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者丨谒骆宾王墓: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2017-10-07 余浩 文/图 新三届

原题

谒骆宾王墓


余浩 文/图



        去年冬天就决定今年开春后去南通看望老同学蒋兄,顺便在南通转转。多年旅行走了不少地方,还没有去过那里呢。于是有空就开始看地图、查路线、算行程、找景点、保养车……为出行做各种准备。



        很高兴查到南通有骆宾王的墓地,想着要去那里看看,拜谒一下这位有才华的唐代大诗人!


        四月中旬驾车如期抵通。见到了蒋兄!游览了南通!



        说游览了南通主要是去了水绘园和狼山。水绘园的游记另发了,这里主要说狼山,而说狼山又是为了说骆宾王,因为诗人的墓地在狼山。



        狼山是江苏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它位于南通市南郊,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 米。它西临长江,众山环绕。山上绿荫蔽日,庙宇重重;山下小桥流水,叶绿花红。


        相传狼山曾有白狼居其上,又传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北宋淳化年间(990-994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后人又称之为紫琅山,南通因而也得了"紫琅"这个雅致的别称。




        狼山风光可分为山前山后两部分,山前以佛家广教禅寺为特色,该寺建于唐总章年间,迄今已一千多年历史。




        庙门两侧的对联引人注目,令人遐思:“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寺庙殿宇雄丽、气势恢宏,寺外青烟袅袅,香雾氤氲。



        寺旁有支云塔,五级四面,高35米,建于北宋(976~983年)。





        山后以山石岩洞为主体,这里山石奇绝,峭壁兀立。整个儿狼山景区依山傍水,南畅北幽。穿曲径,跨栈桥,至幽林,观古迹。林溪环绕,处处佳景;优美恬静,风光旖旎。使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漫步在这里不禁想到王籍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不少名人来过此地并留下诗作。如唐代高僧鉴真第三次东渡日本曾在狼山停留避风;北宋王安石路过这里,曾写下七律《狼山观海》: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挥毫赞誉“第一山”。





        作家余秋雨游览狼山后说:“……我去狼山,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而我去狼山,是冲着骆宾王去的。


        小时候,对于骆宾王的认知,只是停留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上大学后,读了他的一些诗文,特别是他的“讨武檄文”,有如长虹贯日,万马齐喑。真被他的文采和勇气折服,那慷慨激昂、气吞山河的檄文古今少有!


        骆宾王(约638—684),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其早慧,七岁能诗,有“神童”之誉,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光宅元年(684)武则天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他投在徐敬业幕下,专撰军中书檄。


        骆宾王真正的声名鹊起,便是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时,作《讨武曌檄》。徐讨武失败后,下落不明,有说被杀、有说投水而死、有说出家为僧。


        骆宾王怀才不遇,一世落魄,但其诗文却颇有成就。他善为五言诗,七言歌行尤为擅长,其中不乏托物寄兴,直抒胸臆的佳作。这些都奠定了他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地位。骆宾王不仅以诗歌见长,文章也雄伟峭劲,前面提到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便是其代表作。这篇檄文简短精练、笔力雄健;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字字珠玑、句句精华。这样文笔精妙,大气纵横的文章连武则天读了也惊叹不已,感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


        进了狼山公园大门我们便马上寻找骆宾王墓。他的墓地在青松翠柏掩映下的狼山东南山麓。墓园入口处,立有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一座,中额上题“唐骆宾王墓”5个红漆大字,东额刻的是“宋金将军墓”,西额刻的是“南通狼山骆宾王墓”。牌坊历尽风雨剥蚀,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


        两侧有楹联:“筆傳青史一檄千秋著,碑掘黄泥五山片壤栖”。上联赞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为诛心之说,传诵千古,下联记载骆宾王最后墓葬狼山。它基本概括了骆宾王生前死后一生际遇!(要补充的是,楹联按我国传统书写规矩应面对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我估计这副对联不是被篆刻反了就是修建时给安装反了。)




        关于骆宾王的墓为何在此处,一说是徐敬业兵败,骆宾王从之,拟自长江口逃亡高丽,行至泰州遇大风,木船无法东行,将士哗变,杀徐敬业,众人跳水逃生,骆宾王向通州逃。而追兵将领怕承担对朝廷重犯追捕不力的罪名,杀了与他们相貌似的两个人交差,骆宾王遂得以隐名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


