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hobani食品加速器公布第三期入选公司,国外食品巨头正在用孵化&投资的方式推动业务创新 | FoodPlus Toast

海枫 FoodPlusHub 2019-04-12

这是FoodPlus推出的第一篇Toast·吐司文章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于Toast·吐司栏目』这是FoodPlus在2018年3月份推出的新栏目,在老版的Weekly·周报栏目通常一个月里会出现好几篇2000字左右甚至以上的文章,由于这些文章都具有时效性,而且会对这条资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所以在Weekly栏目改版的时候将其拆分出来做为一个单独的栏目。


Toast·吐司栏目会侧重分析与解读国内外值得关注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融资事件、食品消费品公司并购事件以及值得关注的新产品,以及我们观察到的食品消费品领域的重要趋势,Toast栏目会不定期更新,也许一周会更新一篇,也有可能更新数篇。


PS:文末还有Toast·吐司栏目诞生的一个小故事以及第六期FoodPlus·小饭局的信息。


本篇Toast·吐司思考点:

1、Chobani食品加速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会为入选公司提供什么资源?前两期分别孵化了什么初创食品公司?这些公司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2、Chobani食品加速器第三期有哪些公司入选了,有没有值得特别关注的公司?

3、都有哪些国内外食品巨头成立了投资基金或孵化器,在孵化&投资初创型的食品公司?

4、食品巨头成立的投资基金和孵化器,除了资金支持之外一般会从什么角度帮助一家初创食品公司增长?



图片来源:FoodBusinessWeek


Chobani成立食品加速器是从2016年10月份开始的,加速器为期4个月的时间,除了为入选的初创公司赠予25000美元资金以及开放全国工厂、办公室&办事处以及位于纽约的专用孵化器空间外,也提供Chobani团队、高管以及专家支持,还有提供一系列针对初创公司的课程,包括品牌&营销、包装&定价、销售&零售策略、创新&制造、食品质量&安全等。


为何会成立孵化器来帮助初创食品品牌获得增长?


在纽约时报的报道中,Chobani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Hamdi Ulukaya有提到,用正确的方式开发产品并不总是十分容易,但Chobani已经通过过去的一系列产品证明背后有一套模型并且是可行的,Chobani很高兴能够将这背后的经验分享出来帮助有美好食物愿景的初创公司成长。


值得注意的时候Chobani虽然提供了资金但并没有在所孵化的公司占有股份,一般而言在非食品行业的孵化&加速器里提供资金的都会占有少数股份,比如YC、500Starup等加速器,但也有少数是不占股份的,比如微软旗下的微软加速器,但微软加速器并不直接为创业公司提供资金,而是提供云服务的资源。


随着市场变化加速以及食品行业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作为驱动,国外大部分的食品巨头除了自身主业务变革&创新之外,也在通过收购、投资、孵化的方式进行业务创新,收购是食品巨头进行业务创新常见的方式,比如可口可乐就关停了旗下的孵化器Founders,转而将重心放在Venturing & Emerging Brands(创业与新兴品牌)上,包括收购而来的椰子水品牌Zico、健康茶饮品牌Honest Tea、能量饮料品牌NOS、增强果汁品牌FUZE以及基于牛奶的蛋白质饮料品牌Core Power和即饮咖啡饮料品牌illy issimo等。


图片来源:可口可乐官网


百威通过旗下风险投资基金 ZX Ventures收购了多家精酿啤酒品牌,其中包括中国市场上的拳击猫、开巴,以及国外的Blue Point、Elysian、Golden Road、10 Barrel,还有早前被百威收购的知名美国精酿啤酒品牌鹅岛也并入ZX Ventures基金旗下,在2016年被引入到中国市场上。


所以Chobani这种提供少量资金、大量资源不占股的孵化&加速的方式还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从这个策略可以看出虽然Chobani在做初创品牌孵化&加速的事情,但并没有把公司短中期内的增长寄托于加速器上,还是在不断优化主业务,比如在2017年年底更换品牌Logo以及产品包装,并做了一项营销活动请每一位美国人免费喝一盒酸奶。


