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美国用“休克疗法”治好了通胀,现在呢? I E闻美政(附音频)
音频专栏 | E闻美政
1979年,美国用“休克疗法”治好了通胀,现在呢?
By | Eric
在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中,12 月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又破了纪录,达到了 40 年来的新高,7%,这比 11 月份破纪录的 6.8% 又有所上涨,使得市场充满了恐慌。一时间市场上流言漫天飞,有猜测美联储三月份就要加息的,有猜测美联储很快就会开始缩表的,甚至高盛的分析师认为美联储可能在 2022 财年进行四次加息。
每次遇到这种不寻常的情况,分析师们第一时间会去做的事情,就是去查看在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当时美联储如何应对,市场如何反应,来预判当下的经济前景。这当然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有效的方法。但这种分析方式的难度,在于如何评估当时的各种实际情况,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如何对应。
比如说,大多数分析师都立刻把眼光看回到了 1982 年,因为那时候的通胀的 CPI 增幅也是 7%。但我们不能简单对比 7% 这个数字,因为在 1982 年,已经是通胀快要结束的时候了。1980 年的通胀率是 14.8%,当时美联储的基准利率高达 19%,强行将通胀压制了下来。所以到了 1982 年,我们看到的 7% 的通胀率,已经是当时通胀的尾声了。其后四十年,通胀率基本上都保持在了 5% 以下,大多数时候很听话地盘桓在 2-3% 的区间里。
一直以来,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滞胀总是大家心有余悸的一个梦魇。对这一滞胀的起因和后来的解决,以及能给我们今天带来什么启示,并没有一个简单的答案,不同流派的经济学家,有不同流派的看法。但我想就经济学界最主流的看法以及我自己的看法,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一段所谓大通胀年代。
我们要把历史拉回到 1963 年,这一年,肯尼迪遇刺,林登约翰逊总统接任。这个时候,摆在约翰逊总统面前的,有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刚刚开打的越南战争,二是国内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约翰逊总统的对策是:一,对越南增兵,大幅增加战争预算;二,推行伟大社会运动,大幅提高国民的福利待遇,建立更为平等的社会。
这两件事情,都导致一个结果:花钱。政府支出猛涨。请注意,这个时期还是凯恩斯主义为主导的时代。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二战军工业刺激出来的美国繁荣,都让人们相信,只要相信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只要政府敢花钱,就可以刺激经济繁荣,甚至一些人认为越南战争会成为下一个刺激美国经济发展的契机。约翰逊总统上台之后,通过美国政府花钱的方式,确实使得美国的 GDP 年增长率连续保持在 6% 之上,这是一个超级繁荣的时期。但在这个时候,一片繁荣之下,已经悄悄开始了通货膨胀。CPI 从原来的 2%,稳步开始上升至 5%。
但是这个时候的美联储,和今天的美联储有很大区别。今天的美联储调节经济的主要标的,就是通货膨胀率,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的,就是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 2-3% 之间。但当时不是这样。当时的美联储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保就业,要压低失业率。约翰逊总统和之前的肯尼迪总统都通过立法的形式增加了美国人的最低工资,这一定程度上导致失业率增加。因此美联储虽然观察到了通货膨胀,但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提高利率控制通胀,利率依然保持较低的水平。当时的人们相信,市场可以自行调节,只要继续货币宽松,就可以提高就业率,最低工资的影响也就会被消除了。
但事情并没有按人们预期的发展。到了 1969 年,尼克松总统上台,他虽然也想对抗通胀,但无奈越南战争还在继续,他必须让美国经济继续支撑着表面上的繁荣。因此美联储虽然已经开始增加利率,但在政府的压力之下,又不得不把利率重新调回到低点。这导致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到尼克松第一任期结束的时候,通货膨胀率已经发展到了 10% 以上。当然,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个背景,就是 1971 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国退出了金本位货币体系,这使得全世界的货币都出现了一个大幅的贬值,人们开始对这种新型的,单纯用国家信用作为担保的法币,失去了信心。这就是说,大家的心理发生了改变,并不信任美国的央行,也就是美联储能够通过政策来控制通胀,大家都在预期会发生更快的价格上涨,甚至当时弥漫着一种观念,高通胀是正常的。因为当时的工资确实也增长很快。
原来的经济学认为,市场可以调节劳动力的价格。如果失业率升高了,那么工资就自然下降了。但实际的情况不是这样。实际的情况是,工会有很强的工资议价能力。当时美国的工会成员占劳动力总数大约三分之一,也能得到公众的支持,是美国近代历史上工会力量最强大的时期。当工会对通货膨胀有了心理预期之后,他们提出的工资条件更高,而资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转嫁成本的方式,让产品更贵。请注意,这里逐渐开始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循环。越是认为通胀会更高,通胀就真的会变得更高。而与此同时,失业率依然越来越高。尼克松对此束手无策。通胀越来越高,失业率也越来越高,滞胀 Stagflation 一词,就是在这个时期被创造出来的。当尼克松在 1974 年因为水门事件下台之际,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高到了 7.2%。但这个时候,越南战争也结束了,美国政府才开始真正有精力来对付通胀。这个时期美联储终于把利率提高到了 12% 的水平。
但是,好死不死,恰恰在这个时候,爆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阿拉伯人为了惩罚美国在中东对以色列人的偏袒,开始全面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这一下导致美国油价飞涨,美国经济的成本在工资上涨压力之后,又迎来了更猛烈的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 1974、1975 两年美国的 GDP 都出现了下滑,失业率攀升到了 8% 的水平。美联储不得不再次把利率放到最低 (4-6 %)。由于经济衰退,通胀率也随着下降了一些,但依然有 5% 左右。
当历史把接力棒交给卡特总统的时候,1979 年又再次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一次是因为伊朗革命,伊朗和美国闹翻了,石油价格又翻了一倍。这下,美国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消费者的神经都彻底崩溃了。1979 年、1980 年和1981 年,这三年的通胀率分别为 11.25%、13.55%和10.33%,连续三年如此高的通胀(我们今天才 7% 就恐慌了),市场呈现出调节失效的状态,工资和物价陷入了看谁涨得快的死循环,谁都停不下来了。
最终,拯救美国的英雄又再次出现了。他就是被紧急提名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克尔 (Paul Volcker)。沃克尔充分认识到这种人类心理上的预期所导致的囚徒困境。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打断这个工资、物价相互自激的死循环。沃克尔一口气把联邦基准利率提高到了 20%,而且只要看到通胀数据不好就立刻继续抬升利率。他的做法基本上使得美国金融体系冻结,企业很难再筹得资金,只能靠释放库存,降价销售来回笼资金。这一政策从沃克尔上台的 1979 年执行到 1982 年,美国的通胀率终于被压制在了 6% 以下。沃克尔的疗法被称为是休克疗法。对,这个词不是在苏联解体之后才产生的,当时西方世界帮助俄罗斯恢复经济也不是想用休克疗法暗害俄罗斯人。而是这一套做法美国人之前就做过,而且克制通胀确实有效。
但是,沃克尔的做法既然称为休克疗法,就一定有巨大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是什么,我们今天的通胀和 70 年代末发生的通胀相比,有哪些相同处,哪些教训可以吸取,哪些情况已经不适合今天的经济了呢?这一层,我们就只能放在明天来聊了。
纽约客最应该关注的油管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