        据明万历首辅大臣朱国桢《涌幢小品•骆宾王冢》记载:明正德九年(1514年),南通有一曹姓农民在城北黄泥口挖地时曾发现骆宾王墓,农人掘开坟墓,见“棺内人还衣冠如新”。农人大异之,于是把墓地封回。不久墓址就被水淹没。


        到了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任职南通的福建人刘南庐居军山编撰《南通州五山全志》,听说此事,就到黄泥口,着人下水搜寻,结果找到几根“枯骨查牙”,就当作骆宾王的骸骨,迎至狼山东南麓,葬在南宋金应将军墓的左侧……



        眼前的骆宾王墓前坊碑柱石方正,雕花简朴,凝重厚实,陵角分明,象征着墓碑的主人不畏强暴,勇于追求。他的墓地虽然简陋寒酸,却给狼山大大地加重了分量,增添了内涵,使它更加闻名。


        顺便也简单介绍一下两旁的金应墓和刘南庐墓。


        东边是金应墓。金应,庐陵(今江西吉水)人,文天祥的幕僚,官至承信郎、东南第六正将。他与文天祥入元营谈判时一同被扣押,文天祥北上时其他人都离开了他,惟独金将军相随不渝,协助文天祥出逃,来到南通后,金应因病去世。文天祥亲作祭诗《哭金路分应》悼念。


        按文天祥的记载,南通的金应墓为暂厝而已,由于南宋亡国,归葬故里一事因此无人落实。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王猷定访金应墓于城西,见其墓倾于水中,报告通州彭知府,墓址请移狼山。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刘南庐再次寻访金应墓,墓地业已荒废,从土中掘出文天祥作《金应墓碑记》断碑一方,后得到当地人丁氏赞助,得以重修金应墓。


        西边是刘南庐墓。刘南庐名名芳,号十六洞山人,福建人。乾隆三年抵达南通,在军山“水云窝”居住七载,考订史实,搜寻古迹,最后写成了《南通州五山全志》,为南通五山的文物保护和历史发掘做出了贡献。是他生前在南通重新访得骆宾王墓、金应墓,又安排迁葬于狼山,可谓居功至伟。


        刘南庐生前与袁枚亦有交往,袁枚《过诗人刘南庐墓下作》诗一首,诗前序文写道:“南庐名名芳,福建布衣,诗工七律,遨游四方,所到皆群僧供养。问何不归家,笑而不答。卒于通州,州人为葬琅山骆右丞墓侧。”按丁有煜《祭刘南庐文》云,刘氏捐馆于如皋香雨庵,后来邑宰何廷模将他葬于骆墓之侧。



        我伫立在骆宾王墓前,身后有寥寥无几的游客,远处是莽莽苍苍的江水,凭吊怀古,浮想联翩……唐代君民,不管是一统天下,一呼百应的武曌女皇,还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的平民百姓,今天都已销声匿迹。一切全过去了,一切都平静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荒地无知埋烈骨,狼山有幸葬英魂。”


        一代文豪骆宾王纵然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死后能长眠在风光旖旎的紫琅山麓,让后人驻足凭吊,也算是百世流芳了。



        在向骆宾王的墓地告别时,我的耳畔响起了他的诗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最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的便是他那大气磅礴的檄文:“……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原载微信公号乐艺山房,本号获许可转载



行者系列

张援春:独步南美之民宿风情记

张援春:独步南美之行李失得记

陈红兵:同样景区留影,

她为什么闲庭信步娴雅静美

侯振华:又见戒台寺

操风琴:在巴勒斯坦难民家过宰牲节

王宝泰:布宜诺斯艾利斯美食之旅

王宝泰:我和阿根廷小姐的近距离接触

高初建:美丽的乌兰巴托之夜

高初建:回忆阿塞拜疆之行

阿拉曼:未曾忘却的纪念

阿拉伯男人真的都有四个老婆吗?

穿越岁月的瓦砾,寻找昔日的美

——约旦以色列浮光掠影

浙君子:一城一图 · 自驾欧罗巴足迹

38000公里!

退休夫妻自驾房车畅游欧洲

陈小鹰:瘸腿走马代

陈小鹰:以色列高价导游伊萨卡

陈小春:我在北美的车生活

米述杭:在西南非洲处置车祸伤亡事故

刘宇: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鲁晓晨:朝鲜亲历记

张伟光:罗马尼亚边境小镇的一夜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杨劲桦:最美好的城市圣地亚哥

杨劲桦:月亮的山谷

杨劲桦:邂逅那不勒斯

伊斯兰国度的基督文明——以弗所寻古

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