图片来源:Chobani官网


但反过来思考,如果Chobani是纯公益性质来做初创食品品牌的加速器这件事情,又不太成立,毕竟投资了资金、资源和人力,虽然资金量不大,但这件事情涉及到的资源和人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将Chobani这个举动当做长期策略看来,是一项比较合理的投资,可以一手接触到各个食品品类一线的动态以及数据,为公司的长期增长提供经验和待收购标的。


这是Chobani不同于其他食品巨头做投资或孵化器动机所在,所以从这种心态所表现出的行动也可以看出有的食品巨头很焦虑或者说很激进,有的会比较稳健和保守。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三期的Chobani食物加速器都分别孵化了什么类型的食品初创公司以及这些公司都有什么特点?


其实在去年10月份的FoodPlus Weekly栏目里我们就有提到过Chobani食品加速器第二期的信息以及当时也提到了第一期入选项目的情况,在这篇Toast文章里我们再次来回顾和盘点一点。


Chobani食品加速器第一期总共从400个申请的初创公司中挑选了六家公司,分别是鹰嘴豆面条制造商Banza、采用天然香料的牛肉干零食品牌 Chops Snacks、公平贸易巧克力公司CisséCocoa Co、意大利面酱品牌Jar Goods、有机草饲骨肉汤品牌Kettle&Fire以及采用鲜切水果蔬菜剩余产品制作冷压果蔬汁的Misfit Juicery。


图片来源:FoodBusinessWeek


第一期入选公司的产品品类都比较分散,既有面条主食类,也有牛肉干、巧克力等零食,还有调味品领域的酱料以及汤类产品和果蔬汁产品。并没有在品类上有过多侧重或集中,但从产品形态来看,还有可以观察出一些特征,比如原料上有创新的鹰嘴豆面条Banza、采用鲜切果蔬剩余产品做原料的果蔬汁Misfit Juicery。还有则是在原有品类上做升级的,比如专业意大利面酱Jar Goods、有机草饲骨肉汤Kettle&Fire和公平贸易巧克力CisséCocoa。


Chobani食品加速器第二期总共从550个申请的初创公司中挑选了七家公司,分别是冷冻主菜和100%燕麦做成的膳食品牌Grainful、天然植物成分的冰淇淋制造商Snow Monkey、冷冻鱼搭配调料汁的包装海鲜品牌LoveTheWild、直接与阿富汗农民合作的藏红花品牌Rumi Spice、非转基因认证的冷冻软水果品牌Chloe's Pops、姜汁啤酒品牌Farmer Willie's和用有机植物冷酿茶晶体品牌Pique Tea Crystals。


图片来源:FoodBusinessWeek


第二期入选公司的产品品类也比较分散,从啤酒到茶晶,从冰淇淋到海鲜,从膳食类产品到单一农产品食材等,从第一期的对比,主打植物成分的产品明显增多,比如纯素&天然植物成分的冰淇淋Snow Monkey、蔬菜和燕麦做成的膳食Grainful、姜汁啤酒Farmer Willie's以及茶晶Pique、藏红花Rumi Spice和冷冻软水果Chloe's Pops。


另外成分组成与制作工艺也是一大特色,比如姜汁啤酒Farmer Willie's是采用发酵冷姜、柠檬和蔗糖以及香槟酵母制作工艺,Pique的茶晶产品则是采用冷酿和冷结晶制作方式,还有膳食品牌Grainful用主菜搭配燕麦做成膳食补充。


Chobani食品加速器第三期从650个申请的初创公司挑选了9家公司,可以从下面图片看看分别有哪9家初创食品公司。


图片来源:FoodBusinessWeek以及Google翻译


第三期入选公司的产品分类来看,饮料类的初创公司占了有三分之一,分别是用冰沙袋包装的Smoothie品牌NOKA、有机植物饮料品牌Remedy Organics、混合茶制造商teaRIOT,除了饮料之外还有一家针对特定人群:婴儿提供有机食品的Fresh Bellies,除此以外的几家公司均主打健康标签,这也和美国以及全球食品消费品的趋势相吻合。


综合来看Chobani食品加速器从第一期到第三期,入选公司里,在产品细分上没有相同产品类型的公司,可能在选择入选公司时就有做类似的考量,也符合Chobani并没有将加速器做为业务增长动力的特征。


