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丨余浩:河北蔚县:摄影师的人世间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余浩,1956年11月出生于北京。1964年在海淀区羊坊店一小读小学,1970年在北京五十中读中学,1976年3月到北京通县永乐店插队,1978年10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科社系读书,1982年毕业留校至2017年退休。
原题
蔚县掠影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是张家口市辖县。它东临北京,南接保定,西倚大同,北枕张垣。蔚县在尧舜之时属冀州,商周时为代国。秦汉、三国、两晋时均称代郡。北周(公元580年)时改称蔚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为蔚县。
蔚县著名的景物有打铁花,剪纸,陶瓷和山间的风景,但是我更喜欢它的古建。
蔚县的古建筑多达580余处。它吸引了许多摄影人来这里拍照。近日我忙里抽闲去了趟那里,拍了一些照片。大致整理一下,分了四个部分:
一、古城堡
蔚县历史上就有八百庄堡之说,有村便有堡,见堡则是村。全境随处可见一座座古老幽静的城堡。东至桃花堡,西至暖泉堡,南至黑石岭堡,北至白草窑堡,城连着城,堡连着堡。蔚县境内最早的城堡出现在元代末年,到了明代中期,城堡遍布,若繁星点点,呈气象万千。这里的古城堡多为民建,很少一部分为官方所建。城堡的城垣大都是黄土夯实而成,堡门周围由灰砖砌成门楼。
二、古寺庙
据《蔚州志》记载,到清末仅县城的古寺庙就有近百余座。蔚县的古建筑尤其是庙、宫、观、寺、院、庵、祠、塔数量之多,位于河北之首。在这些众多的古庙宇中,既有封建皇帝敕建的,也有臣民信徒舍宅为寺或捐资修建的。辽、元、明、清、民国年间各时代建筑近600处。
蔚县现存最著名的是南安寺塔。它位于蔚县城内南门西侧南安寺院内。始建于北魏,后辽代重建。明初,蔚州卫指挥使扩建蔚州城时,城墙穿南安寺,寺被拆迁,仅存古塔。清康熙年间,对塔座进行了包砌,并增建了观音殿、碑楼、禅房等设施。
南安寺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砖塔,高32.1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和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基为石质,高2.5米,由石条叠砌;塔座四正面中间各饰一砖雕兽头,四侧面正中各置一雕花砖饰之,上有砖檐,再上围莲瓣一周,塔身置于莲座中。
南安寺塔千余年栉风沐雨,多次地震,却无丝毫倾斜,依然保存完好,巍然屹立。
三、古戏楼
戏楼是专供戏剧演出的古建筑,多数兴建于明清时期。蔚县古戏楼,数量多,分布广,覆盖面大。每一个村寨庄堡,都有戏楼。全县22个乡镇738个自然村,有戏楼700余座。
蔚县古戏楼,形式多样,种类齐全,不同形式的戏楼,多达六七种。一般为一面观戏楼,戏楼对面建有寺庙。
宋家庄、阳眷堡、庄窠、小探口等村建有穿心戏楼,戏楼建在通街大道上,台基中间为空心通道,以木板铺盖,上能文唱武打,下能通车行人,从远处遥望,依稀一座空心楼阁,别具情趣。穿心戏楼为蔚县戏楼一绝,比较罕见。
代王城镇北街建有三面观戏楼。
四、古民居
蔚州的现存民宅,最早可追溯到明初,其建筑一般为四合院布局,多为土坯墙。为保护墙体,采用单檐悬山布瓦顶,屋顶平缓,前后檐插飞,出檐深远。到明中后期,民居由早年的简朴浑厚的风貌向绚丽多姿、精雕细琢的方向发展,建筑形式多采用硬山布瓦顶,建筑中出现大量砖、木、石雕艺术装饰构件。
蔚县民居中,一般为四合院形式,但一些大户就建有四进套院、九连环院等。
蔚县古堡里许多房子毁了,土地荒了,居住的人不多了,有的堡子仅有十来户人家,且大多是老人(这次仅遇到两个小女孩儿)。一些老人过着自给自足的日子……
蓝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在蔚县乡村,有时会出现幻觉,感到眼前的景色真像范宽、倪瓒的山水画。像古诗里的描绘: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惠风和畅,游目骋怀,在这样幽静恬淡的地方,会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蔚县的古堡大概有近千年的历史。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黑格尔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的历史?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看古堡民居这些斑剥倾斜的廊柱,还在忠实地支撑着残破的房缘;那些损毁开裂的瓦片,还尽力地庇护着破漏的屋顶……多少次朝雾迷蒙,多少个夕阳晚照。一片微风中,一阵细雨里,座座古堡、间间老屋,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兴衰、朝代的更替。它们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岁月……
照壁塔影,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从蔚县返回时,我脑海里涌现出一首诗,莫名其妙,鬼使神差,其实诗里的词儿和眼前的景儿一点儿也不挨着,但它还是慢慢地被我轻声的读出来: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余浩读本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樂藝山房”,本号获许可转载
对焦系列
刘建生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