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 | 丁云:怀胎十月,我挺着大肚子进考场

丁云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作者青年时代


丁云,1948年1月生,盐城中学1966届高中毕业,1968年插队农村,1978年10月考取扬州师范学院泰兴专科班中文专业,1981年1月毕业,先后在泰兴市城南中学、西城初中工作,2003年退休。


原题

挺着大肚进考场





作者:丁云


 

2019年的高考结束了,看到那些不到20岁的孩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我又想起了42年前我的两次高考、三进考场的亲身经历。1977年,我是挺着大肚子进考场的,每次想到当时的情景,我就无限感慨。

 

我是盐城中学66届高中毕业生。正当我们投入到最后的高考冲刺阶段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运动打破了所有毕业生的梦想。命运给大家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1968年,所有在校中学生都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这是我们当时唯一的出路。我们7个高三女生组成了一个知青组,来到了盐城市南洋公社绍林大队插队落户。

 

在乡下,我们年轻气盛,十分要强,农民干的活我们都学着干。忘不了我们自告奋勇上河工,扁担磨破了肩膀,也不肯轻易下火线;忘不了在棉田拾棉花,花朵坚硬的外壳扎得我们手指鲜血直流;忘不了头戴草帽,身负十多斤的药水箱,顶烈日,战酷暑,满田满沟向前冲……这些实实在在的画面,真真切切的记忆,是那样难忘,那样历久弥新,它曾伴随过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成熟坚强。我要感恩我的知青战友,感恩农村的父老乡亲。

 

知青组七位女生合影


1974年我回到了老家,户口落在当地乡下,做了民办教师,后来也和其他知青一样,结婚成家了。

 

1977年10月,在粉碎四人帮刚刚一年时间,国家做出了恢复高考的重大决定。这预示着一场改变无数人命运,改变国家命运的伟大变革即将来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严冬过后,枯木逢春,大家奔走相告,欢呼雀跃,传递着恢复高考这一特大喜讯。

 

这一喜讯,对于我们这些下乡近十年的老高三学生来说,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天大喜事。但是,兴奋过后,冷静下来,面对的现实却残酷无情。一是我们原来读的那些书早已没有了,经过十年知青生活,学过的知识也早已忘了差不多了。没有书怎么复习,怎么迎考?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当时我已怀孕7个月了,高考时间正好是我要生产的时间,如果在考场上突然要生产怎么办?家人和亲友都劝我算了吧,待以后民办教师有机会转正也蛮好的。我想也是,准备放弃了。

 

但我心里一直不甘心,不服气!难道真的算了?难道真的就在那两天生产?难道就没有一点希望?家人看我整天心神不定,闷闷不乐,反而又回过头来劝我:“那你就试试吧!先报名,到时再看吧!”在他们的支持下,我终于下定决心,在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报了名。接着就找书本复习,也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地胡乱看看,无所适从。

 

初考的那天,为了遮住那隆起的大肚子,我穿上了一件宽大的短外套在操场上排队,但还是遮掩不住。许多人怀着好奇的目光盯着我,弄得我非常难堪。我下定决心,不理他们,大大方方地走进了考场。

 

结果我初考通过了,那次我们公社可是四十个人才有一个通过初考,我暗自庆幸,庆幸六年的盐中没有白上,在此我要感恩盐中教过我的初高中的老师,感谢为我读书做出了许多贡献的我的大姐。初考通过,更激发了我参加统考的信心。

 

统考是在12月下旬,我再次挺着大肚子走进考场。进考场之前,要检查各人身上有没有带书本和笔记等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材料。监考人员犯难了,怎么检查我呢?不检查又怎么行呢?我看到他们为难的神色,就大方地解开我的外套和棉衣给他们检查。他们例行公事,检查了一下,就说:“真不简单!好样的!向你致敬!祝你成功!

 

两天四门考试,我步履维艰,历经辛苦。在考场上,我一边要全力以赴,认真答题,一边还要应付小生命不停地在肚子里闹腾。虽然说离预产期还有一周左右时间,但谁能保证他就规规矩矩地在肚子里等到他该出来的那天呢?所以我不停地祈祷:孩子啊!孩子!你千万不要为难你的可怜的妈妈啊!她为了这一天,等了整整十一年半的时间啊!

