地。她说:“我是想出书,但是绝对不是现在。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水平还没达到出书的高度,即使出了书也没有意义;另外,对我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有太多事情要做,而𣎴是出书。”
在当今这个充满名利侵蚀、物欲横流的社会,她能够不为浮华所驱使,不为名利所打扰,脑子里有一个很清晰的规划,能够静下来听自己的心跳,坚守本心的追求,从而获得心灵的清净和高贵,真的让我由衷地为她点赞,同时也让我为看到了自己的俗气而汗颜。
背影告诉你
我不确定女儿将来在事业上一定有更辉煌的浓墨重彩,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她年轻的时候,没有把重点放在追名逐利上面,将来她老后一定无愧于心,一定活得轻松、踏实。回想起来,作为父母真正陪伴女儿的时光只有在她进入大学前的短短十几年,实在值得珍惜。陪伴女儿成长的日子,也是女儿给予我生命中爱的馈赐,感谢女儿让我和她一起成长。
我在远远地凝视着女儿渐行渐远的背影时想:爱她,不是抱住不放,而是把她交出去,交给社会,交给她自己的生活;是在心底默默地祝福她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永远有快乐和幸福相伴。
引用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自己你:不必追。”
延伸阅读
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荟萃
于飞:革命年代玩摄影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用它装油,装醋,装料酒,
不撒不漏,灶台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