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钩沉丨探秘816:中国最大地下核工程的前世今生

新三届 2020-09-02

原题

埋藏50年 军事绝密

“816”地下核工程重见世人




选自央广网



视频:军事绝密816地下核工程重见世人

  

这是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这里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先后有6万多人参与施工。工程所在地 “白涛”作为地名在地图上消失了20多年。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重庆“816”地下核工厂,了解那段尘封往事。


   

巨型洞体宛如迷宫,装备精良


  

重庆“816”地下核工厂始建于1966年。1983年,国家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这个地下核工厂于1984年停建。当时,洞体已完成建筑工程量的85%、安装工程量的60%。


 

 “816”核工程的洞体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在山高林密的小山包下,隐匿性极好。但是进入洞体,你会发现“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颇为壮观,在这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迷路。

  

“816”核工程建筑设计师潘开泰:

  

“我们在施工的时候,老乡养的牛不小心跑进来了,在一个洞子里,等到我们发现那头牛的时候,它已经死在那个洞里了。”

  

核洞内最大洞室为101反应堆主厂房,核反应堆大厅从3层直通9层,它的高度为79.6米。


  

位于8层的大厅就有二三十米高,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依然保存,将近1米宽的“工”型钢做成的支架,绕成一个正四方型,支架下偌大的圆形工艺管插孔密密麻麻。

  

从8楼望下去,空洞底部有一口如同大锅的圆形池子,里面还有一个喇叭口,所有的核废料要从这里进入到核反应堆的1楼。在这个地方工作极其危险。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经理石磊:

  

“有些时候机械不能处理的故障,就要靠人工处理,也只有短短的几十秒时间到这里面排除故障。”

  

9楼的中央控制室是整个核工程的大脑,为了实时准确地监控核原料生产的全流程,在这个中央控制室内安装的计算机系统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设备。

  

埋藏五十年,国家机密重见世人

  


“816”,3个并不复杂的数字,却代表着一个埋藏在重庆山区地下50年的重大国家机密。

  

“816”地下核工程当年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由工程兵第54师承担建设,并陆续从全国征调大批技术人才,前后共有6万多人参与工程施工。因为保密原因,工程所在地“白涛”作为地名在地图上消失了20多年。


  

经过17年秘密建设,又经过18年岁月尘封,直到2002年4月被解密后,“816”地下巨型核军工洞才得以重见世人,近年来作为景点向游客部分开放。


  

张丽萍是“816”景区的讲解员,她的父亲原来是一名工程兵战士,1970年复员被调到了“816”工程之后,当时还在四川老家的张丽萍就很难见到父亲,更不知道他的工作性质。


  

“816”地下核工程景区讲解员张丽萍:

  

“这里作为旅游景区开放之后,我们才知道,这儿有个‘816’地下工程,里面有个很宏伟的地下核燃料工厂。”

  

76位烈士长眠于此

  


在距离“816”核工程洞体3公里的“一碗水”烈士陵园,长眠着在工程建设中牺牲的76位烈士,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1岁。


 

“816”工程,为和平而建又为和平而停。承载太多的历史记忆,留下了永恒的精神。



延伸阅读

探秘816:中国最大

地下核工程的前世今生




选自《北京日报》


816核工程洞内景

“816”是一个代号,它曾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核工程。50年前,我国开始在西南深山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生产基地。从1967年到1984年的17年间,前后有6万多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到重庆涪陵地区的白涛镇,挖空了150余万立方米的岩石,挖成了一个总长超过20公里的庞大地下工程。

“地下长城”


背靠武陵山,816地下核工程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这座掏空山体的人工奇迹,洞厅共9层,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总长24公里。

整个工程,在山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根据不同规划,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里面共有大小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等130多条,大多数的宽度和高度都能通行卡车。洞体内厂房进洞深度400米左右,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

816厂的老厂长张晓东告诉记者,这个“地下长城”是完全为核战准备的,所有的设计都符合“战备”的需要。816核工程洞的洞体可以抵御100万吨当量氢弹在空中爆炸的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攻击,还能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今天,主洞口原先的铅门被拆除,墙体上剩下一道2米宽的凿刻痕迹,显示着当年这扇数百吨的铅门的厚度。

洞体掘进现场


这些铅门的构造与众不同,816工程所有露在外面的洞口处的铅门都由光电控制,只要核爆炸闪光一出现,一秒钟内铅门就会自动封闭。须知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设计,中国自主研发出的这项技术,在当时堪称神奇。

816最核心的部位是核反应堆大厅,也是整个洞体内最大的洞室,洞内有九层高,在第九层的中央控制室里,曾装配着当年中国最先进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组。

816并不是生产核武器的基地,作为我国第二套核反应堆,它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原子弹的原料——钚239。原子弹装的核燃料一般有两种:铀235或钚239,分别称为铀弹和钚弹。和钚239相比,生产铀235费时、费力的多。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为之震惊,更震惊的是美、苏这样的核大国。

美国情报机关根据对我国核爆放射性尘埃等的搜集,惊讶地发现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内爆式铀弹,这比其他国家的第一颗原子弹难度都高得多。

原子弹有枪式和内爆式两种引爆方式,枪式相对简单,但需要太多铀235核材料,我国刚刚起步的铀浓缩工业暂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把装药量较少的内爆式钚弹技术用在了铀弹上。

由于钚弹的技术含量更高,在当时的“核俱乐部”内,钚弹的研制才是主流。于是,1965年,中国决定建设第二套核反应堆,也就是816地下核工程。

工程技术人员赶赴816核工程


既有404,为何还要再建816?

