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丨余浩:西泠印社,研究金石篆刻的一枝独秀奇葩
原题
游 西 泠 印 社
谈到旅游胜地,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喜欢旅行,自然要去杭州。去过多少次杭州记不清了,以前到杭州游西湖的次数较多,因为西湖太美了,它是一幅画,它是一首诗。
不需要用过多的词语赞美它,苏大叔早有名诗说到这宛若人间仙境的美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但是这几年去杭州不再游西湖了,而是去更加令我神往的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是我国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百年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它的社址坐落在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孤山。
西泠印社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丁仁、王褆、叶铭、吴隐等创办,1904年 丁仁(25岁)、王禔(25岁)、叶铭(38岁)、吴隐(37岁)等四人在孤山数峰阁旁买地筑室,创立印社。
1913年 印社创立十周年。经过十年的建设,印社规模完成,并召开纪念大会,它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因地近西泠桥而命名为西泠印社,会上公推吴昌硕为首任社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当时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
西泠印社社址内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精雅,景致幽绝,人文景观荟萃,摩崖题刻随处可见,有“湖山最胜”之誉。西泠印社还建有一座华严经塔,这座玲珑精巧的石塔是西泠社友中的一位和尚于1924年筹建的。塔平面为八角形,共十一级。第一级刻有华严经,二、三级刻有金刚经,上面八级和塔顶部分雕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刻像,精美生动。
社址内有柏堂、竹阁、仰贤亭、四照阁、题襟馆、观乐楼、还朴精庐等建筑和印泉、闲泉、潜泉等景观,高下错落、清静幽雅。亭阁内嵌有清代金石家画像石刻,及印学大师丁敬的墨迹石刻。岩壁上有名家摩崖题记。山上汉三老石室中有一块“三老讳字忌日碑”,出土于浙江余姚客星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东南第一碑”。
西泠印社历任社长为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另外潘天寿、陈伯衡、诸乐三、傅抱石、王个簃、方介堪、钱君陶、程十发、方去疾、郭仲选、刘江、李刚田等书画篆刻大家均做过副社长。
截至2005年底,西泠印社拥有社员313人,分布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
西泠印社自结社至今共有七位社长,他们为印社呕心沥血,厥功至伟。为记住他们、纪念他们,再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吧:
一、吴昌硕(1844-1927)
原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硕,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孝丰(今安吉县)人。1913年,吴昌硕被公推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吴昌硕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脱胎石鼓、自出机杼,形成了格调高古的个人风格,其清刚健拔的金石意味,力能扛鼎的篆籀笔意,沉厚酣畅,臻形神兼备之化境,堪称“石鼓篆书第一人”。他的绘画构图奇特,色彩浓郁,笔墨淋漓,气魄浑厚,尤擅以金石书法入画,线条凝炼遒劲,气度恢宏古朴,开现代写意画派之新格局。
二、马 衡(1881-1955)
字叔平,别署凡将斋,浙江鄞县人,寓居北京。现代著名金石书画家、篆刻家、印学家、鉴赏家、考古学家。
1947 年被推举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早年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1924年参与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故宫物品,故宫博物院成立后任古物馆副馆长,1933年起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建国后任全国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
作为金石考古前驱,马衡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一生秉承“保存金石”宗旨,编著有《金石学概要》、《中国铜器时代戈戟之研究》、《石鼓为秦刻石稿》、《谈刻印》等。
三、张宗祥(1882-1965)
原名思曾,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著名书法家、版本学家,亦善绘画,擅长古籍校勘。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1908年首次参加西泠印社秋季雅集,结交吴昌硕等名家,诗作中多咏西泠八家。 并有《张宗祥藏印选》、《张宗祥印选》行于世。
