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平,1959年11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本科。曾任上海新民晚报社记者,历任该报体育部副主任、《新民体育报》常务副总编辑、评论部常务副主任和主任等职。2000年参与筹建东方网,任东方网副董事长、总编辑。2004年任上海市新闻办副主任兼任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现任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编辑。
当心“复阳概念”成为
掩盖问题的防空洞
湖北省卫健委称,“复阳”病例不再作为新增确诊病例重复上报。其依据是,“复阳”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纳入确诊病例上报,因此复诊时不再作为新增确诊病例重复上报。这个时候,发这么一条消息,显然想回应社会关切。这说明,各级地方政府应对舆情的能力明显提升,这是好事,应当肯定。什么是“复阳”病例?我查了一下,有关部门有几个定性的说法,不妨科普一下。一、“复阳”的前提,系指过去检测呈阳性,治疗后或者不治疗后一段时间转阴,过一段时期又出现阳性。这里有一个重要关节点,患者必须是确诊过的。二、”复阳“病例的发生概率较小,据武汉部分隔离点观察,约有5%~10%的康复期患者,出现了核酸检测又呈阳性。这里也有一个关节点,所谓“复阳”者,未必是患者治愈出院后又被感染的。三、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复阳“患者传染他人的情况发生。专家明确说,初步研究,目前暂未发现“复阳”患者传染人的现象。重点是:没有接到过“复阳”患者传染他人的报告。其实,现在公众最关心的,无非是第三条,会不会传染他人。钟南山先生大约在十天前说过,“从病原学感染的角度来说,这些病人本身已经产生了IgG抗体,该抗体对新冠病毒有很强的中和杀灭作用。”他表示,对大多数”复阳“病人来说,重复感染几率很小,只有极个别没痊愈的,免疫功能极差的,无法排除感染风险。他还说过,”似乎还没有查出有活病毒(指复阳者),看起来不应该有传染性。”国家卫计委的专家焦雅辉也说了,目前所发现的“复阳”现象,基本都在患者出院后两周之内,且检测到的都是病毒核酸片段。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和核酸情况看,患者的传染力很低,目前没有接到“复阳”患者传染他人的报告。我估计,这就是“复阳”病例不被重新计入确诊病例的原因。我也相信,有关部门和专家判断,都有科学依据,我们应当尊重,不必妄加评论。不过,现在老百姓关心“复阳”的问题,是另一个观察的角度。昨天,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也都是近期老百姓议论话题的一种概括。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零零零“(即全国、湖北、本地清零)的宣传,力度是相当大的。应该说,这是事实。”零“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全国人民抗疫的阶段性成果,不容丝毫抹杀。但是,冷静想想,”零增长“、”零报告“也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政绩指标。如果这样,这事就有点麻烦了,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患。如果地方政府继续盯着”零“不放,这个”零“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洞,一个具象的洞。因为这个”零“,有人就会去刻意做文章,玩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这才是真正的漏洞。因此,各地政府如果幻想着没有本地病例发生,继续维持一个”零“的光环,而去刻意弄出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来,无异是掩耳盗铃。昨天,我们就听到了”关联病例“的说法,今后,会不会也有人,利用所谓的”复阳概念“,打小算盘,掩盖问题,粉饰太平呢?我们应该呼吁,要当心“复阳概念”成为掩盖问题的防空洞。不过,我真诚希望这类事情,应该不会发生。毕竟,经此一役,为官者的思想觉悟和能力水平都大大提高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提出一个建议,转述如下:治愈了就清零了,”复阳“应该重新计算,最起码应该在统计数字时采用”多少人次“的概念。否则,疫情的真实情况不能完整体现,假设某地”复阳“者成百上千(如果是5%就可能有这个数字),我们再说是”清零“或者”零报告“,似乎是不太合适的。
还有一位朋友建议:有关”复阳“者信息,包括患者数量、就诊地点,应该及时披露。想想,也有道理。他们不是专家,也就是说说。别当真。零的含义,可以是无,
也可以是洞
作者:徐世平
凭心而论,现在不必去讨论责任问题,事情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是亡羊补牢。我也不主张情绪化渲泻,即使唾沫淹死人,也于事无补,现在更需要冷静思考。一位政协的朋友,发来一段信息:各地政府和新闻媒体不要过分渲染”零增长“,即便是”零增长“,也最好说今天没有发现。疫情从爆发到控制会有惯性,过度渲染”零增长“会有负效应。他还说,扑灭山火,都会偶有死灰复燃,这也是正常现象。此公所言,本人极为认同。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零零零“(即全国、湖北、本地清零)的宣传,力度是相当大的。应该说,这是事实。”零“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全国人民抗疫的阶段性成果,不容丝毫抹杀。但是,冷静想想,”零“也不能成为地方政府的一种政绩指标,甚至成为一种政治道德的评判标准。如果这样,这事就有点麻烦了,极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患。”关联病例“的说法,可能就是”零”意识的真实表现。其实,汉字的”零“并不仅仅是阿拉伯数字的意思。在汉语里,它还有别的含义。比如,零头,一百零几,一千零几,等等。零还有零星的意思,整数、大头之下,还有小数、还有个案。如果我们把”零“仅仅理解成数字的无,并将其看得太重,不当片面追求,以此证明抗疫成效,这可能是极其危险的。现在全球形势接近失控,境外压力与日俱增,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输入性的危险,无时不刻地存在着,这是事实。各地各种的“关联病例”,也可能再次发生,百密还有一疏呢。因此,各地政府如果幻想着没有本地病例发生,可以继续维持一个”零“的光环,而去刻意弄出一些类似”关联病例“的说法来,这无异是”驼鸟政策“、掩耳盗铃。有就是有了,诚实地说出来就是了,老百姓会理解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去努力弥补可能存的薄弱环节,比如,居家隔离的有效性问题,入境后中转旅客的续飞问题,等等。如果继续盯着”零“不放,这个”零“可能就会变成一个洞,一个具象的洞。因为这个”零“,有人就会去刻意做文章,玩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这才是真正的漏洞。一条小缝,可能变成大缝,然后就是大洞。这里的问题,关键还是人。防线是要人守的,人出了问题,十道防线也没用。具象上的洞,看得见,思想上的洞,看不见。思想之堤溃了,就有可能水漫金山。
徐世平写字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