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议丨徐世平:影子般的美国,超骨感的存在

徐世平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简历


       徐世平,1959年11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曾任上海新民晚报社记者,历任该报体育部副主任、《新民体育报》常务副总编辑、评论部常务副主任和主任等职。2000年参与筹建东方网,任东方网副董事长、总编辑。2004年任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兼任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现任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编辑。


原题

影子般的美国

超骨感的存在




作者:徐世平



今天想说说疫情之下的美国。

美国是我去得最多的国家。凡三十年间,大概去了十五六次。短则三天,长则四十多天。我不敢说,我有多么了解美国,相对于没去过美国的人,还算有点基本认识。至少,关于美国的人和事,我不是全部从中国媒体那儿转述的。

我曾经写一部书稿,是关于地缘政治的。其中美国的章节,想起个名字,思来想去,用了“影子般的美国”。从全球的角度看,我们讨论任何事情,如果剥离了美国,那么所有观点和立论,便会显得不太真实。确实,美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像影子一般。


如今,疫情蔓延的世界,美国无疑成了最重要的话题,这也是它的重要地位决定的。面对全球的疫情危机以及可能产生的深刻影响,也都离不开美国因素的分析。不夸张地说,美国能不能挺过去,已成为全球危机处理的关键所在。

关于美国的认知,现在有两个极端的观点。一是所谓的“美国崩溃论”。美国不行了,老大下课了,霸主完蛋了。有一种坐等着看美国笑话的味道。二是所谓的“美国牛逼论”,也有人称其为“美牛党”,或者将持这些观点的人称为“慕洋犬”。这些人,始终认为美国的月亮比别人圆,美国什么都好,美国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住他们。最终胜出的,肯定是美国人。

相比之下,我大抵是属于中间派。既不愤青,也不媚美。

美国完蛋不了,也绝不可能崩溃。众所周知,美国国力强劲,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医疗实力,金融实力,甚至军事实力,都是全球第一,不说了。美国比较厉害的,还有两个能力,不容忽视。

一是美国的动员能力。美国这个国家比较特别,一旦有重大危机发生,美国人便会迅速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比如,短短一周,就有七万多美国医护人员驰援纽约,这种逆行,丝毫不比我们逊色。类似的动员,过去也有过。比如二战的珍珠港事件,以及后来的“911事件”,等等。

美国人骨子里有一种强烈的“聚旗效应”,一旦摊上大事难事,总统和政府的威望就会急速上升,协调资源和权力的有效性会大大提高。在中国人看来,“特不靠谱”的总统民调也会上升,理解不了,多少说明了一个问题。

另外,美国的物资动员能力,也是相当强的。美国有一个《国防生产法》,在紧急状态之下,他们会在短时期内转产出所需的任何产品,这一点外界似乎不必太操心。有时候,我们别老拿着强大的口罩生产能力说事,美国人也行的。

二是美国的纠错能力。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权利之间,彼此会有所制约,特别是透明的媒体监督,对执政者产生巨大压力。但凡有不当的事态,各方监督力量会不约而至,立即纠正当局的诸多失误,迅速生成强大的“纠错效应”,促使政府走到正确的道路上来。美国联邦政府和各个州政府,近两周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仅仅从戴不戴口罩这一件事,便已经发生了180度大扭转,其他的措施就更不消说了。

大事如此,小事也一样的。有位朋友说过,美国是一个”讲究判例“的国家,无数的判例,不断在纠正错误,并可以让其积淀和固化下来,成为一种行为约束的规范。细想一下,有点道理。

还想说一件特别小的事情。有一次去美国出差,酒店方面搞错了离店时间。经交涉,酒店很快明白了自己的失误,前台的服务生立即在他的授权范围内作出了调整。但是,他特别说明,他只能做他授权范围内的事情,至于其他超范围的事情(其实是很小的事情),必须要等他的上司来解决。

这件事说明,美国这个社会,其实是特别有秩序的,每个人都会慎用权力(即使总统也是如此),这决定了他们的社会生活,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权力欲望“而导致行为失当、最终造成社会动荡。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他们的办事效率也往往较低。不像我们,即使是停车场看门的,农贸市场管片儿的,也特别容易权力膨胀,有时候特别不负责任,有时候又特别爱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美国人大多还是一根筋,有正义感,爱认死理,不会干投机取巧的事情。美国的高速公路,专门辟有一条车道,载人车辆才能驶入。这是鼓励拼车,节约社会资源。美国人特别自觉,即使原有车道特别拥堵,他们也决不会驶入这根车道,他们甚至都没有这个念头。你若问他为什么,他会报以一种异样的眼光,你怎么还会提这样的问题?中国人有时候还真不太理解,反正没有人管,为什么不呢?

