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9个诺贝尔奖:日本是如何做到的?
我爱你,其实是很轻的
不知不觉的
像蜜蜂落在花蕊上
花蕊有了偏旁……
大卫~荡漾
☛他奶奶的庙!一个清华博士的野路子研究和暗中观察,看完笑趴下了
日本,这个亚洲最发达又低调的国家,最近,再一次被世人所关注。
北京时间10月9日傍晚,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授予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汉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三位的获奖理由是:为锂电池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吉野彰
受表彰的吉野彰教授出生于日本大阪,现年71岁。吉野教授于1970年从京都大学工学部石油化学科毕业,1972年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72年,吉野彰进入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1994年担任AT&T技术开发部长,1997年担任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离子二次电池事业推进室室长。2005年至今,吉野教授担任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吉野研究室室长。
此前,日本曾于2000年至2002年连续三年摘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桂冠。这次,日本又摘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桂冠。
日本在迈入21世纪的最初20年里,平均每年获得1枚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奖牌,将过去的诺贝尔奖强国——英国、德国、法国远远甩在身后,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令国际社会惊叹不已。人们不禁要问,日本何以在21世纪初期出现诺贝尔奖井喷现象?
那么,19年19个诺贝尔奖,日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日本人在诺贝尔奖的竞争中,能够创造出惊人的纪录,与其国家环境、制度有很大关系。
日本国民崇尚教育,尊重知识,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受到了全社会的崇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过日本的纸币?
1、这是现在流通的一万日元纸币,上面的人是福泽谕吉,他是日本明治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曾经深深地影响了明治维新运动。自1984年以来,日元纸币历经了多个版本,但是一万日元上印着的始终是他。
3、而在1984年版的五千日元上,印着的则是在明治时期推动女子教育发展的教育家和国际政治活动家新渡户稻造。
4、这是2004年版的一千日元,上面的人是野口英世,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家
5、这是旧版的一千日元,上面印着大作家夏目漱石
日元上的人物,没有一位是将军,没有一位是天皇,全部是在教育,科学,文化界为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
通过这种潜在影响无形中告诉日本民众,应以学者为骄,他们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是值得全日本人民崇敬和怀念的。
一位日本人曾说,把这些人物印在纸币上,就意味着日本人可以天天和这些先贤人物在一起,长此以往,这些国家英雄就会深入人心,成为日本人民思维的一部分。
02
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科研人员安心创造。
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这十年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而2016年美国为2.8%,约4650亿美元。日本比美国投入比重还要高!步入科技大国的行列。
即使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面对着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也依然不吝啬于科研投入。
但是,绝不只是足够的科研经费那么简单。
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
日本大学多为研究型大学,崇尚教授治学,科研氛围浓厚,诚信重过天,很少有学术丑闻。
日本优秀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很高,让他们可以专注于研究,很少出现“研而优则识仕”的现象,不会因为荣升院长,校长,而导致优秀学者在科研上止步。
同时,科学家一旦出现学术负面消息,就基本意味着其研究生涯的终结。
曾经被认为有望获得诺奖的小保方晴子(下图)论文造假事件,给了日本全国极大震撼。
“50年30人诺奖计划”实施了三分之一时间,顺利完成了三分之一的目标,让不少当年觉得日本人异想天开夸海口的人,也开始佩服日本人做事的靠谱程度。
日本的国民教育,重视孩子们好奇心和创造精神,鼓励全民读书的风气。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大隅良典总结自己的探索经历,有一段话充满了画面感——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
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原始原因。
鼓励“全民读书”风气,更是让诺奖获得者受益终身。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阿维尼翁的动物》、《橄榄树上的伞菌》...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其实,除了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之外,在教育以创新方面日本同样有着耀眼的成绩:日本初等教育入学率为100%,中等教育入学率为99.5%,均居世界第一。
早在1911年,6年义务教育的就学率便达到98%;1947年,日本又将义务教育延长至9年。
日本雄厚的科技实力背后是对教育的重视,基础教育的扎实发展,造就了平均文化素质高的日本国民,成为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
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等格种种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绳结,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数一数二的地位。
匠人精神: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
大隅良典在获得2016年诺贝尔奖之前,度过了漫长的20年。在此前二十五年的学术长跑里,他经历了博士毕业找不到工作、研究受挫、转专业、独自缩在小实验室长达九年无人问津的学术生活,但是他一直在坚持。
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民族性格种种因素,扭成一股巨大的绳结,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数一数二的地位。而最关键也最亟需改变的,也许是每个个体本身。
对所做事情的热爱、个人探索精神、好奇心和社会责任感不仅是科研的源动力,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的最终原因。
本届诺奖公布后,有位华人科学家也走进了公众视野。
美籍华裔科学家陈列平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中,首先提出通过抗 PD-1 通路抗癌。此次没有拿到诺奖,许多科学界内人士为他鸣不平,认为诺奖评审不公。
陈列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国人不擅长讲故事,不擅长将复杂的科学变为简单的概念去让人们接受,这一点可能是我们最大的缺陷。”
这些年,我们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毋庸讳言,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面对差距,我们既不能盲目悲观,也不能被非理性情绪裹挟,而应该激发理性自强的心态与能力,把科学教育当作民族进步的重中之重,踏踏实实、咬紧牙关、卧薪尝胆,通过不断的努力,把中国科技搞上去。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进步,应该正视别人的成功。我们目前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发展,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这样才可以缩小差距,才能超越别人!
中国人,加油!
看这个文章,小编陷入沉思,日本人19年19年诺奖,其实还与日本人做事认真分不开,到底是怎样的认真?强烈建议你读一读这套书,看看他们的学问与眼光。这些历史都是你在教课书上和国内报刊上看不到的。
☛可怕~!许多酒店、试衣间都暗藏针孔摄像头,随身携带这个反偷拍神器,让你安枕无忧!
☛王小波经典语录100句: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收藏级)
☛这位连文凭没有的官三代,富三代,却被誉为三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师!
☛他奶奶的庙!一个清华博士的野路子研究和暗中观察,看完笑趴下了
☛半个故宫都是他捐的,病危时想住高干病房,竟被告:级别不够!
☛希利尔送给孩子的人文素养启蒙,每个孩子都不容错过的童年读物
☛中国学生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 BBC用一部趣味纪录片给解决了
☛你从未见过的生命震撼之美:实拍精卵结合全过程,太神奇了,别不好意思看,果断收藏
☛历时2年,故宫院长用1600幅彩绘,2000个知识点,故事+音频,把五千年写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转到朋友圈,说不定有人需要呢
右下角点个在看吧,让我知道你来过