1956年秋,浙江省召开人民代表会议,张宗祥以特邀代表资格出席,提交一份议案“予意恢复西泠印社”之建议。1957年,成立西泠印社筹备委员会,着手进行西泠印社的恢复工作,张宗祥任主任。1963 年,举行建社60周年纪念会,张宗祥当选第三任社长,有西泠印社中兴之功。
四、沙孟海(1900-1992)
原名文若,字孟海,号兰沙、孟公,浙江鄞县人。著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金石学家,学问渊博、造诣精深,于古典文学、语言文字、金石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1979 年当选为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长。
其书法远宗汉魏、近取宋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精,沉雄茂密,俊朗多姿,以气势磅礴见称,世有定评。题榜大字更为人激赏,江南及各地胜景多有题迹。
五、赵朴初(1907-2000)
安徽太湖人。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等。1983年,当选为西泠印社名誉社长,1993年,当选为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长。
赵朴初的书法,字形流畅秀逸,结构严谨缜密,笔墨洗炼疏朗。秀逸中见端庄,潇洒中见法度,平易畅达,毫无拘碍。尤其是在后期,随着赵朴初佛教思想的确立形成,禅定、忍辱、精进等释家精神也透过书法这一形式外化出来,可谓是字字如莲花,笔笔有梵音。
六、启功(1912-2005)
姓爱新觉罗,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人,满族。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顾问、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博物馆顾问等职。
2002年启功当选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他的书法、绘画、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有诗、书、画三绝之称。启功的书法独创一体,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具有广泛的影响。启功还是著名的文物鉴赏家和鉴定专家,对古代诗画、碑帖的鉴定尤为专精,独具慧眼,识见非凡。著有《古体字体论稿》、《论书绝句》等传世著作。
七、饶宗颐(1917年8月9日- )
字固庵伯子,号选堂,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安县。
2011年,被推举为第七任社长。他是当代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学界泰斗,学贯中西,博涉古今,通晓多种语言,在传统文史研究和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近东文明以及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精深研究,出版学术专著逾 80 种,发表论文 500多篇。
除治学之外,又精通琴、诗、书、画,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擅山水与人物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描,于李龙眠、仇英、陈洪绶诸家之外,开一新路。书法植根于金石文字,行草书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篆书兼采金农、邓石如之长,自成一格。
除了对这七位大师的敬仰,对西泠印社的活动也很感兴趣。找到一些老照片和大家分享。
1923年吴昌硕在印社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与社员合影时的照片局部。图正中穿淡色长衫的站立者为吴昌硕
1947年秋,印社举办补行四十周年纪念社员合影。图中前排坐者左起除第八位不详外,依次为楼辛壶、高野侯、王禔、王竹人、丁仁、叶品三、童大年、张石园
1963年,印社六十周年大庆社员合影。(自右至左) 前排:唐醉石、张宗祥、马一浮、沈尹默、邵裴子、许钦文。中排:钱君匋、沙孟海、方介堪、金越舫、高络园、阮性山、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孙晓泉、诸乐三后排:陆维钊、方去疾、吴朴堂、秦康祥、高式熊、叶潞渊、朱醉竹、韩登安、童雪鸿、吴振平、钱镜塘,罗尗子,褚保权,丁吉甫、吴寅
1965年潘天寿在杭州景云村寓所止止室作画
社员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举办的笔会上合作巨幅国画作品。挥毫者:钱君匋,旁立者:梅舒适(左一),后排右起:张振维、诸涵、吴长邺
沙孟海在挥毫。前立者:启功(右1)、陈巨来(右2),后立者:李伏雨(左2)、王个簃(左3),蒋北耿(左5)
1988年,朱复戡在印社八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挥毫
傍晚,恋恋不舍地站在西泠印社的门口,眺望着高处的华严经塔。我想,要是生活在西泠印社创建后三、四十年的那个时代该有多好啊,站在这里能见到来来往往的很多书、画、篆刻大师,在印社里面能见到他们设计印稿、操刀治印;挥毫泼墨、笔走龙蛇,那真是莫大的享受,我以为这就很快乐,这就很幸福。
原载微信公号“樂藝山房”,本号获许可转载
行者系列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