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宠股份发力自主品牌收购新西兰宠物食品ZEAL®,食品的“功能性”趋势,以及坚果酱市场的机会 | FoodPlus Weekly
这是FoodPlus推出的第68篇Weekly·周报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Weekly·周报』Weekly从侧重资讯的分析改版到了侧重资讯的丰富程度,我们会收集并盘点过去一周食品消费品行业最值得关注的资讯,当然有一小部分资讯时效也可能会超过一周,我们每周会更新一篇,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缺席更新。
大事件&风向标
中宠股份以6800万人民币收购新西兰高端宠物食品公司ZEAL®,这背后在透露什么现象?
撰文:海枫
信息来源:宠物行业白皮书公众号、中宠股份公告、中宠股份招股说明书、中宠股份年报、ZEAL真挚官网
根据中宠股份的公告,已经完成对新西兰高端宠物食品公司ZEAL®的收购,以6800万人民币收购其100%股权。根据公告显示,ZEAL®是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宠物食品公司,位于新西兰,从事宠物食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产品除了在新西兰本土销售之外,还进入到了中国、美国、加拿大、欧盟、澳洲、香港、台湾等市场。
根据ZEAL®官网产品主要包括风干类猫狗零食、冻干类猫狗零食、猫狗软干粮、猫用湿粮罐头以及宠物牛奶,根据公告显示整个公司在2017年的营收在4500万人民币左右,利润254万人民币,2018年4月-7月销售额为1570万人民币,利润120万人民币。若按2017年营收来看,收购价格在营收规模的1.5倍左右。
中宠股份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于2017年上市,根据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4年OEM业务的占比在93.85%,2015年占比在85.91%,2016年在85.37%,其中零食业务占比一直保持在80%-82%左右,一方面可以看出中宠股份是一家以宠物零食为主的公司,同时也是一家以OEM代加工业务为主的宠物食品公司,而OEM代加工业务的订单来源主要是海外。
业务形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这家公司的利润水平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在其招股书上也有直接显示,例如宠物零食业务,在2016年,OEM的毛利率是25.47%,自主品牌的毛利率是38.3%,如果是内销毛利率还要更高一些,在42.21%,持续在自主品牌上发力是中宠股份的一个发展策略。
例如在宠物罐头这个产品线上,发力自主品牌的策略尤为明显,在整个宠物罐头业务中,以OEM为主的外销收入从2014年就保持在6000万人民币上下,但内销的收入逐年上涨,从2014年的2589万人民币,到2015年的3886万人民币,再到2016年的5972万人民币。
发展到目前,中宠股份在全球市场上共有几大自主品牌,其中包括wanpy、Jerky time、Dr.Hao、Toptrees,尤其要提出的Wanpy顽皮在国内市场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在中宠股份2017年的年报里并未提到各个产品线OEM和自主品牌的占比,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内销的增长,由于OEM代加工业务基本集中于海外市场,而内销即主要以自主品牌为主,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内销是自主品牌业务线,在2016年整体营收在1.086亿人民币,而2017年达到了1.56亿人民币,增幅达到了43,67%,说明自主品牌策略在中宠股份初见成效,而这也加速了中宠股份大力发展自主品牌,除了自创之外,也展开了并购。
以及在中宠股份2017年的年报上还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即主粮业务的增幅达到了49.57%,不过目前基数还比较小,2016年营收规模在1542万人民币,2017年的营收规模在2307万人民币,而根据招股说明书上的数据,2014年-2016年外销收入是零,这也是自主品牌发力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的一个佐证。
目前一定规模的宠物食品企业基本上都是以OEM代加工业务为主,比如乖宝、佩蒂、路斯等,不过这些公司也都在积极探索自主品牌业务,可以判断这些一定规模的宠物食品企业在自主品牌发展上会有更大的尝试。