 

孩子好像听懂了妈妈的话,知道了妈妈的十一年半的艰苦历程,最后一门考试,他竟然一点也没有乱动,平静地等我做完所有题目,顺利地走出了考场。

 

两天的考试终于还算平稳的过去了,一颗悬着的心也落地了,接着我就住院生产了,12月30日,统考后的第六天,儿子平安地出生了。事后想想都害怕,儿子是与我一同进考场的啊,万一他真的要提前降生怎么办?感谢上苍的垂怜眷顾,感谢儿子懂妈的心情。

 

一月中旬,我接到了体检通知书。我头戴棉军帽,身穿棉大衣,由我哥用自行车驮着来到医院参加体检。医生好奇地看着我,一问知道是刚生产才半个月左右,竟然不让我体检。我恰似五雷轰顶,头晕目眩,一下子瘫软在地上。我拖着虚弱的身体,声嘶力竭地叫喊:“这怎么行呢?我熬过了复习,通过了统考,好不容易参加体检,我经历的各种痛苦你们知道吗?不给我体检,我两个半月的努力不就全白费了吗?求求你们了!让我简单体检一下吧?不然我就不走了!”我真想坐在地上大闹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医生反复向我解释,我们要对你身体负责。你刚刚生产,体质太弱,经不起折腾,特别是不能做超声波和胸透检查。这样的体检我们无法出具结论,望你理解。


我还是不肯答应。早知这样,我何必吃这两个半月的苦,何必去复习、参加考试?我再次苦苦请求,但医生始终不答应。家里人又出来劝我:算了吧,身体要紧。说不定明年还会有一次机会呢!不由分说,把我架上自行车拖了回去,一路上我又哭又喊,心情痛苦万分。

 

一个多月后,看着一些和我一起参加高考的考生陆续接到了录取通知书,我哭过好几次。我下决心,明年一定要再考一次。

 

国家也是考虑到1977年高考时间仓促,许多老三届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都没有报考或没有被录取,决定1978年再次向他们敞开一次大门。已经带着未出生的孩子两次走进考场的我,再也不愿失去这最后一次机会了。再说小孩已经出生了,我可以轻装上阵了。

 

 当年夹带进考场的儿子和我合影


1978年夏天,我再次走进考场,经历了第二次高考,终于实现了埋藏心底十二年的梦想,走进了大学校园。为此我要感谢自己,感谢有志的自己,感谢三次走进考场,特别是1977年怀着孩子两次走进考场的不屈不挠的自己。

 

我们中文系共有两个班,108名学生,其中8名女生。年龄大的已经30出头,小的是应届毕业生,17岁。教古汉语的老师很年轻,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她读高中时教过她的老师今天竟然也坐在这个教室,成了她的学生。记得上第一节课作了自我介绍后,她风趣地说:“老师学生倒了个儿,这是历史的误会。”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听班上一位与我有相同经历的女生说,她1977年参加高考时,考场上就有一位大龄女生突然要生产,不得不从考场直接去了医院,失去了继续考试的机会。这样的事例各地都有。

 

一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我们这辈人都已年过古稀。我写这篇回忆录,一是为了感恩,首先感恩敢于一锤定音,作出恢复高考重大决策的小平同志,同时感恩伟大的党拨乱反正,带领全国人民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还要感恩我的先生,我的家人为我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做出了许多贡献,感恩我的老师和我的同学在我读书期间给我的许多关怀和帮助。二是为了教育,让我的儿子能从我的这段经历中得到精神财富,成为他工作和学习的动力和方向。

 

2019.6.22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老三届阅览室

邓文定:我这50年,在母校西政的演讲

蒋国辉:情同手足的好友

孙新平:历经酸甜苦辣人生磨难,活着真好

戈小丽:郭路生在杏花村

1968年3月郭路生写下《相信未来》

潘婧:一个白洋淀女知青的心路历程

朱学勤: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李向前: 他们的名字叫"六九届"

俞建军:69岁的我,依旧是帅哥一枚

蒋国辉:我在乡下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李南央:献给“三线”的青春

马献时:一个黑五类子女的遭遇

张宁静:我是1965年被迫下乡的老初中生

何求:五十年祭哭健儿黄玉麟

周锤:北大子弟沈因立的决绝选择

葛有彦:西藏高原上飘逝的年轻生命

夏娜迪:知青姐姐在人间的最后时刻

俞孟生:我只能当别人的答题"机器手"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