既有404,为何还要再建816?二战之后,美国和前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冷战”让全世界都陷入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恐慌中,在日益升级的核军备竞赛中,谁掌握了生产核武器的核心技术并拥有更多的核弹头,谁就掌握了“冷战”的主动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手握着可以把地球毁灭几遍的核武器。

而当时的中国,与美国长期对峙,与前苏联关系恶化,处在两个超级大国的核威慑阴影下。

1994年,尘封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满30年,部分内容被曝光解密——在1964年以前,美国曾制定了对中国进行突然袭击的计划,目的就是迫使中国停止正在进行的核试验。

虽然美国试图伸向战争按钮的手暂时缩了回来,但是作为中国惟一的核原料生产基地,404厂无疑长期处于核威慑的主要目标范围内。显然,再建一个隐蔽性和安全性更强的核工业基地,成为当时中国军事国防的迫切需要。

1964年8月,美军介入越南战争,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越战”。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这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所以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除了出于对核安全的考虑外,根据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综合分析,毛泽东在“三五”计划中,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概念。此后不久,全国上百万人从沿海来到内陆城市,远离家乡,开始了“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816工程的计划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孕育而生。按照当时的计划,如果建成投产,816厂将超过404厂的规模,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核原料生产基地。

主体反应堆芯的灯光效果


选址白涛


以404厂的人员为基础,816厂的选址勘探组在1965年初成立。此后,选址勘探组跑了云贵川的很多地方,“很多车都跑废了。”

1965年5月,404厂的党委书记王侯山等人来到白涛镇,进行现场复勘,一眼就看中了这里高山密林、植被丰富、山体岩石完整的自然环境。定址白涛后,由于保密的需要,这个地名便从中国地图上消失了。

1965年8月份,张晓东他们在涪陵最热的天气里,迎来了北京二机部第二研究设计院的专家们。第二研究设计院曾研究设计了404厂,816核工程洞主体工程的构造设计,也将由他们完成。

规划的一个难点,就是生活区位置的确定。为了避免核辐射对工作人员身体的影响,核工程和生活区的距离一般是在10公里左右,在甘肃的404厂和青海的221厂,都是按照这个距离规划的。但是,要在人口密集的四川设定10公里的无人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终,规划提出了折中的方案:在核工程附近三公里以内,绝对不能有住户,三公里以外可以安置一些不太重要的工程,生活区设计在距离主厂区5公里以外的山上,“一是距离远一些,核辐射小,二是山上比较凉爽,白涛的夏天太热了。”

规划里最难的部分,是核工程主体建设中在山体“打洞”的部分。按照最开始的规划,打洞的工作由二机部下属的国营26公司完成。26公司主要负责打矿和采矿作业,但是如何在坚硬的大山中挖出一个几十公里长的山洞,其实也没有太多经验。按照当时26公司写的规划报告,打洞总共需要30多个月的时间,谁也想不到,这个山洞最终挖了6年,挖出的石头整个填平了一条白涛河,而最终完成这个工程奇迹的,也不是以采矿为主业的26公司,而是2万多名工程兵和来自全国各地精挑细选的工程专家。

洞体内纪念工程兵的展区


8342部队


1969年春天,当听到一个番号为8342的部队正在征兵的消息后,刚刚高中毕业的陈怀文在山西平遥应征入伍。他在《难忘的核军工洞建设岁月》一文中回忆道:“我当时立刻联想到了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既然这两个部队排序紧紧相连,那8342部队应该也在北京了。”但等到坐上了运兵的火车,最终的目的地并不是北京,而是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坐标的白涛镇。

原来,8342部队是一支中央军委直属的特种工程兵部队,长期担任着国家重要国防工程建设项目。从1967年开始,该部队秘密移防到白涛,承担了816工程最为艰巨的洞体开挖任务。

在1966年到1969年这三年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816工程的进度非常缓慢,几乎停滞。

1967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二机部和工程兵司令部在北京召开了会议,确定了由两家分工合作完成816工程。工程兵是分批作业,根据统计在6年中前前后后参加工程建设的部队总人数,高达6万人。