当然,美国也发生过利用充气假人做幌子的事情,不过,这类事情,肯定不是”傻白们“干的,他们想不出来,也真不敢干。因此,我在想,当美国真正地被动员起来之后,这些一根筋、爱认死理的人,便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因此,直言“美国完蛋”的说法,确实是幼稚的。至于某些人,站在意识形态的角度,说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行了,甚至还不惜编造了马克思的预言,说“瘟疫是资本主义的丧钟”,幻想社会主义就此可以完胜资本主义了,则有点脑袋被门挤过后的狂想症,典型的胡说八道了。


这段话是有人编造的

当然,我也绝不是哈美一族。对疫情之下的美国,必须实事求是。我认为,美国至少犯下了两个错误。

一是对疫情的认识。美国对疫情的判断,有点漫不经心、自以为是,从总统到其他的政客,一直在精神自慰之中,反复说美国决无问题,请民众大可放心,一切都在控制之中。对防疫的基本物资准备,他们至少有过两个月的时间窗口。但是,他们没有抓住。这才造成了从口罩到防护服到呼吸机的相关物资的严重短缺。

二是拖拉的效率。比如,关于美军海军的医疗舰,从特朗普宣布之日起,这艘“安慰号”医疗船,居然整整跑了十二天,才开进了纽约港。这也太夸张了吧!现在,四天过去了,有消息说,有1000个床位和12个手术室的医疗船,被爆出只接待了20名病人,直接被美国媒体当成了一个“笑话”。这种效率,在中国是不可想像的,至少舰长早就丢了乌纱帽了。中国人在武汉建造了两个设施齐全的医院,才用了多少天?

说实话,美国的政客,一直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这里既有制度之争,也有地缘之争,更有全球领导力之争。其实,对普通的美国人来讲,他们不太关心美国以外的事情,即使想让他们胸怀全球,也是不可能的。不像我们,外国的事情,别人的事情,特别特别操心,一如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因此,对美国政客和美国人,应有一个区分,不要一锅端。对政客的行为,必须据理反击,对美国人,要友好要有善意。许多美国人,对政客也都是不满的。许多美国人很善良,这都是真的。

我特别不喜欢的,还是所谓的“美牛党”。”美牛党“,一般不是美国人,美国人从来不夸自己,批评倒是特别多。有一位朋友,转来一篇文章,形容”美牛党“,有点刻薄,却非常形象。他说,这些人,有一种顽强的偏见,认为美国什么都比中国好,这些“美牛党”,一般都是中国人,大多寓居美国,并有几个特点,一是受过“灾难十年”的伤,难以愈合的;二是沉迷在学潮之中至今难以自拔的;三是有点小才华,但才华又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四是身在大洋彼岸,突然发现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看着国内的亲朋好友天天火锅撸串,八大菜系月月轮转,只能在文字里体现自己优越感的。这些人,中文一般用的比英文溜得多,完全融不进美国社会(估计也挤不进去),却喜欢当”中国问题专家“,指点中国江山。这些年来,在中国的网络上捣乱滋事,兴风作浪,痛下狠手,唯恐天下不乱的,基本都是“美牛党”。

对“美牛党”而言,不知道怎么看罗斯福号航母舰长史罗泽先生的事情。这位舰长向外界分发了“求救信”而被军方撤职了。美国军方的说法就是,他不恰当地以公开信方式(据说分发给了二三十人),而没有通过内部的渠道向上反映情况,属于极不谨慎的行为。呵呵,那位医疗舰的舰长没啥事,这位航母舰长则丢了乌纱帽,这就是美式的“讲政治”,美式的“内外有别”。这件事情,我喜欢美国媒体的率直批评,他们骂政府的声音挺厉害,一点都不客气。但是,这类的事情,“美牛党”一般是不愿说、或者自嘲说“不屑于”说的。在”黑中国“这件事上,他们倒是不遗余力。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决定言行。

因为写求救信披露“罗斯福”号当前疫情,该舰舰长布雷特·克罗泽尔上校遭到免职。4月2日舰长离职下船时,士兵们高呼“舰长”致敬送行 


一位朋友说,“谁都有毛病,谁都有可爱之处,心里平衡就好了“,这句话说得太好了。其实,美国也一样的,都有两面性。任何轻视美国的想法,都是危险的。过份迷信美国,也完全没必要,有时候,想想毛主席说过的话,它就是纸老虎。

这个世界很奇怪,某些时候,某些东西,始终都存在着,很现实很骨感,从不以认知的角度而转移。

原载作者微信公号

重读历史


本号获文章作者许可分享
图片视频选自网络
表扬小号
就摁下二维码打赏吧


思享库

陶斯亮:武汉市长贻误战机,问题出在哪呢?
郭小宁:武汉开城在即,真象能否大白天下?

徐世平:当心“复阳概念”成掩盖问题防空洞

徐世平:鄂A长草了,我们也该洗洗睡了

徐世平:武汉“滞留者”,同样值得尊敬

顾土:“中国模式”防疫,究竟是什么?
现在就对各国防疫说三道四,有资格吗?
顾土:你的口罩,变味了没有
罗点点:建立网上纪念馆祭奠殉职医生
葛剑雄:某些人认为传播“阴谋论”对中国有利
梁衡:官员辞职尚留做人底线
萧功秦:极左思潮是一种文化病毒
于建嵘:请记住那些曾仰望星空的人
于建嵘:为什么武汉政府未及时预警?
徐贲:犬儒时代的良心与希望
雷颐:灾难记忆
许纪霖:疫情背后,
这个时代深入骨髓的虚无主义
张鸣:有人病死了,为什么要为此点赞?
 周雪光:封闭系统中组织决策的大困境
强世功: “大疫”背后的“小农”心态
周其仁:救灾援贫要用脑用心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就是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方方:知识分子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