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行者丨米述杭:走进小说《软埋》里的柏杨坝大水井
作者简介
米述杭,1968 年毕业于北京八中,1969 —1978 年在北京玻璃研究所当工人,1978—1982 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本科学习,1982—2005年在北京市进出口委和中国北京国际经济合作公司从事海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承办海外中外合营企业和援外项目,2005年退休。退休后喜欢国内外自驾游和自由行。
这次2017年秋季鄂西自驾游,去过恩施的朋友推荐的必游景点里有“大水井古建筑群”。虽然在出发前几月,刚刚一口气看完了湖北女作家方方写的备受争议2016年路遥获奖作品长篇小说《软埋》,但是我从规划到出行,始终没有把这个“大水井”和《软埋》小说联系起来。
自驾出游时,我喜欢看和比较各地不同的豪宅大院。喜欢从这些大院的兴盛衰落的过程中,看到教科书和主流媒体中没有的历史拐点和真迹。我看到过晋商大院的巨,1100多间房的王家大院。看到过徽商大院的精,花在一间房子上的木雕砖雕窗饰檐饰的工和料,可能不亚于北方大院中的一个小院。看到过杭州号称天下第一豪宅的胡雪岩故居,豪华奢侈,富可敌国,堪比京城的王府。
我这次去“大水井”古建筑群,就是想看看地处长江中游,隐于深山老林里的地主庄园是什么样子。
从利川到柏杨坝大水井,40多公里,导航预测一个多小时,实际去和返程都走了一个半小时多。乡道县道的路况还是不错的 ,主要是山路和不时凝聚于山洼的浓雾,逼得我们不得不经常开着雾灯,打着双闪,缓慢行驶。
由于错过了一个不易发现的路口,导航把我们引到了尚未完工的后山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本来暑假和十一之间游客就少,未完工的后山更没有人了。偌大的停车场就我们一辆车。
停车场旁边有一个观景台,临台远望 ,群山为屏,层层叠嶂,近处路边花坛叫不出名的花儿悄然怒放,鲜艳漂亮。我记不清有什么人说过,以前巴东的有钱人就喜欢这样的地方,江湖深处,淡泊宁静,水源充沛但不显山露水,易于生存,易于藏富。
后山的荷塘和花园也没有完工,严格的说还没有对游客开放,不能参观。我们跨过拦挡的绳索,沿着湖边的小径,顺路标寻找李氏祠堂。沿途风景,安静秀丽,除了我们几个,一个人也没有!
走到小山脚下,看到一座斑驳陆离的老宅,那墙上似窗非窗的一个个小孔是什么呀?
再上几步台阶,就可以看到李氏祠堂了。青石板路直通祠堂入口,高高的围墙,不大的门口。门口好像嵌入在厚厚的围墙里。我好像又想起什么人说过,巴东好多富户大宅的外墙都是这样格局,目的是便于藏富防匪,当年川东鄂西的匪患猖獗得很啊!
祠堂建于1846年,建筑面积3800平米,房屋60余间。
穿过门厅,进入祠堂,一座巨大的徽式建筑呈现眼前,白墙灰瓦,高高的马头墙。
岁月的侵蝕,使许多地方不时露出斑驳颓败,天气潮湿,人迹罕至,许多地方长出了青苔。但门饰窗饰对联匾额仍显示着昔日的繁华庄重。
过失桥,李氏家族族长训斥和处罚族人违反族规的地方。看到这里,我想起来小说《白鹿原》的祠堂。民国时期,地处偏远的人们,都是轻国法而重宗法。中央政府的权利鞭长莫及,村一级社会秩序主要靠乡绅和族长维系。
沿祠堂前的青石板路走到头,左侧有一小门,下70多级青石台阶,就是因此井而得村名的“大水井”了。1930年一贺姓川军军阀围攻李氏祠堂数日不得,后断祠堂水源,迫使族长纳银求和。
事后李氏族长筑高墙将水井圈入祠堂并书“大水井”三字嵌于围墙外。没有拍到也没有查到照片!
水井对面,右侧祠堂内,这可能是后门,平时不开。从这里上两层木楼梯,可以到达围墙上面。我们在外面远远看到的那些似窗非窗的小孔,应该是围墙上的射击孔。围墙高6米,厚3米,周长380米,有56个射击孔。
由于下着小雨,且阶高苔滑,年近70,望而却步,没有到围墙上外面看看!有点遗憾!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方方小说《软埋》里描写的川东深山老宅大院应该是这个样子。对,书中女主人公的儿子,青林就是开着越野车和一个搞古建的专家在巴东寻找深山老林里老宅大院和母亲失忆的过去。方方是湖北人,她一定到过这里。
我突然一下子明白了, 我看到这个老宅后似曾相识的感觉和那些不知道什么人说过的富有哲理的话,都是《软埋》小说里的。
晚上,我把这里的照片和想法在朋友圈分享,立刻就有看《软埋》比我仔细的同学回应。没错,你就是到了方方《软埋》小说的背景地!
从李氏祠堂出来,我们沿村里的甬道去李氏庄园。俯瞰我们来时走过的荷塘和后花园。
李氏庄园占地10000平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房屋170余间,始建于清中期。
大门斜开,是中国古建风水讲的背山面水的设计。和谐不俗,看着舒服!
青莲美荫,主人自诩是诗人李白后裔,攀文人而不攀皇族,说明主人是读书文化人!
庄园前厅门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设计。据说当年李氏欲与某富家联姻,人家上门看后说,李家的宅院有点土。李家一个留过洋的儿子一气就建造了这个中西合璧的门廊。
门廊柱头的石饰是白菜,意味百财之意。既要西式柱头,又要中式白菜,有点楞,当年有钱人也够任性的!
据说这块“乡邦同寿”的匾额是从老乡家里找到的,当案板用呢!
岁月的痕迹使庄园看似有些残旧,但仍能显露当年的奢华庄严。
后来,又有朋友确认,此地就是《软埋》小说的背景地!
回到北京后,我又找出小说仔细翻了翻,找到了小说描写利川柏杨垻“大水井”老宅和主人遭遇的章节。
我想,去之前如果知道这个“大水井古建筑群”是小说里的背景地,我可能看得更有目的性,更仔细。这种事前不知道,参观途中忽然发现和觉察到了的情况,更使人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SURPRISE (惊奇)更使人回味啊!
原载作者美篇,本号获许可转载
行者系列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