不过这回过头来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制造商转型做自主品牌,以原有的代工模式转型为品牌模式,是否能够转型成功,并且实现很好的市场地位,这还是未知数,目前在中国高端宠物食品市场,尤其是主粮市场,是被玛氏、雀巢以及比瑞吉等国内外宠物食品企业所垄断的,中宠、佩蒂、路斯等,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近期值得关注的方向
越来越多的食品消费品开始通过”功能性“的角度进行产品和场景创新的思考
撰文:Sean
信息来源:往期FoodPlus Weekly,FoodNavigator
“吃”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食品在满足了人对生存发展所需能量的基础需求之后,又在不断变化的消费环境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目的。在食品满足消费者口腹之欲之外的探索和发展中,我们注意到,当下越来越多的食品消费品正在从“功能性”的角度对产品和场景进行新的思考。
我们将本文探讨的“功能性“定位为食物在提供能量和美味口感的基础上,具有某一特定要素的补充、健康状况改善、表现提升、某一身体功能或状况的改善、甚至预防某些疾病、亚健康状态等功能。
食物和“功能”本身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自古有“药食同源”一说,古人将中医药的“四性”、“五味”拓展到食物中,认为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分界线;而在近代,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的概念被提出、逐渐发展成规模庞大的独立性产业;近年来,很多食品消费品巨头也在从”good-for-you“、”better-for-you“的角度思考怎么更好打动消费者。
注:从产品形态和定位上,符合行业界定的保健食品(中国定义)或者功能性食品(西方定义)和本文所探讨的对象有明显区分——前者在形态上比较接近药品(当然也药品也有完全不同的界定);后者是指在普通食品的基础上对一些功能性角度进行强调或强化。或者换句话说,这一趋势背后意味着普通食品也在逐渐具有传统意义上功能性食品的某些功能。
纵观全球,健康已经成为食品消费品不可忽视的主流趋势。但不同地域、具有行为习惯的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定义其实是有很多不同的标准,有机、无添加、无麸质、非转基因、素食等一批健康趋势下标签的涌现也表明健康的认知很难短时间内统一。而相对而言,功能性则更加具体可感,对于一些细分人群、场景而言也更加直接。
近年来一直注重通过“good-for-you”、“better-for-you”等角度重塑品牌健康形象的百事,逐渐通过一些偏功能性的角度对“健康”这一模糊的标签进行构建。其旗下孵化器PepsiCo Nutrition Greenhouse在北美招募孵化项目时,将营养健康、表现提升、生活方式列为重点关注方向,而在招募的10家公司中,不少品牌对营养、健康特点的构造越来越多和一些功能性场景结合:有的针对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还是健身人群、运动员等特定人群,甚至在一些更加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一些入选的品牌也通过大脑健康、身体表现等角度为产品塑造更加具体可感的功能性特点。
金宝汤近期对个性化营养(personal nutrition)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判断,并指出这是食品行业的下一个征途(the next frontier),同时也将在未来二十年内对食品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变革。而相较于较为普遍的健康概念,营养是一个跟“功能性”更加贴近的标签,也更加有利于消费者具体感知的建立。
所以,食品消费品进行功能性探索,一方面是当下消费环境变化中消费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也可以视为健康大趋势下的一种具体延生;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产业和品类融合的趋势,保健食品、传统食品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的食品被赋予更多的期望、承载更多功能,消费者和产业都在推动这一点。
那么,这些品牌如何进行功能性的塑造?当我们具体分析食品消费品“功能性”发展趋势时,对当下食品消费品的功能性探索做了如下总结:
当下食品消费品品牌的功能性尝试通常通过健康&营养要素、具体的功能性特点及场景,以及人群需求三个角度进行划分。而这三个角度实则是有一个递进关系:通常的思路是先找准一个健康或是营养要素,通过这个要素构建功能性的特点,再找准对这个功能性有需求的人群。
当下对食品的功能性比较简单且普遍的一种构建方式是主打某一特定要素的补充。这一要素通常是消费者已经有较强认知的健康营养要素,例如益生菌、膳食纤维、蛋白质等。这类食品一般通过强化所添加元素的方式进行相对功能性的构建。