除了前面提到的可口可乐、百威以及Chobani之外,还有多家食品巨头成立孵化器或投资基金做孵化与投资。


其中包括3月份Weekly提到过的卡夫亨氏成立食品孵化器Springboard,重点关注“自然&有机”,“精品&手工”,“健康”,以及“实验性”的品牌等四个方向,值得注意的是Springboard除了孵化外部公司之外,也会将内部品牌纳入孵化范畴,比如孵化的创新果冻零食Jell-O属于卡夫亨氏内部品牌,可以点击此处看看我们之前关于Springboard的Weekly文章


3月份我们还在另外一篇Weekly中有介绍恒天然成立投资基金Fonterra Ventures后的第一次投资投向了运动健身食品领域,FoodSpring是一个来自于德国的品牌,目前业务已经进入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和Chobani食品加速器以及卡夫亨氏食品孵化器Springboard不同地方在于,Fonterra Ventures投资比较谨慎,并非采用孵化或加速的形式,而是寻找成熟公司进行投资,占有少数或多数股份,并且在业务以及供应链和产品研发上与母公司恒天然保持协同,可以点此处看看我们之前关于FoodSpring的Weekly文章


另外百事也成立了食品&营养孵化器,我们在1月份的Weekly有提到过,第一期孵化了8家公司,这8家公司主要来自欧洲,有零食品牌、桦树汁品牌,也有营养类食品、即食食品和蛋白类产品,可以可以点此处看看我们之前关于百事旗下孵化器PepsiCo Nutrition Greenhouse的Weekly文章


欧洲食品巨头达能也成立了投资基金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并且投资了多家食品初创公司,在之前的Weekly我们也有提到过,比如达能投资美国网红椰子水品牌Harmless Harvest以及水源来自夏威夷深海水的高端饮用水品牌KonaDeep,达能旗下投资基金更加侧重与达能现有业务互补考量上,本身达能就是高端饮用水的巨头,旗下品牌包括依云、波多BADOIT、富维克Volvic等多个品牌,所以倾向于投资能够补充现有产品组合的公司,并且利用公司的各种资源和经验帮助所投资公司快速增长。


相对而言达能的投资基金Danone Manifesto Ventures瞄准的是成熟或稍微成熟的食品创业公司,投资的目的不是孵化而是让所投资公司更加迅速的增长,这和前面提到的投资心态表现到行为以及策略上相呼应,不同的公司设立投资基金或孵化器会有不同的考量和表现形式。


通用磨坊是成立投资基金比较早的食品巨头之一,除了本身在基于主营业务做优化调整以及并购之外,也成立早期投资基金寻找有潜力的新兴食品公司,比如之前Weekly中提到的通用磨坊花了80亿美元收购宠物食品公司Blue Buffalo,在这篇文章中也提到了通用磨坊通过收购多个有机食品品牌Annie's,Lärabar,Liberté, Cascadian农场,Muir Glen和EPIC,成为了美国第三个有机食品制造商。


图片来源:301 Inc.官网


通用磨坊成立的投资基金叫301 Inc. ,目前已经投资多家食品公司,包括我们之前Weekly有提到的人造肉品牌Beyond Meat以及健康食品饮料品牌Urban Remedy,产品品类也覆盖多个品类,从可替代蛋白人造肉到健康饮料、蛋白棒、凉菜汤等。


国内的食品巨头成立孵化器微乎其微,除了调味品巨头欣和集团旗下食物科技加速器BitsxBites之外,倒是有创业公司做类似的事情。


例如最近在微信服务号公布孵化社计划的酸奶品牌乐纯,尚不清楚乐纯是出于寻求业务增长还是经验分享来孵化新产品&品牌,之后我们会找机会另写一篇Toast文章来介绍乐纯的孵化社机会。


也有极个别的食品巨头成立了投资基金或专门投资公司来投资食品消费品公司,比如新希望集团旗下有两家投资食品产业的投资公司,分别是厚生投资以及草根知本,厚生投资的操作更像是一家投资基金的操作方式,例如投资了大众点评、科迪乳业、颐海国际、乐宠以及北京二商集团,而草根知本的投资更接近产业投资,布局乳业、调味品以及宠物食品和冷链物流等领域,我们之前有篇Weekly专门写过草根知本,点击此处可以回顾一下


食品巨头成立投资基金或孵化器,除了像一般类型VC提供资金支持之外,还能够提供什么?


