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享者丨张耀杰:陈独秀先生谈爱国

新三届 2021-05-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耀杰张先生 Author 民国红粉


  作者简历


1964年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农村。曾任中学教师,1989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199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史学者、传记作家。著述甚丰。


原题

陈独秀:

“我们究竟应不应当爱国”

(外一篇)



作者:张耀杰
 


 
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青年》同人当然热爱自己的国家;但是,他们大胆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及狭隘爱国主义的单向片面思维,从而表现出了追求人类大同的世界主义的高境界。应该说,除了极端片面的恐怖教条,天底下是没有任何东西只允许别人爱而不允许别人不爱的。即使面对自己的娇妻爱子,一个正常男性也总是要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置身于爱恨交加、亦喜亦怒的意识流动与情感波动之中的。


1914年11月,章士钊主编的《甲寅》杂志1卷4号公开发表署名“独秀”的《爱国心与自觉心》,“陈独秀”三个字为世人熟知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篇文章中,陈独秀首先对欧美文明国家的“爱国心”表示肯定:

“爱国心为立国之要素,此欧人之常谈,由日本传之中国者也。……近世欧美人之视国家也,为国人共谋安宁幸福之团体。人民权利,载在宪章,犬马民众,以奉一人,虽有健者,莫敢出此。欧人之视国家,既与邦人大异,则其所谓爱国心者,与华语名同而实不同,欲以爱国诏国人者,不可不首明此义也。”


接下来,他沿着此前所说的“国人惟一之希望,外人之分割耳”的思路极端推演,从而实现了“自觉心”对于“过昵感情,侈言爱国”之“爱国心”的颠覆置换:


“残民之祸,恶国家甚于无国家。失国之民诚苦矣,然其托庇于法治国主权之下,权利虽不与主人等,视彼乱国之孑遗,尚若天上焉。……以吾土地之广,惟租界居民,得以安宁自由,是以辛亥京津之变,癸丑南京之役,人民咸以其地不立化夷场为憾。此非京津江南人之无爱国心也,国家实不能保民而致其爱,其爱国心遂为其自觉心所排而去尔!呜呼!国家国家!尔行尔法!吾人诚无之不为忧!有之不为喜!吾人非咒尔亡,实不禁以此自觉也。”


“残民之祸,恶国家甚于无国家”这句话,并不是陈独秀的首创发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传统儒教的祖师爷孔丘先生就有过“苛政猛于虎”的经典名言,而且还明确表示过“道不行,乘槎浮于海”的国家观和人生观。


沿着《甲寅》时代的《爱国心与自觉心》的思路走下去,《新青年》时代的陈独秀在另一篇《偶像破坏论》中,干脆把“国家”列为应该加以破坏的一种“骗人的偶像”:


“国家是个什么?照政治学家的解释,越解释越教人糊涂。我老实说一句,国家也是一种偶像。一个国家,乃是一种或数种人民集合起来,占据一块土地,假定的名称。若除去人民,单剩一块土地,便不见国家在哪里,便不知国家是什么。可见国家也不过是一种骗人的偶像,他本身亦无什么真实能力。现在的人所以要保存这种偶像的缘故,不过是藉此对内拥护贵族财主的权利,对外侵害弱国小国的权利罢了。……世界上有了什么国家,才有什么国际竞争。现在欧洲的战争,杀人如麻,就是这种偶像在那里作怪。我想各国的人民若是渐渐都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和真正和平的幸福,这种偶像就自然毫无用处了。”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同一天,陈独秀以“只眼”的署名在《每周评论》发表《公同管理》一文,其中写道:


“无论铁路问题,青岛问题,大而至于全国政权问题,不用说我们最希望的是自己管理。倘若自己不能管理,只好让列强公同管理。我们最反对的,是让日本管理。……老实不客气,我们中国若免不得亡国的运命,宁可亡在欧美列国手里,不愿亡在日本手里。联合亚洲的黄人,抵抗欧美的白人的鬼话,我们绝对不相信。”


在随后发表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一文中,陈独秀更加彻底地表白说:“欧洲民族,自古列国并立,国家观念很深,所以爱国思想成了永久的国民性。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没有价值,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的名义之下做出来的。他们既然反对国家,自然不主张爱国的了。在他们眼里看起来,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所以他们把爱国杀身的志士,都当作迷妄疯狂。……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包括陈独秀在内的《新青年》同人,当时大都是以“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的“思想高远的人”而自居的。就连曾经在《甲寅》杂志中针对陈独秀发表尖锐批评文章《厌世心与自觉心》的李大钊,也在《我与世界》中表白说:“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个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人人相爱的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


1919年8月2日,鲁迅在周作人及孙伏园的影响和建议下,开始翻译日本白桦派作家、“新村”运动发起人武者小路实笃的反战戏剧《一个青年的梦》,并于当天写作《〈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这是他笔下最富于人道主义大同理想的一篇文字,其中与陈独秀一样,把国家的存在认定为“一种骗人的偶像”:


“我对于‘人人都是人类的相待,不是国家的相待,才得永久和平,但非从民众觉醒不可’这意思,极以为然,而且也相信将来总要做到。现在国家这个东西,虽然依旧存在;但人的真性,却一天比一天的流露:欧战未完时候,在外国报纸上,时时可以看到两军在停战中往来的美谭,战后相爱的至情。他们虽然蒙在国的鼓子里,然而已经像竞走一般,走时是竞争者,走了是朋友了。”


同年12月20日,蔡元培阅读由周作人翻译的武者小路实笃来信《与支那未知的友人》之后,专门写作了一段跋语:“我读了周先生所译的武者先生的信和诗,很有几种感想。……武者先生与他的新村同志……决没有日本人与中国人的界限,是我们相信的。……不但这一类的人,就是现在盲从了他们政府、赞成侵略主义的人,也一定有觉悟的一日。”


在此之前,胡适也根据《太平洋》月刊第10期中刊登的“劫余生”通信,写作了一首白话诗《你莫忘记》,其中以更加极端的个人情绪否定了狭隘盲目的爱国之情:
 

我的儿子,

我二十年教你爱国,——

这国如何爱得!……

你莫忘记,

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兵,

强奸了三姨,逼死了阿馨,

逼死了你妻子,枪毙了高升……

你莫忘记,

是谁砍掉了你的手指,

是谁打死你的老子,

是谁烧了这一村,……

嗳哟!……火就要烧到这里,——

你跑罢,莫要同我们一齐死!

回来!

你莫忘记:

你老子临死时只指望快快亡国;

亡给“哥萨克”,亡给“普鲁士”——

都可以—— 


这首诗最初发表在1918年9月的《新青年》5卷3号,写成后曾送给《新青年》同人中的沈尹默、陈独秀看过,收入《尝试集》时为缓和语气删除了前三行,并在末尾添加了“总该不至——如此!”一句话。


在随后的岁月里,《新青年》同人由于各不相同的人生选择而走出了相互歧异的人生路径,他们对于“爱国心”与“自觉心”的价值判断也一直处于反复调整之中。在创办《新青年》杂志之前,已经有过由启蒙先驱到革命党人、由革命党人再到启蒙先驱的曲折经历的陈独秀,与李大钊一起发起秘密组织了从事地下工作的党。胡适一直坚持的却是《新青年》时代已经初步定型的易卜生式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他胡关于“健全的个人主义”的最为经典话语是:“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原载《同舟共进》2008年第2期


外一篇

陈独秀评论“留美学生”

《学界点名录》选读




作者:张耀杰


 


《新青年》时代的陈独秀,在留美归来的安徽同乡胡适及其美国导师杜威的影响下,一度成为美国式民治思想的研习者和传播者。

陈独秀的落款时间为1919年11月2日的长篇论文《实行民治的基础》,其实是关于杜威的《美国之民治的发展》演讲稿的读后感想。陈独秀在文章中先是抄录了杜威的原话:“美国是一个联邦的国家,当初移民的时候,每到一处,便造成一个小村,由许多小村,合成一邑,由许多邑合成一州,再由许多州合成一国。小小的一个乡村,一切事都是自治。……美国的联邦是由那些有独立自治能力的小村合并起来的,历史上的进化是由一村一村联合起来的。美国的百姓是为找自由而来的,所以他们当初只要自治不要国家,后来因有国家的需要,所以才组成联邦。”

接下来,陈独秀写道:“我们现在要实行民治主义,是应当拿英美做榜样,是要注意政治经济两方面,是应当在民治的坚实基础上做工夫,是应当由人民自己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创造这基础。这基础是什么?就是人民直接的实际的自治与联合。这种联合自治的精神:就是要人人直接的,不是用代表间接的;是要实际去做公共生活需要的事务,不是挂起招牌就算完事。这种联合自治形式:就是地方自治和同业联合两种组织。”

在这篇文章结尾,陈独秀谈到他对于英美式民治社会的理想期待:“我们所痛苦的是现代社会制度的分裂生活,我们所渴望的是将来社会制度的结合生活,我们不情愿阶级争斗发生,我们渴望纯粹资本作用——离开劳力的资本作用——渐渐消灭,不至于造成阶级争斗;怎奈我们现在所处的不结合而分裂的——劳资、国界、男女等——社会,不慈善而争斗的人心,天天正在那里恶作剧,(现在美国劳资两元组织的产业会议,就是一个例。)”


到了1924年,已经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的陈独秀,鉴于胡适等英美派教授学者的不肯支持和配合,在《留美学生》一文中彻底否定了对于美国社会的借鉴学习:

“美国限制移民律,竟影响到中国赴美的留学生,以至未动身的不能动身,已动身的到了美国不能登岸,在普通感情上,我们应该愤恨美国,然而我却十分感谢美国。因为在一般留美学生成绩上看起来,几乎无一人不反对革命运动,几乎无一人不崇拜金钱与美国,这种人少一个好一个;若是美国简直不许一个中国人去留学,那才是为中国造福不浅。”

和陈独秀联手缔造中共党组织的另一位《新青年》杂志的主要同人李大钊,对于包括“民有、民治、民享”在内的美国政治文明也采取了排斥态度。1927年初,李大钊一度打算写信给远在英国的胡适,“劝他仍旧从俄国回来,不要让他往西去打美国回来”。

1926年10月23日,时任厦门大学教授的《新青年》同人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两地书原信中,对于依法捍卫“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制度并且解放过成千上万美国黑奴的林肯,同样实施了全盘否定:“林肯之类的事,我是不大要看,但在这里,能有好的影片看么?”


到了1930年7月,到处宣扬传统儒学的前北京大学同事梁漱溟,专门给胡适写了一封质疑书信:“大家公认中国的第一大仇敌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其次是国内封建军阀。您却认为不是,而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有什么道理?”

胡适给出的回答是:“什么都归结于帝国主义,张献忠洪秀全又归咎于谁?鸦片固由外国引进,为何世界上长进民族不蒙其害?今日满天满地的罂粟,难道都是帝国主义强迫我们种的?帝国主义扣关门,为何日本藉此一跃而起,成为世界强国?”

1932年10月25日,胡适在天津大学的演讲稿《中国问题的一个诊察》中,进一步解释了他所谓的“五鬼乱华”:

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五种“内邪”之“病症”。“在历史上我们的武力虽然不如人,然我们的文化却有过之无不及,因此我们被外族征服了之后,外族却常被我们同化过来,也被我们这五种内邪所迷惑,这五种病症所传染。结果匈奴、契丹、回纥、蒙古、满洲皆被我们所同化,皆传染上此五种病症。都是这几种外感文化低于我们的缘故。到了印度,则不出一兵,只派几个传教士来,用文化来征服我们。自唐代以后,中国与印度的往来很盛,我们也常派人去学经,去留学。他们的文化,是指示我们去作神仙去作菩萨,不是叫我们去作人,却是去作鬼。然而我们的文化却渐渐屈伏了。”

在谈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中国现状时,胡适认为:“但是现在的时期已不同了,我们到了另一个时期,文化后面有武力,武力后面则是整个的文明,内邪既凶,外感益亟;从前仗着自己所谬认的‘精神文明’,一次抵抗,二次抵抗,对付外来的文化和武力,而现在则武力文化经济科学万管齐下,所以不能再得幸免。所以九一八以后历有一年,还是毫无办法,竟至于请出班禅喇嘛来念经,叫民国以来的一切罪人,都来作念经救国运动。传染病终于抵敌不过内邪外感的夹攻了。”

在谈到应该如何救治中国社会的病症时,胡适给出的不是苏联方面所提供的“反帝”药方,而是“充分世界化”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虚心学习模仿先进文明的反省态度:

“中国的五鬼,没有一种是可以持以立国的。在这新的世界,立国不但要靠武力,尤其要靠文化;外国人的科学没有不在我们之上的。最新的美国,立国虽仅一百多年,我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余如耶鲁哈佛历史亦久。俄国更是新式的国家,莫斯科大学也有一百八十余年的历史。至于欧洲,更不必说,意大利有一千多年的大学,英国的剑桥也有八百多年,最新的柏林大学是创设于1810年,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日本,东京的帝大,已七十多年,何以一个五千多年的老大国家,竟没有一所象样的大学,没有一处文化人材建设集中的地方?……我们至少应该根据这种论断,力自反省。不要责人,只须责己,应该自己拿镜子照照,详细检验一下,分析各种病症,努力不会白费,模仿不是耻辱。中国的病症,也许要在这种态度上求治。”

本号获作者许可分享

原载微信公号耀杰张先生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创党那拨人

陈独秀出走北大与缺席"一大"之谜

胡适:陈独秀离开北大更左倾了

陈独秀的晚年由谁供养

陈独秀晚年:傲骨凛然,

拒受蒋介石5000大洋馈赠

桑宜川:陈独秀客死江津的民间记忆

陈独秀晚年如何看待苏联

陈益民:萍乡山明村张国焘故居

张家康:毛泽东在北大

图书馆受了多少委屈?

毛泽东起家的部队: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前传

毛泽东是怎样以“内参治国”的

蒋鼎文力助张国焘"脱共"真相

张国焘:从"学运领袖"到"反共强人"

1950年代张国焘三次欲回大陆

周佛海:建党脱党反共叛国的投机者

陈独秀与蒋介石的政治博弈
桑宜川:一大代表刘仁静的坎坷人生
刘仁静妻子史静仪的爱情与信仰
我的愚谷邨邻居,
一大代表刘仁静的女儿女婿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