从一般的食品+一些营养要素进行功能性构建的角度思考可以发现,一些身处大品类中的食品消费品品牌,通过到位的功能性构建,可以实现产品层面的较强程度的差异化塑造。在食品功能性探索的产品中,饮料、零食都是比较集中的类目。这也是用“大市场新机会”思路进行升级探索的体现。
来源:FoodPlus整理
我们曾指出,益生菌和乳酸菌是当下十分强劲的一种健康要素,跟消化健康、免疫力等消费者关心的功能性问题都有关联,且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对益生菌的概念认知度都较高。因此很多食品消费品品牌就直接强化益生菌添加这个角度进行相关的功能性构建。除了养乐多等靠乳酸菌概念起家的知名品牌,我们也关注到很多以乳酸菌或益生菌进行差异化构建的零食、母婴食品、甚至宠物食品。另外,因为益生菌元素在国内也具有很高的认知度,一些品牌也研发直接强调益生菌的固体饮料,但该类产品并不属于严格行业界定的保健食品,而是具有功能性的一般食品。
另外,通过强化添加的健康营养要素构建一些功能性的点,还有机会定义一些新的品类。近年来,从美国火到全球的康普茶、蛋白饮料都是这一思路的受益者。前者通过益生菌、发酵的元素触及到消化健康、免疫力提升等功能性场景,定义了一种新的健康饮料;后者则以蛋白质这个消费基础十足的基本营养要素切入,适应了运动健身人群到普通大众对高蛋白的功能性诉求,并将蛋白质的摄入场景拓展到日常饮料这一领域。
对于特定的功能性要素的添加来实现功能性的产品定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功能性的要素从何而来?以及如何体现?
对于蛋白质、益生菌等本身在消费者层面就具有较高认知程度的营养要素,一般采取直接添加要素成分的方式,比如市面上一些强调高蛋白的产品蛋白质来源于乳清分离蛋白,并直接在保证表示蛋白质含量的数据;益生菌的产品则强调所添加益生菌的数量、菌种等,这些对于消费者言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而一些功能性的特点所对应的要素则并不具有足够的辨识度,从产品构建的角度往往需要通过一些食材来体现。例如对于中国乃至欧美食材的消费者,人参皂苷、枸杞多糖、原花色素、番茄红素、大豆异黄酮等健康要素的认知度肯定不及健康五谷、红枣枸杞、人参中草药等食材。
一系列超级食物(Super Food)在国际范围内的诞生和走红就是这一思路的体现:食材本身可以通过对其所含要素的呈现实现功能性的定义。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酸和蛋白质和高含量的钠、钾、镁、钙等元素的牛油果通过在抗氧抗衰老、美容、女性健康等角度构建功能性特点,可以说牛油果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功能性要素。同理,对于很多食品消费品品牌而言,奇亚籽、姜黄、藜麦等近年来的”网红“食物本身就是一种强调的功能性要素,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是具有足够的辨识度的。
图片来源:AvoWater官网
面对世界范围内火爆的”超级食物“牛油果,墨西哥食品公司Grupo Escamp在2016年推出了一款牛油果水AvoWater,定位不含防腐剂的天然即饮牛油果水饮料,以牛油果、新鲜柠檬汁以及薄荷为原料,以HPP(超高压冷杀菌技术)制成,富含纤维、维生素和蛋白质,每瓶包含30-60g的牛油果成分,能够满足消费者一定程度的能量、营养需求。对于消费者而言,超级食物往往本身就是一种功能性的标签,品牌可以直接强化产品中超级食物相关部分完成功能性的塑造。
另外,近年来大热的植物基(plant-based)食物和饮料也有类似的思路。根本上来说,消费者并不是简单认为是植物就更加健康所以更被植物基的食品吸引。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植物基饮料大部分都强调其植物的健康或功能成分,甚至不少植物基饮料直接定位为植物基功能(plant-based functional)饮品,强调植物中所含元素对人体的功能性价值。
来源:Remedy Organics官网
植物基的功能性饮料Remedy Organics,强调其中含超级食物、草药、高蛋白、益生菌等热门健康元素和成分,并直接打出了免疫健康、消化健康等标签,这家公司先后入选过CHOBANI的孵化器和百事在美国的孵化器。
另一种构建功能性的角度是直接选择具体场景,强调对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人体健康相关的问题进行改善、提升的功能性。这部分可以以已经较为成熟的保健食品行业作为对标参照。例如减肥瘦身、皮肤改善、美容养颜等健康问题在保健品类中也是具有足够大市场的,而很多零食、饮料等食品消费品则选取这些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功能性场景入手。
来源:蒙牛官网
减肥瘦身是一个近乎永恒的话题,在国内外皆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减肥类保健食品也一直层出不穷。而近年来,一些一般食品消费品也在健身减肥等角度塑造功能性的差异点。代餐类食品的崛起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而各类社交电商中也充斥着不少良莠不齐的”减肥“食品。面对这一局面,一些巨头都进场。蒙牛、娃哈哈、新希望等乳品巨头接连推出了以瘦身代餐为主打的乳品饮料,并主要通过社交电商等渠道销售。图为蒙牛推出的“微商产品”慢燃。