建设中的核工程洞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发生边界武装流血冲突,这一突发事件,让中央再次对“三线”建设重视起来。中国感受到了更严重的军事威胁和核威慑。距离中苏边境并不遥远的404厂,也再度安全告急。

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的高材生潘开泰,从兰州化工设计院调到404厂,1969年的夏天,他突然接到了入川的通知。“当时如果中苏真的爆发战争,苏联的导弹7分钟就能打到404厂,所以当时404厂非常紧张,火车、汽车都日夜不熄火,接到命令就马上离开。”潘开泰回忆。

出于备战考虑,404厂的相关资料被外移,分散风险。404厂的人员也分成了几个部分陆续转移,根据潘开泰的回忆,当年从404厂成建制调到816厂的,大概有两三千人。

8342部队在白涛花费了将近6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洞体挖掘工作,完成了主体洞室、三十多个分支洞室和一百多条连接导洞的施工。

部队陆续撤走以后,1974年4月,国营22建筑工程公司首批人员经过长途跋涉,汇集到白涛,进行洞内工程施工。

816核工程洞内景


无名英雄


在整个掘洞和军工建设过程中,先后有一百多名官兵牺牲,他们的尸骨被掩埋在816工程洞附近的“一杯水”烈士陵园里,这些年轻的战士平均年龄不到21岁,有的人甚至连家庭准确地址都没有留下。由于816工程是国家机密,在几十年后,这些战士的家人才知道他们当年为何牺牲,如今又埋葬在哪里。

816有十分严格的保密纪律,所有进厂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政审,而大部分工人为这个山洞工作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在山洞里完整地走过一圈。

1976年进厂的冯川勇,在816厂的动力处工作,但是一直到2010年816工程洞开放时,他才第一次进洞参观。据他回忆,816厂当时有一个警卫团负责安全。每个车间都有警卫,路口、桥头也有人背着枪站岗。洞体外一共有三层保卫,进来的车辆要对口令,口令经常改,对不上就进不去。

即便是816厂的工作人员,也划分了不同的内部保密等级,不同的人可以去的地方是不同的,不是随便哪里都可以去。动力处日常的工作在洞外,虽然是816厂的人,但是冯川勇平时并不能随便进洞,偶尔有事情要进洞去,都是集体坐车,直线来去,不能多说话。所以,在816停建前,冯川勇只坐车穿行过816工程的一条山洞,这还是因为要穿到对岸去修建发电厂,旁边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而特别获准进入山洞的。

作为主要工程设计人员,潘开泰可以在洞里随意走动,但是对外,他必须严格执行保密纪律。

科技人员正在安装计算机主体设备


那时,“816工程”以及“816厂”是内部才能使用的名称,对外的掩护名字曾有“建新公司”“建峰公司”等,过一段时间就要换一个。

即便有严格的保密纪律,泄密的案例也偶有发生。据说,曾有一名816厂派驻重庆办事处的职工,因为对一个女子炫耀“我们单位搞原子弹”,后来被揭发,劳改了好几年。

出于保密的需要,襄渝铁路甚至为此改线,不走平地而走山洞,在816附近也不设站点。

2009年4月下旬,因为816核工程以旅游景点的身份对外开放,重庆涪陵邀请了百余名曾参与洞体施工的老兵重返816。在身边遍插“军事禁区,严禁入内”旗子的大山内工作了若干年,这些老兵并不知道自己当年参建的地下核工程究竟是什么样子,可见当时的保密工作多么严格。

历史记忆


1976年,“文革”结束。虽然隐隐有预感,但在1982年6月接到中央缓建816工程的指示时,潘开泰仍感到巨大的意外。

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趋于缓和,国家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认为战争不再是国际形势的主要方面,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下世界两大主题。

1984年6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决定816核工程停建。白涛镇深山里的816核工程,接到了中央下发的正式停建通知。此时,816核工程洞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0%的安装工程,已累计完成基建投资7.4亿元。预计再花大概一个亿,整个工程就可以投产。但是,为了和平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816核工程洞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

816核工程洞入口


文图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尘封的历史

代号404:一个没有名称的中国神秘城市
郭永怀:一个不应该被历史遗忘的英雄
谁是“中国原子弹之父”?
"两弹元勋"姚桐斌死于武斗暴徒之手
她一直生活在邓稼先的世界里
一次惊心动魄的氢弹试验事故处理揭秘
十万大军神秘进入罗布泊建设中国核基地
金银滩核武基地,1958年选址获批准
中国第一代反弹道导弹防御工程研制始末
美国密档:肯尼迪政府试图摧毁中国核计划
32111钻井队:文革中"火海内战"
吴一楠: 在清华绵阳分校迎接1970年代
钱江:燕京学子金无怠,
世界情报史上的"超级谜团"

中国叛谍俞强声被追杀了吗? 

金无怠案与中美谍战内幕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

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

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

……

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

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

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

本号只接受微信公众号首发投稿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