我们可以将被投资或孵化的初创公司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早期阶段的,另外一种是增长阶段的。


早期阶段更加侧重在产品打磨、市场以及渠道策略还有供应链的建立以及品牌塑造上,早期类型的食品初创公司更聚焦在如何从零到一这个过程。


产品从各个方面来看是否经得起市场检验,例如定价是否合理、包装规格以及设计是否合理或出色、产品定位以及概念打磨是否能被市场接受或有机会,甚至产品从概念到成品需要经过哪些环节,如何加速、如何更加稳妥,这都是早期创业公司比较欠缺的。


食品巨头在产品以及品牌塑造上可以提供一手的经验供初创团队参考,在供应链以及市场、渠道上可以对接资源给初创品牌完整种子用于获取以及最初始阶段的渠道建设或者销售网络建立。


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家,对于初创型的食品公司都是不太友好的,不仅仅需要很好的产品能力,还需要较强的供应链把控能力,除此以外还需要在市场&渠道没有被认可的阶段去做早期市场启动以及渠道建设。


对于增长阶段的创业公司来说,如何获得持续性增长?


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更多的市场资源以及渠道资源,食品巨头成立的投资基金能够直接对接很多市场资源以及渠道资源,从而直接从市场&渠道层面助推创业公司获得持续增长;

第二、从产品结构梳理以及新产品上提供资源和经验,不论是多品牌发展还是拓展新的产品线又或者进入新的产品品类上,食品创业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都是比较欠缺的,而这正是食品巨头所擅长的,扩品类之后如果与本身供应链优势产生协同,这又可以在供应链资源上提供支持。

第三、从管理&运营经验以及供应链保障上,一家初创型食品公司从几百万规模增长到几千万规模,对应的管理&运营经验是不一样的,对应的供应链支撑也是不一样的,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来解决,但从几千万规模增长到数亿规模甚至上十亿规模,管理&运营经验以及供应链支撑就需要更加专业级以及更科学、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了。相比较之下,这也是食品巨头所擅长的地方。


综合两种类型,对于初创食品公司来说,除了资金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关键经验以及关键资源,如何对产品有更好的把握以及能更有效的将产品推向市场并且做好渠道布局,所需要经验和资源这都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不论是对于早期的创业公司还是增长期的创业公司,都需要更加专业的经验支持和更丰富的资源支持,FoodPlus把自身的定位成社群,并不是媒体,就是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帮助国内食品创业公司成长,目前我们除了提供深度的内容之外,也会逐步尝试更多维度的事情。


FoodPlus·小饭局是我们最开始的尝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交流的平台,也欢迎食品消费品公司的创始人来参与其中,与其他创始人、投资人以及FoodPlus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和互动。


第六期FoodPlus·小饭局时间、地点及议程安排


识别图中二维码,直接进入小饭局报名页面


主题:《食品消费品创业,是聚焦在某个细分品类,还是聚焦在某个窄众人群?》 

时间:2018月3日25日(周日)17:00-21:00 

地点:上海市·陕西南路附近(具体地址,报名审核后另行通知)

人数:30人以内

费用:RMB 269元/人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PS:我们会对报名的名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联系,所以报名不一定会通过,还请谅解。)



『关于Toast·吐司栏目的一个小故事』


其实这个栏目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命名,在FoodPlus一次周例会上谈到了Weekly改版的事情,一位英文发音不标准的人提议可以叫Post,比较接近报道的形式,但这个发音被听成了Toast,中文也可以称为烤面包,意思可以成为加工过的,这正好符合我们对于新栏目的定位『深度加工过的资讯文章』,而且Toast来命名新栏目也挺有意思的,所以这就是Toast·吐司栏目诞生的一个小故事。



更多FoodPlus文章精选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文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预报名第六期FoodPlus·小饭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