除了减肥瘦身等大的功能性场景,越来越多的食品消费品把对功能性的构建放在了一些更加细分、垂直的场景中,其中也体现了食品这个品类背后更多的想象空间。
分析一些具有功能性的食品可以发现,无论是通过某一健康要素还是针对一些细分场景,当下越来越多的跟人体相关的功能性特点正在被食品发掘出来,并逐渐超出传统意义上保健品的所能覆盖的范围。
食品承载的功能性诉求,正在从传统意义上的减肥、瘦身、保健、充能等简单直接而普遍的功能,发展到心血管疾病预防、消化健康、睡眠改善、抗衰老、防脱发等深入人体各个层面需求的更加复杂、长尾、更具有针对性的功能。
主打解决消费者睡眠问题的功能性饮料Som Sleep Drink,以镁、维生素B6、GABA、L-茶氨酸和褪黑素为功效成分,传递出“抛除杂念,享受安睡”的产品理念。来源:Som官网
“养生”文化十分浓郁的中国,对于带有功能性的食品而言是一块独特的土壤。图为被KOL范冰冰推荐的阅农部落黑芝麻丸,主要击中防脱发这一痛点功能性,利用消费者“恐惧心理”打开一块市场,来源:小红书
食品消费品对消费者关注的功能性的呈现思考也在不断进步,从简单粗暴的普遍功能到针对更细分的人群和场景的定制性思考。图为美国主打“为大脑供能”的棒类零食IQ Bar在功能性角度呈现的一些设计,来源:IQ Bar官网
另外,功能性的对象也从一些传统意义上对功能食品有明显诉求的职业运动和运动健身人群拓展到以普通大众消费者为基础的各个细分人群,例如针对女性各个健康诉求的食品,针对职业男性对身体功能表现的饮料,食品的功能性体现正在更加具象、也更加聚焦,呈现出定制化的趋势。
主打高蛋白的食品饮料品牌Powerful把目光专注在男性群体,挖掘这个群体中不同的细分人群(如运动人群、职业男性)在各个场景的需求提供多种功能性呈现的产品,来源:Powerful官网
另一个体现是一些食品呈现出的功能除了深入到各个细化的健康、身体表现领域进行延展,也在对人体整体的表现和健康进行反向思考。从某种角度而言,食品的功能性也在变成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消费者究竟应该怎么通过和食物的关系思考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存问题?一些食品通过功能性传达的人关于更加平衡的生活、大脑和身体的关系、以及和外部环境的关系等思考,对食品背后的想象空间是一种新的升华。
来自加州的食品创业品牌Torii Labs主推植物基的功能性饮料,旨在帮助消费者提升日常表现,而其对于功能性呈现具有一种哲学的意味,来源:Torii Labs官网
那么,以未来视角来看,食品是不是可以通过功能性这个角度的探索,逐渐拓宽品类本身的边界?对此我们持以积极的态度:大胆一点,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市场的推动,食品可以承载的远不止满足消费者口腹之欲这么简单,未来,食品可以变得更加“万能”,随之而来的,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会出现颠覆性的突破。
不过要走到后面这一步,当前食品在功能性角度的探索和尝试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功能性食品必须以科学研究基础为支撑,这是这个品类长远来讲绕不开的。
随着消费者整体的健康意识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靠信息不对称来构建功能性的思路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了。无论是保健食品还是走”功能性“角度的一般食品,单靠功能概念营销的”智商税“产品是走不长远的。虽然没有药品那么严苛,但食品在产品功能性上的探索也越发需要切实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来佐证,以此塑造在消费者心中长远的信任感。
究其而言,食品的功能性不是营销层面的,而是产品层面的。只有产品的实际价值真正和其宣称的功能性符合,才能持续打动消费者。
从另一个层面,食品从功能性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或是差异化探索,也对食品公司的R&D、供应链基本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洞悉、掌握甚至超前研发出具有潜在价值的功能要素,并通过深入的市场数据和洞察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性开发,可能成为创新型的食品公司至关重要的核心能力。当然这也意味着可能出现一种研发导向的食品公司,这类公司可能会超出当下定义的FoodTech类食品公司或者一些注重技术应用的细分行业范围,拓展到一些当前来看更加大众化、更加普遍的品类。
投融资新闻
Wild Friends获得350万美元A轮融资,坚果酱有哪些市场机会点?
