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者丨阿拉曼:未曾忘却的纪念

2017-06-28 操风琴 新三届

作者简介

       操风琴,出生于安徽安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供职新华社,曾任新华社驻中东记者。


作者在阿拉曼战场。


 世界上有一个地方,并不为人们熟知,但是这里的一句墓志铭几十年来却流传五洲,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阿拉曼是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的一片沙漠,从埃及名城亚历山大出发,沿着与地中海平行的公路向西一百公里,就到了这块二战期间盟国与轴心国展开激烈角逐的北非战役所在地。

 

行驶在沙漠公路上,我想起上中学时,历史教科书上只有短短的几段介绍二战时期的北非战场,那薄薄的一页离我一直是那么遥远,可如今它是那么近,近在咫尺,成千上万战死在这里的年轻士兵把这页历史演绎得如此悲壮、厚重,历经70年的岁月而依然动人心魄……

 

1940年,意大利军队入侵北非,开辟北非战场,意在控制作为欧非战略要道的苏伊士运河,伺机进攻英国本土。为粉碎其阴谋,同盟国军队在这里与意军以及赶来增援的德军展开千里鏖战,历时两年有余。


1942年,蒙哥马利元帅麾下的英国第八集团军被迫东退到埃及阿拉曼地区,在这里修筑工事,阻挡德军朝苏伊士运河方向前进。10月23日深夜,双方在以阿拉曼为中心、纵深50多公里的战场上展开血战,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元帅隆美尔匆匆从德国赶回,接替因心脏病发作而猝死的最高指挥官,但已无力挽救希特勒非洲军团一溃千里的败势。 


阿拉曼墓地。   操风琴


阿拉曼战役成为二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从此德意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走上了灭亡之路,而盟国付出的是死伤1万余人的沉重代价。

 

昔日的硝烟已随着几十年的时光慢慢淡去,只有几千座齐刷刷地排列在黄沙中的英军阵亡将士的墓碑,在默默告诉所有的行人:这里曾经是千军万马厮杀的世界。

 

经过锲而不舍地询问,我们终于在公路边一座不显眼的矮墙边停下,走进小门,再走过又长又宽的甬道,一座壮观的拱门和上好大理石砌成的长围墙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围墙光洁平整,内墙上用英文记载着这座墓地的由来和建造经过,并感谢埃及政府将这块土地无偿赠送给英国人民,安葬这些未能马革裹尸还的将士。

 

走过拱门,几千座整齐划一的墓碑方阵顿时进入视野,上方是晴空万里,地上是黄沙漠漠,只有一簇簇紫红色、深红色的小花树被修剪成球状,给这片震撼人心的墓群增添些许亮色。

 

我站在墓群前,用静默表达我对这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勇士们的敬意,而其他同行者则很快展开了寻找那块举世闻名的墓碑的行动——这里所有的人都知道那句感人肺腑的墓志铭。

 

不一会儿,有人在密密麻麻的墓碑林中发现目标,我们纷纷围上去,仔细端详这块长方形洁白大理石上的文字——

 

在世界上,你只是一名士兵;

对于我,你却是整个世界。


石碑上铭刻着这位名叫G·F·戈弗雷的小伙子的兵种、家乡、牺牲日期和年龄。这名战死沙场时才22岁的小伙子来自英格兰沃里克郡,部队编号为7907008,牺牲于1942年10月24日,也就是阿拉曼战役打响的第二天。



墓碑上英文:在世上,你只是一名士兵,而对于我,你却是整个世界。  操风琴


 墓碑上并没有立碑者的姓名和身份,也许立碑者是这年轻人的恋人,也许是母亲,不得而知,可是全世界人类的情感都是相通的,这么一句简短的话,不知蕴含了多少哀痛和悲伤,政治家一千篇洋洋洒洒的演说都没有它厚重。


这名年轻士兵倒下已70多年了,而战后含悲为他立墓碑的亲人或许也已不在这个人世了,但碑文却口口相传,不胫而走,以致现在每个到阿拉曼的游人都必来这块墓地,寻找这块饱含无限亲情、让人潸然泪下的墓碑。

 

可是,饱蘸深情的碑文又岂止这一处呢?几千座墓碑中,几乎每个墓碑上的文字都让我驻足:“孩子,在你牺牲的地方,高速公路会带你回家”,“亲爱的丈夫,我们在记忆的天堂里日夜相会”……感人的话语实在是太多,太多。

 

战争与和平,亲人与敌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气势磅礴的历史与渺小血肉之躯的消逝……这一块块情深意长的墓碑展示得淋漓尽致。是啊,在万马奔腾、千军厮杀中,一个普通士兵不就是漫漫大漠中的一粒沙、莽莽森林中的一棵草吗?可是在至爱亲人的心里,他的位置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的消逝是亲人们永远的悲伤。

 

英国驻埃及大使馆在这里专门设立了管理处,巨大的墓碑林俨然是一个整齐的军人方阵,一律面朝地中海的方向。浩瀚大海的那边就是他们的故乡,但他们只能永远长眠在异国的这片黄沙中了,只有地中海拍岸的碧涛和亲人的思念日日夜夜陪伴着他们的灵魂。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有风来无声”,本号获授权推送)




行者系列

穿越岁月的瓦砾,寻找昔日的美

——约旦以色列浮光掠影

陈小鹰:以色列高价导游伊萨卡

陈小鹰:瘸腿走马代

浙君子:一城一图 · 自驾欧罗巴足迹

38000公里!

退休夫妻自驾房车畅游欧洲

侯杰: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侯杰: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侯杰:寻找消失的叠溪

侯杰:灾难记忆——北川的鸽子树

侯杰:我不怕死,我就怕高

侯杰:月山,那不能忘记的3000随从

侯杰:与70年前的那场战争

浙君子:长焦镜头下的亘古高原

浙君子:八达岭看不到的长城大片

北大校花绽放 燕园芳菲四月天

王宝泰:布宜诺斯艾利斯美食之旅

何砚平:走马观花说西藏

陈小春:我在北美的车生活

米述杭:在西南非洲处置车祸伤亡事故

刘宇: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鲁晓晨:朝鲜亲历记

张伟光:罗马尼亚边境小镇的一夜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林晨:也说大同的古城新造

林晨:应县木塔怎么了?

何砚平:日出日落 · 月盈月缺

杨劲桦: 梦里颐和园

杨劲桦:最美好的城市圣地亚哥

杨劲桦:月亮的山谷

杨劲桦:邂逅那不勒斯

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

马道:南山品竹

姜波: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王宝泰:什刹海的童年时光

李培禹:西河渡

李培禹:探访晋中醯之韵




每天讲述最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知青岁月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六: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七: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八: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