撰文:Tracy
信息来源:FoodBev、往期FoodPlus Weekly
具有清洁标签的坚果酱品牌Wild Friends Foods,获得由Cambridge Companies SPG领投的350万美元A轮融资。成立于2011年,由Keeley和Erika两位好友在大二时创办,Wild Friends是一家B Corp认证企业(B Corp,共益企业,是一种新兴的企业认证体系,获得认证的企业除了追求经济利益之外、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Wild Friends不仅寓意两位创始人的友谊,也表达了健康、对环境及社会友好的品牌价值观。
将品牌价值观注入到产品创新,并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带来增长,正是Cambridge Companies SPG投资Wild Friends Foods的原因。“我们被Wild Friends与千禧一代消费者之间产生的共鸣所吸引“ 。Cambridge Companies SPG的COOFilipp Chebotarev如是说。
这不禁令人想起两年前以2.86亿美元被Hormel Foods Corporation收购的坚果酱品牌Justin's。Hormel同样看中Justin's对“更年轻、更具有健康意识、忙碌的千禧一代消费者”的吸引力。2013年Hormel曾以约7亿美元,从联合利华美国公司手中收购Skippy(四季宝),美国第二大花生酱品牌,以拓展非肉食业务。
2017年坚果酱品牌美国市场份额,数据来源:© Statista 2018
传统的坚果酱品牌,如Jif、Skippy,仍然以花生酱为主线产品,是美国家庭必备的食品之一,早期美国儿童的午餐盒里几乎都有一个花生酱三明治。但近年来,花生酱销售持续走低,尤其在2007年美国花生酱污染引发多洲出现儿童沙门杆菌中毒,大规模的花生酱召回事件后,国民开始追求花生酱外,如杏仁、腰果等坚果酱的选择。这就留给了创业公司市场机会点。
收购Justin's,除了对千禧一代消费者的吸引外,Hormel应该还基于如下三点考虑:
对比Skippy,Justin’s生产天然、有机、无麸质、特色的坚果酱,除了花生酱,有腰果酱、杏仁酱,榛子酱,以及加入枫糖、巧克力等各色风味的坚果酱,符合食品市场趋势,是该品类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能很好地补充Skippy品牌难以覆盖的市场。
成立于2004年,Justin’s拥有三大产品线。除了坚果酱,还有坚果酱巧克力杯、 零食+酱组合零食包。开创性的坚果酱挤压包装,更适合忙碌的年轻一代,坚果酱巧克力杯、零食小吃包,则将坚果酱从调味市场拓展到零食领域。Justin’s 通过产品创新,将品类从涂抹酱延展到了零食领域,扩大了Hormel坚果酱的品类及预期规模。
Justin's 的财务数据也很好看,据称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回到Wild Friends,目前分为坚果酱和坚果酱燕麦两条产品线。 花生酱、杏仁酱、葵花籽酱、混合口味坚果酱,还有添加功能性的胶原蛋白坚果酱。坚果酱燕麦则主打早餐市场。从坚果酱到早餐场景的产品创新,应该也是Cambridge Companies SPG投资Wild Friends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口味、包装上的创新,新兴的坚果酱品牌在尝试模糊坚果酱的品类边界。将坚果酱从原本的调味品拓展到零食、代餐市场,调味品零食化,让原本几十亿的市场规模延展到几千亿市场规模。
Wild Friends 坚果酱燕麦
那么,作为美国最常见食品之一的坚果酱,在中国是否有市场机会点呢? 当年联合利华出售四季宝时,它已经是中国市场花生酱第一品牌。四季宝在中国山东潍坊的工厂是其全球唯二的工厂之一,除了中国区业务,也承担出口业务,据称年销售三四千万美元。
从中国消费习惯来说,坚果酱中,花生酱、芝麻酱为最为常见的,通常被作为火锅蘸酱、拌面、烘焙材料、或者面包馒头涂料。打开淘宝,花生酱、芝麻酱品牌的宣传关键词集中为“热干面调料“”火锅蘸酱“”面包酱“,其中,月销最高的六必居芝麻酱,200g的29.7元3瓶,近3万1千件,92万左右的月销售额。而花生酱中销售最高的四季宝,340g规格18.5元1瓶,月售4300件,销售额在8万左右。至于其他类型的坚果酱,几乎无法找到国内品牌,以代购为主,销售也都在十位数徘徊。
同为酱料的辣椒酱市场,淘宝搜索第一页的产品几乎月销都过万,品牌也百花齐放。《2018全国调味品行业蓝皮书》显示,全球吃辣人群有超过一半在中国,中国辣椒酱行业市场规模有近 400 亿元,辣味调味品占所有调味品的30.88%。辣酱中的王者老干妈,年销售额在40亿左右,是很好的对标。辣酱市场不停的有诸如饭爷、嗨嗨皮皮、狮晓妹这样的创业者进入,反观中国坚果酱市场,则创业者寥寥。
那么,坚果酱领域,是否存在创业机会呢?从市场品牌集中度来说,芝麻酱市场总量约为 50亿元,但前几名品牌市场份额不到 2%,并且存在品质优异高端产品的市场空白;从消费习惯来看,国人多食米饭面食,辣椒酱更百搭。如果是坚果酱配米饭汤面,不符合口味传统。这就决定了坚果酱食用场景和频率的局限;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对坚果营养价值认可度高,如三只松鼠、五谷磨房以坚果原料或坚果冲剂为主的品牌证明了广大的市场规模。那么参考国外坚果酱品牌的创业路径,从调味酱向零食领域做产品创新,也许会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品牌。
一些有趣&值得关注的新产品
△
继针对健身减脂人群推出零脂肪高蛋白FIT酸奶后,乐纯近期又顺应低糖、低碳水饮食趋势,推出了一款预包装的袋装“零卡糖”产品。产品由罗汉果和甜叶菊提取的代糖和葡萄糖发酵的赤藓糖醇组成,号称天然代糖、GI极低、几乎不造成血糖升高。在食用场景上,乐纯表示可以将这款糖搭配零脂肪FIT,配咖啡,甚至用于炒菜、做糖醋排骨、烤蛋糕等烹饪场景。
“零卡糖”产品采用2g一支的独立条包,手感比较贴近日常的白砂糖包。目前在乐纯微信商城售卖,定价19.8元一盒,每盒10支。(信息来源:乐纯官方微信公众号)
△
发现一款针对波兰市场的康普茶。在火遍美国后,创业品牌Brothers & Sisters将康普茶引入的波兰市场,口味上也针对本土消费者进行了创新,包括姜、传统煎茶、柠檬草和发酵牛奶等有地域色彩的口味。产品的包装采用了琥珀玻璃来防止紫外线。(信息来源:FoodBev)
△
以豆奶出名的食品饮料公司维维启用旗下专业乳品品牌天山雪推出了一款融合果汁和酸奶概念的产品——热带雨果。这是一款常温饮品,号称采用自有牧场的优质进口奶源、进口热带水果、进口希腊益生菌酸奶制成。热带雨果的热带水果汁含量 ≥ 10%,同时每100ml蛋白质含量达到1.8g,还添加益生菌,基本上踩中了当下热门的几个健康方向。(信息来源:新乳业)
更多FoodPlus文章精选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